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8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一路上如实记录了许多事情,包括跟当地人接触,每个地方有什么,哪一天的队伍情况。
  记完后当天晚上整理,抄写出上百份,每艘船至少保存两份。


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雏鹰长大莫须悲
  “我给你平板电脑,教你操作,里面输入了语音翻译,还有地形图等等信息,来几个聪明的一起学。”
  李易要再兑换一个平板,拷贝进去资料。
  大队伍从出发到现在,一路上的日记照下来,一同带回大唐。
  “东主辛苦了。”听李易讲解,阮津想到的是李易一行人经历的事情。
  没有李易,想难道同样的信息,死十万人不够。
  包括主要航线的暗礁位置、气候特征、当地人口、饮食习惯、生活习性、动植物种类、洋流规律、风向变幻……
  一个四十艘大船的队伍六千人,死光二十次,拿不出来同样的资料。
  “少拍马屁,牢记谨慎二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兄弟们的性命为第一,无法用金钱衡量。谁的孩子?谁的丈夫?谁的父亲?
  咱大唐热爱和平,却不代表没有脾气,有人敢主动袭击,灭了。
  发现灭不了,跑,回大唐,咱们重新组织兵力过去。”
  李易语重心长跟阮津说交流的问题,南美那里他未深入,还有的地方一路走来没停留。
  万一有人不知道好歹,给他东西表示善意,他以为你怕他,反而要抢你东西、杀你的人。
  遇到了别客气,往死里干,要是对方组织更多的人继续来打,那就打到服。
  阮津使劲点头:“听东主的,不过东主,我估摸着没人会打咱们,六千人啊。”
  阮津有此自信,超过大部分都是战斗人员,带着兵器,谁傻了会主动进攻?
  “不准参与别人部落之间的战争,我的意思是不去调解,非要调解,记得先给双方礼物。”
  李易又提个事情,人家打仗,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就如有人跑到大唐,要调解大唐与突厥的战争,呵呵!
  行不行?行!先一边给一万匹战马,或者是拉出来百万骑兵,承认你有资格。
  “明白!”阮津一脸严肃。
  “基本上没有大的问题,人家互相之间也贸易。看过平板上的资料,你会知道情况。”
  李易选择放下,他刚才像看着孩子远行一般。
  通常送孩子的母亲会事无巨细,一遍遍叮嘱。
  作为父亲,则是简单几个词,剩下的想说又不愿说,孩子总要长大,雏鹰终究要依靠自己翱翔蓝天。
  阮津起身,有单膝点地:“东主放心,我会带人拼命学。”
  “做饭吧,咱们人多,提前准备。”李易说着离开位置,手往大裤头的兜一里插。
  永穆公主和小兰一左一右,挽上李易的胳膊,也不嫌热。
  土著们跟过节似的,小孩子跑来跑去,看看这边、瞅瞅那里。
  大人努力干活,又有许多鱼虾贝。
  对于大唐的队伍,给当地三百来人提供东西,属于举手之劳。
  本地原著民们感受到的绝对不是,生存的必须品。
  装很多水的大木桶、盐、吃的食物、制造船和房屋的木头、好用的工具、漂亮的‘布’。
  永穆公主挽着李易胳膊手,感觉到手太热,把李易的手从裤兜中拽出来,拉着,前后摆动。
  小兰有样学样,拉手,步伐和永穆公主相反。
  李易瞬间顺拐,他停一下:“你俩走一样的。”
  “哦!”小兰主动调整,谁让她晚一步呢。
  小丫头没跟来,她带着一大群人去挖野菜。
  岛子上的菜长势好,肥料充足,还不会积水。
  同样的野菜,在稻子上跟别处的不同,大好几圈。
  “挖,把土挖出来,我要带回去两大口袋,不,五麻袋。”
  小丫头致使别人干活,她发现土好。
  水手们二话不说,拿铁锹往下铲。
  他们是渤海湾的海军,没见过小丫头,现在被命令,他们丝毫不气恼。
  李东主的大弟子,能被李东主收作徒弟,说明什么?
  何况小丫头自己也拿个小铲子挖,人家绝对不是欺负人。
  “李郎,回去后种两年,给偏远地区的山民吗?”永穆公主走着,突然问了一句。
  “你是说渤海、西南蛮等地方吧?先不给他们,陆州、广州等地,还有江南东道、山南道。”
  李易摇头,他还没那么博爱,你们那里又不是我大唐。
  东北的黑土地确实好,跟我现在没关系呀!
  种土豆的话,内蒙古也行,大土豆子,一亩地刨出来很多,反正种别的比不上。
  黄河几字段,安北都护府,一直到河东道,好大一片地方,突厥现在收缩兵力不出来。
  当地全是草哇,放牛羊马。
  正好把军队向外移动,顶住突厥南下,后面种土豆。
  不以黄河为防守天险,主动外出,骑兵驰骋,不服就打。
  种麦子你们可以突袭进来烧,然后玩游击战。
  种土豆你给我烧一个?土豆秧子让你随便踩,看你能踩坏多少?
  土豆地有垄沟,来回跑,骑兵马蹄子给你别断了。
  啥?你带镢头来挖呀?你能挖几麻袋?
  “嘿嘿嘿~~~”李易想着,傻笑起来。
  小兰和永穆公主互相看一眼,读懂对方的意思:李郎绝对是又想到了坑人的主意。
  “大土豆其实没有小的好吃,小的做成盐焗,剥皮吃,可香了,尤其是土灶大铁锅。”
  李易嘟囔,馋了,小土豆适合放在大铁锅里煮,放很多盐。
  煮好后,干锅了,土豆上面一层盐霜。
  比用煮肉皮一起烀的酱土豆还好吃,酱的当小咸菜,盐霜的是零嘴儿。
  女首领从别处转过来,她手上拿了一个弓子,脸上有一点点黑。
  “钻木取火了?对,这里没有打火石,只能钻木。
  留几个打火机,还有玻璃瓶子装的煤油。
  回去后提醒我一下,给的唐各州府,一直落实到村,提供打火机。”
  李易一眼就知道女首领干啥去了,人家能当首领,必须会钻木取火。
  大唐远了都不说,只长安,以前百姓不少还得钻木取火,所以在家开火吃饭的人不到整个长安的一半。
  想做饭,自己家留不下火种,得去坊里借火。
  长安一百零八坊,可不仅仅是划的地方。
  每一个坊里有打更的,顺便就在坊里留火种。
  百姓家想做饭,自己不留火种,一早起来去借。
  要是坊里的火种灭了,很多百姓一起帮忙钻木取火。
  城外就不行了,一旦火灭,只能自己钻。
  李易知道自己以前的时代钻木取火就是玩儿,大唐百姓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取火技术进阶版
  在蓝田县时,李易见到过,不,刚到李家庄子的时候,就有钻木取火的东西。
  小弓、木头、绒草,一般绒采用艾蒿。
  其他的柳蒿、水蒿等蒿子一样。
  编成绳子,钻木取火的时候把绳子放在缺口的位置。
  只要不潮湿,一般情况下,半刻钟用不上就着了。
  什么硫磺了、硝石了,用不着放。
  可快了,唰唰唰,艾草的绳子就被点燃。
  用艾蒿制作蚊香,就是一根绳子挂着,不吹它,它自己一点点燃烧。
  一旦吹它,它就变成火苗。
  即便如此,大唐的百姓还是不愿意总生火。
  需要大量的蒿子编绳子,还要找合适的木头,制作出来差不多的形状。
  长安和州府治所之县的人,更多选择在外面吃,在家得有灶,大唐是李易到了后才有烟囱。
  不然全在外面搭灶,烧柴火。
  李易小时候农村的灶在东北一律连着火炕,有砌的烟囱。
  夏天放一块石板、瓦片,把连火炕的地方给挡上。
  冬天拿起来,火从炕道走。
  别的地方呢,都是外灶,谁愿意在房子里烧火?
  大唐的官府必须始终有火种,百姓要借的,不给不行。
  村子里一般大户人家给同村的人提供火种,要是有家族的村子,更方便了。
  上厕所拿啥刮屁股,做饭怎么生火,这才是大唐的日常生活。
  火石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火镰需要金属,铁,铜显然不行。
  李易那时多少年前,抽旱烟袋的时候,烟袋锅里塞上烟草,一手拿火石,一手拿火镰,啪啪打。
  打掉的火星落到烟袋锅里,点燃烟草,使劲抽,抽几下,再用手按一按。
  后来有火柴了,点燃火柴,还是得按一按,抽一抽就得按一按。
  见过两个烟袋杆子对火的没?抽卷烟可以把别人的烟拿过来对一下。
  抽旱烟袋,一样能兑,两个烟袋锅横着,一个吹一下,一个吸一下,这样就对过火了。
  李易在考虑快速打火,航海线上的重要岛屿,万一下大雨,下好几天。
  木头潮湿,显然打不着火,你钻吧,能钻出来不?能,保证能,湿的木头都能钻出来火。
  只是所消耗的时间不一样,天气好,东西干,几十个呼吸用不上,钻出火了。
  天气不好呢?几千个呼吸钻啊钻,还是不出火。
  需要一个打火机,平时不放那么多的煤油,放了挥发太快。
  装在玻璃瓶子里,或者密封的铁盒子中。
  需要点火的时候倒一点,大拇指擦几下,火苗出现。
  永穆公主眨眨大眼睛:“李郎是说往后建灯塔,白天不用留火种,给个打火机,这样更节省燃料?”
  “对,现在先解决火的问题,灯塔造出来,再用此来推广。
  每一个岛子上的土著,他们都希望外来的人过去,交流、贸易。
  灯塔在他们看来,属于重要的连通外面的工具,大唐的船只越多,他们越重视。”
  李易知道此时大唐的优势,大航海时代,其实很多人就是要到明朝时候的中华。
  “回去要让大唐所有地方都有打火机吗?”
  永穆公主不知道火的重要,她即便以前吃不到红烧肉,她依然身份尊贵。
  小兰知道,小时候永穆公主需要火的时候,她负责解决。
  她自己有一个钻木取火的工具,还有一个火镰。
  “李郎,打火机太贵了。”
  小兰拿过女首领手上的弓,看一看,摇摇头,设计得不够合理。
  “造火柴,回去我弄一套能够以现在技术制造出来的设备,就是庄子里的技术储备,不是我兑换。
  把红磷等东西造好,然后制作成火柴,一步到位,技术没有难点,只在于加工时候的密封。”
  他可不想用白磷,白磷火柴确实好用,在衣服上一划就着。
  红磷的就不行了,红磷火柴再……玻璃黑板上能划着。
  他就干过这个事情,拿着火柴到教室,非得在玻璃黑板上划。
  他还干过另一种缺德事儿,以前的学校是刮大白,不是涂料。
  吐口唾沫,在墙上,用火柴后面刮大白膏,刮完了,火柴屁股就粘上了大白膏。
  点燃,往上面扔,上面是棚,大白膏粘上,火柴燃烧,烧出来一个大大的黑圈。
  厕所里面棚上的最多,大家都那么玩儿。
  后来长大了,他终于明白,自己以前干的不是人事儿啊。
  闲逼呀?烧棚干什么?当初咋想滴?
  “过去的事情了,后悔也没用。咱们造火柴,要保障制造人的健康。
  其实白磷也行,无非就是有毒,正常都是揣着,温度达不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