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6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技术提升,他拿出更好的蒸汽机。
  沿运河修一条,转个弯去广州。人乘坐的话便宜一点,加强流动和物资运输。
  反正铁矿、铜矿、煤矿自己拿出来,属于国有,没有什么外部压力,不需要换外汇。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初试火枪震心结
  李隆基在旁着急,他恨不能明天,不,立即见到一条铁路出现,火车在铁路上跑。
  他在考虑漕运,漕运走运河那一段最为轻松,等进到黄河,每一里都是那么艰难。
  铁路修到洛阳,大运河就是洛阳为中心,到洛阳装火车,不走黄河了。
  冬天大运河到洛阳一段,不结冰,今年若是能把铁路铺上……
  “既然小易你说的蒸汽机好,多造,在黄河、长江上放,黄河放壶口瀑布上面,不下来。
  把运河修上,倒短途用其他船,沿运河修一条铁路,总归是在那里挖山。”
  豆卢贵妃突然想到个点子,运河还没通,铁路看能延伸过去不。
  先把位置留出来,别全被水给灌了。
  李易盘算一下:“先把运河修上,铁路不能在旁边走,需要穿山。
  到时候看看山上的河流走向,哪个位置需要凿山,何处建桥。”
  李易说着,突然特别佩服自己那时的人。
  国家的路给修的,似乎没有一个地方不通。
  什么省道、国道、高速、铁路、高铁,没有任何一个土地面积那样大的国家把路给修成那样。
  而且依旧在修着,从不想停止。
  自己的大唐别说全部的道路,那时往前二十年的铁路网有也行啊。
  大家畅想着未来铁路的事情,一顿饭吃得十分舒心。
  李易带永穆公主去散步,消食。
  小家伙刚开始跟着,结果走一走,小家伙打瞌睡,自己跑去找庄子里的小朋友。
  找到后,直接进到睡觉的地方,坚持着来到自己的小床边,往床上一扑,身子再一翻,鞋都不脱就睡了。
  看护的人赶紧给他脱鞋,摆正姿势,用小毯子盖好。
  李潭同样找个地方睡觉,李易告诉他,多睡觉脸上的伤疤恢复速度快。
  ……
  黄河九曲的天还未到中午,五千十六卫的人在郝灵荃的率领下,终于赶到地方。
  他们每人就两匹马,还要携带火枪和子弹。
  斥候早把情况送到郭知运的手上,大家提前做饭,迎接友军。
  羽林飞骑先跑过去,帮忙卸东西,其他的不管,只拿枪弹。
  枪是新枪,需要先掌握。
  每一把枪的弹道仔细分都不一样,射上几发,才能熟悉。
  一条条死掉的大鱼被绑在一百步的位置上,准备吃的,先拿来看子弹。
  大鱼的后面是柱子,柱子后面是其他木头,没有被柱子遮挡住的地方木头就挡住。
  秦离持枪,向前走,一百步太远,他需要先打近的地方,看弹道偏差。
  其他几个人跟着一起走,这里的小将围上来。
  他们已经听说有种厉害的枪,究竟有多厉害还不清楚。
  “先把气封的地方扳开,子弹是一体的,塞进去,再扳回来,正好把子弹后面的指剪掉。
  扳机打开,这个地方是药池。
  原来有个药袋,往上倒药,现在居然给换成了小的纸包,抠一下,火药进到药池。
  瞄准,照门、准星和目标物,就是鱼,三点成一线。
  三十步远,这里照门有刻度,调到这个位置上,手要闻,勾扳机……”
  ‘嗤轰’枪响,一团烟冒出来。
  周围的人吓一跳,动静不小哇!
  再看那里的鱼,从现在的位置上就发现,鱼没事儿。
  大家走过去,鱼确实完好,后面的木头上有个小眼儿。
  “打偏了,回去,重新来一次。”秦离观察一番,知道大概的弹道情况,往回走。
  他不觉得丢人,枪的事情,跟他以前练的枪不一样。
  ‘嗤轰!’第二枪发射,这时大鱼上面有变化了,出现了一个窟窿。
  众人又过去,确实是一个窟窿,前大后小,子弹进到了木头柱子里。
  这条鱼拿下来,换一条鱼。
  第三枪,五十步远,秦离再次成功命中,看着和之前的差不多样子。
  一百步,深呼吸,让自己的平静,端着枪瞄,呼出口气,停顿,勾动扳机,枪响。
  一群人跑过去看,大鱼身上一个窟窿,子弹还是嵌进木头中。
  一个大鱼形状的皮子挡在大鱼前面,就是皮甲那么厚的皮。
  第五枪开火,这次是皮子被穿透,大鱼也被穿透,子弹在柱子上。
  “用我的。”一个小将把自己的上身铁甲放到大鱼的前面,又比照着在铁甲上画出大鱼的样子。
  “轰!”枪响,又跑过去看。
  上身甲前后贯穿,子弹打进大鱼的身体中,透出去,留在了柱子上。
  郭知运等人沉默,百步外穿双层甲。
  “火枪看上去操作简单。”王君葵给出评价,人举着打,都能打这么准。
  可以架着打,固定住了,随便来个孩子都能杀敌,就跟别人帮着上好了弦的弩一样。
  孩子找个地方一架,瞄一瞄,发射。
  “子弹可贵?”张忠亮被这个结果惊到了。
  “比箭便宜多了,二十发子弹比不上一支箭的价钱。”旁边一个羽林飞骑出声。
  “那边有用口袋装药的,不如这个好。”有个小将跑去看别的人开枪,回来报告。
  “东主是想看看哪一个好用,估计东主在制作更好的发射东西,你们试试?”
  秦离不试了,知道百步就行,再远他没那个本事瞄,只能往人多的地方打,照门有刻度,却不准了。
  郭知运攥了攥拳头,摆手:“子弹给你们留着,我们试一次,就浪费一个,说不定会换一条吐蕃人的命。”
  他一说,其他想要上手的小将忍住。
  他们想打一打,但知道子弹珍贵,就如箭一样。
  不,箭练习着射完能回收,子弹怎么收?火药没了。
  别处的四百九十九个人也是站立射击、调整距离,再蹲跪涉及、卧射,每一枪都集中精力。
  “李易!”张忠亮说一下李易的姓名,便不出声。
  他再一次懂得李易的价值,只要火枪和子弹足够,守城是,一个百姓一个兵,还是很厉害的兵。
  正常没罩甲的人,估计几百步远被打到也完。
  “牵一只羊过来,放在百步的位置。”秦离准备让大家看看子弹的阴损。
  “有杀了准备吃肉的死羊,活的就别碰了。”旁边的羽林飞骑说着骑马去找羊。
  不长时间,一头被放完血的羊拎回来。
  摆好,秦离趴下,瞄了又瞄,开火。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凶残武器冬日论
  “这种铅弹是进口大,然后逐渐缩小,看,没透过羊,子弹留在了羊的身体中。”
  秦离打完羊,再次去看情况。
  羊的身体表面中弹的位置窟窿比较大,因为放完了血,不知道其他情况。
  秦离说着拿出到,从中弹的地方切进去。
  旁边有人用手把口子向两边拉,没看到子弹。
  秦离伸手进去掏一掏,摇头。
  几个人相继去掏掏,都没找到。
  继续切,切完再找,还是没发现。
  第三刀,这次秦离摸到了,一手血,把旁边给切开。
  大家在血肉模糊的地方仔细看,上手后,才触摸到。
  一个小将脸色瞬间苍白,他咽了咽口水:“打,打到人的身体里,怎,怎么取?”
  “东主说,若没有打到内脏或血管,就留在身体里吧,慢慢能长在身体中,前提是衣服的碎片什么的跟着进去,基本上……”
  秦离说着停住,无须再言。
  大家全学过酒精怎么用,为什么用酒精,就是应对感染。
  铅弹最后是嵌在肉里,而且很窄,最后是一个点的小孔。
  挨一枪,比木羽箭还吓人。
  至少木羽箭射到自己人,挖出来拿酒精消毒,还有很大可能活着。
  铅弹打中,进到身体,怎么往外抠?找都找不到,一刀刀切?
  “打骨头上就不用取了?战争要改变了。”郭知运的脸色同样不怎么好。
  他想到自己挨一下的后果,要是直接死掉,一了百了,就怕的是没立即死,但又会慢慢死。
  比如说打进胃里、肺子里、肝上,流血不止。
  不,打这三个地方还是幸运的,忍一忍就死了。
  打肠子中呢?要疼上好几天才能死掉吧?
  “有违天和呀。”王君葵说一句,之后补充:“太好了,你们到河里朝对岸打一打,让他们先害怕。”
  王君葵清楚,伤兵比死掉的人更降士气。
  伤兵的惨状和哀号,会不停地影响其他的人。
  而麻药、镇痛药、酒精、缝合,完美地解决了这一切。
  哪怕受伤过重,没有活下来,至少镇痛药够,伤兵死的不那么痛苦。
  身上划了大口子的,缝上,再换药。
  伤兵哼哼几声就不喊疼了,疼至少证明自己活着,咬个木头棍,只要疼就咬一咬,慢慢会长好。
  不过队伍中受伤的人,放在那里,允许哼哼,哼也是减轻痛苦的一种办法。
  其他人知道兄弟死不了,听了并不揪心。
  当然,晚上睡觉的时候会给喂一碗镇痛药,让睡个好觉,有利于身体恢复。
  这都是李易所教,确实管用。
  战争一直这样打下去,战损方面敌人就先坚持不住。
  一方受伤,大部分能治疗好,打仗的时候经验更丰富,另一边越打人越少,少年兵也往上派。
  “报纸上说大家都建水泥厂,不知道后面建没建,有足够多的水泥,等把黄河流域拿下,我们修城,用枪防守。”
  一个小将深吸两口气,眼睛亮亮的,他对战争的走向明确了。
  旁边的同僚也说:“可不是么,我们有药,还有打很远的火枪,为什么要跟敌人拼刀?”
  “要武勇,敢拼刀枪的才是勇士。”
  “你去拼,我给你支援,别拿刀枪,用拳脚和牙齿,我相信你可以的。”
  “哎呀,该吃饭了,今天迎接新的兄弟,菜好,快去吃饭吧。”
  “你去拼不啊?”
  “不吃饱怎么拼?吃饭!”
  将士们心情愉快,笑闹着去吃饭。
  有七千羽林飞骑在打包行李,他们要离开了。
  来五千十六卫的人,换七千羽林飞骑回去休整,同时为下一次快马携带东西作准备。
  羽林飞骑出来的人太多,长安明显缺少能调动的人手。
  连着张孝嵩那里和路上蹬螺旋桨船的算一起,差不多一万六千的羽林飞骑在外面。
  十六卫那么多人,让他们过来,正好见见血。
  刚要吃饭,船来了,今天过来四艘轮船,带了东西,数量很少,郭知运等人偏偏松口气。
  果然,从上次来的船之后,几乎每日有船抵达。
  陆地上,蜀地的人送个不停,这后勤才是真正的连绵不绝。
  听说长安的船还造着,数量逐渐增加,运载力跟着增涨。
  终归有一天,依靠黄河上的船便足够前方的将士们吃喝。
  再看吐蕃那边,有东西吗?到了天冷的时候,一下雪……
  下雪船还怎么来?
  好几个小将说着船的事情愣住,冬天才是最难熬的吧?
  “老秦,你说到了冬季,咱们怎么守?”一个小将在切羊排,用锅煎的羊排,不是排骨。
  “冬天用马拉,沿途给补给,马就不携带自己的饲料,沿途不给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