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5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轮船是改装,上面还有帆,等风向好时可以跟上大部队。
  “换成李家庄子新出的那等桨在水下翻花的船,想来更容易。”
  黄贤荣站在船头,望着前面的那只轮船与杨环晋说话。
  杨环晋抬手试试风:“不会放出来,水下的桨乃军事利器。”
  “李东主给五十万缗兑换券,加上咱们在长安卖货收到的几万缗兑换券,回蜀地会被疯抢。”
  黄贤荣不去奢望更先进的桨,谈到用兑换券赚钱的事情。
  如今凡是能弄到兑换券的蜀地商人,俱要带一些回去。
  有的每百钱加一钱兑换给别人,有的五十钱加一钱。
  拿着兑换券买小吃,摆摊和开店的人愿意多给一点。
  蜀地缺铜,历史上蜀地经济发展得好,流通货币不足,只好铸铁钱。
  铁钱跟铜钱比例太大,买点东西需要带很多,太重了。
  如买一缗的东西,用铜钱,六斤四两,拎着很难受。
  换成铁钱,可能是六十多斤。
  兑换券方便,轻飘飘一张纸,图还好看,别人做不得假。
  五十万缗兑换券,按照五十钱加一钱,他们回去能多出来一万缗。
  “不加钱,回去告诉其他大商行的人,不加钱换兑换券,但以后有事,他们必须先帮我们。”
  杨环晋摇头,用正常的比例换,获得一个帮忙的机会。
  当初蜀地盐商不自己搭钱帮朝廷运输东西,又哪来的脸去求李易帮忙?
  曾经的付出,得到的回报是免税。
  一下子全赚回来了,还有多呢。


第九百一十六章 富贵拥有出行畅
  黄贤荣露出遗憾的神色,少赚钱了,不过他听杨环晋的话。
  “杨兄,你说五十万缗,李东主是要榨菜,还是花椒?我们回去要先准备。”
  黄贤荣打算到了季节,提前收集,防止突然间李易要货,那边购买价钱高。
  “李东主仁义,心怀大唐、民生。
  本是要偷摸制作榨菜的手艺,却传出来,说蜀地人不易,不赚这个技术钱了。”
  杨环晋称赞李易,李易曾经想了好几个赚蜀地钱的办法。
  后来发现太麻烦,自己赚钱不用非得卖榨菜。
  干脆让当地人做吧,做好了可以卖到大唐各地。
  “我看京兆府的人很喜欢吃榨菜,李东主帮忙宣传,可以做汤、能当咸菜、炒菜也行,估计是要榨菜。”
  黄贤荣在猜测,榨菜的名称是李易所提,关键就在于那个榨字上。
  不然人家当地叫芥菜,芥菜有许多品种,蜀地的芥菜里的一种,最适合制作榨菜。
  原本不是很好吃的芥菜,如今蜀地找到不种粮的地就给种下。
  蜀地又不缺盐,那种井盐比海盐好吃。
  制作出来的榨菜就不苦,蜀地人管这种榨菜叫东主榨菜,不加姓。
  杨环晋听到榨菜,馋了,到长安,吃榨菜居然与葱丝混合拌咸菜,条件好的还放一点芝麻。
  他咽一下口水:“这笔钱,并不是用在从蜀地向长安运输的东西上。”
  “不运他给我们钱?”黄贤荣掏出来一把松子,直接用牙咬,咔嚓。
  “李东主想买东西,派人到蜀地送个信,说李家庄子要什么。
  咱们那里的人会立即装船给运来,到地方再拿钱,李东主何必先给钱?”
  杨环晋作为蜀地盐帮的头领,分析事情更透彻。
  他清楚,李易传个信,说要榨菜。
  没有本钱的人都敢找人弄榨菜,说给李易送到长安,拿到了钱回去再给。
  而有榨菜又不愿意跑的人,还真的会把榨菜赊给此人。
  李家庄子若是没这点信誉,兑换券还想在蜀地流通?
  如今蜀地对之前的那场打西南蛮的战斗还津津乐道,编成了不少故事。
  蜀地人感觉自己都是参与者,京兆府有一个灞水边的李家庄子,单独拿钱出来砸赢了一场战争。
  自己这边帮忙,用比快报慢一点点的速度把物资给送到前线。
  据说抓了二十多万俘虏,全给李家庄子送去了,李家庄子有钱。
  杨环晋认为自己回去后,再听到此类故事,就可能是五十万的俘虏。
  实际上只有一万多人,越传越多。
  “李东主给咱们钱,是等前线吃紧,用钱买东西雇人送去,这钱,是给前方将士的。”
  杨环晋从黄贤荣的手中拿过来几个松子,说话间于兜中掏出来个小钳子,咔嚓夹破松子。
  黄贤荣摸摸自己的腮帮子:“杨兄你有钳子,为何不早拿出来?看我用牙嗑。”
  ……
  “明天你们二十个人,骑自行车去卖报,记得按铃铛,赶紧熟练。”
  李家庄子,宋德对二十个早上没有领到报纸的报童吩咐。
  二十个孩子年岁大一点,都是男孩子。
  一早其他的报童领完报纸跑了,剩下他们等待。
  此刻他们在学习骑自行车,自行车是横梁的。
  李易给亲自演示过,可以掏裆骑,就是一条腿从横梁的下面踩到脚蹬子上,适合小孩子。
  可以从前面横梁上上车,腿由前面抬过横梁,落到脚蹬子上,适合大点的小孩子。
  还能从后面抬腿上,这个就是大人的方式了。
  卖报的孩子们学习第三种,鞍座矮一点,跨腿上车,脚能够到脚蹬子。
  李易小时候身高不够、腿长不足,大人骑的二八自行车,他一样骑,不掏裆。
  骑的时候是身子一下子到车这边,一下子到车另一边,每骑一下,腿弯的地方都挂到横梁上。
  当然,鞍座是坐不上的,就在横梁的上面来回大幅度左右蹬。
  给演示的时候,李易还做了单边贴车、左右不沾地上下、倒骑、双手不扶车把、抬前轮、定车等‘高’难度操作。
  不过让他骑这个车用后轮往高的地方蹦,他蹦不上去。
  就算这样,观看的人也觉得厉害,东主好牛逼,会那么多姿势。
  演示完,李易回去上课。
  小孩子们带着无限的梦想开始学车,很好学。
  后面有一个羽林飞骑的人用手扶着车后座,孩子在前面蹬。
  跑起来之后,羽林飞骑会松手,孩子蹬的时候正常人是发现车把怎么往左偏,很不容易控制。
  换成左撇子,则是车把向右偏。
  他们自己努力调整,场地足够大,会在偏的时候画大圈。
  接下来就是平衡左右偏的问题,手和胳膊很累。
  从不会学,到达到这个程度,一刻钟,谁这样学的进度都一样,特别快。
  再骑一刻钟,能掌握好左右了,羽林飞骑会坐到后座上,
  小孩子带羽林飞骑前进,遇到平衡掌握不好的时候,羽林飞骑用脚制动,扶正了让孩子骑,再上去坐。
  半个时辰,二十个报童从初接触到能带人骑出去,并且能够转弯,基础学完。
  剩下的是他们自己练习,至于李易给演示的动作,不是一两天能学会的。
  一直练到晌午吃饭,孩子们还没觉得累呢。
  吃完饭被强制要求去泡澡,然后午睡一个时辰,才允许再次碰车。
  天黑了,灯挑起来,孩子们吃了晚饭又去广场上骑。
  翌日早,二十个孩子在其他孩子羡慕的注视下带着报纸起车出发。
  “卖报卖报,李家庄子新出通行工具自行车,就是我骑这个,凡是买了煤油灯和暖水瓶的人,才有资格购买。”
  ‘叮铃铃~~叮铃铃’“卖报啦,富贵人家出行的首选,凭资格购买,千缗一辆,终身保修。”
  “平衡不好的人,买了车也骑不了,李家庄子负责培训,能骑车的人身子骨比别人强。”
  “千缗一辆,骑行舒畅。贵人拥有,尊崇别样。”
  报童骑着自行车从城东往城西去,说是卖报,却根本不停,他们要先把报纸送到城西订报的人家。
  路上的百姓纷纷闪开,听到价钱又无奈。


第九百一十七章 新作尚书谋其利
  “老夫上下朝走路颇为艰难,不若朝廷出资,为与老夫同等的人添置一辆自行车。”
  早朝结束,回到政事堂,苏颋看到了报纸后一副我老迈年高的状态说。
  他今年虚岁四十八,刚刚被安排到了兵部尚书的位置上。
  别的宰相全挂着尚书衔,他没有的话显得不好看。
  “兵部有钱就兵部买,看老夫作甚?”毕构根本不瞅苏颋。
  “兵部无钱。”苏颋说着把自己的食盒打开:“吃饭吧,可惜带得少,只够某一人吃。”
  早朝太早了,他昨天晚上跟夫人那啥了,所以起晚了,没时间吃早饭,厨房给装了食盒。
  昨天晚上东市有牛肉卖,买的牛肉制作的‘回头’,现在还热乎着呢。
  为了配‘回头’,还专门买了羊杂和羊油,煮的汤,不过给他带的是干货。
  一个碗里装着,调料已经放好。
  他拎起早上新灌的暖水瓶冲,‘回头’就羊汤。
  宋璟跟毕构看了,互相望一眼,心中有气,他俩也没吃早饭。
  他俩一个五十五岁的,一个七十二岁的。
  五十五的之前情绪不稳定,去骊山玩一圈,想了许多,累了。
  七十二的恢复速度慢,然后还喝安神汤,结果睡过头了。
  二人准备吃点零嘴儿,坚持到晌午再吃。
  看到苏颋这个‘年轻人’带着东西来,心里不怎么平衡。
  关键是对方说的话,你吃就吃呗,你啥意思?
  毕构找了张纸,看旁边砚台行架着笔,瞅瞅墨,能用。
  写:城中新车可自行,富贵得有把铃听。怎奈二相腹空饿,翻江倒海意难宁。
  “赶紧给小易送去,要快,不然就到午饭时间了。”毕构递给跟班。
  跟班跑出去,到了兴庆宫外面,借一匹马冲向李家庄子。
  此时才卯末辰初,早上七点左右。
  李易在吃早饭,宋德跑过来,把信交给他。
  李易看一眼:“带着锅灶和皮带面去,把酱牛肉切成一寸见方的块,再带小菜,快点送去,带热汤走,到地方就下面。”
  青松那边已经把东西拿出来了,李易提起笔:宰辅辛劳国事兢,宵衣旰食待唐兴。晨起不及近前侍,阳春一碗慰承平。
  放下笔,李易继续吃,这一天啊,早饭也管自己要,这是谁带了早饭,没给老毕是吧?应该苏颋,宋璟干不出这等事儿。
  一辆马车出去,带上报信的人,顺便给报信的人一罐虾油小菜和两块香皂。
  车子到地方直接进政事堂,在门口下面条。
  “两碗,两碗即可。”毕构站在门口喊,不给苏颋。
  两碗面下好,小菜摆上,苏颋去夹小菜里的甜蒜,正好配羊汤。
  外面李家庄子的人吆喝:“还有五十份,谁要?”
  很快五十个人够了,有的人在商量,两个人吃一碗。
  毕构喝口汤,看苏颋:“吃着不觉得难受?”
  “好吃,李家庄子腌制的甜蒜皮不用剥,能嚼动。”苏颋又去夹辣白菜。
  宋璟吃牛肉,喝汤,舒服多了,至少不用闻着别人吃饭的味道难受。
  “我认为,朝廷应该为大家够买自行车。”苏颋又一次提起车的事情。
  “不买。”毕构坚决摇头,他看出来苏颋的意思了。
  苏颋刚当上兵部尚书,李易卖自行车的钱会用来制造火枪,火枪装备军队,归苏颋管。
  想得美?真装备部队,户部难道不会直接给李易钱让他造?
  何况李易一直在造着,就凭你苏颋今天吃东西不给我,我就不松口。
  “隆择,你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