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4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到此时,姚崇顿住,抱拳,回去坐着。
  另外三个人相互看看,无语。
  “呵呵!”李隆基笑了。
  他已经知道降户安排到哪里了,华州和同州被李易买下来的一大片山。
  到那边,李家庄子提供耕牛挽马和工具,开垦梯田吧,种新的稻子。
  谁来看管?长安十六卫加羽林飞骑。
  后勤显然要由李家庄子承担,李易准备好了。
  这还有什么可说的?自己还担忧易弟买了地无人耕种。
  毕构又起来:“陛下,臣以为上策可行,李易那里确实少人耕种。”
  说完他不坐下了,不然一会儿还有话要说,来回折腾。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姚崇三个人几乎同时出声,李易已安排妥当。
  二百多里的路,羽林飞骑和十六卫往来接班无阻碍。
  后勤李易会管好,等降户开了田,朝廷增加租子。
  李易相当于又找到一群俘虏,九姓降户有近三万人,种梯田够了。
  其中的女子,相信李易会给安排其他的动作,甚至把降户的孩子召集起来上课。
  “如此,李易需要更多的钱。”毕构眼睛冒光。
  安排三万人,后勤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李易庄子的钱够不够?不够他不会使劲印刷兑换券,他会想办法赚钱。
  他赚钱……
  “陛下,臣请朝廷给李易补贴。”毕构说出来一句叫大家感到不可思议的话。
  户部尚书主动给李易补贴?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如何补贴?”姚崇问。
  “修路,修水网。”毕构回答。
  “知古不是已经说了么?你二人单独研究的。”卢怀慎说之前的事情。
  “他只说修水网,没说修路。”毕构强调修路。
  “还有吗?”李隆基警惕。
  “还有?哦,还有减免一部分那里的租……”
  “好,免去李家庄子租税。”李隆基接过话,答应了,你毕构自己说的。
  “臣……对。”毕构一闭眼睛。
  他要说的是减梯田的租子,租子是以后的事情,李易现在要弄钱,他准备看看情况。
  万一跟煤油灯和暖水瓶一样的东西呢,成本低,卖价高。
  税眼下是不能收,还有将近三万的降户要来,可是户部能帮着卖呀。
  户部卖面条有自己的钱和部门,从李易那里进一批货,跑远一点卖,赚差价。
  商人买不也是跑出去赚差价嘛!自己户部资金多,人手充足。
  等新的安置地点都处理好了,再收税。
  咋就全免了?
  毕构盘算着,打算晚上去问问李易,税的事情放一放,大批量进货的谈谈。
  “陛下,臣要看地图。”卢怀慎知道毕构又郁闷了,他没管,他想瞧瞧那里的情况。
  李隆基向高力士颔首,高力士跑到旁边打开个箱子,从中拿出来地图。
  不是李易原版画的地图,放大了,放大了三倍。
  李易的地图有的地方标注得不清楚,京兆府周围的地方羽林飞骑学会画地图后,又补充。
  其他地方的暂时还以李易的地图为准,京兆府用新地图。
  华州与同州就在地图上,山和平地、峡谷表现出来了,有等高线。
  地图看着很乱,线条多,名称多,还有数字符号,旁边空白处数字符号写备注。
  这是纯粹的军事地图,救灾的时候能用。
  大家一起看地图,地图上李易买的地方是山,周围有洛水、郃水、黄河、渭水。
  “好地方,铁勒九姓不善水、不善山,李易给他们安排到了山水之地,他们没有兵器,不懂山水战斗,攻无可攻,守无可守。”
  毕构先给出评价,他觉得那地方就适合种梯田。
  周围全是军队,距离长安二百多里。
  把路修好了,加上之后大量轮船,铁勒九姓想反没有办法反。
  李隆基脸上是淡淡的笑容,表示矜持。
  朕的易弟出手,还用你们夸?


第六百七十六章 成套出计铁索桥
  “若此地安置降户,大武军可与京兆府连成一片。”
  卢怀慎表现出了他的宰相才华,他看到的情况比毕构看到的还厉害。
  大武军处在边关地区,冬季苦寒,朝廷只能给正常的军资,还要被将领多拿走一部分。
  有了个新的地方,那边的军队要往回不停奔波,防备冬天黄河结冰降户从河上逃掉。
  看上去那边的军士们很苦,但不要忘了,李易在支撑降户居住地的后勤。
  他能看着另一边的军士白跑一趟?只为了巡逻?
  他会趁黄河结冰,给那边输送物资,正好长安的路要打通过去。
  卢怀慎敢拿脑袋保证,降户一到,大武军地区会拿到李家庄子的东西。
  运输队伍、羽林飞骑、十六卫轮换的时候,正好带过去。
  哪怕是一个肉罐头、一个水果罐头,一个皮帽子,对于大武军的军士们来说都是好东西。
  “老夫不如也。”姚崇自然也看出来了,李易出手开始玩成套的了。
  看着李易是呆在庄子,实际上手伸得可长了,哪里有事哪里就有他。
  张说点点头:“运筹帷幄,现在李易只需要赚钱。”
  说话的时候他看毕构。
  毕构:“……”
  他想跟张说换个位置,让张说当户部尚书,他当宰相,哎?这个行啊,宰相谁不愿意当?
  “老夫晚上去李家庄子。”毕构嘟囔一句,说给李隆基听。
  “看到好东西……”李隆基说五个字。
  “免税了都,户部暂时不用李家庄子提供钱。”毕构明白,看到了不准惦记。
  四个人离开兴庆殿,回去安排把降户内迁的事宜。
  毕构晚上跑到李家庄子,路上即便坐在车中,依旧出一身汗,闷热。
  “老毕来了?先喝碗冷面汤,一起吃烤串儿。”李易招呼毕构。
  毕构现在进庄子可以不在灞水桥头接受检查并等待了,他好歹是个尚书。
  毕构不客气,端起冷面汤灌两口,找位置坐下。
  宫女太监们挪一挪,给他送来洗手的盆和香皂、手巾。
  “今日并州长史王晙上书了,给出来上中下三策,我等决定免去你庄子的税。”
  毕构说出一句一般人听不懂的话,眼睛盯着烤串儿。
  他平时吃不到烤串儿,尤其是调料如此全的烤串儿,他没有辣椒面。
  “老毕,大唐的铁多了,还有水泥,黄河那里原来的竹索浮桥,改成铁索吧,就叫蒲津桥。”
  李易也没说降户的事情,大家都明白。
  他要改桥,历史上就有铁索浮桥蒲津桥。
  正好是那个位置附近,现在属于竹子编制,大部队不好用。
  历史上是李隆基时代给弄出来的,不是现在,用了很多铁。
  “如何改?”毕构心中想到的是两岸的往来,冬天还好说,夏天竹子的桥和摆渡太费劲。
  “先用混凝土制作墩子,粗铁棍安排好位置和结构,用铁索链延伸过去,铺板子,下面放船。
  制作成浮桥,冬天不用放船,趁着结冰,把铁链拉过去,铁链知道怎么运吧?”
  李易怕毕构不懂,刻意问一声。
  “先用麻绳,逐渐加粗绳子,再拉铁链,两岸要先把墩子建好,不然挂不住。”
  毕构没拿正眼看李易,意思是你当老夫是白痴。
  “对呢。”李易给点赞,老毕就是聪明。
  毕构喝口冰镇的黄酒,拿起一串不知道是什么肉的肉串儿:“然后等铁更多了,就把岸边的混凝土替代,然否?”
  “不然。到哪是,我就有新的建桥技术了,咱们在黄河里打墩子,需要大型驳船。
  在黄河水流不湍急的时候,把驳船当成跳板,建钢筋混凝土柱子往里砸。
  砸进去之后,再一个墩子一个墩子把外围阻水,然后增加底部墩子边缘,用混凝土。
  当墩子打完,在上面直接架桥。过程很烦琐,用的铁并不少。
  好处是修完了,从上面直接跑马车,与平地无异。说白了就是技术不足用钱补。”
  李易要在蒲津桥的旁边建黄河大桥,打墩子,对于现在的技术来说,很高端。
  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样是财力,技术他解决。
  丰水期不行,枯水期也不行,下游的枯水期可以,下游是真枯,没有水。
  “木桩桥也是这么打。”毕构想了想,有印象,木头支撑的。
  圆木头下面削尖了,用桐油泡啊泡、晒呀晒,之后打进河里。
  “一个原理,另一种咱现在学不来,那需要抽水机,硬下。”
  李易给毕构半个烤茄子,放了许多蒜泥。
  “小易,这等事情你也懂?”毕构发现自己怎么就看不明白李易呢。
  “略懂,见笑了。”李易谦虚。
  毕构:“……”
  “老夫来之前,陛下警告老夫,不得管你要钱。”毕构尝一口茄子说道。
  “相当于养,现在管我要,我不会给你。等过两年……你未必还能当户部尚书,那时钱就多了。”
  李易坦言,该给的时候给,不该给的时候一钱也不给。
  他只是没想到毕构会愿意把税全给他免了,他通过历史资料知道,毕构这个人有点死板,比宋璟差一点。
  姚崇、宋璟、毕构、张说、卢怀慎,这些人其实才是支撑起开元盛世的人。
  “那你有什么新产品,赚钱的,户部帮你卖,赚一个差价,不然商人也一样。”
  毕构立即换成这个话题了,一点没变。
  “有。”李易一如既往,好说话,而且有问必答。
  “什么买卖?”毕构都不好意思了,果然有东西。
  “洗澡用的,很简单,水桶和花洒,自己做,需要花时间和钱,大批量制作,成本非常低。”
  李易给出个东西,他要用竹子拼桶,然后接花洒,软管的位置用皮管缝制代替。
  一个可以卖二十钱,百姓自己若是做呢,三天做不出来一个,一天耽误的工钱多少?
  “好卖不?”毕构以为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呢,结果不值钱啊。
  “面条好卖不?现在天热,还得持续一个多月,我给你十八钱一个的批发价。”李易让出两钱的利润。
  “不对,小易,你必须有赚大钱的东西,不然你养不起将近三万个降户。”
  毕构觉得自己要是批发,就让李易少赚钱了,不开心。
  这种东西李易自己也能卖,报纸上说一下,销量不愁。
  “有啊,百叶窗嘛!那个我报纸上打广告。正在制模,可费劲了,报纸上必须有一个套彩的三维立体图给大家看。”
  李易这个买卖不准备带毕构玩儿,他自己可以了。


第六百七十七章 底蕴不改画存志
  “镜子不卖吗?”毕构认为镜子值钱。
  “还没把我逼到那个程度,包括香水,我现在只卖花露水,香水储备了许多。”
  李易摇头,大杀器,他才不轻易出手呢。
  即便安排降户缺钱,他还是不大批量卖镜子。
  因为京兆府百姓已经知道有一种镜子出自李家庄子,又轻便又好清洗。
  李家庄子一旦使劲往外放镜子,要么是有新的好东西,要么就是没钱了。
  李家庄子在印兑换券,绝对不可以给百姓一种李家庄子没钱的暗示。
  那样挤兑会开始,李家庄子可以应对挤兑,有东西,发行的货币少于李家庄子的抵押品。
  挤兑完了,兑换券还怎么流通?
  李易才始终不放出来,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