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3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服务行业的第三产业中的娱乐是在某一部分人满足第一产业需求的情况下的额外需求。
  服务行业的金融业是对第一、第二产业,及战争的一种补充和推进。
  资本的本身没有好恶之分,只是在追求更多资本的情况下,必然会更多地展现出其恶的一面。
  所以才有税收,税收是为了把资本的一部分拿过来反哺第一、第二产业,并辅助战争。
  至于三个产业的从业人员,他们的收入状况决定了社会工种分配模式。
  一切都是在动着,并不固定。
  朝廷需要解决的是平衡各产业的从业人员的利益,不然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李易不时喝口酒,哇啦哇啦说。
  三个人饭都不吃了,王皇后几次想喝酒,旁边的宫女递过来果汁给她。
  李隆基发现,认识易弟这么长时间,今天终于看到了厉害的本事。
  易弟把一个国家的事情摆在明面上讲,一听就懂,原来如此简单。
  易弟以后怎么办呢?娶别人当老婆,自己不放心啊。
  至于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先不说两个妹妹的年岁比易弟大,就她们那接触的人便不行。
  自己的女儿……把自己的女儿给易弟,那就不是易弟了。
  感觉怪别扭的,怎么称呼?易弟能扭过来那个情感问题吗?
  李隆基此刻满脑子想给李易找媳妇儿,不可以成为别人的女婿,多危险啊。
  “这仅仅是一些浅显的表述,还有更深层的问题纠缠在一起。
  当以物易物出现的那一刻起,金融业就存在了,只是没人去多想。
  纸币会促进金融业的发展,比现在的铜钱和绢帛更方便、更有利、更难以控制。”
  李易在一点点灌输,说太深了,他怕大哥、三哥听不懂。
  “易弟对金融业可了解?”李成器喝一口白酒,吧嗒吧嗒嘴儿。
  “略知,金融是把双刃剑,你控制不了人的,赌博的兴盛就在于此。等需要那天,我再给大家讲。”
  李易不愿意就金融的事情多说,反正他现在控制着兑换券的发行,很稳。
  按照历史资料记载,若没有他发出的兑换券,过上两年,朝廷强制要求绢帛和铜钱的比值。
  说明绢帛的数量多了,开始贬值。
  绢帛贬值放任不管的话,货币体系就乱了。
  大家都不愿意要绢帛,全去兑换铜钱,越兑换绢帛越贬值。
  强制兑换比例,属于绢帛的货币增发。
  绢帛又不是能长期用,潮湿了、着火了,损失就大。
  开元盛世是一个控制货币比值情况下的农产品稳定为基础的结果,并不稳固。
  在开元盛世中,大量的钱财被集中到少部分人的手里,贫富两极化严重,加快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势演习推技术
  十六的月亮还是很圆,没到半夜的时候还在那里缓缓上升。
  夜班的庄户们身上的衣服多加了一层,天更凉了。
  菜地中的黄瓜、茄子,准备过几天收获。
  很多黄瓜和茄子还很小,庄户们在等,等霜降。
  一场霜之后,改变最明显的是茄子,茄子会变得很甜。
  一寸长的小茄子,摘下来用手搓搓,放到嘴里生吃,跟水果似的。
  外来务工者全部进到了新的楼房里面,窗户上糊着纸。
  站在河边的平台上,能够看见许多人家点燃了蜡烛。
  偶尔有的人家蜡烛摆放的位置不对,透过窗户还能瞧见人影。
  有孩子写字的、有妇人打毛衣的、有……那是谁家呀?男人和女人点着灯那啥呀?那个聊天啊?
  “旁边的楼用来给学子免费住,庄子上不再提供食物和笔墨纸。”
  李成器指着外来务工者旁边的楼群说,学子们的待遇差了。
  “早上还是有一顿粥的,至少不会被饿死,庄子新买的地,可没少种大棚,只要肯做事,终归能过下去。”
  李隆基根本睡不着觉,心里塞满了吃饭时听到的内容。
  那不是什么遇到问题了,着急想办法。
  是问题发生之前就知道会出什么问题,并且清楚如何应对。
  各个行业、各种从业者的相互关系,听着简单清晰。
  一条条列出来,比之已往的零碎片断强上无数倍。
  如是思忖,李隆基眉头舒展:“有易弟在,我心中安稳。”
  “我也不着急了,原来总怕哪里没做好,让大唐不稳,现在基金就可以一直运作着。”
  李成器有了人生目标,不怕搞事情被三弟怀疑。
  对比起李易的那一套东西,自己干的事情就是其中的点滴。
  指望着用足球、工盟、衣盟、海边买卖的钱造反,除非在外面有支能打过羽林飞骑的军队。
  不,不止是羽林飞骑,还有易弟,易弟不会看着造反动荡的,易弟要求稳。
  “西南的战事也不知如何了。”李隆基不担心大唐发展的之后,想起了西南蛮的问题。
  “许是不会差,三弟是担心羽林飞骑损伤过大?”李成器知道羽林飞骑是宝贝。
  “我只是怕他们胡乱冲杀,以为自己学到的本事大了,不管不顾跟敌人硬拼。”
  李隆基没否认,羽林飞骑打仗死人他接受,不接受的是死人多。
  其他人看了,会认为羽林飞骑战斗力不行,又该有人动歪心思了。
  “他们精着呢,易弟训练出来的人,一个个想法和别人都不一样。呵呵呵!”李成器宽慰着。
  说道训练,他忍不住笑起来。
  李隆基莞尔,举着望远镜扫向灞桥的另一端桥头。
  桥头有火把照明,一些学子刚来入住,没有钱买灯油和蜡烛,又不想睡觉,跑到桥头在那里看书。
  冷是冷了些,安全上没问题,周围还有晚上轮换着训练的千牛卫。
  另外还有准备明天摆摊的人天黑之前抵达,睡在推车或担子旁边。
  若没有其他很多人结伴,走夜路他们害怕。
  稍微远的地方的人选择白天出来,晚上到灞桥,睡一觉天亮。
  东西卖完了,买需要用的东西,再住一晚上回去。
  外来务工者和张家村子,同样有市集,外面的人过不得桥,只能等他们出去。
  相互交流好需要什么,可以交换,也可以用兑换券。
  铜钱和绢帛,在长安流通的很少了。
  李家庄子陆续放出了三十万缗的兑换券,只有家中铜钱和绢帛太多的人还依旧使用原来的货币。
  尤其是绢帛,大家都不愿意要了。
  不小心弄脏了,当货币使用的时候别人不收。
  一块又一块的布,放在那里,有时候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钱。
  大部分铜钱和绢帛,经过流转,都给到长安卖东西的商人。
  有的外来商人,也兑换一些兑换券拿着,不指望去别的地方好用,以后来长安却能当钱花。
  “三弟回吧,明日还有朝会。”李成器觉得冷了,劝李隆基休息。
  “走。”李隆基根本不困,精神着呢。
  “走水了,走水了,救火呀。”夜间一个声音远远地传过来。
  李隆基终于皱眉了,仔细分辨声音传来的方向,用望远镜看过去,果然有火光。
  不过不是庄子里面,是距离码头还有一段路的路上?
  那里怎么能着火?谁把东西搬运到那个地方了?
  紧接着,他看到一群千牛卫冲过去,点着火把。
  有人的火把还没点燃,边跑边和其他人的火把对一下。
  火光中,推车的推车,挑担子的挑担子。
  “怎么回事?”李隆基大声问。
  躲在暗处的羽林飞骑蹿出来一个:“陛下,没事,估计是演习,前几天李东主就说,应该折腾折腾。”
  李隆基继续用望远镜看,火光起来了,是木头房子?里面也不晓得放了什么东西,反正火很大。
  千牛卫的人在那里顶着火焰喷水,还有人应该是拿了长的铁钩子伸过去。
  木头房子的一片墙倒塌,上面的轰然砸下来,火势稍微一小,更多的人向前喷水。
  过了一刻多,只剩下烟在飘,着火的地方火熄灭了。
  这时有人过来汇报:“陛下,那里是白天李东主让人用破木头搭的房子,里面有干草。”
  李隆基松口气:“确实能折腾,走,睡觉。”
  这下他困了。
  第二天早上,李易起得早,去查房看病人。
  等李隆基他们要离开,李易送过来十个全铁的手摇磨面机。
  “大哥、三哥、嫂嫂,把这些带上,拿回去用。
  想吃更白的面,要磨一磨之后把下面的面粉挪开。
  下面的面粉黑,再磨一会儿,再挪走,面粉黑白取决于……”
  李易讲解着磨面机的使用方法,边磨边出粉。
  按照时间不同,出来的粉的颜色亦不同。
  “再过两天,中间瓷的就出来了,若好用,准备租借或卖给别人。”
  李易说着他的安排。
  昨天晚上的话题是大方向的理论,落实到实处,就是各种小的技术推进。
  当许许多多的小技术转化成生产力,才能量变到质变。
  “这下有钱人保证要吃最白的那种面粉,其他的面粉是给普通人家吃。”
  王皇后看着东西,听李易讲,自己就想吃最后的那些。
  “总吃也不好,不同的麦子的筋不同,可以混合着制作蛋糕和包馅的皮。”
  李易多说了一句。


第五百一十七章 反常降雨欲上书
  “快,去看看牛棚、马厩,漏没漏水,羊舍的棚子记得上次说有裂缝,补了吧?”
  李家庄子的各个管事奔跑着喊。
  中午的时候云过来了,本以为是要飘轻雪,结果变成了雨。
  没有个前兆,上来便是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下落。
  庄户们自己不怕,担忧牲畜和家禽出了问题。
  “这月份,长安怎还下上了大雨。”
  李易站在河边高处的平台上,看向雨雾中的张家村子、务工者居住区、灞桥另一头摆摊的地方。
  按照阳历计算,入冬了,十月二十二日,现在的阴历是九月十七。
  庄子的暖气锅炉已经试水,准备随时供暖。
  大量的煤准备妥当,连着大棚一起送热。
  透过望远镜看,张家村子没什么反应,瞧情形不错。
  务工者的地方也没人在外面,全躲起来了。
  摆摊的位置,有管事送去苫布和斗笠、蓑衣,千牛卫的人冒着大雨帮忙把东西遮挡好。
  “东主,起风了。”别人都穿着雨衣,桃红一人个打伞,起风了,雨大,她的伞不管用了。
  “你回去。”李易看她一眼。
  “穿雨衣还得把这漂亮的衣服换了,以为不会刮风。”桃红嘟囔着自己一个人回院子。
  “冲姜水,给摆摊的人送去。”李易说一声,身后的葛岩跑去安排。
  “这雨下的不好,土地太湿了,再下雪结冰,直接就封冻一层。”
  李易反感冬天下雨,不管他以前是在南方,还是北方,冬天一下雨就难受。
  最南边的地方除外,那里冬天根本不冷。
  换成杭州,冬天小雨一下,可爽了。
  “就怕连续下,哪个地方再遭了灾。”翠柳在那小声嘀咕。
  “别瞎说话,要是真遭了灾,就把你送去堵决口。”李易对翠柳说。
  “我一个人够干什么的,扔进去就冲跑了。”翠柳在李易身后吐舌头。
  “蓝田县最容易遭灾,派人去看看情况,实在不行,其他的工作都停了,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