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3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儿子刚刚睡醒,也没饿,换了一次屎尿布。
  此刻瞪着双眼皮的大眼睛,看谁都好奇。
  “不可再去打扰李易。”李旦不高兴,女儿咋不懂事呢,李易是你能招惹的?
  “我就要一首诗,曲子也行,我堂堂公主,他根本不正眼看我。”金仙公主委屈。
  换一个人,李隆基就能动手,可是个妹妹他也宠。
  “就一首诗?为兄给你要了。”李隆基答应,诗而已,易弟写诗跟喝水似的。
  “要曲,诗那么简单,是个人都能作。”金仙公主改主意了。
  “你可要知道,你三哥因这等事情去找叔叔,很可能会被叔叔厌烦,你确定你还要?”
  王皇后在旁边沉稳地出声。
  她怀里的小家伙听到母亲说话,跟着:“呃,呃。”
  他那双大眼睛灵动,即使远的地方还是看不清楚。
  “那,那算了。”金仙公主低头,她怕嫂嫂。
  “三郎,就要一首曲子。”王皇后心软,这两个小姑子,其实都不容易。
  母亲被害死了,父亲被废掉帝位。
  一个人的性格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姐妹两个都怕了,所有要求出家。
  在这种情况下活着,李隆基的性格其实都是扭曲的。
  若对他进行人物心理侧写,就是敏感、多恐惧、把自己性命放在第一位、希望家人别再互相迫害、神经衰弱、不服气命运……
  他的行为是一点点随着精神状态难以支撑而变动,年岁的增长让他多了许多回忆,却不愿意去承认。
  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经历过了女权时代,再看着亲人杀戮。
  本身没有处在稳定的生活环境当中,抛开历史去评价一个人,便是无赖。
  李易正是知道这点,所以不愿意去碰。
  现在王皇后出声,意思是,就用一首曲子了结。
  “过几日我去说。”李隆基看着金仙公主,无奈地摇摇头。
  他知道,与李易说国家大事,是志同道合。
  若是单独为其他人提什么要求,挥霍的是那一份情谊。
  金仙公主抬起头看哥哥,张张嘴,又低下头。
  玉真公主眨了眨眼睛:“皇兄,不若连着我的一起,作一首曲就好。平康坊那些女子都有呢。”
  “对对对,一起,再也不去找他了,他这人……哼!”金仙公主感激地看了姐姐一眼。
  八月二十二日,天上下了下雨,给人的感觉更冷了。
  擦皮鞋的孩子躲进各坊的寺、庙、观中,看着小雨中的人发呆,同时盯着打着伞的人的脚上看。
  下雨,对皮鞋不好,会泛硝。
  要不要处理一下?不贵,额外多道工序,多给三钱就行。
  李隆基没有什么大的朝会,中午的时候到了李家庄子。
  潮气重,李家庄子食堂的醋和姜跟着使用得多,帮着驱寒。
  “易弟,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联合起来,想让你写一个曲子,为兄……答应了。”
  李隆基说这话的时候很艰难。
  “三哥,看你说的,这不是好事儿嘛!我记得可以抄个诗句来着,就两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虽说不是‘子’,却怎么都算是皇亲国戚,就跟牛棚那个联一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李易帮总是笔名的那谁说句话,正名了。
  年岁大了,有个孩子不容易,所以比较宠。
  但有的人宠得就过分了,人家李隆基给孩子起名叫‘一’,有的人非要也学着起叫‘天一’。
  历史上李一很小就死了,天一也不是什么好兆头。
  李隆基不知道李易想了许多,他心情却好了不少,易弟没生气。
  “可有曲子?不急。”李隆基放下心。
  “现在就有,我拿小提琴给你拉,同时唱出来。”李易摇下头。


第五百一十一章 一曲垂泪开医疗
  蝶舞蜂飞一季倾,花开花落总悲情。莫问春风吹何幸,心静,青山流水可聆听。
  易逝年华随泡影。尽兴,缘来缘去作别卿。无悔红尘妆对镜,珍重,女人谁懂慰平生。
  李易在那里拉着小提琴,边拉边唱。
  李隆基只负责听,宫女与太监们有的分段记谱,有的分段写歌词。
  现在他们配合的很默契,各自自己知道要记哪一句。
  一遍演奏和演唱完,李易又来一遍,让宫女和太监们校对。
  所有的全部整理好,李隆基叹口气,从李易这里拿走两把阴沉木的小提琴,匆匆离开。
  李易看着宫女和太监们惆怅的表情,满意了。
  果然,音乐是不分国界着种族的,他那时正常的乐曲拿过来,大唐的人听了便能理解。
  就与他第一次接触《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乐曲是一样,很容易接受。
  还有第一次听歌剧《卡门》,里面的《斗牛士之歌》、《哈巴涅拉》同样没问题。
  至于南美的歌曲《伦巴达》,听完了,还想再听。
  歌曲送了,李易继续吃饭,李隆基饭都没吃完就跑了。
  等李隆基到了百福殿,大家都没吃饭,似乎就知道他会很快回来。
  今天还是吃火锅,就这个不用担心别人试菜给试凉了。
  李隆基看着两个妹妹,把曲谱展开,想了想,词给王皇后。
  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凑到王皇后旁边,一左一右。
  李隆基开始拉小提琴的前奏,到了歌词需要进入的时候他没唱,就是哼哼。
  一遍演奏完,再来第二遍的时候,一个皇后和两个公主同时唱。
  “我有花一朵,种在我心中,含苞待放意幽幽,朝朝与暮暮,我切切地等候,有心的人来入梦……”
  “我有花一朵,花香满枝头,谁来真心寻芳踪……”
  “女人花,摇曳在红尘中;女人花,随风轻轻摆动……”
  “爱过知情重,醉过知酒浓,花开花谢终是空……女人如花花似梦~~~”
  随着小提琴的伴奏,玉真公主已是唱得泪两行。
  金仙公主眼圈红红的,抿着嘴不唱了。
  豆卢贵妃在那里听得也是唏嘘不已:“唉!那少年作得曲子怎这般催人泪,懂女人的心啊。”
  其他人也觉得如此,这歌怎么听着难受呢。
  就在众人沉浸在难过的情绪中时,王皇后突然出声:“抄的,被抄的那个找不到了。”
  “哈哈哈哈~~”李旦大笑:“对,听说过,杀了、埋了,不知道埋在了哪。”
  金仙公主眼珠子转来转去:“他就作一首,我和姐姐是两个人。”
  “说好的你俩一个。”李隆基不答应了,再宠妹妹也不行,李易那里随便给别人写诗作曲?
  每一次都是有目的,今天一个公主过来要,明天一个公主,后天一个国公……
  还有完没完了?
  等吃过饭,两个公主一人誊抄了一份拿走了,回自己的观里找人唱。
  两把提琴也被带走,她们有小提琴,还有大提琴,钢琴也再找人制造。
  自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话剧一出,有钱人都要弄一把新的乐器。
  第二天,不到中午的时候,女人花这个李易抄的歌曲便在长安城中传开了。
  昨天晚上其实就有人跑到平康坊,把歌一唱,好多平康坊的姑娘在抹眼泪。
  馨研坐在窗前,看着外面院子中的落叶,轻轻念:“缘份不停留,像春风来又走,女人如花花似梦。唉!”
  政事堂。
  “他是闲到了,整日里作这等靡靡之音。”姚崇终于找到一个说李易不好的借口了。
  “人家给两个公主写的,这下平康坊的姑娘们更偏向他了。”
  卢怀慎似乎有点吃味儿,这歌词和曲子,似乎专门为平康坊那些女子所作。
  “你等说说,若老夫提议,把金仙公主许配给李易如何?”姚崇突然冒出来个坏主意。
  张说和卢怀慎顿时向看死人一样看姚崇。
  “姚相,我什么都没听到,你愿意去提就去,我不晓得。”张说端起茶碗回屋。
  “哎呀,最近老夫眼花耳聋的,许是病了,什么时候找李易给医一下。”
  卢怀慎紧跟着回房间,茶碗都不要了。
  “哼!”姚崇闷哼一声,他悻悻地也走了,他可不敢去找李隆基提,提了就完,没有后续。
  李家庄子的李易也没去想别的事情,他在练手,在解剖室里对着突厥人的尸体练手。
  “怎么能在战争中把死的人快速送回来呢?拿敌人尸体练手,没有心理障碍。”
  李易缝合着碎掉的心脏,失败了,手艺不行。
  另一个也是尸体泡和冷冻时间长了,心脏与新鲜的差很大。
  他琢磨着挖别人尸体的事情,以前干了也就干了,以后不能再弄。
  当然,若是能再救活一个,就没问题,可除了小孩子,哪有大人匆匆埋葬的?
  李易知道王兴倒是很想挖,在王兴看来,挖一千个,只要能活一个,他就没有罪。
  王兴已经跑去蓝田县的许家大宅看过四次逊儿了,每次去还给带上礼物。
  小家伙可是他亲手给挖出来的,又一路快奔到李家庄子。
  “要不我带一些能保存尸体的设备去边关,自己的将士受伤,我给治疗,敌人死了的,正好练手,活着的也可以练。”
  李易羡慕起战地医生,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什么手段都敢给上。
  像战场,肚子被刀个划开了,内脏受伤,直接就练了。
  像脑袋被人给打碎了……刨坑埋了吧,救不了。
  不过肺子被扎开,这个可以上人工肺,然后再缝合人的肺。
  需要助手,不能保证一定可以救回来。
  “还得招收太医学生,随着工业系统慢慢推进,在工业区的医生技术会提高。”
  李易想着五十个庄子里的护士和三十个太医署的太医护士,觉得人少。
  他打算把八十个人轮换着拉到战场上去,可是庄子这边又离不开他。
  他一走,哪个大臣要是快死了怎么办?
  “对外开放一下,拉更多的病人进来,带他们在庄子中先熟悉各种操作,理论基础后续慢慢补。”
  李易把突厥人的尸体重新放回去,有了决定。
  从医院出来,他找到宋德:“看看长安的百姓都生什么病,一天先五个人吧,要大一点的病,不保证治好。”
  “东主,救不回来,有损你神医名声。”宋德着急。
  “没人会在乎你治死多少个人,只会传扬你救活多少人。”李易摇摇头,不担心。


第五百一十二章 重阳病牛寻其宝
  “瓷瓶,制作罐头用的瓷瓶,不要其他图案,空白瓷,快烧,给我烧。”
  蓝田县的一个窑上,长孙昕对着窑主催促。
  蓝田县的土适合烧瓷器,窑多。
  加上又有了好用的煤,他们自己花钱去挖煤,回来焖焦子。
  再用焦子烧窑,比烧炭省钱又省工。
  一个个窑轮流转,根本不停,一窑烧完了,立即烧第二窑。
  长孙昕守这个窑守了好几天,不让别人制作其他的器皿了,坯子必须是能制作罐头的瓷器坯子。
  他不要求画好看的图案,只要能制作出来葡萄罐头即可。
  他指望冬天的时候,用葡萄罐头大赚一笔,虽然别人同样在制作。
  “李易,暂时我先不找你麻烦,虽然我已经有了很大的把握。”
  长孙昕对吃亏的事情一直念念不忘。
  他坑别人没坑好,别人占了便宜,他就心理不平衡。
  他已经琢磨出来一个办法,觉得很好用,冬天用葡萄赚完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