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成器现在心思多了,知道要跟别人的东西不一样才赚钱。
  元氏点头,对此表示支持,对,咱家要有很多钱,虽然没什么用,有的还要给百姓。
  不然留那么多的钱财,又用不完,难道是想


第二百七十一章 海鲜如何吃活物
  正月二十日,天阴沉沉的,不知道是不是要下雪,或者是下雨?
  长安城的商户们得到消息,从二月开始,要收什么卫生管理费。
  “说是一个月一交,不多,只收店铺的钱,摆摊和挑着卖东西的不收。”有人找到旁边的商家说。
  “是扫街?不是一直就扫么,为什么就要收钱?”更多的商人聚集过来,表示不理解。
  “不一样,原来是规定时候运垃圾,现在一天运好几次,随时能扔,还给个垃圾桶。”
  “有何区别?”
  “天热了,垃圾对方时间长有味道。”
  “我家卖布,没有垃圾。”
  “可是外面有尘土,他们扫过后帮着洒水。”
  “怎么算钱?”
  “量店铺的尺寸,你家店铺有我家的两个大,我交一百钱的话,你交二百钱。”
  “二百钱倒是不多,只怕到时候不是这个数。”
  开铺子的人在议论,满朝的官员却沉默,当作不知道,谁都不劝谏。
  开放宵禁,他们知道有多赚钱,做买卖的还愿意交,只要能允许晚上卖东西。
  现在说是要增加扫街的人和洒水的人,给钱。
  各坊是居住区,有的在寺庙那里或道观那里会做点小买卖,其他的没有。
  收的卫生费,感觉要是给整个长安雇佣更多的人,似乎赚不到钱,就是用商家养着别人,然后街道更干净。
  这也没什么可劝的,冬天都吃了不少蔬菜,陛下给的。
  等朝会开完,姚崇单独找到李隆基这里。
  “陛下,收卫生费,给整个长安增加清扫次数,能赚来钱?”姚崇就好奇呀。
  按照他的想法,李易若出个主意,不可能如此简单。
  “朕不欲于民争利。”李隆基说道。
  姚崇:“”
  他深吸一口气,表示信了,又问:“那卫生费所收钱财可够雇人清扫?”
  “应是够吧。”李隆基不是很确定的样子说道。
  “陛下,臣一心为陛下”
  “先让百姓习惯,尤其是商人。”李隆基一看姚崇要抱屈,赶紧解释。
  “然后呢?”姚崇达到目的了。
  “然后还有商人要进城,他们也得交卫生费呀,一次少交一点,空车就不收了。”
  李隆基终于说出赚钱最多的地方,流动的车辆。
  若是推个小车,或者挑个扁担,就不收钱了。
  走水路进来的,自然也收,如此算下来,一天的钱并不少。
  关键是商人们习惯了交一些钱,以后再收税抵触就不是那么大。
  “臣知道了,谢陛下指点。”姚崇服了,离开兴庆殿,抬头看看天,觉得愈发的阴沉了。
  “就知道李易出主意不会那般简单。”姚崇摇了下头,深呼吸,回政事堂。
  “易弟,看着天的样子,是要下雪?”李成器今天找过来,一起吃午饭。
  天阴着,给人一种压抑感,又刮了小风,让人喘气都不舒服。
  吃饭的人没什么食欲,有庄户轮休,拿本用来识字的书,坐在餐桌前发呆,一口一口喝汤。
  李易身体好,对此反应不大,不过他给庄子里的年岁大的人送去了氧气袋。
  谁若觉得难受,就吸两口,以避免倒下后他还要抢救。
  他有制氧机,用点电就行,抢救要用药,差别大了。
  “大哥,走的时候你带几瓶氧气,我给你减压器和氧气袋,氧气瓶那里能看出来还有多少氧气,没有了就送回瓶子,重新拿。”
  李易没回答下不下雪的问题,他也不懂。
  但他懂这个天气出现疾病的概率大,别人他帮不上,大哥几个人,还有估计他们能想办法送进宫里。
  “好!”李成器答应,他想到了父亲,年岁大了,正好预备一个。
  他吃一口菜,道:“我去看过东市的海产品,想去你说的海域去捞,冷水,怎么能跟其他的分开?价钱不应该一样。”
  “能尝出来,冷水海域的海鲜由于生长慢,肉更紧密,同时泥沙少。
  捞上来以后,不要直接晾晒,贝类应该放点盐,用竹篮子装,在清水中,它们会把沙子吐出来。
  不然死掉后,再清理泥沙很难。看着费了些工夫,价钱却能更高。做熟了当零食不错。”
  李易给将一下区别和处理方式。
  他以前买海米吃,温水海域的海米里面的虾线就没弄出来,吃着不舒服。
  而冷水的海米,几乎看不到黑色的虾线。
  当然,如果都晒太干的话,肉也一样紧密。
  李成器重复了一遍,表示记住了。
  “易弟,能把新鲜的海鲜拿回来不?”李成器知道从海边运到这里的海鲜全是死的,他很想尝一尝活的。
  “用大木桶装海水,或者是船只的槽里装,一路养着回来。
  要么是刚捞出来,用冰块镇上,六百里加急,记得最好透气。”
  李易都没想过吃新鲜的,又不是另一个地方,就长安这里,什么海鲜都能吃到,有冷链物流。
  现在的长安,去哪弄活的?
  “六百里还是算了,用船”李成器觉得船可以,专门制作出一个个大槽子,装上海水。
  回来的时候必然要死掉一些,但依旧有剩下的鲜活产品。
  长安有钱人多,卖出去一部分,所有的钱就都回来了。
  “用船的话不要太密集,同时要勤换水,其实我这里倒是有药物,不过不值得用在海鲜身上。”
  李易见大哥动心,能找到船的话,确实可以尝试,他也想吃活的,尤其是秋天时候的大海蟹。
  味道不如河蟹好,可是肉多呀,吃着过瘾。
  不然的话,死螃蟹谁敢吃?
  “成,第一船试着运回来,咱先自己吃,之后的再卖,还是照着分红投入和收益。”
  李成器先把做买卖的事情确定,那钱李易一直没拿过,都是他在投资。
  不过账他记好了,包括卖牡蛎的钱,一部分算进运营成本中,公关费,就是白给别人。
  吃完饭,李成器带上十个四十升的氧气瓶和一大堆氧气袋离去。
  直奔宫里,先扔百福殿一个氧气瓶再说其他。
  往这边来,一路水运,自然要用到漕运,还得改造船,这个可需要跟李隆基说。
  李易这边继续写三十六计,再有两计写完,准备先让庄子上的学子们抄。


第二百七十二章 乌云散去降水缺
  “吸了这个气儿,觉得天都晴了。”百福殿中,李旦在与赶过来看情况的李隆基说话。
  李成器在旁边帮豆卢贵妃摆放氧气袋。
  “是,人就需要这个气儿。”李隆基应着,他吸过一次,确实舒服。
  但李易不让他平时多吸,说是年岁不大,不能产生依赖。
  “三弟,今年正月可是还忙?”李成器看到李隆基脸上有疲惫之色,也给充了一个氧气袋。
  李隆基犹豫一下,自己抱着,对上鼻子,果然松快了。
  说道:“都是些人员调动的事情,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有么有做出那等政绩,写的倒是不错。”
  李隆基说到这个就很无奈,总有人通过官方门路把一些个理念和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送到政事堂。
  这叫相书,给宰相上书,品级低的不可能直接送到皇帝手上。
  有的自己说自己在地方好,意思是让调动一下,有的让别人说。
  还有的是说自己有个好点子,但是需要钱,拨款吧。
  另外是想去更好的地方发展,所以就对那个地方的一些见解,告诉上面,把我弄过去,我比现在那里的当地官员要好。
  让李隆基比较舒心的是,姚崇最近几天没再收拾朝堂上的官员。
  能有资格上朝的官员,想收拾的话需要李隆基出声。
  然后就往地方安排,离了京城,品级低了,姚崇再收拾就不用经过陛下。
  所以许多官员是一贬再贬,有的还没到地方,连续调令就追上,官员在路上就又换方向。
  舟车劳顿和气愤,没到地方便死了。
  另外一些是顽强地活着到了地方,像姚崇这样的一看,呀,地方那气候你能适应?不行。
  于是第二年换,换另一个气候的地方。
  到了地方,居然还活着,顺便那个小官还当得不错,百姓都说好。
  再换,就不信了。
  没换几次呢,姚崇下去了,对方还是那么坚挺。
  姚崇下去了,那边自然就有机会上来。
  历史上就这么回事。
  李隆基在正月中,没看姚崇乱动,心情比较好。
  他又吸几口,问李成器:“大哥今日去庄子,问了些什么?”
  这下李旦和豆卢贵妃一起看向李成器,他俩对庄子观感好,住的那些日子,比百福殿愉快。
  “海鲜的事情,我想去契丹旁边的海里捞,易弟给出了一个活运海物的法子。
  现如今,陆路去那边盘查过严,多为商人私下交换,得利颇丰。
  大事往来,只能从河南道登莱等州以船联系。
  养水军所耗过多,朝廷战略在西北之地。
  若是能大量捕捞海鲜,并有活的送回来,所赚的钱,自然可以补贴水军。”
  李成器说出正经事情了,他要用捕捞和行商的钱来反哺水军。
  换已往,他不会理会这等事情,涉及到了朝廷行政。
  那时他也不是很懂,跟李易交流多了,平时闲聊就能学到许多。
  眼见着能帮三弟解决些问题,他才行动起来。
  “那少年好。”吸氧的豆卢贵妃给出一句评价。
  若换个少年被她夸一句,可了不得喽,她的话能传出去。
  然后地方官府的官员必须重视,不用少年自己拼命干谒,有人主动找少年。
  换成李易,大家都没说什么,话自然不会有人往外传。
  用不着地方官员帮忙,甚至谁想主动去接触都不行,这个少年不用你们管。
  “如此,试试,水军对于契丹还是有威慑的。”李隆基答应了,不用朝廷出钱。
  “三弟,估计明日三十六计会写完,我一早再去看看。闲谈中,易弟说之前给你们讲过的三国演义,其中计谋不知凡几,他要都写出来。”
  李成器又提一件事情,他知道要与族学对抗之事。
  “好,那里总是让人放心。”李隆基一想到李易,感觉烦恼瞬间消失。
  李旦和豆卢贵妃露出笑容。
  作为当事人的李易,现在烦恼却来了。
  “这是又不下了?一副黑云压城的样子,结果晚上要变晴?”
  写完三十六计,准备继续抄三国演义的李易发现气压有所回升,喘气比之前轻快。
  他想下一场雪,然后请来吏部的人玩耍。
  眼下是春天泥土开化,普通的路上变得泥泞起来。
  没有草绿、不见花开。
  如果能下一场大点的雪,景色变了,他好安排一番。
  什么都没有,别人过来看,给人看什么?
  “难不成要在大棚里开个诗会?”李易摇摇头,大棚中都是规划好的种植区域。
  除非拆掉一些,不然腾不出地方。
  说是拆,实际上是把一些作物给直接罢园,之后不能生长,没了,怪可惜的。
  “要是有艘大船就好了,装修一下,当花船。今年看看能不能买一艘,造是等不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