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13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永穆公主穿上了公主服,她要为三个徒弟站场子。
  直播开始,问政,不是时务策了,变成方略策。
  第一策,海外贸易篇。
  考官们不停地擦汗,看着手上的问题内容,又互相看,谁先来?
  他们不敢问,怕问完之后三个小家伙反问。
  毕构作为户部尚书,必须先开口,他连着喝好几口水:“夷存所多,唐亦或缺,往来贸易,税收几何?”
  “奢侈底合,税成八折,百钱珍物,四五之缺。”
  青黛先回答,百分之八十的税,但她不说东西具体的价值怎么分。
  “好!下一个,归藏。远地归唐,舟船季航。成本无厌,货换几行?”
  毕构赶紧问李归藏,之前的青黛的回答没毛病,完事!。
  “万物饥者求食,千人省力托驰。货以品级论选,温饱风浪所值。”
  李归藏说完,就在那等待,等别人反驳,他好就是别人的反驳攻讦。
  结果大家都不出声,你说得对,你故意留出来一个辩驳的口子是吧?咱们不上当,你太坏了。
  灼灼小丫头心思没那么多,她想了想:“贸易钱出,地方家族,朝廷不动,钱财往乎!”
  “好,都好,答完了,就到这里。”
  李日知出声,别说了,一人一句啊!
  其他人全部点头,没毛病,这不就是完事儿了嘛!挺好的,秀才科过了。
  啥?有人不服气?来,谁不服谁过来,让你问,答不上来你一家三代别想参与科举。


第两千三百二十五章 名载史册盛世唐
  考试继续,下一题,远夷教化篇。
  依旧是问三个小孩子一人一句,答完便过。
  接着海岛建设篇、商船救助篇、海域防御篇、海产加工篇、夷地外交篇、荒地殖民篇、矿产探寻篇、兵戈战争篇。
  足足十道题,并非正常秀才科的五道。
  每一篇问三个孩子每人一次,孩子答一回。
  有时简单一句话可答,有时则须说很多。
  多说的时候青黛三人语速变慢,需要押韵,不止答上即可,听着得舒服。
  普通百姓看热闹,反正听不懂。
  准备来年考科举的学子们在努力记,互相分工,一人抄一段,屏幕上带字幕。
  他们知道今年开始向大海出发,明年必然会考。
  眼见到午时正,随灼灼小丫头答完最后一问,秀才科考试结束。
  背景音乐响起,我爱你中国的弦乐。
  考官们纷纷‘举牌’,通过、通过、通过……
  一片表决通过的画面突然定格。
  紧接着切换到考场上,无数考生奋笔疾书、学堂孩子们捧书本诵读、街头巷尾百姓撑着报纸指点……
  图像又转,火车冒着烟轰隆轰隆到来又离去。
  海边的渔船卸货,百姓们纷纷拽着带轱辘的车取鱼、处理鱼。
  菜地里连绵的大棚、黄河大桥上推车往来、修铁路的人喊号子挑铁轨、大型手工作坊忙碌的身影……
  一头头耕牛下田、一匹匹骏马拉车、河中成群的鸭鹅、常平仓连绵的谷垛……
  排队巡逻的十六卫、校场上募兵的喊杀声、羽林飞骑排枪射击、河南府府兵挺胸抬头的站岗身姿……
  大朝会上群臣排列、李家庄子医院护士一身白大褂合影、蕃邦使臣同时行礼……
  烈士陵园鲜花朵朵烟雾缭绕、奏乐的人微微摆动身体。
  最后的画面停在高高耸立的天枢之上,四个大字闪出:锦绣大唐
  “盛世,盛世啊!”背药箱的老者胡须颤抖着喊,泪水顺着脸颊打湿飘髯。
  他旁边的人一听,跟着吼“盛世”“盛世”“大唐盛世”“大唐盛世”
  有人激动的哇哇哭,然后咯一声,倒地。
  老者歪头瞅瞅,抹把眼泪,过去蹲下按一按、揉一揉,那人咯一声又醒来。
  “我这是怎么了?感觉过了很长时间。”醒来的人手脚发麻。
  “没事儿,一口气堵住。”老者又抹把眼泪,背药箱去后面的客栈。
  他住客栈不花钱,开义诊,别人就跑到这个客栈住宿。
  客栈的东家恨不能把老者供起来,叫其一直住在客栈。
  可惜老者说过,科举后他要到李家庄子,找医书看。
  这两天怕庄子忙,暂时在客栈住,反正都不花钱。
  客栈的东家觉得好有道理,于是继续好吃好喝供着。
  其他地方的百姓也喊起来了盛世,至少在他们眼中,现在属于盛世。
  青黛、归藏、灼灼三个孩子拿到了‘毕业证’,只等着科举考试通过,便三证齐全。
  他们将名载史册,或者说永载史册。
  以不到十岁的年龄拿下童子科、进士科、秀才科。
  考官们跟着一同载入史册,包括之前挑事儿的人,他们不丢脸,正是他们的行为,衬托出三个孩子的厉害。
  中午继续吃烧烤,终于折腾完了,整个庄子的人都吃。
  庄子里的小孩子们挥舞着小拳头,表示要好好学习,等学好也考科举。
  在他们心中没有科举名额的概念,想考就有资格。
  “等你们科举考上甲第,让你们师父请京兆府与河南府的百姓吃饭。”
  毕构对三个孩子说,谁叫你们获得如此大的名声?该出血了。
  “我们是三品官,有俸禄,先提前预支,我们自己请。”
  青黛小丫头眼珠子转转,想到个好办法。
  “做梦。”毕构扭过头去。
  “国之祥瑞,当朝廷出钱。”归藏找到个理由。
  “祥瑞那也是陛下出钱。”毕构不上当。
  “行!”灼灼小丫头认同。
  “隆择,祥瑞与国无关?”李隆基质问。
  毕构:“……”
  “李家庄子出,吃米粉,顺便宣传下,米粉和面条差不多的样子。”
  李易知道长安人的饮食习惯,爱吃面。但平时吃小米、黄米、高粱米。
  因为面需要的工序多,一点点磨面,太耽误时间。
  于是麦子直接蒸,不磨成面粉,吃起来口感差不少。
  并非顿顿吃饺子、香喷喷的大米饭。
  即便现在也吃不上那么好,把好的换成不好的,可以多吃两顿。
  河南府种了一大堆的籼米,盖消化就消化。
  籼稻的保存期比粳稻的保存期短,更容易糖化、氧化。
  “小易思虑周全。”宋璟帮毕构说一句话,朝廷不出钱了。
  “陛下,陛下,外面百姓都在喊盛世,大唐盛世。”
  高力士离开一下后回来,兴奋地对李隆基说。
  “盛世?”李隆基听到这两个字便纠结,扭头看到小机器人:“你说大唐现在是盛世吗?”
  “怀盛世之志。”小机器人萌萌的声音响起。
  李隆基郁闷,小机器人不说后面的话他也知道是什么……无盛世之实。
  他叹口气:“唉!路漫漫其修远兮!”
  “待几年后,定有改观。”李易宽慰,别急,我才过来几年啊?
  白面大饼子会有的,红烧肉炖豆角也会有的。
  然后把大饼子盖在红烧肉炖豆角上,就变成了烀饼,神奇不?
  还可以炒肉片、炒木耳、炒鸡蛋、炒黄瓜片,再来一份木须肉,一共五道菜,没毛病。
  当然也可以变成木耳炒肉、鸡蛋炒黄瓜,但那就是三道菜,少两道。
  李易一走神想着搞笑的事情,就呵呵笑起来。
  “易弟如此开心,朕……真是让为兄也跟着高兴。”
  李隆基觉得有道理,过几年的,行。
  ……
  科举第四天,陆续有人交卷,不交的人其实题已经答完,再反复推敲写的歌行。
  交卷后,考生出来,神态不一。
  沉稳者有之、兴奋者有之、沮丧者亦有之,也不缺一脸茫然的,怎么答的全忘了。
  大部分考生在外面坐着缓解紧张情绪,李家庄子的考生先去洗澡,然后睡觉,起来了好继续工作。
  为了他们的考试,别人加班了,他们需要减少休息时间,把工时补回来。


第两千三百二十六章 己身利益方世常
  今夜的晚上,许多考生吃不下去饭,心事重。
  太阳落下又升起,考生仍旧有吃不下去饭的,只喝汤,接着吐,胃酸。
  性格问题,影响内分泌。
  故此流放、发配的官员总换地方,受情绪干扰,会死在路上。
  李易时候在外地上学的学生,一旦坐上长途车,就不舒服,回家也是。
  不过总出差的话,时间久了便习惯了。
  今天放榜,不用跑到一个地方去看,大屏幕会显示,随便找个有大屏幕的地方即可。
  考生都在李家庄子呆着,有人送上了氧气袋,别晕倒了,甭管考上激动的,还是落选沮丧的。
  “今年落榜的人多否?加两个鸡蛋,多放葱花和香菜,要小果子。”
  李隆基盛了碗萝卜丝汤,里面加了不少姜末。
  李易在制作煎饼果子,有大果子和小果子,也有果篦、焦圈,口感不一样。
  大油条跟小油条,看上去只是大小的区别,实际影响进食量。
  六根小油条的体积能抵上一根大油条,给孩子吃,大的孩子吃半个就不想吃了。
  换成小的,八根也能吃下,因为吃饭对孩子来说是个力气活。
  反复地张大嘴,孩子不舒服,耳膜都受影响。
  故此用匙子为孩子粥和汤,孩子吃一吃就扭头。
  换成吸管,孩子自己就能吃很多,不需要张那么大的嘴,不累。
  而吸吮的动作,人类的天性,婴儿就知道吸奶喝。
  按照生物学的理论,哺乳动物喝奶的时候,雌性供奶者也有愉悦感。
  为了让哺乳者给受乳者提供奶水,自然选择。
  故此李易时候公共场合奶孩子,最反对的人其实不是男人,男人扭头过就行了。
  恰恰是有过哺乳经验的女人,她们以己度人。
  就跟生不出男孩子的女人,到最后好不容易生出男孩子了。
  儿子娶了媳妇儿,媳妇儿生不出男孩子。
  作为婆婆的她不会想着自己曾经遭受的冷眼,而是把冷眼给儿媳妇。
  曾经的受害者,即是之后的加害者。
  包括洗衣服,女子给男子洗内裤不觉得如何,一洗袜子就不一样了。
  男人却认为,内裤都能洗,洗个袜子怎么了?
  就是说女人比男人更关注脚,而大部分男人关注的是……
  不同人的有不同选择,眼下李隆基选择吃小果子。
  李隆基早上起来不想张大嘴,李易给他摊煎饼果子的时候尽量往‘瘦’了做,量还是那些量,大不了做两个。
  “给!”李易果然做了两个小的煎饼果子给李隆基。
  “李郎,我的放红烧肉,别剁太碎。”
  永穆公主等在那里说,满脸幸福之色。
  她受传统教育影响,叫男人做饭是不对的,但她就想吃李郎做的饭。
  “好咧!粗斩几下,跟果篦一起,吃的时候小心,别碰破上颚。”
  李易又麻利地摊个煎饼,往上放东西。
  青黛小丫头跟师弟、师妹就不要求师父做什么,他们吃红烧肉的汤汁泡饭。
  一人一大海碗的米饭,面前摆着蒜茄子和辣白菜,就是李易时候的棒子泡菜。
  他们呼噜呼噜吃,什么汤泡饭对胃不好,早上起来不应该吃蒜,辣的东西不适合孩子吃,没有的事儿。
  孩子的消化功能特别强,新陈代谢速度快,运动量又大。
  营养配餐是对圈养的孩子来说的,放养的孩子,想吃啥就吃啥,不会出问题。
  吃成个大胖子就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