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1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找徒弟,慢了一步。
  只是如今想来,孩子确实应该跟易弟,别人如何教?
  一般的书,两年间会背完,包括注释。
  再教能教什么?做人?哪个师父不叫为人处事?
  如青黛一样,能教的人必然所学浩如沧海,郁如邓林。
  李隆基想着,突然问:“归藏,浩如沧海,郁如邓林。可知?”
  “是说我师父之道之深幻吧?若夫正法宏深,妙理难寻,非生非灭,非色非心,浩如沧海,郁如邓林。”
  李归藏抬头时说出来,非常自然。
  毕构等人这下心情好了,方才李隆基问的时候,他们在努力想,还未等想到,答案有了。
  自己确实教不得,孩子已经强到不讲道理的地步,与他师姐、师父一样。
  “好孩子!”李隆基抬头摸摸李归藏的头,小丫头一步上前,仰脸。
  “你也好!”李隆基用指头点点小丫头的额头。
  他看小丫头的样子便高兴,活泼、快乐、调皮。
  去年冬天见到时,小丫头医术惊艳,后得知命不久矣,跟着难过,指望易弟逆天改命。
  现在小丫头没事儿了,果然天命可逆。
  李易走在旁边纳闷,你们匆匆赶来,没有急事?明天不能见面?
  “三哥……”李易问。
  “两封电报,关乎伏帝匐、天兵军……”李隆基把电报内容说出来。
  涉及到其他部族的工作种类和收入挂钩问题,同时会冲击渤海国。
  渤海国的松子多,契丹有一部分,契丹会派人到渤海国收松子。
  “五千西南蛮过去了。”李易猜出来李隆基的心思。
  “骨利干部当……”宋璟问。
  “不冲突,松子有多少我收多少。野生红松林,一大片接一大片,没被烧了变成田地。
  他们属于游牧,非农耕。松子大家爱吃,收税的话,最好收出口税。”
  李易看向毕构,松子多,只要肯去采。
  数量把多,价钱压下来,大唐的销售价钱便宜,出口贵,十倍都没问题。
  因为他那时进口的南美长松子就是如此,好几百元一斤。
  然后北美那个国家从南美进口,是他国家的十分之一不到。
  而且那个北美国家更喜欢他国家的东北红松大松子。
  他的国人反而喜欢十倍价钱的南美的长松子,似乎进口的都是好的。
  现在别的地方不行,包括黑松子的产区。
  正好自己给没有松子的地方销售,广告打得好,不愁销路。
  “采!小易,老夫支持你。”
  毕构一听有税,还是百分之三十的出口税,怎么看李易的白大褂怎么顺眼。
  “有财政补贴吗?从松塔里面往外剥松子耗费人力过多。”李易顺着毕构的话问。
  毕构想到了蓝田县的小松塔的小松子,太小了,剥起来确实费尽。
  “好,补……”毕构要补贴。
  “嗯哼!”姚崇咳嗽一声,似乎嗓子不好。
  他笑着对李易说:“小易,老夫还记得你弄出来的那些个好农具,脱粒的、剥壳的,你为大唐百姓倾心尽力啊。”
  “没啥,回头我给你瞧瞧嗓子,痰多吧?出自于肺。即便痨症我也帮你医好。”
  李易斜眼看姚崇,不无威胁之意。
  转过头他笑着对毕构说:“老毕,补贴多少?”
  “补贴?老夫方才说不如你想个法子,让松子很快被剥出来。”毕构改口了。
  “老毕,回头咱俩单独说这个民生的事情。一百头牛你们看着可还……”
  “现在说,有没有快速脱松子粒的办法?”
  毕构拒绝,他赶紧地看姚崇一眼,老夫好悬上当。
  “呵呵呵呵!”李隆基笑,他摸摸李易的头:“易弟,三哥给你补贴。”
  “三哥你还说补贴,弟这厢有法子,脱粒而已,那不是有蒸汽机嘛!小型的车。
  不要车,机器抬过去,一筐筐的松塔扔进去,出来的就是一袋袋的松子。
  简单,哪怕要松子仁,一样打出来,可快了。”
  李易不跟大家逗趣了,东西少,人工操作。
  十多万人去采松塔,必须用工具。
  把人力耗费在剥松塔上不划算,有技术,非常简单。
  老头老太太可以帮着剥松子,为什么不让他们雕刻装松子的盒子?
  松子值钱,还是精美的包装值钱?出口的东西。
  没有松子的事情,他依旧要往那里送小型蒸汽机,有其他用途。


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 计划略改绝重甲
  一群不想睡觉的人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李易用大锅煮用船运来的海州那里的海螺。
  他不想让大家吃辣的,影响年岁大的人睡眠质量。
  火车一直在长安与洛阳之间跑,送东西和乘客,不去海州。
  海州有船,在船上养着海螺过来,还有白蛤蜊。
  海边的百姓有李易制作的简易玻璃水镜,捞浅海的海鲜比较方便。
  报纸上写了,不准潜太深,超过三丈潜多了会生病。
  十米一个大气压嘛!总在那个位置,多承受一个气压,得潜水病、减压病概率就增加一大截。
  别人说这样的话,海边百姓知道一样要下去,为了多赚钱。
  报纸上写,百姓听话,李东主说不好,咱们得懂事儿。
  海州渔民捞上来,商人用船运,拿海水养着,顺便让海螺、白蛤蜊吐泥沙。
  像家里养猪,赶去卖的时候一样,都是饿着,猪饿得直叫唤,卖猪的人不喂。
  喂了食儿会增加重量,坑人不行啊!
  在船上换海水,吐完沙子,别人愿意买,买完回家吃着方便。
  耍小心思耍一次、两次别人被骗认了,再耍,大家都不买。
  邻里之间、同行业之间传,一传十、十传百。
  “活海螺想是价钱不菲?”毕构见李易主动拿出办法,用牙签把海螺肉取出来看。
  “十税一,按照个头大小卖,死了的一大堆卖两三钱,给别人拿去抠出来剁碎喂鸡鸭。”
  李易不晓得具体价钱,价格有浮动,一天不同时间段价格都有变化。
  海螺用海水养着送过来,越养越瘦。
  海州到洛阳水路转水路,十多天才能抵达,价格高。
  渤海湾有海螺,能够直接走黄河到洛阳,不过渤海湾的海军多,他们有钱。
  上次没出海的海军跟出海的海军一同建窑,烧大陶罐子,能装三十四斤水的陶罐。
  海鲜他们捕出来做成罐头,装陶罐里密封,像保存酒那样。
  或者用树枝编小篓,用油纸一层层糊,同样装海鲜罐头。
  加上各种海鲜干,用船运到壶口瀑布,在那里卖。
  冬天他们从渤海出发,到海州等火车,船归大唐,他们自己操控,节省船钱,全是自己人。
  海军卖东西交的税入户部单独的账,到时候户部拨款造船。
  “鸡鸭吃死去的海螺生病否?”刘幽求问,他在回忆自己当杭州刺史时的情形。
  杭州挨着海,他却不知道鸡鸭怎么吃海鲜,上任时间过短。
  “剁碎放在那里,不与其他食物搅拌,鸡鸭自己知道能不能吃。”
  李易知道百姓怎么喂鸡鸭鹅,往那一扔,让家禽自己选择。
  “此法倒是好用。”刘幽求觉得有道理。
  “十余万人同去采松子,队伍浩荡,怕松子不够采。”
  李日知吃松子他会,采的话他不懂。
  “老夫知道,一棵树上能取上万粒松子,那里松林繁茂,往年无人采,今年当有大丰收。”
  姚崇解答问题,他后来学习很勤奋,吃个松子和榛子、栗子,要弄明白。
  说完他看李易,李易犹豫着点下头。
  李易没去过大唐时候的那边,天兵军与骨利干部要去的地方并非东北黑龙江。
  他们在他那时的内蒙古和蒙古国东边,还没遇到小冰河时期,人为砍伐、放火烧的战乱也未出现。
  当地有大片的红松林,描述是广阔无垠。
  这上哪判断有多少树?站在地上看松林,怎看出来广阔的?热气球上又能看多远?
  “刚柔,一去几百里,人吃马嚼,应送蒸汽机到松林边,剥出松子带回。”
  张九龄看变瘦的海螺,想到运输问题。
  “嗯!”李易使劲点头:“先采,在当地找地方晾晒,至少十台蒸汽机,一天能打多少吨?”
  李易盘算,林子究竟能打出来多少松子?
  “就十台,往后作其他用途,给马、羊制作颗粒饲料。
  带上轱辘,以车的形式过去,赶上下大雪,动力轮在防滑链,非动力轮下面装雪橇,如马车一般。
  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带上备用零件,庄子出工匠跟随。”
  李易改变计划,开车去,别只把蒸汽机带去。
  “易弟,雪地和松软的地,车轱辘不好走,防滑链是……”
  李隆基刚才在听,他想到个问题。
  “轱辘上额外套个链子,增加摩擦力,在冰面、雪地、松软的地方相对好用。
  等搬到山上住时,我琢磨下履带,一节一节拼起来的。
  将来不管蒸汽机动力,还是内燃机,皆需要履带。
  我得好好学学机械传动学,以前怎么没想到有一天需要用呢?”
  李易遗憾,没有老师教,只能自己看图纸和书。
  “打仗时好用,李大夫辛苦。”
  苏颋看到过蒸汽机车,这玩意儿放到战场上,别人打不动。
  “打仗用不上,费尽,坏了谁维修?最实用的地方在于耕田,找平原地区。”
  李易摇头,不往战场上送,有骑兵要啥坦克?
  将来的战场在天竺和大食人所在,不硬闯沙漠,骑兵足够。
  “咱大唐将来一律轻骑兵,不给马匹披甲。
  打仗用火器,只要跑得快,敌人追不上,咱们便放风筝。
  还有土地雷,埋上等着敌人碰,一碰便爆炸。”
  李易说着嘴角露出笑容,他想到了河北的地道战和山东的地雷战。
  当时的地雷现在他就能造,等需要的时候,给军队带上。
  土地雷时间一长,便失去作用,不担心战后清理的问题。
  “正是!”李隆基想着,确定轻骑比重骑好,马负重低,跑得快。
  到时候连陌刀兵都不用,太过笨重,不与敌人拼阵地。
  “明天起,招工匠,先把消息放出去,叫周围远近的工匠了解情况。
  等搬完家,在山上进行测谎,合格的留下,不合格的给礼物。
  不止工匠本身,他们的家人一样得测试,避免有人关键时刻拖后腿。”
  李隆基又接着说,把事情考虑详细。
  “此番欲招多少人?”毕构关心,李家庄子工匠多,出的好东西跟着增加。
  所有的东西不是提高军队实力,便是提高生产力。
  即使制作出来漂亮的煤油灯、暖水瓶,它一样增加财政收入。
  哪怕以悦妇人的奇技淫巧,难道不是钱?比如闻恬兰香阁。


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 白水塘旁心当正
  同样的星空、同样的夜色、同样的星辰璀璨。
  大唐淮南道,楚州,洪泽县旁边的白水塘。
  “快,快编排子,用油灯引蟹子,我告诉你们,钱来啦。”
  洪泽县的县令杜督大声在村子里吆喝,喊村民起来干活,抓螃蟹。
  游艇带着羽林飞骑和李家庄子的人到地方,他们速度快。
  走汴水,直接跑到洪泽湖所在,这里现在叫白水塘。
  汴水入淮河,淮河旁边就是白水塘。
  汴水另一头进黄河一点,随即转洛水,一个大斜线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