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周昏君-第2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如今,大周的士子依旧是骄傲的。
除却大周皇家学院的学子认真学习了科学技术之外,其余各地的秀才、举人乃至于臣子,没有几个能认真对待欧洲的科技发展的,更遑论学习科学技术了。
大周的士子是高傲的,数千年以来,官本位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在士子们看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即便是张凌阳这位大周皇帝不遗余力的推广科学技术,他们还是不愿意学习。也不想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这对张凌阳来说,是目前最大的难题,远比欧洲列强入侵更大的难题。
可是张凌阳又不能一下子推翻之前数千年留下来的思想传统,只能自己独自苦忍受,而不能对任何人畅所欲言。
再说,即便张凌阳畅所欲言了,朝堂之上又有几个大臣会认真对待?只怕绝大多数人都只会敷衍了事。
可是,张凌阳欲要从大周皇家学院选拔学子充入朝堂为官,却又有些不合时宜。
因为大周皇家学院毕业的学子,原本学习的就是科学技术,如果真的让他们为官,张凌阳总是觉得有些浪费。
所以,现在大周朝廷上充斥的,依旧是学习孔孟之学的儒家弟子。
在英吉利罢兵休战的消息传过来之后,张凌阳终于松了一口气。
因为张凌阳计划,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尽量避免与欧洲列强间的冲突,尽快的推广大周的工业化进程。
只要大周的工业化推广一半,哪怕只有三分之一,张凌阳坚信,这个时间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大周的对手。
泰安十年三月,张凌阳陆续走访了大周皇家学院并洛阳周边的数家工矿企业以及一些科学研究机构。
回去之后,张凌阳就下旨册封一些杰出的科学人才为官。
虽然这些官职只是虚职,可到底是官,给了专研科学技术的人才很大的动力。
很显然,这一次张凌阳的举动,在儒家弟子看来,是动了他们的奶酪。
所以以督察院为首,不断有大臣和地方官吏上书,劝谏张凌阳能够收回成命。
看过奏折之后,张凌阳雷霆大怒,在大朝会上怒斥群臣道:“大周皇家学院农学院院长赵值中等人,经过数年栽培,培育出冬小麦,经大规模推广之后,使得北方一年两熟,活命数百万,所以朕才下旨敕封了张值中为子爵。
而今,竟然有人劝谏朕,让朕收回成命。
朕问问你们,你们这些人为官多年,造福过多少百姓?竟然还有脸劝谏于朕?
在朕看来,你们分明就是犯了眼红病,嫉妒赵值中的功劳。”
张凌阳的话十分刺耳,可朝堂上却无一人敢站出来辩驳。
因为,他们确实是嫉妒张值中的功勋。
想想也是,之前大周皇家学院的院长张值中只是一个没落贵族,在这数年的时间里如同一座大山一般拔地而起,说大臣们不嫉妒,那是假的。
更何况,培养出冬小麦之后,张值中活命无数,足以名垂青史,更使得大臣们眼红不已。
如果说张值中这位成功培育出冬小麦的大周皇家学院农学院院长被封官加爵,大臣们无话可说的话,那之后张凌阳又册封的几个在科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大臣们可如同喷发的火山一般,一个个争先恐后的以各种理由劝谏张凌阳收回成命了。
毕竟,在臣子们看来,这些人在科学领域即便取得了再大的突破,于国于家都没有丝毫益处。
至少在这些大臣们看来,是没有丝毫益处的。
可张凌阳却是一意孤行,依旧对这些人加官进爵。无论是何人劝谏,丝毫不为所动……
第四百三十九章:三年(修)
转眼间,三年时间就过去了。
这三年里,张凌阳好似两眼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知道埋头种田。
经过张凌阳的努力,大周这三年时间里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到了泰安十三年,大周每年的财政收入已经超过了两亿五千万两白银,相比三年前可以说是翻了一番。
国库充足,张凌阳做起事情来自然更加的无所顾忌,一座座工厂、学堂被建造起来。
在工业上,这三年时间里,大周新成立了五万家工矿企业,除却五千余见重工企业是由皇家把持之外,剩余的四万多加轻工企业是各地士绅和商人创办起来了。
相比重工业投资大、回报慢,轻工业有着投资少,回报快的鲜明特点。
特别是纺织、瓷器、茶叶、航运等行业,是这几年商家投资的热门行业。
而且这几个行业的回报率极其丰厚,只要不出现什么意外,几乎就没有赔钱这么一说。
特别是天竺这块殖民地,大周的商品在那里很受欢迎。
当然,如果要说利润的话,还是贩卖到欧洲更加的赚钱。
单单泰安十二年这一年,大周和欧洲的商品交易的价值就不下于七千万两白银。
至于天竺,大周商人每年要从天竺拉回来至少五百万两以上的白银。
可能会有人说,五百万两白银是不是有些少了。
其实一年能获得五百万两白银,已经不少了,毕竟天竺本身就不是一个工业化的国家。
别说天竺了,就说大周,在工业化推行之前,一年的财政收入又有多少呢?
所以对于每年从天竺那里获取的五百万两白银,张凌阳还是很满意的。
可能钱财上,大周从天竺那里获取的不是太多,可资源上大周获取的利益,却是无法估量的。
几乎每天,东南沿海的几座码头上都有庞大的船队不断的穿梭于吕宋、爪哇、婆罗洲以及天竺等地区。将大周生产出来的商品子啊那里抛售,再从那里拉回来一船船的金银铜铁以及其他的稀有矿石。
大周的工业发展成绩可人,教育发展的也不慢。
在这三年时间里,一座座中小学堂和大学堂在各地建立起来。根据礼部最新的统计,这三年时间里,大周已经建造了上万座中小学堂,几乎是每一座县城,就有一座中小学堂。
可与之相应的,随着为数众多的学堂建立起来,师资力量就显得有些不足了。
这三年时间里,大周皇家学院一共培养出不下十万名科学技术人才。
可对于大周这个庞大的国家来说,十万科学技术人才分散到各地学堂,每个学堂也就只能分十余个而已。
更何况,张凌阳也不会让所有皇家学院的毕业生全都充入各地中小学堂当教师的。
从这一点上来说,师资力量严重影响了大周教育的发展。
在政治上,这几年张凌阳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巡检司的建立和官吏考核制度的重新制定两个方面上来。
在改革以前,新科进士和地方官吏每年不是托关系就是送钱,为的就是能够在富庶的地方为官。
至于那些贫穷的地区,很少有官吏愿意前去。
可现在不同了,自从官吏考核制度改革之后,整个大周官场上谁不知道?越是贫穷的地区,越是好发展,越是能凸显自己的政绩?
反观那些富庶的地区,因为那里原本就很富庶了,即便地方官吏再怎么努力,政绩也很难被凸显出来。
因为富庶的地区无论是民生还是其他方面,相较于贫困地区来说,原本就已经很健全了。
所以想要给人眼前一新的感觉,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也因此,自从官吏考核制度改革之后,不少官吏都托关系、走门路,想要被调往贫困地区为官。
因为只要你有能力,在地方上埋头苦干个三五年,政绩一下子就能凸显出来。
官吏有了盼头,贪污行贿的事情自然而然也就少了。
毕竟,只要多少有政治上进心的官吏,心里都清楚,如果他们贪污一次,那将是自己一辈子的污点。
至少这三年时间里,各地贪污行贿的案子逐年下降。
政治上成绩喜人,军事上也不差。
这三年时间里,大周军队全部完成了近代化改革,刀枪棍棒等冷兵器彻底成为了历史。新成立的数十家兵工厂源源不断的制造出各种热武器被运送到军中。
这三年里,大周本土正式划分为七大军区,常规兵力共计二百余万。
在海外殖民地和藩属国,大周也有不下三十万的兵力驻扎。
海军方面,大周一共打造出十支舰队,一共十一五万人。其中除却四支舰队驻守渤海、黄海、东海和男孩之外,其余的六支舰队分别驻扎在扶桑、吕宋、婆罗洲、爪哇和天竺。
其中,天竺驻扎了两支舰队,其余地区驻扎一支。
以上这些成绩,都是这三年时间里大周取得的成果,但却并不是张凌阳最值得骄傲的。
张凌阳最骄傲的是,经过这几年的埋头发展,彻底解决了国民的粮食问题。
在辽东,每年都有上百万人向这里移民,一块块荒无人烟的土地被开发出来,成为沃田。
在北方,随着冬小麦的大规模推广,北方的原野终于实现了一年两熟。
在缅甸、暹罗、安南、婆罗洲、吕宋、爪哇……堆积如山的粮草被源源不断的运回大周,彻底解决了百姓们饿肚子的问题。
在西北,在祁连山、天山脚下,当地卫所的士兵挖沟修渠,将山上的水引下,浇灌出一块块农田。
这几年,天下脚下、祁连山脚下,一座座村寨拔地而起,不断有陕甘地区的百姓迁移过来耕种。
在遥远的西伯利亚,驻守当地的将士们也开发出一些农田,修建了一些村寨,用于安置将士们的家属。
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大周皇家学院畜牧专业的学子教导当地牧民如何种植牧草,如何科学化放牧,如何防止牲畜疾病。
整个大周,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即便是被荒漠化侵袭的陕北地区,在张凌阳的授意之下,荒山上也开始种植起了耐旱的树木和杂草……
第四百四十章:大英帝国的窘境
泰安十三年三月,英吉利首都伦敦,白金汉宫。
女王陛下、首相布莱尔、外交大臣波士顿等人济济一堂,一个个愁云惨淡的,显然是遇到了棘手的大问题。
首相布莱尔首先说道:“女王陛下,诸位同僚,自失去天竺之后,帝国国力日益衰微,只怕不出两年时间,帝国经济将彻底被法兰西赶超。到了现在,帝国不得不做出改变了。”
“那首相大人认为该怎么改变?”上议院院长蒙巴顿问道。
“派出使臣前往大周都城,向大周皇帝请和。”布莱尔的话说的并不轻松,甚至是一个字一个字向外挤出来的似的。
“哈!”蒙巴顿一听,顿时就笑了起来,指着布莱尔道:“莫非是老夫听错了不成?我大英帝国作为全球霸主,竟然要向大周请和?难道首相大人您就不觉得脸红吗?”
对于蒙巴顿的讥讽,布莱尔并未反驳,而是看了一眼外交大臣波士顿。
波士顿会意,站出来开口道:“议长阁下,首相大人做出这样的决定,显然是有不得以的苦衷的,阁下和诸位同僚不妨且听上一听。”
见此,布莱尔才开口道:“诸位可知道,这三年里,帝国的经济增长放缓了多少?”
“是百分之六十!三年前,帝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维持在百分之二十以上,可现在呢?现在帝国的经济增长率已经不足百分之八了。”
“这其中,有失去天竺这个帝国最大的原材料来源地和商品倾销地的原因,但是更多的,却是因为帝国断绝了和大周之间的贸易关系的原因。”
说完这些话,布莱尔见有人欲站出来反驳,连忙继续说道:“诸位可能不大相信,外交部门今年统计了一番这几年欧洲诸国与大周之间的贸易,诸位大可详细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