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周昏君-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面对冯作良的‘哀求’,朱开山一时间有些心软,便欲开口答应下来。
 不想门外工部尚书也闯了进来,抱怨道:“朱尚书,去年黄河大水,您是知道的。陛下早已经下旨工部修筑黄河河堤。
 可老夫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不前来叨扰朱尚书来了吗?”
 朱开山一听。
 得!
 又一个要银子的。
 消息传的很快。
 工部尚书陈伟国屁股刚坐下,吏部尚书陈一鸣也跟着过来了。
 看了冯左良、陈伟国两人一眼,陈一鸣便对朱开山说道:“现在大周各地官员的俸禄已经拖欠了半年之久。
 原本国库没有银子,老夫能拖一天是一天,可现在户部有银子了,朱尚书,官员们的俸禄,是不是也该发放了?”
 ……
 正说着话,礼部尚书曹睿也走了进来,对朱开山说道:“陛下祭天的天坛已经好些年没有修葺过了,贡院的房屋也有些破旧。
 今天老夫舍下面皮来求朱尚书,拨给礼部一些银子,好让老夫拿起修葺天坛和贡院吧!”
 既然兵部、礼部、工部、吏部的几位首脑已经到来,刑部尚书高霈自然也不能例外的来到了户部衙门。
 “呃……”看到坐在堂上的几位同僚,高霈疑惑道:“你们也是要银子的?”
 礼部尚书曹睿苦笑着点了点头,问道:“高尚书也是来要银子的?”
 高霈点头道:“自然,顺天府的大牢去年冬天的时候被大雪压塌,因为户部银钱紧缺,老夫这才没有派人前来索要银子。
 这不,直到现在,顺天府的大牢依旧没有修葺。
 不过好在,现在国库充盈了,老夫便舍下面皮来向朱尚书讨要些银子,好修葺顺天府的大牢。”
 每一个人的理由都光明正大,每一个人的要求也都合情合理。
 可国库的银子就这么多,用一两便少一两。
 朱开山能怎么办呢?
 看了众人一眼,朱开山苦笑道:“几位大人,国库一同就这么点银子,还要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你们全都来向老夫讨要银子,老夫如果全都将银子拨给你们,只怕国库又有空了。”
 “朱尚书的难处,咱们不是不知道!”兵部尚书冯左良说道:“老夫看不如这样,先把拖欠将士们的银子给还了,至于其他的,等秋税收上来之后,再拨也不迟!”
 “冯尚书这话说的就没意思了!”工部尚书陈伟国吹胡子瞪眼道:“就你兵部的事情重要,我工部的事情就不重要了吗?
 黄河决堤才发生一年多的时间了,因为银钱紧缺,工部只修葺了五分之一不到。
 如果因此耽搁了时间,万一今年再发大水,两岸的百姓可就要再次遭灾了。”
 前年黄河大水之时,朱开山正担任着豫南巡抚的职务,自然明白大灾之后,百姓的日子是有多么的难过。
 所以,朱开山忍不住附和道:“诸位大人,以老夫的意见,不如先将银子拨给工部吧!”
 “那不行!”冯左良不乐意了,“百姓无辜,难道将士们就不无辜了不成?
 他们在前线跟敌人拼了个你死我活,到最后,连一点抚恤的银子都得不到,这还有没有天理了?
 这么做,不是寒了将士们的心吗?
 长此以往下去,哪还有将士会为国效力?”
 这么一说,朱开山也觉得冯左良的说法很有道理……
第二百零六章:议罪银的诞生
 苦笑的看着陈一鸣、高霈、曹睿三人,朱开山试探的说道:“三位大人,要不银子先紧着兵部和户部?”
 国库的银子虽然一下子充盈了不少,可朱开山也明白银子不是这么花的。
 如果此番自己将六部的银子全都拨发,只怕有一就有二,长此以往下去,国库就是有再多的银子,也经不住这么花销。
 “兵部、工部的事情重要,难不成我们的事情就不重要了吗?”
 见朱开山这么说,陈一鸣、高霈、曹睿三人自然不乐意了。
 特别是陈一鸣,看着朱开山说道:“朱尚书,您可千万别忘了,此番能从陛下那里要回这三千万两银子,老夫也是出了一份力的。”
 “呃……”甭管陈一鸣是否真的尽了力,但确实入宫向陛下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如果不拨发给吏部银子,好像也说不过去的样子。
 一时间,朱开山左右为难。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朱开山身为大周的总账房,自然明白大周要用银子的地方海了去了。
 别说现在国库只有三千万两银子,即便再多上三千万两银子,也是不够用的。
 大周一十八行省,百姓亿万,哪一个处不需要银子?
 可国库就这么点银子,根本就禁不住其他部门的催要。
 就好比说工部要修黄河河堤,是几十万两银子能解决的事情吗?
 兵部要向下面的将士拨发抚恤、犒赏银子,也不是几十万两银子能解决的事情。
 再说,吏部拖欠下面官员的俸禄,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礼部、刑部虽然要的银子比较少,可也是相对其他几个部门来说。
 几个部门需要的银子,加起来只怕五百万两也打不住。
 五百万两,这可占据了国库库银的三分之一,而且还是一次性的索要。
 朱开山即便再无能,也知道银子不是这么花的。
 面对几人的争吵,朱开山即便脾气再好,被逼急了之后也是耍起了无赖。
 气呼呼的看着众人,朱开山说道:“几位大人,老夫知道你们的难处,可老夫难不成就没有难处了不成?
 是!
 现在国库是有银子了。
 可这些银子是轻易动得了的吗?
 不说其他,年初江南才经历了战乱,是一两年时间能恢复过来的吗?
 只怕未来的一两年内,朝廷的税收至少要减少一大半。
 国库的这三千万两银子,只是用于今年底的开销吗?
 老夫告诉你们,这些银子是未来三年的开销。
 如今倒好,你们狮子大开口,一下子索要五百万两银子。
 户部拨给你们银子之后,以后的事情还办不办了?
 万一地方再发生什么灾害?边疆再起了刀兵,户部又向谁要银子去?
 难不成是诸位?”
 看着气呼呼的朱开山,众人不由停止的争端,但却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意思很明显:今天不给银子,老子就不走了!
 深吸一口气,朱开山说道:“老夫也不是说不拨给你们银子,可你们要的银子实在太多,户部拿不出来。
 二百万两!”朱开山伸出两根手指,说道:“此番户部只拨发二百万两银子,至于如何分配,几位大人自己商议去吧!”
 说完,朱开山长袖一甩,很光棍的离开了户部大堂。
 剩下的陈一鸣、冯左良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均不知道该如何说。
 可就这么走了,他们回去之后也不好向部里的同僚交代。
 现在,各部的官员可都眼巴巴的看着他们的上司,希望他们的上司能带银子回来呢。
 “咳咳!”
 陈一鸣咳嗽一声,率先打破沉寂,看着众人说道:“吏部一共拖欠了各地官吏六个月的俸禄,此番老夫可以让一步,只要三个月的俸禄即可,剩下的,几位大人自己看着办吧。”
 冯左良却摇了摇头,说道:“各地官吏,有几个人是指望这点俸禄银子吃饭的?以老夫看,陈尚书还不如继续拖欠下去的,反正他们也饿不死。
 而我们兵部却不同,如果只要了一半银子回去,那该将银子发放给谁,又不该发给谁呢?
 只怕无论怎么做,下面的将士都会有意见的。”
 “你这是哪来的混账道理?
 在你眼里,难不成天下所有当官的都是贪官污吏不成?
 没有银子,下面的官员饿着肚子给朝廷办事吗?”见冯左良这么说,陈一鸣便不乐意了。
 “饿肚子?”冯左良讥笑道:“天下谁人都有可能饿肚子,可地方上的那些官老爷,只怕永远也饿不着肚子!”
 “你……”气愤的指着冯左良,陈一鸣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因为冯左良所言乃是实情。
 可这也不能成为吏部拖欠官员俸禄的借口不是?
 要不然,下面的官员不是更有借口向百姓进行摊派了吗?
 事情吵吵嚷嚷,闹到傍晚时分,也没将事情商议完毕。
 第二天,众人索性将事情闹到了内阁首辅郑永基面前。
 郑永基听了之后,说道:“兵部的银子全部拨发,工部的银子拨发一半,至于吏部、礼部、刑部的银子,先拨发一成。”
 郑永基亲自前往户部,向朱开山索要了三百万两银子,才将事情给压下去。
 对于这个结果,除却兵部之外,其他部都不是很满意。
 可面对郑永基的强硬,他们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除非闹到张凌阳面前。
 可一旦闹到了张凌阳面前,天知道他会做何处理?
 毕竟,六部尚书可都知道,他们的皇帝脑回路可是极其不同。
 一旦闹到了张凌阳面前,说不定一两银子也不拨发也是极有可能的。
 正是众人都明白这一点,郑永基才能强硬的将众人的意见给压下去。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同时,郑永基也向众人保证,一旦江南参与叛乱的那些士绅的议罪银上缴上来,肯定第一时间向各部下发拖欠的银子。
 也是因此,众人才没有继续闹下去。
 否则,即便郑永基身为内阁首辅,不见得其他人就会给郑永基这个面子。
 毕竟,这可是牵扯道各部切切实实的利益……
第二百零七章:议罪银的落实
 郑永基之所以做出如此安排,自然有他的道理在内。
 旁的先不说,议罪银制度,可是郑永基首先提出来的。
 甭管议罪银制度的好坏,可一旦实施,下面肯定有无数官员反对。
 特别是那些清流!
 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一点,郑永基才会提出待那些江南士绅将议罪银上缴之后,将拖欠各部的银子全部发放。
 这样一来,至少六部的官员会支持自己的议罪银制度,以后自己在朝堂上所面临的压力也会在无形中少上许多。
 还有一点便是,议罪银制度一旦实施,下面肯定有无数人前来求情,请求延缓缴纳罚银的时间。
 到时候面对大大小小官员的说情,一向圆滑的郑永基还真不好抹开情面全部拒绝。
 而有了六部的支持则不然,为了自己的利益,六部官员肯定会极力促成议罪银制度的落实。
 至于那些士绅是否能缴纳上来罚银?
 呵呵!
 在自己的利益面前,谁管你的死活?
 上缴不了罚银,很好办,原来定的什么罪,就按什么罪处置就是。
 没有银子,何必在那大费口舌呢?
 如此一举两得之事,也只有郑永基这么狡猾的人能够想的出来。
 结果自然是不出郑永基的料想。
 待朝廷正式宣布了议罪银制度之后,以督察院左都御史李广泰为首的清流是极力反对。
 特别是李广泰,在向张凌阳讨要了银子之后,多少对郑永基产生了一些好感。
 可此番的议罪银制度一经提出,李广泰就差没指着郑永基的鼻子骂他是大周第一奸臣了。
 有人反对,自然也有人赞同。
 不说六部的官员,各地的官吏在听说了议罪银制度之后,自然是极力赞成,纷纷上书,字里行间对议罪银制度极尽赞美之辞。
 看着这些奏折,张凌阳心中不由冷笑一声:“你们这些人心里是如何想的,难道朕还不知道?
 既然你们这么赞同议罪银这项制度,那朕就让你们试试这个制度的‘好处’!”
 心中这样想着,张凌阳对孙胜吩咐道:“都有哪些地方官员赞同议罪银制度,都给朕记录下来。
 另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