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原始人日记-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送走这批人之后,五鬼族一下人口减少三分之一,留下的几乎全都是身体和智力有缺陷的族人。
这些人也都知道自己以后将会长久留在这里生存,一直到死,因此在哭泣送别去拱火盆地寻找新生族人的同时,也都有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让他们去了拱火盆地,一定要遵守拱火族的规矩,不要给巫王陛下添麻烦等等。
徐晨也在和五鬼族大巫进行了一次简短的交流之后,带上几个五鬼族的向导,拜别五鬼族老老少少,踏上了继续向东的探索旅程。
按照从五鬼族得到的消息,在乌龙江北岸,继续往东五到十天的范围内,还有一个强大的族群存在,以前五鬼族在没有受到诅咒之前,和那些部落也常年有来往,后来被驱赶迁徙到这个山谷之中后才断绝了往来,百余年下来几乎都处于隔绝生存状态,只和夹族偶尔有些交易。
而让徐晨非常感兴趣的那颗猛犸象牙,并不是五鬼族从哪里交换来,而是当初迁徙到这里之前就从下游带来财富,已经一百多年了。
因为已经过去了好几代人,也没有文字记载,具体情况已经无法还原,但据大巫根据前几代大巫留下的传承推测,这颗巨大的野兽牙齿来源于下游一片湖泊沼泽区域,应该是一头巨大的野兽陷入沼泽死亡之后留下的。
而这个说法也和徐晨的推测不谋而合。
下游地势更加平坦,应该有猛犸、大象甚至犀牛等超大型食草类野兽活动,毕竟后世都没灭绝的物种,现在应该到处都是。
相对于地球的大小来说,现在自己活动的范围不过半个山区县的规模,还远远无法了解外界的信息。
不过随着探索的范围越大,距离越远,危险也就越大。
猛犸都能失足陷进去的死亡沼泽,人进去之后一样可能死翘翘。
而越是往平原地区,河流、湖泊、沼泽、荒原之中隐藏的未知危险也就越多,远比森林之中的情况更加复杂。
……
接下来的几天,徐晨带人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观星辩日,一路顺着乌龙江往东南方向探索。
五鬼族已经上百年没有和下游的部落打过交到了,因此对下游的情形根本就不了解,不过根据其前几代大巫留下的传承,他还是从五鬼族大巫口中得到了一些简单的地理信息,按照这些信息摸索前进,中途虽然走过几次回头路,但大致方向和探索范围并没有走错。
而随着越往东南方向,山岭也越发低矮,慢慢进入了大片高度不过百米的丘陵山区。
站在这些丘陵地区回望西北方向,就会发现远山层峦叠嶂,山峰林立,渐远渐高,最终有一种耸入云天的感觉,甚至在最远的天边,似乎还能看到最高峰顶之上有一片微微的莹白,却不知是云雾还是积雪。
从地质学来分析,继续往南找到更多金属矿物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更多偏向于非金属类矿产,比如煤、石膏、高岭土等。
大部分金属都是在太古时期的火山喷发和造山运动中形成的矿物,早期火山运动越是剧烈的地方,各种金属矿产就越丰富,比如云贵高原和南美地区都是如此。
而原子量越大的金属矿物,则表示产生的时间越早。
铁矿属于元素衰变最末期的产物,因此在地壳中含量最大,也分布最广,而像金银铜铅这些原子量比较高的稳定金属,基本上都是地壳活动最剧烈时期的产物。
徐晨很遗憾这次可能没机会找到迫切需要的锡了。
站在一处小山顶上,看着蜿蜒曲折继续往东南而去的乌龙江和四周的环境,徐晨微微叹口气。
不过这次意外找到盐,却又算是一个强大的收获。
相对于迫切需要的青铜器之外,盐的意义实际上更大。
没有青铜器,石器也勉强很够维持眼下的发展,但没有盐,他大规模的农耕计划就会受到极大的阻碍。
所以总体来说,这次出门的收获远大于遗憾。
根据行进的时间和距离推算,他们眼下即将进入另外一个强大族群的生活区域。
这个族群应该有好几个部落,属于和五鬼族有些近亲关系的种族,据五鬼族大巫说,其实他们这些部落也并非古老就在这附近生活,他们远古的祖先也是从很远的地方迁徙而来,只是时间太过久远,就连大巫传承都没有记录,只有一些简单的口口相传的传说。
据说,五鬼族和东南这些部落最早的的祖先,因为天神和恶魔之间的战斗引发了巨大的灾难,地面震荡开裂,大山崩塌森林毁灭,大量动物纷纷往东南奔逃,他们的祖先也不得不逃离祖居地,流浪漂泊无数年之后到了这里。
他们到这片区域生活的时间,远比拱火族更早。
虽然五鬼族、拱火族、羽公族、巴族这些部落流传下来的说法都不太一样,尤其是五鬼族和拱火族,明显与巴族、羽公族是有区别的,但他们无论是记录还是传说,都提到地面震荡开裂,大山崩塌这些内容。
因此徐晨轻易就能判断出,当初在西北方向,曾经发生过很多次剧烈的大地震。
五鬼族的祖先最早在地震之中往东南方向迁徙。
继而才是拱火族。
再然后是乌族和羽公族。
乌族的迁徙时间应该在三百到五百年之间,而且还准确的记录了天降火球,大地燃烧的情况。
那么乌族祖先遭遇的可能是陨石降落或者是火山喷发。
若是从地震角度来看,火山喷发的可能性更大。
中国境内有两大岩浆活动剧烈区域,也是中国境内火山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一是吉林长白山,二是云南腾冲。
而像长白山这种规模的火山喷发,一次性可以毁灭直径上百公里的区域,面积近八千平方公里内的原始森林和动植物毁灭殆尽。
对于这个时代的原始野人来说,若是生活在火山附近,遭遇到这种规模的喷发和引起的地震,必然会认为是天神或者恶魔的震怒或者战争,除开惊恐四散奔逃之外,不会有任何多余的心思去观察和判断。
而根据这个时代的人类迁徙的能力来判断,这种逃亡距离不可能太远,或许几百里,上千里可能就是极限,毕竟一个部落不过数十上百人的规模,到处都是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在极度缺少食物和安全生存的环境下,拖儿带女扶老携幼不可能流浪几千几万里寻找新的家园。
也就是说,五鬼族、拱火族、乌族和羽公族,这四个不同的部落族群在不同的地质活动时期从西北方向如同潮水一般接连往东南迁徙。
它们迁徙的原因大致相同,都是因为地震或者火山活动。
但迁徙时间可能相隔数百年甚至数千年不等。
最终都在这一片比较安全的区域陆续扎根下来繁衍生存,成为了新邻居的同时,生活习性也从原始古老的深山密林之中逐渐往低矮的丘陵山区转移。
因为还没有学会建造房子,因此他们暂时还无法摆脱山的束缚。
但越往东南,实际上因地制宜居住环境都在发生变化。
河对岸的南方土著是模仿动物挖掘地穴居住生存。
而五鬼族是利用大树和地形挖掘树洞生存。
因为越往南方,地形越发平坦,山洞越发难以寻找,人工开掘洞穴或者搭建窝棚就成了必然。
由此也能看得出来,越早往丘陵平原方向迁徙的种族,在生存适应和动手能力上就越强,进化的速度也就越快。
这个结论也符合曾经地球各族文明发展的规律。
特别是在中国表现的最为明显。
华夏从炎黄部落开始,从黄河上游高原地区往关中平原扩展迁徙,逐步开启了农耕文明,然后发展出来灿烂辉煌的秦汉文化,而那些停留在大山和高原不曾往平原迁徙的种族,比如羌族和东北长白山大兴安岭之中的一些古老部落,到了秦汉时期还处在半蛮荒阶段,即便是到了宋明时期还处在采集游牧阶段,生存方式依旧停留在石器时代。
所以,树挪死人挪活。
老祖宗这句话总结的非常具有生存哲理。
人类只有不断的迁徙运动,寻找更加合适的生存环境,才能一步一步发展到更加高级的文明。
从早期智人走出非洲,到最终散布到全世界每个角落,探索和迁徙运动一直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最大动力。
而那些不喜欢迁徙运动的种族,最终要不灭绝了,要不都变成了非洲那种好吃懒做的落后面貌。
因此面对即将进入的这片区域,徐晨激动的同时又有些紧张。
这些和五鬼族同一个祖先的部落,应该比此前的拱火族和乌族更加先进和强大,他们的巫,应该更积累了更多生存的手段和方法。
至少在徐晨看来,五鬼族的大巫明显要比拱火族和乌族此前的大巫更加睿智一些,也更具智慧,懂得审时度势。
第346章 消息
……
巴族。
冬日的山谷萧索而宁静。
河滩上一群孩子正在放马,大大小小十多匹马正在啃食河滩上的枯草。
两个少年正在训练两只大老鹰飞翔,不过任凭他们怎么驱赶,两只大老鹰就只是一跳一跳的往前蹦跶几下,赶急了扑扇几下翅膀还回头试图啄咬少年,当然,换来的就是棍子敲打脑袋,于是就只能继续连蹦带跳的在河滩上胡乱扑腾。
两头小狼被几个孩子牵着在马群不远处奔跑,一群猴子跟在四周兴奋的追赶吱吱叫唤。
大院旁边规划的三期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数十人正在忙碌挖沟搬石头抬木头拓泥砖。
另外窑厂和池塘附近,也有人正在用木桩和栏杆围建一大片区域,里面还拴着一头野驴和几只野羊。
池塘里面,一大群鸭子和几只大雁混在一起,这水中游来游去,不时钻入水中寻找鱼虾螺蚌,鹅鹅嘎嘎的声音听起来十分热闹。
整个巴族到处都能看到一幅欣欣向荣的热闹场面,但比起以前,却有显露出一种十分压抑的气氛。
所有人都在埋头干活儿,很少有人说笑。
无论男人女人还是一群接受劳改的俘虏,来来往往忙碌,但却几乎都不怎么交流,更没有人大声说笑。
这是自从巴族从山上搬到山下来之后就几乎没有发生过的情况。
就连一贯大嗓门的阿母,好久都没听见她那独特的声音了。
大院里静悄悄的,母巴带着一群女人坐在空旷的院子里面,晒着初冬的太阳忙碌纺线织布。
当做教室的房间里,叶带着几个拱火族少男少女正在学习计算,但一个个也显得无精打采,没有一点儿昔日徐晨上课时候的热闹。
山腰,故母神庙前面,一个身穿精美长裙和蓝灰色头蓬的少女,举着一根金光灿烂的法杖,正跪在故母神雕像前面,嘴里轻轻呢喃着不停的祷告着什么。
几个年轻女人则蹲在她身后,看着故母神满脸虔诚而又无奈的表情。
自从徐晨带人乘坐木筏离开之后,便杳无音讯。
月暗月圆,圆了又缺。
算算时间他出门都快一个月了,但却没有丝毫的音息传回来。
这让整个部落的人都担惊受怕情绪焦虑。
大巫几乎每天都要上山来,跪在故母神面前为徐晨祈祷,希望故母神赐福给徐晨,保佑他在外平平安安,早些归来。
“踏踏踏踏……”
山谷口外,两匹快马踏碎河滩和谷口的宁静,一路疾驰冲入山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