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一品寒士-第5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数鞑子惨叫着纷纷落水。

    祁连海牙嘶吼道。

    “冲不过去了,回头!”

    亲兵服从性很好,立刻转向,准备冲回南岸。

    不管如何,死在陆地上也踏实些。

    可铁锋舰船哪里会放任这些鞑子跑回去?

    几乎是边开火边往南岸驰来。

    “咻!”

    一发十斤重的开花弹准确击中了祁连海牙的木筏。

    完了。

    这是他最后的念头。

    “轰隆!”

    黑火药开花弹炸开,威力恐怖。

    二十个人顿时被巨大的冲击波、弹片撕碎。

    水面上就剩下翻涌的波涛。

    “副帅……”

    有眼尖的鞑子军官隔得比较近,眼睁睁看着祁连海牙消失不见。

    可这时候,谁又救得了谁呢?

    早死晚死都一样。

    一面倒的屠杀足足持续一个小时。

    就连重新游上岸的鞑子,都被连绵的火油弹烧成了灰烬。

    留下接应哈儿桑祈的三百辽军眼睁睁看着主力部队在江面上被屠杀得干干净净。

    所有人都吓坏了。

    这他娘的,还怎么渡江?

    三个百夫长凑在一起商量开了。

    一个机灵的家伙道。

    “在来的路上,我手下发现了一个很隐秘山洞。”

    “足以藏的下

    咱们这些人。”

    “各位,副帅留下了足够一万人吃七天的粮食呢!”

    “要不?咱们都搬走?”

    “咱们要是躲起来,嘿嘿,熬半年都没问题!”

    另一个百夫长质问道。

    “你小子想违抗军令?”

    “这些粮食是给哈儿桑祈将军留下的。”

    最后一个百夫长却幽幽道。

    “罗塔,你傻不傻?”

    “等哈儿桑祈来了,要咱们一起渡江,你觉得,跟送死有啥区别?”

    “摩尔根说的对。”

    “南蛮子是不会搜山的,他们只要守住方山山脉的各条通道。”

    “大军饿也饿死了。”

    “咱们拿着这些粮食先保住三百兄弟的命,有何不可?”

    “大家发誓不说,谁知道呢?”

    摩尔根继续劝道。

    “罗塔,我们为何要不战而逃?”

    “还不是想保住我大辽勇士的有生力量?”

    “哈儿桑祈是个莽夫,他一定会在断粮前冒险过江的。”

    “呵呵,与其全军覆没,还不如救下咱们这三百人。”

    “过几个月,等江防松懈了,天气暖和了,小部队哪儿不能走?”

    最终,三人取得一致意见。

    三百留守部队忙活了一夜,把剩下的粮食物资搬了个精光。

    还把所有雪地痕迹都抹除

    了。

    那个地下溶洞确实隐蔽。

    几天后,吴七还真组织了一批部队搜山,愣是没把这三百个怕死鬼找出来。

    哈儿桑祈到了方山北麓,找到了几百条木筏子,却连一个鬼影子都看不见。

    他还以为祁连海牙部已经全都过江呢了。

    不出那批逃兵的预料。

    哈儿桑祈所部集合了七八千人,却全都葬身黄龙江,无一生还。

    而陈栓部却留下了几千人,足足打捞了一个月。

    这些辽军穿着沉重的步人甲,每人身上最少的都有几十两银子,多的甚至有一二百两。

    就像铁秤砣一般,落了水哪怕发胀了,也根本浮不起来。

    近三万鞑子,是多少财富?

    打捞也很简单。

    削尖了竹竿往江底捅一捅,有没有人完全能感觉出来。

    慢慢往上一翘,尸体就上来了。

    剥下盔甲,搜身完毕,统一架在南岸,泼上火油烧了。

    吴七的主力部队在方山搜了五天,掩埋了那些冻死饿死的鞑子伤兵之后,他才有空去占领附近的州县。

    折彦军带来五万骑兵围山,没抓着几个下山的鞑子。

    人家祁连海牙根本没走他那个方向。

    不过,吴七大方地送了他五千套步人甲。

    西军倒是不枉走一趟。



    第七百九十四章 抓俘虏;搞建设

    

铁城历五年,腊月底了。

    北邙山内外,一片白雪皑皑。

    寒冷的天气,阻挡不住年节的气氛。

    百姓们纷纷上街,置办年货的积极性行很高。

    学校也开始放假,孩子们提着红灯笼,挥舞着小红旗满街跑,欢呼雀跃。

    河东的收尾之战,依然在继续。

    铁锋日报上好消息不断。

    今天收了几个县,明天又和平接收了哪个府。

    不是督战的鞑子军官被杀,就是守城的汉儿军集体跑路反正。

    铁城百姓早就习惯了自家军队的战无不胜,并不觉得意外。

    新光复的相州、怀州,真定,邢州、平城、雄州和大名府等地,七八百万军民都震惊得不行。

    这位大都督了不起啊!

    不到两个月时间,就占领了两个路的地盘?

    不管是辽鞑子,还是汉儿军、伪周军,都跟面团似的,任由铁锋军揉搓。

    且不说杀敌多少,光是被俘的就不下三十万人了吧?

    俘虏可做不得假。

    新近光复的地方,到处都能看到俘虏在修路挖渠干苦力呢!

    铁锋军的兵力足够多,铁城系的体量也足够大了。

    过去不收降纳叛,是照顾不过来,怕出乱子。

    现在有多少俘虏都要。

    只要保

    证温饱,月饷都不需要发,多好的苦力?

    鞑子肆虐好几年,原本各地就缺乏劳力。能把重新分配下去的土地伺候好,就不错了。

    你指望百姓农闲时节修路修渠修水库?

    时间上根本来不及,也没那么多人去干数不完的大工程。

    雇佣百姓不得付工钱么?

    造福于民当然有必要。

    村镇级的道路和水渠可以让百姓农闲去干。

    可主干道、河防、大型水渠水库,还是俘虏大军用着划算。

    大几十万人,不可能一股脑儿都杀了。

    沈麟更不会白养着这些人。

    “各位,以后的战争中,俘虏只会越来越多。”

    “我铁锋军的装备和战斗力,不是其他势力能比的。”

    “不对称作战,他们还剩下多少战心斗志?”

    “所以,如何消化、利用俘虏,是以后的一项长期政策。”

    “罪大恶极的,不能因为他投降就饶过了。”

    “要举行几千,上万俘虏参加的公审大会。”

    “罪行轻的,可以判处三年或者五年劳役。”

    “其他的,都按照一年标准执行。”

    “我们总结的诉苦大会,要经常开。”

    “那些伪周军、汉儿军的底层士兵,九成九都是苦出身。”

    “

    诉苦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

    “我们也要给他们甜头。表现好的,可以获得生活上的补助,可以提拔当小队长,中队长么的。一年后,还可以参军或者进入各地工坊嘛!”

    沈麟在政务会议上侃侃而谈。

    “不要怕俘虏多。”

    “不要钱的劳工,上哪里去找?”

    营建司司长沈中平乐呵呵地笑道。

    “上马的大工程太多了,要不是各地军队、官员的配合,老夫还真担心忙不过来呢。”

    “大都督,一年后,你可别把人都划拉走了。”

    “那些活儿,一年未必干的完。”

    “河北东路,河东路都是百废待兴啊!”

    沈忠元笑骂道。

    “你个老家伙是不是耳背了?”

    “没听明白大都督的意思?”

    “以后,俘虏只会越来越多。”

    “难道,咱们养着那么多军队,就不打仗了?”

    沈麟点点头道。

    “仗肯定要打。”

    “明年,怎么的也得把第五、第六、第七军扩充成集团军。”

    “海军也得扩编才支应得过来。”

    “新增兵力一大半会从俘虏中挑选。”

    “这是政务会议,队伍上的事儿不细谈。”

    “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四路建设。”

    一说到

    这个四路建设,在场的所有官员都倒吸一口凉气。

    东边,会修一条双轨铁路,从巨鹿南下,通行整个平城地界。

    南边,经和县的铁路会南下真定,邢州,再绕道往东,跟平城线相交,然后再继续往东,往北,经大名府到雄州。

    铁城还得开一条路线经过荒草滩边缘往南过相州、怀州绕一圈,再通过中牟山到河东。

    河东那边还得修一条连通的丁字型铁路。

    总里程算起来,恐怕不下五千公里。

    铁路蒸汽机已经换成三千马力了,能挂20—30个车厢,速度也提升到了80公里每小时。

    在场官员,没有人质疑铁路建设问题。

    早几个月前,商业司司长沈忠和就喊出了“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口号。

    毕竟,一条铁路线会连通无数的府城、县镇,带来的发展是非常可观的。

    水运当然也不错。

    但不是每个府县,都有能通行船舶的河流。

    公路干线自然必不可少。

    但公路哪里赶得上铁路的运载量和速度?

    铁路运输的成本也低很多。

    别看一次投入高的离谱,但铁路的使用年限,动不动就是几十上百年计。

    你哪条水泥路,包括最新开建的

    沥青路比得上铁路耐操?

    沈中平之所以担心人手不够,就因为建设的大头是铁路。

    好在,沈麟治下的人口过千万,已经大。大缓解了丁壮短缺的问题。

    要在古代把各城翻新改建,变成近现代城市。

    哪怕你有足够的钢筋水泥,光是付工钱,也足以让官府入不敷出。

    说实话,这两年来,单单是让唐州、澶州、安定府各县赶上铁城的发展速度,铁城银庄贷出去的银子,都堪称天文数字。

    为何?

    还不是沈麟想要这些当地的老百姓受益?

    他们是建设的主力,当然,工钱也让他们赚走了。

    新光复的诺大地盘,再这么搞,显然不行。

    银庄的存银也吃紧了。

    回流总得有个过程,巨额贷款很多都是以五年、十年为期的。

    为何以往的官府都要安排百姓服劳役?

    说白了,就是给不起工钱。

    沈麟也快给不起了。

    以后,更加出不起,毕竟,这个时代太落后。

    不管是那一个外地人到了铁城,即便是去差了一筹的安定、唐州和澶州三府,都让人觉得是进了另一个世界。

    无他,都是银子堆起来的。

    以后,最省钱的办法,唯有抓俘虏,搞基础大建设!



    第七百九十五章 手枪面世

    

政务会议一结束。

    沈麟就招呼白娘子姐妹,慕容晚晴和韩如烟跟自己走。

    柳楚儿已经卸下民政部的工作,专心经营她的纺织厂去了。

    事实上,她是更想就近照顾家里。

    几人上了几辆吉普车,直奔露水谷靶场。

    袁天刚早就带着一帮兵工研究员在此等候,沈忠元也随后赶到。

    “大都督,这款新枪已经通过验证了。”

    长条桌上摆着十把银色小巧的手枪和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