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一品寒士-第4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简直得了丧心疯!

    咱们那还不如揭竿而起,干翻辽鞑子呢!

    至少,不用得罪上天,危险性岂不是小了好多?

    似乎,还是一件顺应天命的大好事?

    新招的拔子军新兵中,不可能有草原骑士去当小兵。

    辽国贵族的官职也往往高于女真人。

    下层兵卒,反而是女真和汉民为主。

    当然,也有不少辽东地区的

    羯人、渤海人和三韩人。

    这些下等人,有几个对辽人贵族有好感的?

    包括幽云十六州的汉儿军。

    其实大家都知道,一旦踏上战场,自己就是草原人的替死鬼。

    冲锋在前,撤退在后。

    待遇最低,危险却最高。

    可他们没办法。

    谁叫辽人是统治者呢?

    你无法反抗,那就麻木的享受呗!

    受到刺激的辽国重新把注意力转到雄州和山东半岛。

    这个冬天实在太冷了。

    白羊淀都结了厚厚的冰。

    雄州水军没有奈何,只能大肆动用火油弹。

    至少把水军泊地外面的冰层烧融。

    就算再度凝结,也会薄弱很多。

    可辽军依然占了很大的便宜。

    他们重新掌握了入海口的黄江控制权。

    大批北地汉儿军被派往雄州,双方打的尸山血海。

    卢太白没有办法,只得向韩朝先和虎大龙寻求帮助。

    至于铁锋军,每两个月派舰队去一趟山东,顺便帮他们清理、驱逐一下黄龙江上的辽国水师。

    已经算帮了雄州军的大忙了。

    至于派兵直接参与雄州保卫战?

    卢太白根本不敢奢求。

    韩朝先和虎大龙也不可能派兵前往。

    他们在山区四县筹建的炼铁坊,兵工坊规模不小。

    焦

    煤炼铁产量大,又不缺人力。

    所以,火油弹,甚至兵器铁甲都能外卖。

    至于装备自己的军队?

    两位主帅直接忽略了。

    他们都派出军中一半儿的军官去铁城陆军学院了。

    虽说被打回来几十个。

    但沈麟的密信也到了。

    要么能力不行,要么还真有问题。

    两位主帅都不是心慈手软之辈。

    能力不行就退役去地方。

    如今,地方产业搞得红红火火,当个富家翁,远离战争没啥不好。

    有问题?

    没说的,随便给个意外就终结了。

    到了天佑二年的三月份。

    第一批实训的军官回来了。

    剩下的人继续去铁城报到。

    面目一新的实训军官们雷厉风行地开始改造旧军队。

    没有铁锋军的先进武器不要紧。

    但可以先从队列,战略战术训练开始。

    先把常服穿上,精神抖擞总行吧?

    而雄州之战似乎进入了倒计时。

    白羊淀终于在冰雪融化之前,被辽国用汉儿军的尸体填平了。

    雄州水军也死伤惨重,船只全毁。

    生还的官兵和百姓全部撤入雄州城,打算继续坚守。

    卢太白却很有信心。

    全城军民也有信心。

    因为,辽军并不能合围整个雄州城。

    最起码,黄龙

    江上,还有铁锋水军可以随意驰骋。

    鞑子的水军也好,水师也罢。一见铁锋水军就得往运河里躲避。

    所以,只要几十万雄州人手里还有一个铜板,就能买到粮食和武器。

    卢太白当了二十年的雄州总督。

    雄州周边又是久负盛名的产粮区和北方重要的水陆码头。

    雄州很有钱,府库充盈。

    辽军能攻占白羊淀,剿灭雄州水军。

    无非不过是占着天时和人力罢了。

    要打城防坚固的雄州,可没那么容易。

    在山东半岛。

    辽国大军同样碰到了硬骨头。

    半岛四府,居住了一半山东路的人口。

    不缺人,不缺矿,如今好像也不缺钱了。

    整个冬天,铁城的舰队来过两趟。

    居然让半岛百姓把不值钱的海鲜买成了肉价钱。

    什么梭子蟹,海参,大龙虾,各种冻鱼等等。

    只要没骨头少刺的,铁锋军全都要。

    大冬天的,也不怕腐烂变质。

    李广利和登州水军装备的大黄弩越来越多。

    渐渐拉平了和辽国水师的差距。

    再加上铁锋水军每两个月耀武扬威的往山东半岛跑一趟。

    辽军跑远了,他们肯定懒得追。

    但是,只要在火炮的射程之内。

    没说的,准保送下海去喂鱼。



    第六百八十三章 日新月异

    

铁锋水军蛮不讲理地称霸黄龙江和山东沿海。

    搞得辽国的水师舰船都有点供应不上了。

    山东半岛的三家人不但守住了固有地盘,还连续挫败了两次辽军的大规模进攻。

    无论水、陆,山东军的战斗力都不可小觑。

    谁能想到,仅仅因为沈麟喜欢吃海鲜。

    铁城和两府十县的百姓也有模学样。

    还别说,海鲜就是比不值钱的河鲜好吃。

    一个冬天下来,竟然让山东半岛的三巨头赚了大把银子。

    开玩笑。

    一次上百艘大船,能拉回多少海鲜甚至干货?

    都得以万吨计算了。

    沈忠孝拍板了。

    他们不要现银,就要猴版具甲了。

    哪怕辛苦两个月,才能换回一万套呢?

    可挡不住天长日久的积累不是?

    谁说夏天就不能运送海鲜了?

    硝石制冰,沈麟三年前就发明了。

    还是救沈忠孝那次弄出来的。

    另外一点,具甲又降价了。

    猴版具甲包括兵器,全套只要一百五十两银子。

    这确实算最低价了。

    就算他们自己用二十炼精铁打造,这种良心价也造不出来。

    大工业冶炼,铁城两个钢铁厂每天产出的钢铁都是以百吨为单位。

    大动力蒸汽机带动几十吨的锻

    锤,热锻、冷锻都可以。

    产量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特种钢的韧性、强度直逼百炼精钢。

    成本还比原来的四十炼精铁更低。

    铁锋军又开始换装了。

    原来的四十炼具甲兵器,包括等级更高的,全部以二百两银子一套良心价卖给了西军。

    他们的购买力远强于山东军。

    铁锋水军的舰队每个月都不得不跑一趟。

    整个陕西路,已经成了沈麟的商品倾销地和牲畜供给方。

    没办法,河套平原甚至河西走廊的牧场,实在太多了。

    西军在西北,已经算霸主级的存在,几乎无人敢招惹。

    就问你,近三十万具甲骑兵齐出,以后还会更多。

    野战,有几个国家接得住?

    特种冷锻的甲胄,完全是按照尖刀的防刺甲设计的。

    外层是布袋缝合冷锻甲叶子。

    内层还有一层钢丝软猬甲,一样用棉布缝合住了。

    看起来,这套防刺具甲就像一件厚棉衣。

    其实重量已经大。大减轻,人马具甲,全套只有六十斤。

    马甲更薄一些,跟步人甲一样,各三十斤。

    也就是是说,每个军兵日常出行,套着三十斤的步人防刺甲都不用脱下来。

    跟穿衣服一般方便,外面还能套上

    一件铁灰色的常服,很有迷惑性。

    就算不穿常服,步人防刺甲也类似于军装,很漂亮。

    如今,重骑和轻骑的甲胄终于统一了。

    区别就在于他们的兵器。

    除了复合弩之外,重骑统一用冷钢马槊,备用苗刀。

    轻骑则只配一把十斤斩马刀。

    反正甲胄轻太多了。

    无论轻重骑的,战马负重都相应减轻,兵器适当增重一点。

    根本不影响战马行进。

    谁叫铁锋军的战马,都是上等马或者宝马良驹呢?

    连着几个月,西军卖给铁锋军的好马数以十万计。

    不是他们自己不需要。

    而是西军的赫赫军威打出来了。

    无论是吐蕃,还是回鹘,甚至更西边的小国家都不敢得罪。

    他们打不过,只能百般讨好了。

    又不需要上供,西军也很客气。

    你给好马,咱给最合适的价钱。

    嘉峪关外的榷场,卖的都是铁城出品的稀罕货。

    你们换回去,也能赚到更高的利润。

    因此,铁锋军不但保证了每个骑兵两匹好马。

    还有了一定的战马储备,而且越来越多。

    这也算是为将来的整编做准备了。

    同样,这次换装,悄无声息。

    三月底,全军就全都脱掉了老式的笨重具甲

    。

    新的防刺甲穿上身,乍一看,铁锋军好像都不着甲似的。

    不过,军容风貌倒是日新月异,令人羡慕不已。

    特别是那些来自澶州军和大名军的受训军官。

    他们在陆军学院也能享受到铁锋军的待遇。

    穿了新式的防刺甲,用惯了铁锋军的兵器,还见识到了火炮的大规模运用。

    再回到老部队,就感觉回到几百年前一样。

    历史的隔代感,让人难以适应。

    五月份。

    铁城第一发电厂开始运行。

    过年就开始安装的路灯、各家各户的电灯。

    终于在五月初一晚上八点,同时发出了璀璨的光芒。

    从这一天起,铁城的夜晚,就告别了油灯和蜡烛,彻底迈进光明时代。

    几乎每天,都有几万人涌入铁城不愿意离去。

    他们花钱住旅馆,只希望体会一次不夜城的美好。

    安定知府周元,唐州知府李乘风联袂而来,强烈要求沈麟一视同仁。

    甭管电价多贵,咱们两府十县也要享受电气时代。

    沈麟苦笑着指指头顶的黄皮电线。

    “两位老叔,你俩真以为是电费贵么?”

    “非也!”

    “贵的是电线外面这一层绝缘皮啊!”

    “我们储备了三年的杜仲胶,几乎都用

    光了。”

    “蒸汽机,电线,水管,各种机械,哪里不需要杜仲胶?”

    “没有替代材料,我也没招。”

    周元一愣,抚摸着下颌白须问道。

    “替代?”

    “用何物替代?”

    沈麟笑道。

    “上个月,我们让西军在在延长县找到了石油。”

    “就是辽国曾经用过的猛火油。”

    “这玩意用途非常广泛,我有办法搞出好些种油料出来。”

    “同时,还能通过石油化工制造类似杜仲胶的东西。”

    “不过,需要时间。”

    李乘风疑惑地道。

    “你说的猛火油,不就是地下的黑油蒸煮过滤的么?”

    “这玩意,根据史书的记载,在川北,陕西路都有发现。”

    “那你赶紧整呀!”

    你俩上下嘴皮一磕,说的好轻松。

    你让咱在这个时代搞出石油化工来,太难了。

    光是大批化工设备的制作,就不是短时间能实现的。

    本都督手里的理工科人才,不过大猫小猫两三只。

    哪儿哪儿都不够用啊!

    再说了。

    延长县那边冒出地面的石油才多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