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一品寒士-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计划让军队参与修城的计划,只得作废。

    因为,水泥坊还得让官兵轮流去撸杠杆锻锤呢。

    正常的巡逻和训练、警戒也不能少。

    时间几乎安排得满满当当。

    剩下的四千官兵哪有时间去修城?

    沈麟这次下了大决心。

    他不想过个一年半载,就扩建一次城池。

    忒折腾人了。

    南边,原属于泸水村的新、旧田地有六千多亩。

    他干脆把西面的几个低矮山丘也包括进来。

    因为,新的水泥坊,全都建在那边了。

    新扩的城墙区域,长度达到六里,宽度骤然放大。

    四里宽度,成了喇叭形。

    老城墙的宽才二里呢。

    这么一圈划下来,所有军官、吏员都惊呆了。

    新修城墙近二十里啊?

    圈起来的面积高达九千亩。

    也就是说,泸水铁城一下子变成了周长三十里出头的雄城。

    远超安定府城。

    澶州军城和真定府城也赶不上铁城。

    只不过,它们的老城墙更高大一些罢了。

    泸水铁城全部由水泥浇筑而成,墙高两丈,更加坚固,简约。

    只要铁军战力足够强。

    能有遮掩的女墙,就足以守住。

    不需要三、五丈那么高。

    三叔沈忠和嘎巴了一下嘴,难掩惊容。

    “老天爷,这也太宽敞了。”

    “传说封丘的城墙,也才六十多里。”

    “却硬生生塞进了一百五十余万人。”

    “当然,咱们是军城,训练场和军营就占地不小。”

    “可……还是太那啥了。”

    “大人,你打算安置多少人呀?”

    “要吸收难民吗?”

    沈麟早有规划。

    如此布置,只不过是为了将来做准备而已。

    “不不,三叔。”

    “我们只要孤儿,不要成年人,太难管理了。”

    “现在先把地圈进来。”

    “需要建设的只是新军营,新学校和二合一的训练场。”

    田文青一愣,怎么扯到学校了?

    “哎哎,大人呐!”

    “咱们学校刚刚建设完毕。”

    “还修个啥?”

    沈麟当然没法明说,北邙山里还代养着大批孤儿呢。

    一帮知情的军官倒是笑着点头。

    学校肯定要扩建的。

    二合一的训练场,也很好理解。

    大半儿归军队使用。

    剩下的,则留给适龄的童子军。

    “老夫子,三四月之间,我们还会收养三万多孤儿呢!”

    “总不能看着他们活活饿死吧?”

    “本官的计划是这样的。”

    “十二岁以上的进行半军化教育。”

    “全都住到更大的新校区这边来。”

    “老校区,全都是七到十二岁的孩子,五年教育,刚合适。”

    田文青狠狠地掐了一把白胡子。

    他现在不担心教师问题。

    大批识文断字的教师家属被动员,跑到学校兼职。

    再加上大一些的孩子,也能以大带小。

    多三万学生也教得过来。

    可这是多大的一所学校啊?

    在校生六万人上下?

    老爷子都不知道该骄傲呢?

    还是该撂挑子不干了。

    真的不好管理啊!

    你沈麟天天说忙,你才六七千军队,政务上还当了甩手掌柜。

    咱老田管理的娃娃,都快超过你十倍了。

    可以预见的。

    照沈麟这么搞下去。

    新城区面积那么大,建多少房子不行?

    他指不定每年还得搜罗多少孤儿回来呢。

    远远超过走出学校的孩子吧?

    十三岁了,孤儿就可以分流了。

    要么去军营,要么去工坊和其他部门。

    当然,沈麟还在计划建设一所三年制技校。

    有特长,会读书的孩子仍然可以深造。

    田文青语重心长地道。

    “大人呐,你悠着点。”

    “几千亩良田都被圈起来修房起屋,建学校、军营了。”

    “北面儿的地,还没开垦呢。”

    “老老小小,咱们泸水都将超过八万人了。”

    “不说种粮,种菜都得不少人吧?”

    老头当然是全心全意为沈麟考虑。

    新城开建,原来的泸水村田地被公家赎买。

    大伙儿一下子变成脱产城里人。

    当然,他们很开心。

    新开垦的土地,都能卖到二两银子一亩。

    家家户户入账几十两,一下子变成了有钱人。

    可把其他村子的百姓羡慕的不行。

    当然。

    随后,泸水西岸的昂山,罗定村的田地也会被逐步赎买。

    铁城的大农场计划即将启动。

    但是东岸的那些村子,就顾不上了。

    占地太大了,不好防御。

    所以,未来还是采取放养的政策。

    有那精力和财政,沈麟还不如朝荒草滩要地要粮呢。

    “老夫子,你尽管放心。”

    “就算泸水铁城白养十万人,我们的粮食储备。”

    “都足以坚持一年多。”

    “大农场计划一旦开启。”

    “北面的狭长区域,加上新弄出的水稻田将超过八万亩。”

    “泸水以东还有近二万亩土地。”

    “咱们铁城,不会缺粮的!”

    沈麟为何要搞大农场?

    土地成了公家的,很多种田方式,他可以一言而决。

    传统用农家肥,自然是最好。

    可数量毕竟太少。

    老百姓喜欢种植产量低的小麦和黍米。

    稀罕的红薯,原本就是这个时代意想不到的奇迹。

    可他们都不在意。

    沈麟却可以强制种植水稻和红薯。

    邙山村已经找到了磷矿石。

    这时代老百姓,怎么会相信石头粉肥田?

    鱼骨粉其实也是一种上好的磷肥。

    毕竟是动物骨骼粉碎而成,跟粪肥类似。

    老百姓一点就通,用就是了。



    第三百零七章 向外雇工

    

将来的大农场,强制使用了磷肥和鱼骨粉。

    水稻产量提高三倍都是轻的。

    红薯优选优育,产量会更大,亩产十担以上都不稀奇。

    喂养战马还需要种植产量小得可怜的杂粮么?

    红薯从茎叶到块根,那样不能当饲料?

    大批量养猪、养鸡鸭都可以了。

    毕竟,猪肉才是沈麟最喜欢的。

    新城于二月二十日破土动工。

    监军魏无忌又出幺蛾子了。

    沈麟不不愿意派兵南下剿匪?

    可以!

    你协防安定县的治安。

    沈麟和一帮军官发愁了。

    按理说,魏无忌这个建议,对泸水铁城也是有好处的。

    安定县治安良好。

    商业就会飞快恢复过来。

    四县人口好歹过了六十万。

    单单内需就是个庞大的市场。

    没准儿,更大份额的走私生意,也可以开展了。

    沈麟并不会因为,辽军借走私发动了一次夜袭。

    就拒绝其他走私商上门。

    按照俘虏宋新成的说法。

    其他走私商也是求财的。

    八大家如果跟铁城紧密合作。

    一年三五百万的交易额,就跟玩儿似的。

    还完美地避过了府城的商税。

    你都不知道交易细节,怎么征税?

    如此大的交易额,沈麟完全就是坐地收钱。

    他的玻璃制品和书籍纸张,在辽国全是紧俏货。

    单单运输牲口过来,根本抵消不了货款。

    他需要大量的铜制作明轮桨叶,那就给铜钱好了。

    宋新成活着消息,已经托他安插在安定城的暗线。

    传回了大同府老家。

    所以,他宋家作为八大走私商之首的地位。

    并不会因为他的失踪而动摇。

    他的大儿子宋自立,已经继承家主之位了。

    目前,宋家就是极力支持沈麟恢复走私生意的。

    大家都在等安定府恢复正常。

    至少让李广利消停些。

    沈麟一旦派出两千骑兵巡视整个安定县境。

    水泥坊就不得不多招上千的劳力。

    修城的壮劳力就更缺了。

    “安定东西跨度过百里。”

    “正常巡逻,战马小步慢跑,需要一个时辰。”

    沈麟指着墙上的地图道。

    “如果中途往南北向绕一绕,来回不低于三个时辰。”

    “巡逻嘛,晚上不去。”

    “所以,轻重骑各半,一次出动一千人,分两队。”

    “南北并进!”

    “就算碰到了敌情,也足以等到支援。”

    两班倒,巡查时间为六个时辰。

    足够了。

    大晚上,老百姓也不会出来。

    就算辽军过江,夜袭并不算他们的强项。

    如果来的人更多。

    骑兵更喜欢在大白天正大光明地发动进攻。

    铁军官兵都知道。

    府城传来的告警消息,那另一对辽骑是怎么会儿事。

    反正,情报处安插在沈家集的探子已经确认。

    在那个时间点,沈昂曾经带领二百骑兵悄然出行。

    不用说了。

    哪有什么辽人的袭扰兵马?

    完全是自己人贼喊捉贼好吧?

    沈麟判断。

    应州王作为诺大地域的统治者,麾下铁骑十几万。

    他不会因为损失一万多人马,失踪个大儿子就怒而兴兵。

    没有辽国水师从入海口朔流而上,彻底控制黄龙江江防。

    他很难大规模渡江作战。

    原本偷袭安定的计划很好。

    偏偏在泸水铁城出了岔子。

    既然不能硬抢了,偷袭行动可一不可再。

    应州大军也折损不起。

    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做走私生意。

    至少,应州就在安定对面,相对于整个大辽而言。

    耶律大越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

    偷袭,去其他地方就好了。

    沈忠元建议道。

    “咱们缺劳力。”

    “不包吃,筑城的半大小子和老头都给到月饷一两二。”

    “既然派兵巡逻。”

    “咱们顺便招募外地劳工吧!”

    “月饷给一两,包吃不包住。”

    “反正,他们早晚可以跟着巡视骑兵上工、回家的。”

    此言一出,大家都一致赞同。

    扩筑城墙只是第一步。

    挖两丈深度的盐湖、覆土成田,才是大工程。

    沈麟欣然同意。

    但要求,必须是壮男、壮妇,凑数的一律不要。

    随着铁军骑兵轰隆隆地开往各地。

    安定七镇和大批乡村都接到泸水招募劳工的消息。

    不包住,就麻烦了。

    距离太远,一早一晚就得耽误不少时间。

    人家给足了一两银,还包三顿饱饭。

    你总得干够了五个时辰吧?

    不过,东面二十里内的乡镇百姓还是踊跃前来。

    包括沈家集都不例外。

    如今,距离麦熟还有三个月时间。

    很多百姓,正是青黄不接,在家啃老本的时候。

    难得有如此大规模招工的地方。

    虽说各镇子也在修缮城墙,但都是劳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