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十六章三河骑士

    张绣的投降,使张瑞麾下历史名将又多一名。

    至今已有高顺、张辽、赵云、郭淮、郝昭、张绣六将。

    此六将无不是历史上战功赫赫,智勇双全的名将。各自都引领了一段风流。

    事迹彪炳史书千古,可放心重用。

    皆非一郡、一县之才,可引领大军过万。

    倒是张瑞如今地不过两郡,军不过万,有些限制了这么多名将的发挥。

    想到这里张瑞便对谢玄吩咐道:“去请裴主簿过来。”

    等候河东太守府主簿裴绍的时间,张瑞看向赵云俘获的牛辅麾下两名将领。

    问道:“尔等何人?”

    张绣已降,张济心中便有了定心石,略显从容的说道:“某乃牛辅麾下校尉张济,另外一位乃校尉樊稠。”

    张济、樊稠。

    张瑞眼光一亮,二人算是董卓军中比较有名的将领了。

    或许是因为统帅的部下都是精锐劲旅的原因,二人历史上战绩都还算可以,寇略颍川,击退马腾,算是堪当重任的将才。

    属于稍弱于五子良将一级的当世名将。与朱灵、陈到、黄盖等人大抵相当,处于同一水平。

    张瑞颇为欣喜的说道:“既入我建义中郎将府,日后当严明军纪,绝不可奸淫掳掠,否则定斩不赦。尔等可知晓?”

    二人如今算是进退两难。

    董卓有知遇之恩,二人不愿背弃。

    但若拒绝征调,却又显得不宜。

    同是大汉官军,二人何故只听董卓之令?

    难不成董卓麾下军官只忠于董卓,不忠于朝堂?

    早在凉州平叛时,朝廷便开始防备董卓有尾大难掉之势。

    之所以一再忍耐,不过是怕逼反董卓,导致这位平叛重将领军加入王国、韩遂等叛军。

    一旦二人拒绝投效,首先,被斩首示众这是无法避免的。

    其次会导致建义中郎将上表朝堂并州牧董卓麾下大军已成董卓私军,似有不臣之心。

    当然,朝堂诸公看了这封表奏,内心吐槽是免不了的。

    说起私军,你建义中郎将府也没比董卓好到哪去。你麾下上万大军不一样听调不听宣。视朝堂诏令为无物,只听你张瑞一人军令?

    但只要将董卓在朝堂的形象拉到与张瑞同一水准,张瑞就算达成目标了,董卓就成了输家。

    张济、樊稠无论是出于自身性命考虑,还是为了不连累董卓都只能默认张瑞之言。

    纷纷跪伏于张瑞脚下,说道:“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张瑞点头,说道:“尔等且退下吧。”

    待三名降将离去,张瑞转头对审配、贾诩问道:“此二人非真心投降,又官居校尉之职。某当如何待之?”

    关于西凉降将,张瑞用起来并不放心。

    主要是担忧,董卓夺取政权后,这些降将会蠢蠢欲动,一门心思想重归故主,去洛阳享受荣华富贵。

    其次是二人皆身居校尉之职,在太原军中,已是仅次于张瑞的高位。连郭淮、郝昭等赫赫名将现如今都还只充任军侯,冒然将两名降将升为校尉,怕会引起嫡系不满。

    但将两人贬下校尉,又怕引起二人怨愤。

    是故张瑞颇有些为难。

    但审配慷慨直言,说道:“对方既已投降,便为主公麾下之臣。何来假意之言?若主公自身都猜疑对方,其怎能安心自处?主公不能信任此三将,又怎可与贾参军共谋大业?”

    审配之言颇有振聋发聩的效果,张瑞顿时茅塞顿开。

    现实不是游戏,没有忠诚度一说。

    并不是非黑即白。

    哪怕对方现在迫于无奈才投降,只要自己一视同仁,对方能建功立业,得到荣华富贵,又怎会轻易叛变。

    如今是以德论人的时代,除非被俘,无奈投降,情有可原外。每次主动叛节都是一回拿全部身家、前程作筹码的豪赌。

    纵吕布有诛杀国贼、匡扶社稷的擎天之功,屡次三番的叛变丁原、董卓、袁术、袁绍、刘备后也导致名声极烂。

    随后审配继续说道:“且主公量太原将士之忠诚,二人即便身居校尉,能煽动叛乱否?”

    那自是不能。

    太原将士家业亲人都在太原,怎么可能跟着他俩叛乱。

    而且军中队率以上任命都要经过兵曹掾审核盖章才能通过,张济、樊稠只要没发疯就不会觉得自己在叛乱后,能调动这种组织严密的军队。

    张瑞随即下定决心,说道:“封二人为校尉,以待扩军重用。”

    毕竟还剩几个月就要天下大乱了,以后自己不可能一直龟缩在河东、太原,征战四方后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汉将投降。

    需要一个良好的例子作为降将榜样。

    若降将都要谪贬任用,怕是许多本来想投降的人也会犹豫,从而转投其他势力。

    三人谈话的功夫,河东太守府主簿裴绍进入房内,问道:“主公有何吩咐?”

    张瑞请裴绍入座,说道:“三河五校乃大汉禁军之精锐。某既下河东,有意征募良家子从军入伍,组建三河骑兵。裴主簿以为可否?”

    张瑞口中的三河五校,指的便是三河骑士与北军五校。

    三河即河南、河东、河内三郡良家子组成的骑兵。

    五校指大汉北军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五部校尉。

    河南、河东、河内三郡地靠京畿,农业发达,经济繁荣,是故三河良家子皆家境优渥,从小尚武,精通骑射。历史上三河骑士履立功勋,战果辉煌。

    裴绍出身的河东闻喜裴氏便是典型的河东富裕良家子。对三河骑士的功勋了如指掌,说道:“三河锐卒,享誉汉土。最辉煌一战当属永元元年,大将军窦宪率领三河五校北出两千余里,击破北匈奴,俘虏二十余万,在燕然山刻石记功而归。”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华夏名将无不引以为目标的两大功绩,其中之一就有三河骑兵的贡献。

    “及中平元年,张角发起黄巾之乱,中郎将皇甫嵩乃引三河五校三万余人,南征北伐,克灭蛾贼百万。此乃吾等亲眼所见,三河骑士之精锐骁勇堪称当世翘楚。”

    “如今主公兴义兵而解河东倒悬之苦,必有豪杰踊跃从军!”

 第三十七章瘟疫兴起

    整个汉末兵员素质比较高的地方其实也就寥寥几个地方。

    如果不算幽州、并州、凉州三地的异族精锐突骑。

    完全由汉室子弟构成的精锐兵员也就两个地方,其一是徐州的丹阳兵,其二便是三河地区的良家子。

    丹阳兵自然不必多说,整个汉末,何进、曹操、刘备、陶谦、孙权等人都曾屡次到这里征募兵员。

    而三河地区因靠近京畿,被董卓霍乱,经济崩溃,生民百不存一,赫赫有名的三河骑士便彻底没落。

    如今河东正在逐渐纳入张瑞掌控,张瑞自然要征集三河良家子组建骑兵,以提前预防董卓将来为祸河东。

    而三河良家子亦是最符合张瑞期望的兵员。

    不仅因为有恒产者有恒心。

    还有一点尤为重要,这些良家子从军入伍都是自带马匹、武器、弓箭。官府只需要提供铠甲即可。

    像极了后世的隋唐府兵。

    张瑞心中宏愿便是将整个华夏建设成三河模样,家家富裕,子弟从小习文尚武。

    如今裴绍这个本土代表都赞成自己的想法,张瑞信心更加充足,便问道:“如今兵曹掾王凌被困介休,河东郡兵曹由谁主事?”

    “兵曹史裴俊。”

    裴俊?

    张瑞对他印象颇深。裴潜兄弟当中多为文士,唯独裴俊英气有武略。

    最近还拿了张瑞四奉任命文书返回闻喜为张瑞联络裴氏英才。

    以其为兵曹史,也是因为他熟悉河东事务,能安抚投效豪杰。

    张瑞便说道:“那便由其主持征兵事宜。以河东之富庶,此番征兵不设人数,可广纳豪杰!”

    随后张瑞一指贾诩,说道:“除此事之外,裴主簿还需起草一份政令,发河东徭役两万,至大阳县听文和先生调令,挖掘沟堑,围困徐荣。”

    裴绍略一沉吟,说道:“主公,吾等初至,有大胜之威,而无惠民之德。贸然征发徭役,某恐民怨沸腾。且百姓久遭白波、匈奴霍乱,仓廪空虚。某请以减赋诱之。”

    如今七月在即,太原可得粮朝过百万石。

    张瑞其实并不缺粮草,于是大手一挥,不用减赋了,直接免赋。说道:“自税赋改制,郡府已不强征徭役,皆以钱粮征募民夫。然河东离乱,税赋难计,便以徭役相抵。凡充徭、服役者,全家免除赋税。”

    裴绍深深拱手行礼,说道:“主公仁义,绍替河东乡人谢之。”

    这是贾诩进入幕府参与机要的第一天,听闻张瑞、裴绍对答,颇感惊奇。

    如今高坐郡县者无不横征暴敛,以民脂民膏而中饱私囊,更过分者如董卓所部直接劫掠百姓,奸淫掳掠。

    直接免征赋税的,河东绝对是大汉上百郡国中唯一一个。

    张瑞为贾诩解释道:“耕者疾苦,生逢乱世尤为不易,今朝省一岁赋税,可活百姓数以万计。世人皆言小民如韭,命不值钱。某却以为能得天下者必以人为本。”

    或许当今乱世,人命并不是最珍贵的东西。

    有无数人跟张瑞说过,生逢乱世,生民命贱,最不值得珍惜。乃至死伤数十万人,亦无人问津。

    但张瑞绝对不敢苟同!

    或许群雄逐鹿的时候,一群短视之人可以漠视生命。

    但到了鼎足而立的时候,即便武庙十哲中的诸葛孔明都要牵魏国百姓入蜀。

    假使晋朝有汉民六千万,何至于五胡乱华惨剧发生。

    贾诩拱手,说道:“主公仁义。河东有盐铁之利,无需着眼区区赋税。免赋亦能收军民之心。”

    正是如此。

    张瑞正是看中了河东的盐铁之利,才大兴义兵。

    试图垄断整个河南、河北的盐池。

    毕竟没什么是比垄断更暴利的事情了。

    张瑞走到窗前,伸出右手,屋外大雨倾覆,仿佛瓢泼,斗大的雨珠打在手臂上颇有痛感。

    大雨一下便是十天,天上黑云密布,完全没有丝毫要停止的征兆。

    县府内的积水已经没过脚踝。

    一向慷慨弘毅的审配如今脸色凝重,对张瑞说道:“主公,连日大雨,军中已有三十余名士卒沾染痢疾。医官言,恐有扩散风险。”

    【领红包】现金or点币红包已经发放到你的账户!微信关注公  众  号【】领取!

    张瑞眉头紧蹙,声色俱厉,问道:“某曾言三军务必谨防瘟疫,不得饮用生水,不得随意排便。为何还会有如此多的士卒沾染痢疾!是何人部众?必须严肃军纪,将该部长官杖责五十,以儆效尤!”

    “是子龙所部。”审配解释道:“该部巡视大阳县周围沟堑,皆着铁甲,淋雨后易感风寒。有徭役百姓,不服管教,传染了子龙所部将士。”

    赵云?

    张瑞面色如常,说道:“无论何人,都必须严肃军纪。将赵云杖责五十,以震慑三军。传示诸将,必须防微杜渐,严格执行预防方案!提早发现病情,及时上报预防!无论何部,瘟疫既起,便无任何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