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4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云宽慰道:“陛下,当时情况便是如此,民间无粮,人力有穷时。”

    郭嘉心思通透,立即明白了皇帝欣慰之事,笑着说道:“但在我圣朝,赖陛下恩泽,民间富庶非常,昨日那店家起始就送上一大盘羊排,后面更是油饼、肉羹、烧鸡、蒸鱼琳琅满目。臣记忆尤深的是,小小店家竟然有新鲜青菜,葵、韭绿意盈盈,拼盘精美。”

    “臣记得《史记·货殖列传》云,及各国万家之城,带郭千亩亩钟之田,若千亩危茜,干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干户侯等。”

    “在我圣朝之前,公侯列卿才有机会冬季享受此等生活,于冬季吃上青菜。”

    赵云回首望去,郑县城池已经不见于眼帘。但就在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城里,三名风霜旅人,轻装简行,就能享受前朝公卿列侯才能享受的生活。足见圣朝文治之高度。

    这世间有穷有富,强如米帝,也不是人人富贵,也有人露宿街头。

    张瑞没有奢望孟朝实现天下大同,更没有像后世某些王朝一样,将京城的流浪汉全部赶出京城,粉饰繁华。

    更多普通人的生活才是张瑞关注的方向,一个普通县城,一座普通酒楼就能有这种水平,可想这天下已经积累了多少财富。民间若没有足够的存粮,根本无法供应形成这种繁华经济。

    张瑞憧憬的说道:“如今吾等还在想民间竟有如此多的粮食。若有一日,百姓去酒肆、去餐店,完全是理所应当,只考虑自己腰间钱财是否足够。而从不会想,酒楼饭店中美粮从何而来,便是建康盛世。”

    郭嘉信心十足的说道:“只要我圣朝长治久安,这一日必将到来。”

    “长治久安吗?”张瑞陷入沉思。

    不过张瑞没思索多久,赵云略带激动的声音传来,说道:“公子,潼关到了。”

    张瑞收回思绪,向前方看去,果然巍峨壮丽的雄关已经耸立在了远方,黑色的城墙在水汽环绕中更显高大雄伟。

    在潼关前的道路上,百姓已排起了数列长队,难怪赵云又改回了公子的称呼。

    三人牵马走进队列中,之所以下马,是因为通行的队列中,大部分都是各种各样的车辆,牛车、马车、驴车、安车、货车等等车水马龙。

    只有一列是步行的百姓,所以这一列不仅队列更短,而且通过速度要明显超出其他马车队列。

    这一点张瑞倒没有惊讶,这倒不是孟朝有什么特殊性。据张瑞所知,唐、宋百姓出行也都是乘车为主。

    影视剧中,关隘前大部分都是步行行人背着一两个简单包袱的场景,也不知道是哪朝的特色。不过想来能够有那么多百姓自由流动,经济一定非常繁华发达。但百姓穿越关隘,远行千里,依旧选择步行。

    不是编剧对普通人的识路能力有什么误解,就是对封建时代的国力财富有什么低估。

    况且就算是汉朝,在马政推行之后,民间都是养马成风。贫穷的百姓无法离开乡里,但只要能够远出的家庭,必然是乘车。

    孟朝作为已知世界,唯一的超级帝国,畜牧业之发达,牲畜之多,在封建小农时代,绝对算是历代翘楚。

    畜牧业这种行业,是没有多少文明差距的。公元前一千年百姓如何牧马放羊,跟公元后一千年不会有多大差距。

    最显著的例子,在汉朝匈奴人口就有数百万,但到了大清,活动在塞外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人口还是这个数字。

    无论哪个朝代,面对的塞外异族,都没有千万级别。

    或许他们的冶铁技术有所增长,但牧马放羊的水平就停滞在了游牧阶段。讲道理,张瑞觉得后世游牧民族的畜牧水平,甚至还不一定比的上孟朝。

    至少孟朝有稳定的环境,先进的医疗技术以及更丰富的谷物储备。

    只要张瑞愿意,一纸诏令下去,像汉武帝一样,组建数十万骑兵,北出大漠,犁庭扫穴不会有任何困难。

    抵近潼关时,张瑞仰望潼关关顶,雄关再次被扩建了,宽阔的关墙足达十几步,不愧是是能够容纳五匹战马在上方并驾齐驱的雄关。

    关城的结构上窄下宽,这意味着潼关下方更加厚实,厚达二十多米,而且被工部用砖石加固过。

    这种厚度,攻城大军想砍穿城墙,完全是痴心妄想。

    守关的士卒大声呵斥道:“不要站在原地发呆,赶紧过关,后面还有人排队呢。”

    郭嘉连忙上前,拦在士卒面前,好声说道:“我家公子缅怀雄关往事,还请多担待,吾等马上就过关。”

    伸手不打笑脸人,士卒没有继续呵斥,说道:“赶紧过关,别耽误了别人。”

    站在张瑞身后的一名老人乐呵呵的问道:“这位公子,年纪轻轻,看起来不过而立之年,跟这雄关也有往事?是想哪位淑女吗?”

    张瑞摇了摇头,感慨万千,说道:“只是想起一位故人,就战死在这里。”

 第一百一十五章长安惊变

    张瑞的话语引得所有人侧目,没想到这位外表看起来非常白皙年轻的公子,竟然还有这种往事。

    守关的将士中,一名队率问道:“这位公子曾经守卫过潼关?”

    张瑞摇了摇头,说道:“曾经走过这里,但从未登过雄关。当初我来的时候,潼关还未建起。”

    张瑞身后的老人惊讶非常,说道:“看不出来,看不出来。看公子似乎也就刚过而立之年?”

    “老人家好眼力,刚三十有二。”

    老人说道:“老朽就住在潼关东方湖县,是当初从河南逃难过来,被圣天子安置在潼关以东的。但老朽已经在这里住了近十年,从老朽来到此地,潼关就屹立于此地。没想到公子年纪轻轻,竟然往事故人比老朽还要久远丰富。”

    张瑞笑着说道:“当年天下大乱,还未加冠便不得不以命相搏,在乱世中苦苦挣扎。”

    守城队率恭敬的说道:“这位公子、老人家且到路旁一叙,让后面行人通过。”

    走到路旁,队率面露向往,问道:“二位所言可是董卓之乱?”

    张瑞看了一眼年轻的队率,这位队率年轻又朝气蓬勃,身材高大,超过八尺。下巴上刚刚蓄起的胡须,显示他年纪也就刚加冠不久。

    这是典型的新生代将门子弟,生长于关中承平的环境,对汉末乱世完全没有多少印象。

    “你对董卓之乱很向往?”张瑞问道。

    队率重重的点头,慷慨说道:“汉末之际,天下凌迟,正是金戈铁马,豪气干云之时。更是追随我朝圣天子,建立不世功绩,青史留名之良机。”

    銆愯鐪燂紝鏈杩戜竴鐩寸敤鍜挭闃呰鐪嬩功杩芥洿锛屾崲婧愬垏鎹紝鏈楄闊宠壊澶氾紝。iiread。  瀹夊崜鑻规灉鍧囧彲銆傘?/p》

    张瑞莞尔一笑,大概年轻人总是想这些浪漫的革命史诗吧。自己当初不也是想着,穿越一回,必然要轰轰烈烈,群雄逐鹿吗?

    所以张瑞没有对这位军官讥笑,而是说道:“不错,有大志气节,不愧壮年热血。只是想追随我朝天子怕是有些困难,天子定是最不愿再遇到这种乱世了。”

    队率不以为然,说道:“公子如何知晓?说不定圣天子神武天资,还希望继续大展英雄之气。”

    如何知晓?张瑞一笑,没有与这位年轻军官争论,只笑着说道:“可能吧。”

    老人家也静静的笑着,没有评论队率之言,反而对张瑞充满了好奇,说道:“老朽已经活了一辈子,才知道平心静气,善人不争,没想到公子年纪轻轻,就有此气度?”

    “可能是经历的事情比较多吧。”张瑞望着潼关肃穆高大的城墙,对老人问道:“老人家以为这天下还会大乱吗?”

    老人点了点头,说道:“会的。老朽对天下事不太了解,但活得久了,经历的事情多了便知道,这一生不可能一直顺风顺水,总难免有高峰有低谷。但只要没有在低谷沉沦,总能站起来回归正常轨迹。”

    或许是感觉自己说的话有些老生常谈,老人笑着说道:“这些道理大家都懂,老朽这都是老生常谈,但老朽相信,只要潼关在,我朝关中稳定,绝不会轻易倒下。”

    队率颇为认同,说道:“有吾等守卫雄关,就算是天下大乱又何妨?无非是大军再次从关中出兵,重新平定天下。”

    张瑞颇为讶异的望向两人,没想到这些普通军民百姓,对孟朝的信心竟然比自己还充足。

    见张瑞惊讶,老人说道:“老朽这六十有三,这一生见过太多兵乱,更经历了所谓的黑暗乱世,但终究都挺过来了。”

    “而与我等并立者如何?论强盛,匈奴、鲜卑都强盛一时,据说地广万里,但如今却几近亡国灭种,后人恐怕不知匈奴血统何在。羌人曾经与前汉血战百年,但最终结果如何?东羌被屠杀殆尽,西羌已不知逃到何处。只有吾等依旧待在这片土地,甚至短短十余年,站到亘古未有的巅峰。”

    张瑞认同的点了点头。不得不说,老人不愧久经风霜。

    任何一个民族,但凡有资格说“屈辱”两个字,背后都是无尽的辉煌。

    因为没有屈辱的民族,都只有一个原因,要么被灭了,要么时间太短。

    而历史悠久的民族,总有陷入低估的时候,会有被欺负的时候。

    哪怕像米帝这种短短两百年历史的国家,也有过首都被攻陷,白宫被烧毁的耻辱。

    但是千年过后,最终诸夏依旧站在巅峰,与一代代的对手强势对抗。诸夏引以为耻的百年低估,只有对诸夏才叫低谷。其他没有挺过来的民族,那都叫深渊。

    曾经诸夏的对手,统统都只剩下了一个名字——历史的尘埃。

    离开了潼关,张瑞心情极为轻松,整天坐在朝堂上,自己想着的全是孟朝的不足,因为对比的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后世天朝。

    相比于两千年后,孟朝的确是有太多、太多的不足。

    可是若将孟朝归位于历史长河当中,孟朝相比于周围,实在是有无穷的优势。

    所谓的强敌外患,在孟军眼中都不值一提。所谓的内忧民变,张瑞已经做到了极致。哪怕后世都有经济危机,民间出现骚动不可避免。但只要朝廷能守住根本,能抚平叛乱,那恢复平静,再创巅峰指日可待。

    自己本来就是一个凡人,千百年后的事情,就交给更具智慧的子孙后代去解决吧。

    放下心来的张瑞,轻松惬意的一路观光着沿途风景,甚至偏离了驰道,去乡野看了看民风民俗。

    直到抵达函谷关,赵云敏锐的发现守关将士骤然多了数十倍,绝对不是正常该有的规模。

    而且所有士卒严格盘查每个人的照身帖,在士卒之后,还有大量锦衣卫的身影。

    这些锦衣卫不但逐车搜查,更是逐一检查每个路人的面孔,像是在寻找某个人的踪迹。

    看到这种情况,赵云谨慎的对张瑞说道:“陛下,天子亲军离开京城,出现在函谷关,这绝非寻常。恐怕长安有变故发生。”

    郭嘉脸色一变,难道长安发生了政变?随即便从怀里取出联络神策军的信号。

 第一百一十一章太子张佑安的风骚宣言

    郭嘉是文官,不理解张瑞与赵云在军中的威望,有这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