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4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瑞好奇的问道:“田氏不是在往辽东输送物资?”

    诸葛亮点头,说道:“的确如此,但田氏一次往来耗时数月,运送之物,更关乎国家军政大事,委实没精力照顾普通百姓所需。”

    “且有个严峻问题,那就是远东百姓手中并无钱财。大量粮食堆积在北仓,能卖给田氏的数量不足万分之一。即便如此,田氏也无力将其悉数运出。”

    “铁轨架设成功之后,商业往返都会大为便利。”

    “卿言之有理。”

    诸葛亮最后说道:“整修道路最重要一点则在于巩固边防。远东存粮无数,一旦有人在远东为患,将会迅速扩大军队,威胁中原。只有大军能够轻易碾碎一切叛乱,才能使北仓稳如泰山。”

    张瑞笑着赞道:“卿思虑周到,朕心甚慰。不过铺路修桥这种小事,就无需卿这种大才关注了。让安西节度使苏则接替卿掌管远东。卿转任安西节度使,去安西帮朕作一件事情。”

    虽然离开了自己经营许久的地方,但诸葛亮没有任何不舍,立即恭敬的拱手说道:“请陛下示下。”

    张瑞笑着说道:“不着急,等过几天,羊承回来,朕与卿等一同详说。”

    诸葛亮眼神一亮,羊承也去安西?帝国双壁同时出现在安西,这意味着圣朝将在安西展开一场极为重要的军事行动。

    念及此,诸葛亮立即对安西之行充满了期冀。

    但事实上,即便诸葛亮如此期冀,还是小觑了这次军事部署的重要性。

    帝国接连三届武举状元都会参与这次军事行动。

    从长孙素,到诸葛亮、羊承,到今年的武举状元陆逊,全部被召集。

    甚至张瑞还给这些人配置了文臣、谋士,比如赫赫有名的司马宣王,司马懿。

 第一百零二章帝国版图

    建康七年(202年),正月初七,年味依旧,官府在这一天正式开始视事。

    新年新兆头,张瑞也一改慵懒气质,精神饱满的召开了第一次小型军事会议。

    参与这次会议的没有六部九卿,也没有五军都督,都是一些中下层军官。这就注定了这次军事行动牵涉的只有一隅,只是庞大孟朝在边境的一次小范围军事行动,无论胜败都不会动摇帝国国本。

    但若关注到与会人员的名单,却也能震得后世人心潮澎湃。

    与会官职最高的是左骁卫大将军长孙素,之后是安西节度使诸葛亮,安西副节度使羊承。

    大破贵霜之后,长孙素便高升为左骁卫大将军,原左骁卫大将军徐晃右迁为右骁卫大将军,接替高升为上柱国大将军的张辽,执掌右骁卫禁军。

    除了这些中层将官,还有陆逊、吕蒙、魏延、张郃、于禁、许褚等这些才干斐然、剽悍善战的中层校尉。

    以及司马懿、鲁肃、庞统、法正、荀攸、郭嘉等一排谋臣。

    孟朝享誉千古的武庙七十二将,运筹帷幄的军师、谋士,泰半都参与了这次军事行动。

    张瑞的通政使荀彧主持了这次会议,其令人在大厅西壁前悬挂了一副巨大的军事地图。

    这副地图与后世常见的军事地图迥然不同,属于孟朝的玄黑色渲染了东方所有的土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在孟军的强力打击下,周围所有藩国都已经向长安跪地称臣。在长安公卿看来,这些地方,理所应当算作是孟朝所管辖的疆域。

    羁縻州上的异族,在绝对意义上都是孟朝之臣,没有任何非议。

    而且不仅是名义上的,这些藩臣是切切实实的需要向孟朝缴纳赋税。

    只是这个赋税被换上了一个新的名词,名为纳贡。

    或许他们与汉地十四州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无需孟朝官员过去收税。

    在民部地图上,会以细密的虚线标注出赋税直辖的土地。

    但在这副军事地图上,尽是孟朝国土。

    这导致张瑞甚至都有些不认识这副地图,除了沿海的海岸线形状分明外,张瑞是真的不清楚北方、西方那奇怪的曲线,究竟是在哪个国家,哪个经纬度内。

    但有一点张瑞能确认无误,那就是北边已经全是茫茫雪原。孟朝的官员们相信,那里就是世界的北极,远出上千里依旧是荒凉冻土,不见任何人烟。

    而西方,已经看不见狭长的河西走廊,自高原向北,数千里全是一片玄黑,塞外各部尽皆俯首称臣。

    这与大唐都有所不同,大唐在塞外还有强敌突厥,虎视眈眈。

    但孟朝北疆最重要的民族鲜卑,也因为之前入塞,在塞内被打残,实力损耗严重,不得不名义上称臣纳贡。

    后世如何不得而知,但在当下,孟朝长安的一纸诏令发出,远在塞外的各部胡虏,都要听从朝廷调遣,或派兵协助作战,或进贡骏马毛皮。

    胡人当然可以选择叛乱,一如张瑞刚穿越来时,汉灵帝征调匈奴骑兵参与平定张纯之乱,结果导致十万匈奴暴乱。

    但真没必要小觑满朝公卿,作为统治者,没有人会愿意逼得底层百姓暴乱。设置的税率、贡金,都是在胡人的忍受范围之内。

    至少对于胡人首领而言,缴纳贡金的代价,远远低于直面孟朝大军。

    而在帝国最西方,无疑是贵霜的领土,荀彧以木杆指向帝国版图的西部边疆,说道:“贵霜作为我朝之臣,每年进贡黄金、白银各七千金,并精金良铁五万余斤。此项不涉及任何行政开支,完全是财政结余。实乃我朝之第一藩辅。”

    以斤作为度量单位,张瑞感触还不深。

    但换做两,就是黄金、白银各十一万两千斤,这个数字已经与大宋给辽国的岁币相当。

    要知道这规模的岁币,维持了辽宋的百年和平。

    平心而论,贵霜若是愿意年年保持这种规模的贡金。张瑞真的没有兴趣去灭掉贵霜。甚至就如盟约所说,如果贵霜境内发生叛乱,孟军会积极出兵,帮其平叛。

    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辽宋会结为兄弟之国了。

    去年在接受贵霜贡金时,张瑞可是乐的合不拢嘴。这么多黄金、白银,全流入了自己的小金库。张瑞乐的大手一挥,从少府拨出八千万钱,赐给了直隶百姓。

    这个没有任何官府名目,就是官府财政富裕,给百姓发钱,百姓随意支配。这种情况在后世北欧国家司空见惯。甚至诸夏的港区因为独立财政,也经常如此。

    这既是为了体现京城首善之地的特殊地位,也是为了拉拢人心。令百姓感受到对外战争的战争红利,从而不抵触安西对外征服。

    荀彧向众人说道:“此前直隶百姓皆从贵霜丰厚贡金中受益。而国家从未因战争加税,百姓更无切肤之痛。”

    “形成如此背景,诸君可知这其中缘由?”

    吕蒙年轻气盛,表现欲望强烈,说道:“臣以为盖因我朝武德昌盛,往往能以最低代价,取得最大战果。”

    荀彧笑着抚掌,说道:“君所言极是。这也是此次军议召开之目的。如今殿内名将云集,群贤毕至,为的便是以长刀破竹、水银泄地之势,攻破此地。”

    众人立即将目光聚集到荀彧木杆所指之处,就在孟朝玄黑色疆域的西方,一片规模宏大的不臣之国。

    在新思潮的激荡下,孟朝官员行事与儒家官员已经有了很大不同。

    比如若是儒家思潮统治朝廷,此时荀彧一定会浓墨重彩的讲一下,敌国有多残暴不仁,多罪不可赦。

    己方吊民伐罪,师出有名。

    但此时宫殿内,所有人都理所应当。敌国在孟朝边境,且强大富庶,那将其征服,令其称臣纳贡不是理所当然吗?

    所有将校、谋士都明白自己身上担负的使命,就是大败敌军,收其府库、财富而归,令其缴纳贡金,东面而拜。

 第一百零三章安息兵弱

    指着贵霜西方的庞大国度,荀彧说道:“此地名为安息。想必安息兵弱之名,诸君皆有所耳闻。”

    许褚摸不着头脑,偷偷的对一旁的陆逊问道:“安息兵弱?有多弱?”

    但他以为的轻言轻语,殊不知在旁人听来中气十足。

    荀彧脸色严肃说道:“既然有人不知,某便在这里向诸君介绍一下。不过为将者,不能只精武艺,而不通文史。至少《史记》、《汉书》回去通读完成。”

    “《汉书。张骞列传》有详细记载,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

    “竟兵弱至此?”许褚惊叹出声。历经安西都护府击破贵霜,孟朝君臣、百姓对安西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所谓的大月氏就是贵霜。

    可是就贵霜与康居那种一触即溃的货色,相比于安息,竟然也能算作兵强?

    那安息的军队,究竟要若到什么地步?

    总不能百万大军,被三百人打的大败而逃吧?

    荀彧皱眉望向许褚,不明白在帝国将星云集的顶级军事会议上,这种人是怎么混进来的。迟疑的望向张瑞,犹豫要不要继续讲下去。

    张瑞笑着挥了挥手,说道:“右侯卫大将军典韦初亦不识文墨,然有大志气节,勤于向学,最终大器晚成。许校尉勇冠三军,到战场历练一番,或许亦堪当大任。”

    荀彧深深看来许褚一眼,猜测或许是陛下看中了他的勇武,想让他在异域彰显一下诸夏武德,树立神勇之形象。毕竟总不能让堂堂大将军一级的长孙素去冲锋陷阵,先登攻城,来给安息人留下恐怖无敌的印象。

    于是荀彧继续说道:“关于安息兵弱,确认无误。某只言几点,剩下的自己回去翻看《汉书》。《汉书》当中屡次出现塞种人,为贵霜之前土著人种。大月氏被匈奴击败西迁,又驱赶塞种人向西。”

    “塞种人于安息东部为患十数年,安息不能治。直到安息国王米特里达梯二世率举国精锐自西部返回东部,方才击败肆虐边境十几年的塞人军队。”

    “恰在获胜一年后,汉使抵达安息。史书记载,初,汉使至安息,安息王令将二万骑迎於东界。东界去王都数千里。行比至,过数十城,人民相属甚多。”

    “然而这两万骑兵,却只给中原留下兵弱之印象。”

    “汉室军兵尚且以为安息兵弱。其军队于我朝精兵强将而言,只能算是土鸡瓦狗。故此战攻势务必要所向披靡,势如破竹。”

    被轻视了的许褚,终于问出了一个具有建设性的问题,说道:“张骞毕竟离我圣朝年代久远,有数十年之隔。如今安息依旧兵弱?是否有所改善?”

    荀彧赞赏的点了点头,说道:“此问极善,不能刻舟求剑,拘泥于刻板印象。但恭喜诸位,据贵霜官员传回的情报,安息军队一如既往的孱弱。”

    “我朝建康二年(197年),大秦皇帝(罗马皇帝)塞维鲁再次攻入安息境内,攻破安息国都泰西封。”

    “安息于大秦语名为帕提亚,因而大秦皇帝塞维鲁被誉为最伟大的帕提亚征服者。直到建康三年(198年)年末,方才班师回朝。”

    众人无奈的手扶额头,连国都都被人攻破了,而且长达一年有余。怎么看都是一个王朝末年气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