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4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世人什么情况下能取代张氏皇帝?

    很简单!只要有孟公当世圣人一般的道德,一统九州的功勋,就可以了。

    否则一定是名不正,言不顺!

    但每一个权臣看到这两项前提,估计都是一脸的绝望。

    当世圣人,一统九州。哪个也不是寻常人能够轻易实现的。

    无论如何,一个稍有志向的权臣,都必须要给自己改善一下形象,善待一下百姓。

    一个如曹操一般经常屠杀的权臣,大概终生是没有颜面要求张氏皇帝禅让了,只能留给下一代。

    而权臣只要经过两代人交接,就太容易被掀翻。

    很多势力都是以一位权臣的个人威名所凝聚在一起。权臣死亡,其子嗣往往不具备与其父相同的威望与凝聚力。

    在制度完备的情况下,皇帝很容易在权臣后代手中收回权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朝廷两百多位文武百官、列侯纷纷上书,力劝张瑞为天下计,接受禅让。

    谓之曰:“汉氏以天子位禅之陛下,陛下以圣明之德,历数之序,承汉之禅,允当天心。”

    “夫天命弗可得辞,兆民之望弗可得违。臣请会列侯诸将、髃臣陪隶,发玺书,顺天命,具礼仪列奏”

    到这一步初步实现,张瑞登基禅让既合天命,又符人望。但仍守谦退之节,辞受禅之圣。

    长安奉还玺绶之后,正月十六日,皇帝再次遣使前往长安。

    这次诏书便严厉了许多:“天讫汉祚,辰象着明,朕祗天命,致位于公,仍陈历数于诏册,喻符运于翰墨;神器不可以辞拒,皇位不可以谦让,稽于天命,至于再三。”

    “且四海不可以一日旷主,万机不可以斯须无统,故建大业者不拘小节,知天命者不系细物,是以舜受大业之命而无逊让之辞,圣人达节,不亦远乎!今使郭贡奉皇帝玺绶,公其钦承,以答天下向应之望焉。“

    四海不可以一日旷主,万机不可以斯须无统。

    意味着汉室皇帝已经放弃统治四海八荒,将天下已经加到了张瑞肩上。

    当然,这份诏书也是描述了一份实情。

    汉室失德,使天下百姓离心。自董卓乘衅,九州幅裂,强敌虎争,华夏鼎沸。当斯之时,尺土非复汉有,一夫亦不复为刘氏之民。

    至此这意味着整个天下都已是无主之物,刘协放弃了整个天下。

    随后内阁及天下所有官员上书,推张瑞为天下共主。称“陛下应天受禅,当速即坛场,柴燎上帝,诚不宜久停神器,拒亿兆之愿。”

    三辞之后,孟公府终于不敢违天下臣民之愿,回复曰:“可”。

    于是昭示天下,正月二十九日,为黄道吉日,孟公将登坛受禅。

    凡公卿列侯、藩臣属国受孟朝册封者,皆需抵达长安参与仪式,陪位祭天。

    事实上,这个时候外国使臣早已差不多都抵达了长安。

    早在审配开始推动禅让流程时,鸿胪寺卿陈凡就下发政令给四方胡酋,藩国国王,召其前往长安朝见。

    虽然陈凡没有向这些藩臣解释为何将其召入长安,但诸酋长、国王的慈父陈凡亲自下的命令,又有几人敢无视。

    正月新年热闹非凡,长安城中也汇聚了大量异发异瞳的胡人面孔。

    威严壮丽、繁华鼎盛的长安城,给无数胡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长安城的富庶先进,也让无数人记忆深刻。

    无论是随处可见的丝绸锦绣,还是精美雅致的瓷器玉器,以及来自四海八荒的珍贵玉石,都向所有人淋漓尽致的展现着这个新王朝的富庶与文明。

    当然更让所有藩臣属王终身难望的则是那多如星辰的刀剑长弓。

    从这些藩臣入境开始,就见过太多的刀剑强弓。

    百姓、豪杰腰佩利剑长刀出入酒肆、坊市司空见惯。大量将门子弟、五陵少年银鞍白马,数十骑结伴环游,马鞍上挂着精良长弓跟羽箭。

    无处不显示着这个帝国非但富庶非常,更是武德昌盛,异常强大。

    这些小国国王除了仰望天上繁星外,从来没见过如此庞大的数字。

    数十百万人都佩剑携弓,仅是这数字就让所有藩国感受到了双方之间宛如天堑般的巨大差距。

    一些小国国王,就算做梦也不敢想象的,控弦百万的壮景,在这个国度却成为街头巷尾司空见惯的事情。

    仅这一幕就能灭亡西域无数国家,百万控弦之士能一遍遍犁翻西域各国,以血与火洗礼所有不臣之国。

    这些惊惧不已的藩臣胡酋实在想象不出这个强盛国家,更专业、更精锐的军队应该是什么威严模样。

 第四章登基称帝

    正月二十九日,四方藩臣、属国单于们无法想象的精锐军队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清晨,随着一声悠扬的晨钟声响起,壮丽恢弘的长安城有序的运转起来。

    在汉室,一向是晨鼓暮钟,孟朝新立,一切都有了新的气象,长安城以晨钟暮鼓为报时法。

    伴随着钟声悠扬飘荡,长安城南城门六扇巨大的城门被士卒洞开。

    一队队衣袍崭新,铠甲明亮的精锐禁军跑步进入城中。

    整齐雄壮的脚步振奋人心,铿锵有力的铠甲撞击声激昂精神。

    随着军官一声大吼:“万岁!”

    跑步行进中的队列立即传出山呼海啸般的声音:“万岁!”

    “万岁!”

    “万岁!”

    旌旗如云飘起,长矛耸立如林。

    雄壮魁梧的士卒列阵于长安朱雀大街上,从朱雀门前一直排列到城外祭坛所在之地,阵列绵延十余里。

    一队队忠诚的将士昂首挺胸,征袍笔挺,铠甲曜日。

    亲眼目睹了这如山如海排列的整齐军阵,所有属国藩臣都后背森寒,呼吸不顺。

    这一刻,无数酋长国王都明白了,为什么祖祖辈辈要奉中(和谐)国为宗主,为什么要跪地臣服。

    自己国家的所有男女老少相加,人数尚不及这一城之内的禁军人数众多。这种情况,还谈何抵抗?

    旭日东升,朱雀门紧闭的宫门缓缓打开。

    一队队精锐甲骑,单臂举着一面面旌旗从宫城中列队而出,甲光曜日,旌旗连绵。

    绵延的甲骑浩浩荡荡,长达数百米。

    而后万众瞩目的张瑞车架才在无数铁骑护卫下,缓缓从宫城中开赴出来。

    在长安街上观礼的百姓、臣民瞬间传出一阵欢呼,声音热烈而又激动。

    迎着所有百姓的欢呼,大量文武官员从宫门内走出,意气风发,抬头挺胸的跟在张瑞车架之后。

    他们当然有资格意气风发,因为正是这群朝气蓬勃、雄心壮志的官员即将统治这万里河山。

    在他们坚毅有力的步伐背后,所有人都能看到这个新的统治阶级的张扬与自信。

    这是他们锐意进取、雄视天下应有的奖励,这一切的努力,即将在今日于胜利中取尝。

    张瑞理应不苟言笑,但张瑞如今才二十七岁,后世这个年纪可能还在上学,也可能刚踏入职场,但大部分人都还未结婚。

    着实没有什么刻板与严肃的气质,因而张瑞含着笑意同自己的臣民招手致意。

    长安城百姓都能看到孟公十分阳光和煦的同自己招手,纷纷发出热烈的欢呼。

    从这也能看出这个新的政权还很亲民,没有什么高高在上的威严。符合一直以来张瑞给长安百姓留下的印象。

    除了长安百姓与藩臣胡酋,感触最深的便当属新科士子了。

    建康三年便是三年一度的科考时间,两京十二州的科考士子都汇聚于长安。亲眼目睹了这个强盛王朝的诞生,对自己将来的仕途更加充满信心。

    旭日高升之时,张瑞携朝臣抵达城南祭祀天地之所,登坛受禅。

    受禅之地旌旗飘扬,铁甲环绕,公卿、列侯、诸将、匈奴单于、四夷朝者数万人陪位。

    张瑞登坛,燎祭天地正神、五岳四渎,曰:“皇帝臣瑞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汉历世二十有四,践年四百有二,三纲不立,四海困穷,五纬错行。灵祥并见,推术数者,虑之古道,咸以为天之历数,运终兹世,凡诸嘉祥民神之意,比昭有汉数终之极,孟家受命之符。汉主以神器宜授于臣,宪章有虞,致位于瑞。瑞震畏天命,虽休勿休。”

    佥曰:“天命不可以辞拒,神器不可以久旷,髃臣不可以无主,万几不可以无统。瑞祗承皇象,敢不钦承。卜之守龟,兆有大横,筮之三易,兆有革兆,谨择元日,与髃寮登坛受帝玺绶,告类于尔大神;唯尔有神,尚飨永吉,兆民之望,祚于有孟世享。”

    随着祭祀完成,张瑞正式从御史大夫郭贡那里接过汉室传国玉玺。

    数万军民,四方藩臣,胡虏单于,公卿列侯皆躬身俯首,齐声高呼:“万岁!”

    张瑞佩上传国玉玺,转身望向祭坛下浩荡云集的官员,思绪激荡。

    自己穿越以来十一载,殚精竭虑,夙兴夜寐,时刻不敢松懈,终于初步实现了山河一统。

    当然等待自己去解决的事情还有很多,虽然两京十二州名义上都已经归附。

    但在扬州还有割据数郡的孙策未能平定,在关东还有大量拥兵自重,敢跟朝廷提条件的世家豪强,在塞外还有大量未曾臣服的部落国家。

    以及如今那份令后世人莞尔一笑的版图。所谓的大一统王朝,如今孟朝从汉室那里继承过来的版图残次不齐。

    别说与盛唐相比,就是与隋、明、元、清相比也大有不及。

    出了长城基本就不复为孟朝所有,辽东半岛连官员踏足的余地都没有,西域、青藏高原以及交州、南越、夷州都是一片未知。

    这些地方自己不趁着开国之时,猛将无数去打,后世子孙就要花费数倍的代价去征服。自己作为开国之君,怎么也要为后世打下一片疆域,以便将来领土纠纷提供法理依据。

    当然,这些王图霸业的事情都是过眼云烟。

    张瑞作为穿越者最关注的事情还是改善民生,提高生产力,推进社会产能进步。

    这才是穿越者最大的责任与贡献。

    虽然如今的农业技术已经远超汉室水平,但这绝达不到张瑞满意的地步。

    前方雄关漫道,张瑞只能从今日起奋弘毅之志,逐一克服。

    思绪片刻后,张瑞负手望向台下群臣军民,下达第一份政令:“朕既承天命,允执国家。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诏令,大赦天下。为天下免田税一年。”

    大赦,免税是张瑞为百姓谋福祉,让这个时代苦难的百姓稍微缓一口气。

    而回到长安后,张瑞紧接着发出的第二道政令就极具个人特色了。

 第五章帝国勋章

    抛开历史外挂不谈,张瑞真正值得称道、能吸引豪杰效死的气质为数不多。

    但赏罚必信,出手阔绰,赏不延时,绝对算是其中重要的一点。

    孟朝建立,张瑞完成了大义上的美化之后。紧接着便毫不拖延的开始大封文武。

    刘邦建国之后与群臣论功排序,推萧何为首功,却只有八千户,却对排名第二的曹参封一万零六百三十户。明朝的封赏大典自然不必说,排名靠前的全是武将,文臣全要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