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2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汉中郡五千三百将士,皆愿尊奉征西将军军令!”

    张瑞上前一步,面对数以千计的军兵文武,扬声说道:“汉中太守苏固,养民力、谨邦赋,因地之利,任土作贡、自献封疆,有勤于上。胜残去杀、累仁恩於百年;保大定功,启明圣於千载。”

    “故封其为镇宁中郎将,领汉中太守。”

    “汉中郡主簿赵嵩,辅国谋言,德化之隆,斐然于时,封汉中丞。”

    随着传唱的声音远去,很快整个长安城都已知晓汉中郡已举郡归附征西将军府,四十二万人成为征西将军治下之民。

    整个长安都在欢呼沸腾,民众们仿佛看到了山河一统,举世太平。豪商大族们则欢喜又多了一处广阔的市场,汉中四十二万人,物阜民丰,将为豪族们提供数以亿计的财富。关中的手工作坊,将会又迎来一波爆发。

    而百姓们在欢呼时,征西将军府内,却并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欢庆。

    大量征西将军府文武与汉中使节相对而坐。

    今日盛大隆重的献礼,只不过是双方共同需要的一次表演而已。

    征西将军府需要天下归心的名望大势,汉中官吏则需要征西将军府向天下公示庇护汉中稳定,维持汉中官员利益。

    而造成这一形势的竟然是一名妖巫。

    是妖巫,而不是巫妖,更不是“污妖王”。

    有玄学色彩,但却是最真实的历史纪实。

    张瑞高坐在主位,淡品清茶。

    下方相对而坐的两队文臣已经开始正式谈判。

    征西将军府文臣队列中,审配率先起身说道:“我征西将军府向不语怪力乱神,为避免误判,有所损益,在议事之前,烦请赵郡丞详细为吾等介绍一番汉中鬼道,以及妖巫张修。”

    赵嵩起身,向张瑞拱手,说道:“谈及鬼道,需先谈及天师道。君侯曾闻张陵否?”

    “未曾闻。”张瑞平淡的回道。

    作为红旗下长成的红色接班人,张瑞对怪力乱神之事一向敬而远之,深信即便有灵异事件,也可以用物理手段解决。什么灵异也挡不住数万杀气凛然的精锐大军,否则历代君王也不会有权限,堂而皇之的昭告天下,册封一位位正神阴司。

    天地正神,城隍阴司都由诸侯君主册封,普通灵异就更没资格令张瑞感到畏惧。

    所以对赵嵩所谈,张瑞完全不以为意。

    赵嵩乃解释道:“张陵,即张道陵,因开创天师道,又号张天师,沛国丰邑人。光武皇帝建武十年(公元34年)出生,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升仙而去,时年一百二十三岁。”

    谈及张道陵,张瑞终于侧目。张天师的赫赫威名,在后世可是如雷贯耳,张瑞曾屡有耳闻。

    只是没想到首任张天师竟然是东汉人?而且竟然活了一百二十多岁。就离当今不远,甚至许多父亲一辈人,皆与其同代生活,

    。

 第一百三十三章汉中巴郡

    赵嵩继续讲解道:“永和六年(141年),张道陵著作道书二十四篇,自称太清玄元,收徒设教,奉其道者,须纳五斗米,时称五斗米道。”

    “汉安帝元年(142年)张道陵托言太上老君亲降,授三天正法,命其为天师;又托言太上老君于汉安帝二年下二十四治,分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嘱天师张道陵奉行布化,于时张道陵在巴蜀建二十四治,进而设立祭酒,分领其户,有如宰守。”

    “传言张陵在青城山除鬼,并在青城山改造鬼城,以鬼道治民。”

    “张道陵之子乃张衡,其妻兼挟鬼道,以鬼道见信于益州牧刘焉。”

    谈到这里,张瑞有了印象,问道:“张道陵之孙乃是张鲁?”

    赵嵩拱手,说道:“君侯远见万里。”

    “据孤所知,张道陵祖孙三代,虽以鬼道领部众,却皆不曾反叛朝廷。”张瑞问道。

    “确如君侯所言。然自熹平以来,妖贼大起,三辅有骆矅,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骆矅教民缅匿法,张角为太平道,张修为五斗米道。”

    “至此五斗米道渐为贼人张修所掌控。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秋七月,妖巫张修反,寇郡县。为吾主苏汉中所败,被迫离开汉中,南下巴郡传道。”

    “然如此妖巫,近日却被益州牧刘焉任命为巴郡别部司马。张修因而得势,数月以来一直厉兵秣马。扬言只待开春便北上汉中,必杀吾主,以报中平元年之仇。”

    别部司马?

    张瑞咋舌,这可不是一个不入流小官。

    刘备担任平原相时,关羽便担任别部司马,统领平原大军。

    巴郡不比平原国贫弱,是个超级大郡。仅当年迁入的氐人就有五十多万人。

    一郡十四县,官府统计到的人口有三十一万零六百九十一户,人口一百零八万六千零四十九人。

    没有统计到的五斗米教徒,氐人部落民众,人口只会更多。

    张修这个别部司马,至少可以招募数万大军,完全不是关羽那个统领千百人的别部司马可以媲美的。

    苏固只有五千郡兵,很难抵挡住益州大军。

    历史上张鲁、张修一同出兵汉中,在斩杀太守苏固后,张鲁又袭杀张修,兼并其众,最终占据了汉中、巴郡两地。以此两郡为基础,继续大力发展五斗米教,对抗整个益州,屡次大破刘璋。

    如今的益州牧是刘焉,一直有心断绝益州与中原的联络。

    张修掌控汉中、巴郡两地的五斗米教徒,成为刘焉阻隔汉中的最好选择。

    可是刘焉算计好了一切,就是漏算了人心。

    汉中太守苏固不可能坐以待毙。历史上关中残破,百姓流往汉中者数万家,苏固没有外援可找。

    可如今征西将军府占据长安,且征西将军本人一直享有美名,吸引了无数豪杰投效。

    于是汉中主簿赵嵩便向苏固建言,值此群雄逐鹿之际,征西将军府必广收人心。

    只要能举郡向征西将军府投效,必然性命无忧,且依旧保持荣华富贵。

    南方的益州牧要取自己性命,而北方的征西将军却保证自己安全,又许以荣华富贵。刘焉已经帮苏固做出了抉择,总不能坐以待毙,然后让一群妖贼爬到自己妻女床上,淫乱祸害!

    于时苏固立即派出了主簿赵嵩赶赴长安,商谈投效事宜。商谈的重点在于苏固等官员的官职问题。

    张瑞听到赵嵩意图时,惊讶的几乎不敢相信。

    汉中太守苏固竟然率领全郡军民四十余万人,向征西将军府归附!

    双方此前并没有多少联系,忽然归附,让人不得不怀疑其中有诈。

    但三位阁辅却在一瞬间达成共识,立即派遣大军,兵分多路进入汉中。

    哪怕有诈,最多其中一路受阻,其他几路大军却可长驱直入。

    攻取汉中,难处不在于敌军究竟有多少军队,有何阴谋诡计,而在于山川险阻。

    如今汉中主动打开了关防,大军一旦进入,敌军哪怕反悔亦为时已晚。

    时至不迎,反受其殃!

    如此天赐良机,一旦错过,日后再想进入汉中便千难万难了。

    无论如何也要先将益州门户掌控在征西将军府手中,即便暂时不图谋益州,亦要为将来打下关键基础。

    汉中与一片坦途的南阳不同。

    作为山城,汉中只需要派遣少量部队守住战略要点,纵然益州有十万大军亦无能为力。

    在崇山峻岭后方的汉中盆地可以安心发展生产,成为征西将军府的重要粮仓。

    征西将军府最不缺的便是精兵。

    连张鲁据险而守都能轻松大败刘璋数次进攻,换上征西将军府精兵,战绩只会更惊艳。

    历史上,刘备手下部将霍峻曾只用数百人就挡住了张鲁上万大军一整年。

    益州军战力还不如汉中军,张瑞绝不相信一群益州弱旅能攻破征西将军府精兵把守的雄关险隘。

    占稳了汉中,征西将军府就可以顺势南下,继续收取巴郡。

    巴郡即后世最著名的山城重(和谐)庆。

    汉中、巴郡两地就是历史上张鲁曾经统治的区域,这两处占据益州最高点,俯视西南方向广袤的成都平原,易守难攻。

    作为后世最著名的山城,巴郡地形险要,人口众多,能将汉中完全遮掩于北方。

    在后世山城一个市常驻人口就高达三千万,在这个时代,亦同样是天下有数的大郡,官方统计人口上百万,加上氐人及豪强隐匿,或许人口能高达一百五十万。

    位居成都平原东北方向,居高临下,巴郡将成为征西将军府图谋益州的前沿重镇。

    后世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未定蜀已定的谚语。

    面对懦弱的刘璋,张瑞谋算可以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派遣一支偏师逐步占据整个巴蜀地区。

    拥有整个巴蜀作为后方,就等于征西将军府拥有了一座巨大的粮仓,可以专注于统一战事,而无需为后勤担忧。

    所以在赵嵩请求归附后,征西将军府大军没有携带任何辎重,只带了十五日粮草,就轻装简行向汉中疾速进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汉中要地。

    大军出动之后,双方细节方面的谈判才慢慢展开。

    7017k

 第一百三十四章占稳汉中

    汉中举郡归附,是征西将军府之前并未经历过的事情。

    为了稳定汉中郡局势,审配向赵嵩保证道:“征西将军府如今下辖十一郡,各郡事务皆由太守处理。汉中亦然,一应文官皆官位原职,分毫不动。日后官员升迁,一如征西将军府其他官吏。”

    汉中官员,最关注的就是这一点。最怕投效征西将军府以后,征西将军重用嫡系,将汉中官员纷纷罢黜。

    如今得到了保证,众人利益无损,又请到两万余征西将军府大军作为庇护,使汉中免受兵灾,家族财富不被乱兵劫掠。

    众人对投效征西将军府的决定再满意不过。

    赵嵩立即向张瑞拱手行礼,说道:“吾等必为君侯效死。”

    张瑞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得诸位贤才干臣相助,实乃孤之幸事。”

    政治家的话,也就随便听听。

    在座数十人,张瑞除了知道为首的官员叫赵嵩外,其他人连名字都记不住,所谓幸事也就冠冕堂皇之言。

    汉中郡举郡归附,维持稳定才是第一要务。至于把持汉中政务的官员,只要数年内陆续将其升迁,调出汉中,很快征西将军府就能掌控全郡。

    问鼎天下的道路,是以年为单位,并不急于一时。太过急促,往往会适得其反。张瑞有耐心缓缓图之。

    政务上的事情可以互相妥协,军事上的事情却是原则,绝不容任何商量。

    审配说道:“我征西将军府采用府兵制,迥异于其他郡县。是故汉中五千郡兵需全部遣散,其中校尉、军侯可保留官职,统领我府精锐大军。君等可有异议?”

    汉中郡是诚心归附,而且不论文武官员,利益都得到了保持,所以并没有人提出异议。

    更何况,征西将军府数万大军已经开赴进汉中,就算众人统领郡兵,又能翻出什么浪花?有那战力,郡兵独自抵抗张修便可,何必向征西将军府请求庇护。

    张瑞在一旁笑着喝茶,目光瞥了一眼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