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蔡邕不得不提议取消三互法,一方面又有大量的有识之士,不得出仕。

    便比如这些豪强、游侠中难道没有俊杰贤士?昭烈皇帝刘备,蜀汉名将关羽,曹魏名将许褚,东吴都督鲁肃,都是出名的豪强任侠,可谓名传千古。但全部都年近三十,依旧白身,连个孝廉都没混上。若非遇上天下大乱,许褚便只能每日在坞堡里牵牵牛,欺负欺负村姑。连打铁、锻刀都没资格,因为盐铁官营。

    如何稳定、拉拢这些豪强、游侠是每个势力都要认真思考的政务。

    裴潜说道:“豪侠常有大志气节,性格刚烈,不愿躬耕田亩,又无出仕机遇。彼辈之所以屡屡犯我法度,便是因此二者。其所念无非犯法之后,转投他处。”

    “天道五十,天衍四九,遁去其一,是为变数。吾等需破此豪侠不得重用之铁律,予豪侠一份希望与机遇。令每名豪侠皆有望出仕,担负重任。彼辈顾忌前程,方不会轻易犯法,动辄血溅三尺。”

    “且豪侠之中不乏英雄,将彼辈引为己用,方能防止彼辈聚众叛乱,再演赤眉之乱。”

    张瑞颇为赞同的点头,但还是说道:“如何用之?孤绝不允大举征募游侠从军。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军队必须家世清白,忠心可鉴。此为孤之底线原则!”

    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自首战击破晋阳郡兵,张瑞麾下将士再未发生过叛乱变节,便是因为府兵家世清白,有世家世业。这种情况下,任何将领试图掀起叛乱,都会被基层将士砍成碎片。

    权力来自于下层,而不是来自于上层。

    当一位权臣把控了下层所有官员,那他的上级甚至主君就只是一位傀儡。

    同理若一位将军能控制下层所有军官、士卒,张瑞亦只是一位傀儡。

    而张瑞以太原、河东两郡之地便能割据一方,亦是因为当初两万基层士卒只认张瑞一人军令。

    朝廷,甚至汉灵帝刘宏本人的诏令,在士卒们眼中,还不如茅房里的厕筹有用。

    所有基层士卒只认张瑞政令,那些想叛变的将领就只能梦中想想,一旦付诸实践,就会发现他手中的军权就像是建在沙子上的大厦,倾倒只在瞬间。

    裴潜恭敬颔首,确认这一点不容挑战。然后为张瑞解释道:“并非大举征召豪侠进入军中,而是择其精锐进入军中?”

    “有何不同?”

    “士可举孝廉为官,侠亦可凭悍勇为校。此般制度则可选游侠中精锐,充入军中。”

    裴潜的见识还是有时代的局限性,不过倒也的确给了张瑞很大启发。

    举孝廉一类察举手段,治政最多危害一县。若套用到军中,一位高官举荐上来一位懦夫,那就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战死沙场了。

    相比较而言,张瑞还是更倾向于科考类手段,比如武科。

    武举在历史上一直不温不火,可能跟历朝历代重文轻武有关。

    但汉代不同于后世,不说多豪猾之民,民风剽悍一事。仅是士人便不同于后世文弱书生,皆胆气雄壮,苦练君子六艺。

    君子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射与御在周朝时是射箭与驾驭战车,但到了汉朝就多指骑与射。

    这也是为什么所有人印象中的文臣,糜竺以善骑射出名,贾诩亲自操刀上战场厮杀。甚至赫赫有名的司徒王允,都以霍去病、卫青为榜样,自幼苦练文武,亲自披挂上阵,率重兵讨伐豫州黄巾军。

    这种民风民俗下,张瑞觉得自己一旦开了武考。

    怕是整个民间都能欢欣沸腾了。尤其热血激昂的年轻人和游侠,能把自己吹成当世圣人。

    有不长眼的再言辞对张瑞有所不敬,恐怕真的会被游侠活活打死。之后的结果必然是这位行凶的游侠名扬郡县,无数人主动帮其赎刑。汉室民风之剽悍,已经可以预见。

    关于武举,张瑞认真思虑了许久,对裴潜说道:“孤欲开武科,例同文科。”

    裴潜问道:“主公有何示下?”

    “首要之务,便是事关何人能参与武科!宜宣示郡县,必身家清白方可。凡曾作奸犯科者,一律不予准考。念游侠多曾有罪,故今岁网开一面,只在孤治下不曾杀人、、放火者皆可。”

    裴潜神情一震,抚掌赞道:“若有此法令,将大幅改善郡县治安。日后游侠一辈在暴起犯罪之前必将有所思虑顾忌,彼辈有大志气节,不畏严刑酷法,却必忧虑自身前途名节。”

 第十四章文科武考引豪杰激荡

    在确定了考生只要身家清白即可参与武科以后,便要定下考试形势。

    后世武科流程是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将军事谋略置于个人骁勇之上,如果在答策的笔试中不及格,便不能参加武试。

    但这种流程在汉末却并不适宜。若张瑞直接照本宣科,等于是将几乎所有游侠都堵在了科考之外。

    因为汉末的字、兵书普及率极低,绝大部分的游侠都目不识丁,更遑论兵法。

    若一项制度在一开始就将大部分应试者堵于门外,那民众就会自方用脚投票,使之形同虚设。

    所以张瑞决定先考武艺,再考谋略。

    这种流程在汉末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优势,那就是士子们亦是孔武有力,技艺不凡,未必便弱于一群游侠。尤其将门子弟、良家子,这些身家清白的年轻人只因不欲与豪侠呈匹夫之勇而已。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裴俭与兰陵王,皆是相貌丰神俊秀,惊艳当世。这种斯公子骑射武艺、胆识气度、兵法韬略全是卓尔不群。

    所以完全不必担心有韬武略者会折戟于武艺考试当中。这种优势是后世弱书生完全无法比拟的。

    待豪杰、游侠通过了武艺考试,便要面对谋略兵法的考教。张瑞相信那些成功通过武考,有大志气节的游侠,必然不会退缩,反倒会因此而发奋读书。便比如吴下阿蒙,吕蒙士别三日的故事。

    在理清思绪后,张瑞裴潜吩咐道:“自今岁科考始,分县、郡、州、殿四级应试。过县试者为茂才,可为县吏。过郡试者为举郎,可为郡吏县官。过州试者为郎中,可为郡官州吏。县长、县令、太守皆需过殿试,进士出身方可。”

    “科、武科不分贵贱、可交互参与,过武科州试者,亦可参科殿试。反之亦然,过科殿郡试者亦可参武科州试。四级尽然。”

    科、武科交叉应试,是后世皇帝望而兴叹的一项政令。帝王将相们虽然清楚,武交叉才能各得展其所学,武两途,皆得真才。

    但重轻武的风气已成,科士子数百年亦未有几人会去武科应试。

    所以后世出将入相的人才再难一见。

    如今张瑞正处于民风剽悍的汉末,是为数不多的历史窗口,可以形成科武考的局面,自然不会错过。

    裴潜问道:“然武科主公欲如何设项?”

    “武科分四级两类。四级即县试、郡试、州试、殿试四级。两类即武艺,军谋两类。”

    “武艺考骑射、步射、舞刀、举石、开硬弓、驰马奋矛及负重行军。”

    “军谋分策二篇、论二篇。策出孙子、吴子及六韬。论出战例,以著名战事因何胜负为论。”

    “详细内容如骑射几箭几中得分多少,开几石硬弓加分几何,由君与兵部中郎王凌相商。”

    裴潜应诺,说道:“如今秋收在即,灾民无数,官府正忙于抢收粮食,救济百姓。莫如科考从九月开始。”

    “可。然需将考试事宜及早昭示郡县,以安游侠之心。”

    “主公思虑周全。”

    当月,征西将军府治下,各郡县纷纷张贴政令,宣布科考再添形式。

    随即引起了轩然大波,无数豪侠热情高涨的围到了告示之下,不厌其烦的听官吏一遍遍讲述武考内容,直到终于弄清其中究竟。豪杰侠士,纷纷仰天长啸,欢呼高歌。

    在河东郡境,十几名携刀待剑的游侠脚步兼程,一路疾跑,终于看见远方夕阳下正缓步离去的雄武身躯。

    纷纷大喊道:“兄长,且留步!”

    “兄长,有喜讯!莫要急着离去!”

    雄武的身躯闻声停住脚步,看着十几名上气不接下气的兄弟,略微讶然。大步迎向前去,待双方接近,身躯才有所对比。这雄壮的汉子身高足足八尺过半,魁梧奇伟,背宽厚如虎,腰粗壮如熊,一个人在原地一站,就像一座巨山,比三四名游侠绑在一起还要厚重雄壮。

    “二三子,有何喜讯?”雄壮的汉子开口,便如洪钟大吕,气势十足。

    一名口舌伶俐的游侠立即说道:“孟侯今日昭示郡县,九月始将施行武科。令治下郡县宣教武艺,选其中锐士,授予武职。不论出身,不计名望,唯考实才。兄长之前误会孟侯欲招募豪侠勇士,乃投河东,却一直未受重用。如今孟侯设科考武,以兄长天下无人能当之勇,岂不轻松斩获状元?”

    旁边的游侠纷纷附和,说道:“然也。兄长切莫灰心离去。孟侯言出必信,今岁必然会施行武科。是去是留,待武科尘埃落定之后再做打算,亦为时不晚。”

    壮汉思考了片刻,说道:“若如此,便听诸位兄弟一言。且与某详述一番,这武科内容如何?”

    在长安郊外的一处宅院内,一名士子兴冲冲的推门而入,语气激动的说道:“贤弟!贤弟!为兄今日入长安,闻孟侯广开武科,宣教武艺,欲取锐士豪杰,贤弟一展才华之机至矣!”

    宅院内的年轻人放下书卷,微微摇头,说道:“自去年中平六年,189年,某为友报仇,白粉覆面,被发而走,为吏所得,欲分而肢解,险死还生。承蒙党伍共篡解之,乃感激悔悟,已弃刀戟,更疏巾单衣,折节学问。”

    “贤弟且听为兄说完。科考非仅考刀剑武艺,亦考兵法策论,贤弟久读兵书,深谙兵法,允允武,岂可就此荒废?且科武考,四级互通!贤弟先以科过县试,后以武科过郡试,复转科过州试,终武科夺冠。岂不风流?”

    年轻人眼中神采奕奕,跃然欲试,意气风发的说道:“兄长诚为某指一明路!今岁科考,我兄弟二人当一同折桂,兄为科状元,弟为武科状元!”

    在太原、在河内、在弘农、在上党,甚至在雁门。西河,一幕幕类似的情景不断上演。今岁科考必然风云激荡!

 第十五章一吻未尽羊续悬鱼

    在处理了大量政务以后,张瑞最近几天极度清闲,甚至有种百无聊赖的感觉。只等河内官吏抵达长安召开秋收会议。

    闲来无事,张瑞便决定去登山看日出。来到汉末两年,都是太阳晒屁股才起,唯有的几回醒在太阳升起之前,都是因为通宵达旦等待战事。

    因心情惬意、欣赏美景而早起观赏日出的时刻还一次未有。

    具体而言,外出赏景、踏春观光一类的事情都未有几回。

    最主要的原因是,张瑞对旅游一事完全不感兴趣。相比爬过千山万水,累的半死不活,看几块陈砖旧瓦。张瑞还是喜欢宅在家里玩玩游戏,看看书籍。

    但宅久了,难免想外出走走,换换心情。

    在夜里张瑞将想法告诉蔡琰之后,一向清冷的蔡琰难得有了一份热情。

    女人似乎都对旅游赏景一类的事情比较感兴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