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锦绣-第6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作为全国监狱管理局长官的李富贵,手还是很有些权利的。

    我们的李大局长今天来湖广会馆参加一个酒局,一些湖广老乡请他吃饭。当然不是求他办什么事情,而是李大局长的公子李副团长生发了,成了皇帝的女婿,尚了公主。

    李福当年勇救马小芳,虽然最后马小芳还是死了,可是当年奋勇杀敌的样子落在只有五六岁的朱湘眼,李福成了朱湘的偶像。

    朱湘长在深宫,原本没见过什么好男人,所以对李福印象十分深刻。随着年纪的长大,朱湘从一开始的欣赏慢慢变成了喜爱。

    朱湘十五岁成年后,他的母亲朱佑佳也为她的婚事操过心,给他找过几个当朝大臣的公子,还有一些青年才俊。但是朱湘的老爹是混混武夫,她那里能看那些质彬彬的书呆子,再加朱宏三一直不希望自己的女儿结婚太早,所以朱湘的婚事也拖了下来。

    李福因为有救驾大功,这十多年可是节节高升,在进入朱宏三法眼后被调往战事最频繁的南洋战场,在和荷兰人战斗积功到了营长。在神武六年朱宏三大举北伐时,作为有实战经验的层军官,李福也被调入新组建的九师,成了一个副团长。

    北伐成功后,李福再次被调入禁卫军,不过这次可不是降低一级使用,而是平级调用,成了禁卫军的一个副团长。禁卫军是朱宏三的御林军,不管待遇、职务都要野战部队高半格,李福能平级调入禁卫军也是变相的升官,得到消息后李福可是高兴坏了。

    李福倒不是高兴自己升官,而是可以去北京和朱湘见面了。李福官职节节高升,但是年纪也已经将近三十岁,这在明代绝对属于年了。

    李富贵看到自己儿子这么大了还不成婚,自然心十分焦急,李富贵夫妻也在湖广老乡给李福物色过很多合适的女子,但是都被李福以各种原因推辞掉了。李富贵问自己儿子到底想干什么李福没办法才将自己喜欢长沙公主的事说了出来。

    李富贵听到自己儿子看公主了好悬没被气死,你以为咱家是什么是马家吗是冯家吗是佟家吗咱家只是一个小小侯爵,当年也只是武昌县的胥吏,这想娶公主傻儿子你没睡醒吗

    但是不管李富贵夫妻怎么劝说,李福都像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一样,李富贵没办法只好找朋友托门子挖关系打听公主朱湘的意思。

    让李富贵没想到的是,长沙公主朱湘竟然也看了李福,还捎出话来非李福不嫁。

    女方同意好办,李富贵夫妻毕竟是侯爵,虽然是最低档的侯爵,但是李富贵的老婆和宫里还有些关系。公主那边同意,李富贵的老婆找个理由入宫,去拜望朱湘的亲生母亲郡主朱佑佳,想要促成这桩婚事。:



    第九百零三章 婚事

    

李富贵夫妻俩想的挺好,公主已经同意,自己儿子是军官,还是嫡长子,将来要继承广宁侯爵位的,条件这么好公主的母亲一定会同意。

    可是那想到到了公主母亲朱佑佳那里出了变故,朱佑佳不同意。

    朱佑佳看到李福的母亲进宫求亲有些不高兴,你李富贵什么身份当年只是武昌县的胥吏,还只是一个没有正式编制的牢头,用后世的话来说是临时工。点子好搭朱宏三的战车,现在混成了一个侯爵,你以为有资格娶皇帝的女儿了吗

    朱佑佳的父亲是长沙吉王朱慈煃,朱佑佳当年也是吉王的掌明珠,所以性子很是孤傲。要不是这副性格当年也不能惹朱宏三,不过朱佑佳被朱宏三抢来,虽然相公和不满周岁的儿子都死在朱宏三手,但是也避免了自己城破死在流寇手。

    朱佑佳性子孤傲,再加人到年更年期到了,现在听到李福一个胥吏的儿子竟敢想娶自己女儿、堂堂的帝国公主,朱佑佳对来求亲的李富贵老婆自然没有好脸色。

    朱佑佳也没给李富贵老婆留面子,直接说道你李福一个胥吏之子,也不撒泡尿照照镜子,竟然想尚公主是不是做梦没醒呢

    李富贵的老婆再怎么说也是侯爵夫人,被朱佑佳一顿臭骂面红耳赤的出了宫,发誓是自己儿子打一辈子光棍也绝对不会娶你朱佑佳的女儿。

    朱湘没想到事情能闹成这个地步,跑去和母亲朱佑佳大吵一顿,然后去和公主朱媺娖哭诉。

    朱媺娖在朱宏三老婆地位最尊,性子也很温和,所以朱佑佳和其他嫔妃关系不好,但是和朱媺娖却是最好。再加朱媺娖只有一个儿子朱渊,所以对朱湘视如己出。现在看到朱湘跑到自己这来痛哭,朱媺娖问清原因后才决定帮助这个苦命的朱湘一下。

    在去年年底,朱媺娖抓住一个机会将朱湘的事情和朱宏三说了,没想到朱宏三倒是通情达理,很大度的答应朱湘和李福的婚事。

    当然朱宏三能这么痛快的答应朱湘的婚事也是有原因的,朱湘不是嫡长女,母亲身份也不清不楚,所以她的婚姻不会有太多的限制。如果换马小芳的嫡长女或者钱雨婷的女儿不同了,她们的母亲身份贵重,找女婿一定要门当户对,所以朱湘出身低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

    除了朱湘出身低这点还有一点是李富贵的身份,李富贵出身胥吏,当年跟着朱宏三南下的除了士人和武将外,还有一大批人是这帮身份低微之人。如胥吏出身的李富贵、铁匠出身的铁牛、裁缝出身的肖老六等等,这些低微勋贵还有一个是工匠出身的吴家,也是那个被朱渊打死的吴朝翠。

    吴朝翠是铁牛的表弟,当年跟着朱宏三一同南下,并且吴朝翠的几个哥哥都在战斗死亡,现在却被朱渊打死,并且吴朝翠的老娘也受牵连被踩死,这让那些低级勋贵们要有些微词了。

    但是朱宏三能怎么办为了一个低级勋贵处罚自己儿子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朱宏三在得知朱湘这件事后马想到了用朱湘来安抚低级勋贵。道理很简单,李富贵是低级勋贵唯一一个封侯的,所以李富贵在他们之隐隐有些带头大哥的意思。现在低级勋贵死了一个,皇帝已经处理犯事的朱渊,又将公主嫁给你们,应该没意见了吧

    李富贵原本以为婚事没戏了,但是没想到峰回路转,在大年初一皇帝将李富贵父子叫到宫里,对李福一顿夸奖,当场将公主朱湘许配给李福,并且将婚事定在神武十二年六月初一。

    李富贵看到婚事成了大喜,这可是和皇帝结亲,李家估计祖坟都着火了。李富贵带着儿子出了皇宫马去司法部找尚书请了三个月假期,他要回乡祭祖,报告李家祖宗,李家世代胥吏,终于到自己这一代脱了贱籍了

    明清时期胥吏社会地位很低,他们不被准允参加科举考试,而参加考试是连农民都可以享有的权利。在社会胥吏只最低贱的赘婿、掏大粪的高一等,和乞丐、妓女、戏子、仆役同等,同时胥吏还是一个家族职务,也是你家长辈出了一个胥吏,那你家世世代代都是胥吏,也失去了科举的资格。

    现在李富贵虽然贵为帝国侯爵,但是因为出身低,所以在官场总觉着自己低人一头。

    但是李福和公主成婚后好了,李福是李富贵的嫡长子,按照帝国法制将来李福要继承广宁侯的爵位,也是说将来广宁侯有了皇家的血统,也正式脱离胥吏这个贱籍了。

    李富贵请假后带着大批钱财回到武昌老家,将没死在战乱的亲戚都找了出来,并且大宴三天,在武昌县城摆了三天的流水席,好好显摆了一次,让所有人都知道,当年那个饭都吃不饱的牢头李富贵,现在成了皇帝的亲家,以后也拥有了帝国最尊贵的血统。

    李富贵回到北京后,他儿子要尚公主的消息在勋贵圈子也已经传开,以前那些看不起李富贵的勋贵也开始和他平辈论交。

    今天李富贵在湖广会馆喝完酒,满身酒气的出了大门,湖广会馆的掌柜站在门口点头哈腰的说道:“侯爷,天黑了小心台阶”

    李富贵心情很不错,看着那个掌柜笑道:“老丁,你我都是老乡,看看老哥现在怎么样你也要努力啊也许将来你的子孙出了一个进士,那能和我们老李家平起平坐了”

    那个掌柜满脸笑容的说道:“那敢啊算是老丁我的子孙争气,出个读书人,但是和侯爷根本没法,侯爷可是皇帝的亲家,那里是我们这些老百姓能的”

    李富贵看到掌柜会说话,哈哈大笑,在家人的搀扶下了门口的小轿回家了。

    那个丁掌柜看到李富贵走远了低声骂道:“呸看给你狂的,不是一个胥吏吗,老子的儿子能读书考进士,你儿子能读吗”

    不管外人的羡慕嫉妒恨,我们的李大局长、李大侯爵、长沙公主的未来公爹坐在小轿真是得意满满,不免哼出小调来。

    湖广会馆在南城,李富贵的家在朝阳门内,也是东城。北京城间是皇宫,所以李富贵要回家要绕一个大圈子。

    明代可没有后世的灯光污染,太阳落山后除了皇宫、顺天府、步军统领衙门外,整个北京城一片黑暗。当然大街也不是一个人都没有,除了巡夜的锦衣卫、巡检司外,还有这些喝醉酒的勋贵们。

    明代和国历朝历代一样,实行严格的宵禁制度,也是规定天黑后在规定时间内不准出门。明代的法规十分严格,规定不管任何人,在宵禁后没有主人的允许闯入家者,主人可以不经警告地正法,是朝廷的官员也不行。同时也规定百姓无缘无故在宵禁时期不准在大街随便走动,违反命令者最轻仗责四十,最重可以地正法。

    明代京城治安归三个地方管理,一个是锦衣卫,只是他们负责皇城周围大街的治安,其他平民区基本不会去。还有一个是步军统领衙门,他们主要负责全城的治安工作,第三个是顺天府联合都察院组建的巡城御史。

    前两个都好理解,锦衣卫是警察,步军统领衙门是京城卫戍部队,但是御史怎么也掺和进来了前两个是对付犯罪之人的,但是大明朝有很多锦衣卫和步军统领衙门管不着也不敢管的人,这些人有读书人、官员、勋贵等等,御史是管理他们的。

    这项专门收拾官员的制度是巡城御史制度,也是当年朱元璋定下的祖制。当年朱元璋和朱宏三差不多,也是要饭的发家,自然要有一帮一起奋斗的老哥们。这帮家伙成为公爵侯爵后在京城危害四方。当年读书人还没有明末时这么大的权利,武将也没被压迫成三孙子,所以当街武将喝多酒殴打官员的事情时有发生。

    所以朱元璋才制定巡城御史制度,专门对付这帮武将勋贵。巡城御史隶属于都察院,负责巡查京城内东、西、南、北、五城的治安管理、审理诉讼、缉捕盗贼等事,并设有巡城御史公署。

    不过到了明朝叶,武将勋贵被官压制的不成样子,可是这帮官成了京城头号危害。明代人和满清时期人不一样,没有被压迫成叩头虫。明代人还是有些汉唐时期的风气,那是一言不合打架。

    当然这种打架风气也是行下效,朝堂那些阁老尚书都打的不亦乐乎,下边这些人自然也要有样学样。再加明朝叶经济大发展,夜生活逐渐增多,这帮臭老九们吃饱喝足开始争风吃醋,当街打架斗殴是常事。

    而明代偏偏优待士人,这帮臭老九都有功名在身,巡检司根本不敢动手,这时需要巡城御史出手了:



    第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