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锦绣-第3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复的关键就在秦王身上。

    这里先不提姜鹏举如何训练朱江,朱宏三的大军经过十天的修整,在十月初一正式准备出征,打响还于旧都的第一枪。

    舟山距离杭州湾只有二百多里的距离,距离钱塘江边的杭州府也不到五百里,如果顺风一天就可以到杭州城下。不过朱宏三的舰队太庞大,所以计划定的是在杭州湾中的海宁卫停靠。海宁卫也就是后世的海盐县,这地方在明朝初年本来是太湖的出海口,所以洪武年间才在这里设立的海宁卫,和北方的天津卫、山东的威海卫、福建的镇海卫一样,海宁卫和松江的金山卫成了控制杭州湾的要冲。在明朝初年,这里常年驻扎有一万两千名正规部队,同时浙江巡海道还设在这里。

    不过到了万历年间,太湖出海口经过上百年的淤积,已经完全堵死,同时因为大运河成为内陆的主要运力,往日繁忙的海宁卫成了破败之地,加上多年的和平,武备废弛,海宁卫这地方现在只留下了不到一千人的守备部队,但是因为毕竟以前是大港口,基础设施还在,所以朱宏三决定在这里放下赵国良的第八师,让赵国良沿着太湖东岸前进,自己带着主力禁卫师和第二师攻打杭州府。

    朱宏三十月初一从舟山出发,初二就到了海宁卫,这里除了是卫所还是浙江嘉兴府海盐县治所在。以前海盐县还有三万多居民,不过随着满清占领南直隶和浙江,海盐这里也受到波及。不过刚开始海盐县居民并没有对满清统治者多讨厌,在他们眼中不过是姓朱的皇帝不行,又换上一个新皇帝,自己只要照章纳税就可以了,可是没想到接下来的“剃头令”让整个浙江省沸腾了。

    海盐这里因为离嘉兴府不远,在嘉兴被占领的同时就派出了一个投降秀才来海盐当县令,同时来的还有一百满清辫子兵。刚开始海盐百姓还比较配合,但是看到“剃头令”的告示整个县城开始乱了起来。海盐这里因为是海宁卫的驻地,还是有一些没逃亡的卫所兵,大家推举一个千户当了头目,杀了那个满清县令,占了海盐县城。

    海盐县是幸运的,当时满清主要力量都在江阴和嘉定,实在倒不出手来收拾一个小小的县城,所以嘉兴府对海盐这里也就听之任之了。接下来李植占了舟山,锦衣卫密探开始联系海盐的义军,为他们提供粮食和兵器,这样一来嘉兴府更不是对手,几次派来剿匪的清军都被打得落花流水。同时李植还为海盐派来了新的县令,一个不想剃头逃到舟山的举人,就这样广东新军在杭州湾入口这里算是有了一个落脚点。

    朱宏三的船队从舟山出发到海盐县码头已经是下午,海盐县的知县赵徇如来到朱宏三的船上面见神武皇帝。

    赵徇如还是第一次见这个神武皇帝,第一眼看上去和传说中的不一样。眼前的是一个高大中年男子,穿着明黄色团龙袍,笑嘻嘻的看着自己。

    “臣海盐知县赵徇如拜见皇帝陛下”赵徇如看了一眼不敢多看,赶紧跪倒磕头,他知道皇帝有圣旨有功名的读书人可以不用磕头,但是自己一个外乡人,既不是湖广旧部也不是勋贵大臣,还是低调一些为好。

    “赵大人请起,海盐这么看被你治理的不错啊,以前你是干什么的”

    “回陛下,臣以前就是海盐县的县丞,当年满洲鞑子来时张县令全家殉国,臣胆小怕死,但是也不想为满清卖命,就带着家眷渡海去了舟山,正好李制台需要熟悉嘉兴环境的官员,臣就毛遂自荐又回到了海盐。”

    原来是个怕死鬼,朱宏三闻言点点头。这个时代文人讲究的是为国殉节,像赵徇如这种逃跑的倒是很少,大部分官员要不抵抗到死,要不开城投降,逃跑的不是没有,那要到以后,大家看到明朝真的事不可为,才纷纷失去战意,不是逃到南洋就是隐居深山。不过朱宏三到不想深究,逃跑最起码比留下来当汉奸好。

    “好,赵知县,既然你熟悉嘉兴地理环境,朕就任命你为嘉兴同知,署理知府,和朕的大将赵国良一起解放嘉兴,你可能办到”

    赵徇如在来之前就心中忐忑,自己毕竟是逃跑的官员,他害怕皇帝一个不高兴免了自己的官位。可是没想到神武皇帝十分好说话,不仅没怪罪自己,还让自己署理嘉兴知府,自己一定要好好干,争取把署理两字拿掉,成为堂堂四品红袍。

    “陛下放心,臣一定全力协助赵大人,让全嘉兴都知道神武皇帝的威名”

    朱宏三点点头,挥挥手让赵徇如下去继续为自己拼死打工,朱宏三站在船边看着码头上繁忙的人群。

    赵国良的第八师一共一万两千人,加上民夫一共将近三万人,还有大量的补给辎重,看样子到明天早上才能全部卸完。

    朱宏三转回头去对着身后的文武群臣问道:“现在我们已经在杭州湾登陆,满清应该已经接到消息,大家看这仗怎么打”

    闽浙总督李植站了出来说道:“我军士气正高,清军在整个浙江也没有两万人,大部分还集中在杭州,现在什么计策都不用,军舰直接开到城下轰塌城墙即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什么计策都是徒劳的。”

    朱宏三没想到李植还有这种先进思想,还知道“大炮即是真理,口径即是正义”这句话。朱宏三奇怪的问道:“李爱卿,你们文人不都是喜欢不战而屈人之兵吗为何今天也学那些丘八一样”

    李植老脸一红,说道:“陛下,臣不是迂腐之人,现在和满清已经打成这个样子,那里还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只有实实在在的消灭他们才是上策”

    听李植这么说朱宏三连连点头说道:“对,我们现在比满清强,就不要讲那些什么计策,大炮即是真理,口径即是正义,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朱宏三这句话得到了所有武将的认同,赵国栋叫道:“皇帝陛下真是天纵之才,这句名言说的真对,我老赵就想不出来”

    听着赵国栋生硬的马屁朱宏三感到好笑,骂道:“狗蛋你不会拍马屁就不要拍了,老子什么学问自己还不知道还天纵之才,老子也就比太祖高皇帝强一点,他是文盲我是半文盲,仅此而已”

    听皇帝这么说文武群臣哄然大笑,但是马济远看着笑得十分开心的钱谦益心中想道:钱老头背叛我马家和佟养甲搞到一处,绝对不能放过他

    想到这马济远站了出来说道:“陛下,现在整个浙江和南直隶就要光复,除了大批和满清死拼到底的义军要奖赏,是不是一些背叛大明,为满清当走狗的一些汉奸卖国贼也要惩罚呢”:



    第四百七十五章 没人缘的钱谦益

    

朱宏三听马济远这么说摸了摸胡子,点了点头。

    满清刚占了南直隶后遇到各地方殊死的抵抗,多尔衮进而调整战略,派来洪承畴担任江南六省总督。洪承畴此人虽然人品不怎么样,但是能力和手腕绝对是超一流的。本来四处战火的南直隶和浙江,在洪承畴抚为主剿为辅的手段下,渐渐趋于平缓,这其中南直隶一些没有骨气的世家大族起了绝对作用。

    元末明初苏松这地方还有一个大军阀张士诚很得地方民心,明朝建国后得益于朱元璋的小心眼,苏州、松江、湖州三府赋税是最重的。洪承畴抓住这一点,到任后立刻减免这三府的赋税,从而在三府大家族中留下了良好印象,再加上洪承畴对各路义军连拉在打,南直隶除了广德州以外,其他各府义军大部分都被剿灭,大批士族归顺满清。而如张国维、钱肃乐之流在南直隶没了立足之地,没办法才逃到舟山。

    而浙东和南直隶还不一样,浙东这里是鲁王的老巢,这里大部分世家都加入拥立鲁王的行列里,所以清军对浙东基本上是以镇压剿灭为主,这样浙东义军数量就很多。

    而朱宏三刚到江南,跟随鲁王起兵的这些浙东土豪们一定要嘉奖的,可是能满足他们的只有官位和土地,官位好说,现在中央空了很多位置,土地可就麻烦了。不过刚才马济远的一番话倒是提醒了朱宏三,浙东土地不够南直隶可是有很多啊。不止南直隶,浙北的湖州府、嘉兴府、杭州府都有大批当地士人投靠满清,这些人的家产土地应该能满足浙东抵抗派和自己湖广、广东新贵的胃口。

    “马先生说得对啊,玄著,传旨下去,浙江、安徽、江苏各省按察司,将当地投靠满清的士人家族的家产、土地充公,等候处理”

    朱宏三此话一出大家十分高兴,在场的文武官员不是湖广旧部就是广东新贵,再不就是浙东抵抗派,现在听说可以分钱分土地,那个能不高兴张煌言听朱宏三这么说刚要反对,身边的陈子龙轻轻的捅了他一下,现在提反对意见立刻成了所有官员的敌人,这可不是好事。张煌言想了半响没办法只有默不作声,他知道就是他自己不同意,他身后的张氏家族也会逼着自己同意的。张家在宁波可是大士族,万历年间出过一个内阁大学士一个兵部尚书,代代都有士人当官,在宁波可以说风光无二。张家在满清打到浙江时坚决的站在了鲁王一方,鲁王的王妃就是张家的女儿,可想而知张家对抗清的支持力度。当然,张家在两年的时间里付出很多,多位张家人死于与满清的战斗中,张家族长为了支援义军,甚至卖了张家大部分田产支持义军。现在到了分果果的时候,如果身为张家旁枝的张煌言提出反对,张家族长一定会请家法清理门户的。

    看着眼睛都冒着红光的浙东官员,张煌言心中叹了口气,看来这是第二次“顺案”啊

    “顺案”是当年马士英和阮大铖联手为了收拾南下东林党而炮制的,崇祯上台后大量启用东林党官员,而这些东林搅屎棍人品真的不怎么样,李自成进京后这些人大部分投靠了李自成。所以当年是“阉党”的阮大铖为了报复这帮东林搅屎棍,弄出来的这么一个顺案。

    顺案不管对错,在南明需要团结一切力量一致对外这个紧要关口大量消耗内部力量,致使湖广的左良玉得到“清君侧”的口实,从而让北方的清军找到空子,南下占了南京。

    而现在眼看着就是第二次“顺案”,张煌言实在不想看到朝廷内部再次陷入内乱。当然,张煌言不会当着这么多人面提出反对意见,他准备晚上挑一个时机对皇帝提出来。

    朱宏三看着周围所有官员喜形于色,不禁心中暗笑,这帮臭老九一个个说的大义凛然,什么为国为民的大道理一套一套的。现在看到自己能得到好处还不是一个个乐的老脸如同菊花一样看来什么为君为民都是假的,只有实在的利益才是真的。

    边上的马济远等各位大臣高兴完毕,接着说道:“陛下,既然如此在满清当过官员的那些贰臣是不是也按照此例办理”

    本来朱宏三周围二十多个大臣有说有笑,毕竟升官发财死老婆,人生三大喜事,今天能得到两个自然高兴。有几个老家伙还琢磨是不是回去在纳一房小妾,来个三喜临门。可是听到马济远这不大的声音,立刻全部声息,船上安静的甚至能听到一里地外海盐码头人群的吵闹声。

    这些大臣可没一个傻子,刚才还觉着马济远真讲究,为了同僚的利益敢仗义执言,现在才发现,马济远根本不是这么想的,他想要弄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