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之黑枪小三口-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昨天在那里过的夜。
三人简单商量了一下,是找个大城市去,还是继续走深山老林?
王南倒是想回到城市里,从杀人的效率上看,他在城市里可能更容易把这队人清理掉。
可李秀和二丫两个人说,在城市里容易被日本人连普通老百姓一起被炮覆盖掉。
于是三人就又转到伊春街前,从车轱辘马路继续往北走。
到时缺吃的找路上的大车店里买,差什么用的就在路过的屯子里找,地形合适了就与后面紧跟不放的讨伐队交下手,直接走到佛山县界内的黑龙江边去。
顺着汤旺汤往上游走,这一路的地势都是山谷,能伏击作战的地形非常多。
三人转入汤旺河,就躲在一个山坡上伏击讨伐队的人。
可讨伐队已经把迫击炮架在了马车上,一发现三人开枪的位置,就把炮抬到地上,马车一牵走,就连续几炮打了过来,骇的三人赶紧跑开。
经过这一次,王南三人知道了一般地形不可能再打埋伏,只是低头往前走。
在宽宽的河谷,讨伐队又尝试着对三人开了几次炮,却因为没有能很好的观察到三人的位置,炮弹就没打近到三人附近。讨伐队的人试了几次之后,见没有效果,也只好紧跟着三人等待合适的机会。
而王南三人被迫击炮打了几次,心里也不舒服。
入夜,王南自己返身回来,借助耳朵的听力,接近了讨伐队的人。
讨伐队因为上次追的太近,被近身埋伏后吃了大亏,所以夜里也不怎么追击。他们把放哨的人派了出来,其他的人开始做晚饭吃。
做饭的火光把周围的人影映了出来,王南绕了大半圈,躲着几个哨兵找到最贴近马车的地方,却看见这距离有近200米,只好趴在雪地里等机会。
等到他手脚都快冻麻了,趴在原地轻微的活动手脚时,这时讨伐队开始替换哨兵们吃饭,几个哨兵的视线被吸引过去,也离开了原来的位置。
王南立刻起身往里面潜行,留下脚印什么的已经不重要了,他需要接近一百米内,用20响对那些炮兵扫上两个弹匣,然后就得往外跑。
可差不多到一百米时,还是被一个哨兵看到了。这些人都是老手,根本不看人影,只看地上的雪反过来的光,这样有什么人移动反而看的更清楚。
他拿起手里的枪对着王南的方向就开了一枪。
黑夜里不好瞄准,只需要把王南惊走就好。
王南听到枪声,立刻把手里准备好的20响搂响了。
马车边的人刚吃完饭,正在闲聊,等着消食好了睡觉,哨兵的枪声响起时,他们刚把头扭过来,反应最快的也不过正在看哪里能躲人。
可接下来就是两把20响的子弹飞了过来,王南在山上只看到马车这边有炮兵,具体开炮的人也不知道是哪个,枪口只管对着马车边的人,边移动着边扫射。
子弹打完了,才在手上留上一把20响。换上了新弹匣,王南对着几个哨兵的位置压制过去,然后收手,无声息的向外面潜去。
讨伐队被打的很受伤,在夜里追也不是,不追也不是。
想要同样的还击一下,可王南三人走在前面,人少,选的位置又不明显,入夜后林子里的光线几乎等于零,不打手电筒追不上,打了手电筒又会被看到,盘算了半天,只能忍气吞气下来。
经过这次夜袭,三人往前走这一路就顺利了下来,白天他们在前,讨伐队在后,夜里,三人在前面睡觉,讨伐队自觉的在后面防守着。
双方都找不到合适的交手机会,就保持着距离向北走。
进了佛山县界内,三人在路边找人问了下路,没有去佛山县县城,而是沿着黑龙江的走向往乌云县走去。
到了乌云县,三人进了镇子,十几个日伪警察听到有人拿枪进到镇子了,立刻跑了过来,却被三人打死在街道上,吓的其他伪军立刻躲了起来。
三人在镇里补给了一下,打听了路,又继续往黑河方向走去。
这距离有点远,三人往前走了一些,进入逊克县境内。
这一带他们遇到了鄂伦春人。
鄂伦春是兴安岭森林中的迁徙部落,狩猎为主,也被称为“栖林人”。
这个部落的人都是从小就练枪,枪法很好,习惯用桦木做枪架射击,200米十中七八。所以年青人曾被官方组织起来,以鄂人游击队为名保护金矿。
日本人来了后,看到小兴安岭北坡、黑龙江沿岸地广人稀,就把他们的游击队改组成了山林队,用特务来指挥,以填补这一带的空缺。
为此,给山林队的人发汉阳造步枪,每年军训两次,发四次子弹,让他们在黑龙江巡江、到小兴安岭里巡山,驱使他们参加各种战斗。
日本人为控制他们,不让这个民族种地,只准打猎,并且采用了供给制,每个月给些为数不多的粮食,却收缴了他们所有的打猎收获。不仅如此,还鼓励他们吸鸦片,凡二十岁以上年青人的配给鸦片。
鄂伦春人有甘于从命的,也有奋起发抗的。
王南三人走在路上,看遇到了鄂伦春的猎人。
两个鄂伦春猎人见王南一行只有三个人,还有两个是女人。看这三个人背着大包小包,手里却带着枪,掂量了下,就主动走了过来,拿出兽皮与猎物与三人交换。
三人与这两个山里人交流了下,从简单的对话中知道了他们所有值钱的收获都被日本人收走,王南就问了下前面日伪军的位置,准备顺路杀上一圈。
第二百二十六章 山洞顶人
两个鄂伦春猎人倒挺实在,把前面的路、路边的村子、村子里的日伪军有多少人,凡是知道的统统说了出来,三人赶紧记下来。
这时他们才知道,前面通向逊克县城走的路上,沿村都有日伪军警。人少的一两个日军带七八个伪军,人多的三四个日军带十几个伪军,镇子里的大据点都是几十人。
逊克县城里住的日伪军有七八十个人,还有日本人拿点米面就换各种资源的强抢公司。
这些日伪军中最活跃最招鄂伦春人恨的的逊河边上的日军据点,另外就是逊克县城的西边几十里那几个屯子里的日军。
王南问清楚了,就把从乌云镇里买的杂米两合面都给了这两个鄂伦春,换了他们手上的猎物,就准备到前面去抢那些日伪军手里吃的。
三人在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开始沿路杀人。
冰天雪地的,正是猎人上山的时节,这时各村各屯窝在家里的多是妇女老人小孩子,家里养的狗多也带到了山上。天刚黑,家家就都顶上了门,放下大棉门帘子窗帘子,正合适人不知鬼不觉的进村杀日伪军警。
每到一个村子,两个女人守在村口,王南一个人冲进去,快速转了一圈去找日伪警察所在的地方。找到了就冲进去,清理掉这些人后,开始翻有用的东西。
放在村屯里的日伪警察也没什么战斗力,平时只会欺负老百姓,几个人抓落单的抗联和江对面过来的人都很勉强,大点的行动都是得一大队人一起去,偷袭他们都不用动枪。
当然,对这些日伪军警也没必要客气,这一带的日伪军警一直是抓捕抗联的主力,可能手上没沾过血,可派下村屯的也都是些没干过什么好事的。
他们把几个村子打下来,就补充了包上的空缺。大米有了,白面也有了,肉也有了,还不时能找到毛瑟子弹补充。
他在前面杀的过瘾,什么都补充好了,后面的讨伐队就着急了。
要是让王南这样杀下去,前面的日伪军警死不死他们不管,他们很可能就会被上面逼死。
于是讨伐队不敢再慢悠悠的跟在后面,他们加快了速度,利用江边的平地开始使用迫击炮,偶尔在五六公里外看到王南,就立刻架起迫击炮打了过去。
迫击炮在直瞄距离还能说准头,视距之外,迫击炮必须要有相关的技术兵种提供详细的射击参数。
理论上人在地球上的极限视距可以达到十七八公里,可现实中,山丘树木河流等等自然地形下,视距多在几公里内。而超过500米,肉眼对距离的测试就开始出现偏差。
炮兵指挥兵所用的测距方式,象徒手的跳眼法,超过3公里很难得到准确的数字,一般都需要试射一发。
可前面不是群体目标,开炮的机会稍纵即逝,讨伐队只能撞大运气一口气打出的几发,可多数落点都在人的几百米外,这下逼着王南三人加快了前进的速度,更加快了他们一路杀人的速度。
讨伐队的人不敢追的太近,又不能离开太远,炮击的结果还是可以的,至少王南三人在加速走动,可惜的是杀人速度也同样加速了。他们一着急,就打电报让周围的日伪警察守军出洞,准备给王南三人添些麻烦。
电报发出去,这一带日军设在孙吴县的总部立刻命令日伪警察带着鄂伦春的山林队过来,准备从前后两面开始围杀三人。
日军是知道王南三人的厉害,自然不会冲在前面。
于是,鄂伦春的山林队就被驱赶在前面。
开始这些人还有完成任务拿奖励回家过冬的想法,可惜,他们最擅长的200米支枪架射击的手段还没拿出来,三百米外甚至更远,就被三人打倒在地,余下的吓的立刻跑开了。
射击距离不对等主要是枪支射程和射击习惯的原因,三八大盖加上三人的射击水平,在远距离欺负七九式步枪(也就是奉天产的汉阳造)一点问题都没有。
几次战斗的速度都是快的让日军的炮兵来不及计算好坐标。
被打的跑回来的鄂伦春人看着日伪军都在后面躲着的样子,再愚钝的人也知道了日伪军在拿他们当炮灰,任凭日军怎么说也不往前凑了。
很多不甘压迫的鄂伦春人已经开始琢磨怎么打日伪军的黑枪。
日军是不会去碰霉头的,就逼着伪军往前冲。
可这些伪军比鄂伦春更知道怎么保命,离三人远远的就趴在地上,枪口根本就是对四处乱打,连招惹一下他们的想法都没有。
日军无奈,只好放着这一圈部队慢慢的围着三人。
逊克县的日军没有见识过三人的能力,他们把日军和重武器安排在县城前的路口上,准备尝试下堵住三人。
天又下起了大雪。
三人头天夜里还在十公里外的河套里扎营,可夜里就从江边绕进了逊克县城。
王南的短刀,两个女人的消声手枪,无声无息的把城里的警察老窝端掉了。
在警察局里把食品和子弹补充了一下,就从江边岛上摸黑顶雪向西走去。
等到早上,日本人发现起城里的惨状时,三人已经跑到黑龙江边上,用雪堆了个窝,借着大雪躲起来休息。
丢掉王南踪迹的讨伐队被上面的电报狠狠的臭骂了一顿,勒令限时找到王南的踪迹。
可日伪军警看到被短刀杀人后的现场个个都心惊胆战,于是,逊克县的所有日伪军警都被讨伐队派了出去,大家抱着团一起出去搜索。
这大雪天找特会隐藏的王南三人,实在是有些为难人。
王南三人休息的差不多了,这才在雪夜里继续向西走去。一夜走了10公里多,就在一个屯子边上找个空窝棚又躲了起来。
大雪很快把他们的脚印掩盖掉。
第二天开始雪变的小了些,再到晚上,三人上了公路,顶着寒风走到了鄂伦春人所说的何地营子,这个地方的地形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