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四两,我出四两一石。”路超再大声道:“再卖点给我,我就回辽东了,下次不知能不能再来,俺们随时,战死在沙场啊。”
  边上还有老百姓在买米,买的也不多,就买两石。
  掌柜目瞪口呆,这价太高了?真是心动。
  伙计这时问:“掌柜,徐先生要两石米,俺们收什么价?”
  路超来了之后,米价节节被他提高,这会收老百姓什么价呢?
  徐先生瞪着他们。
  店铺里还有其他老百姓。
  掌柜心里暗暗叫苦:“算,算…………三两吧……”
  “三两,我四两你不卖,卖他们三两?”路超大怒。
  “你要太多,我们没货呀。”
  路超看向徐先生:“你快买了,我四两买你的。”
  徐先生似有心动。
  但又觉的这米价升的太快,总绝那里不对劲。
  “你这样不行,那我们卖四两。”掌柜一想不对劲,还是要卖四两。
  “怎么刚才说三两,现在又变四两了?”徐先生大怒。
  边上老百姓也起哄。
  掌柜被弄的头晕,最后咬牙:“今天没米,关门了关门,明天再说。”
  “喂,掌柜,我家没米吃饭了啊?”徐先生大急。
  与此同时,登州里的乞丐,青皮们,纷纷涌向各处。
  “听说江南福广等地天灾,粮食欠收,米价要涨了啊。”
  “你们听说没有,江南今年天灾,米价大涨,俺要去多买几石米存着。”
  “余家米铺卖到四两啦,还关门了,听说没米了。”
  “还要涨,京师的米价都涨到六两了。”、
  “听说建奴那边,已经涨到几十两一石了。”


第95章 粮战(中)
  中午起,各种谣言在登州各处涌起,人们开始还不信,然后跟到米铺一问,很多米价涨到四两以上,而且限量供应。
  而且建奴那边涨到几十两一石,登州这边也是有人知道的。
  这么想想,登州粮价上涨,也是正常。
  于是很多店铺直接关门,说没米了。
  一时登州百姓人心慌慌,众人争相抢米。
  越是这样,米铺越不敢卖,米价也节节上涨。
  五两,六两,两个时辰不到,涨到六两。
  随着更多的米铺关门,老百姓们都急了。
  建奴都涨到几十两一石了,咱们要赶紧买。
  正在大伙围着一个关门的米铺叫嚷时,人群中有人道:“我知道有个地方,才卖四两五钱。”
  “在哪?”
  “带我们去。”
  很快,登州城四面八方的人涌向秦楠家以前的铺子里。
  现场好多乞丐青皮当托,拿着小袋的米大叫:“抢到了,抢到了,才四两五钱啊,真是偏宜。”
  然后开开心心拿着报酬离去。
  百姓蜂涌而上。
  “俺要十石。”
  “啊呀,限量卖的呀,俺们掌柜说,人人有份,客管你不能买太多。”
  “俺出五两,不,六两。”
  “这样啊,那好吧。”
  后面马上有人大叫:“老子要二十石,快让开,老子有的是钱。”
  人群里有托,丁毅和秦楠都在当托,秦楠父亲负责卖米。
  大家相互衬托,引的百姓纷纷抢米。
  丁毅当然赶紧出货。
  其间有衙门小吏带兵过来责问,丁毅过去把身份一露,还有军士带甲在边上,小吏瞠目结舌,又拿了丁毅五十两银,默默的转身就走了。
  其实上午大概现代时间八钟的时候,登州大户卢作山就收到消息了。
  卢作山是登州最大的地主,他爷爷和父亲都是朝庭命官,父亲在登州知府位上退下,仗家里的权势,三代人到处收刮、吞并、强占等,现在家里拥里良田一万三千亩。
  是整个登州拥有田地最多的大户,每年实收粮米两万多石,在城中还有自己的粮铺,吃不完的就卖。
  平时他的粮铺里存放粮米三千石到四千石,基本能卖一个月左右。
  不料今天早上就有人来报告,有人想把他们的粮全买了,出价一两三。
  卢作山当然不以为然,仗着家里存粮多,淡淡的道,谁要这么多?
  听说是东江镇的大兵购买军粮。
  卢作山笑道,东江镇有钱的,你告诉他们一两五就卖他三千石。
  手上很快回来汇报,对方答应了。
  卢作山一愣,只好硬着头皮卖了三千石。
  此时他米铺里已经没什么米,便打算让人从仓库里运点来。
  但很快听到消息,有人到处在收米。
  他的人离开登州,到登州城外的一个农庄堡子里,又拉出两千石。
  等回到登州已经是下午一点多,到了米铺更是大惊失色。
  米铺外面全是人,他们的米差点运不进去,老百姓都抢着扑过来。
  卢作山赶紧让人拦住,拼命拉了回来。
  原来这时米价已经被炒到三两多。
  但卢作山岂肯这么偏宜卖,他已经感觉到上午卖亏了,而且有波人在城里故意炒米价。
  炒就炒呗,我米多我怕你毛?正好也赚点钱。
  “四两一石,现在四两啦。”卢作山立刻再涨。
  百姓们大骂,但仍然有人买。
  这时人群里突然有人叫道:“隔壁李家铺子,卖到五两了,赶紧买吧。”
  卢作山一听,这还得了,五两,我也是五两。
  很快,他派出去的人又回来,说别人六两了。
  他接着又涨到六两。
  但人就是这样,越是涨越是要买,老百姓还是要抢。
  卢作山感觉不对劲,有人在故意炒做。
  他马上赶紧让人出城再拉五千石进来,要把米价打下去。
  手下人奇怪的问,为什么要打下去?咱们也跟着炒起来不好吗,正好大赚一笔?
  卢作山摇头:“这种炒作很快就会停,最多一两天,对方卖完货,米价就会跌回去,咱们的米在城外,运进运出的时间太长,不能偏宜他。”
  “不能让他出货,咱们立刻把米价压下去,他收的大量货出不了,最后也只能低价卖出来。”
  于是卢作山在门口宣布,大伙不要慌,我们卢家有大量的米,今天只卖二两一石,等着,等我们去运米。
  老百姓一听有二两一石的,当然愿意等,于是大量老百姓汇聚到这边,等卢家运米来。
  “哼,让那炒米的赔死,我看他二两卖不卖?”卢作山洋洋得意,因为炒米的后来都是三两四两的收,而他二两还能赚,所以他觉的炒米价的肯定要赔死。
  就在他的人出城之际。
  路超带着八名亲兵已经来到卢作山的城外山庄外面。
  “路头,就是这,俺跟着他们取粮的人来的,这里就是卢家储粮的地方。”
  “里面有多少人知道不?”
  “不知道,但看起来防守不是很严。”
  “登州比较太平,没什么兵匪乱,但是我们还是要小心点。”
  丁毅给他的任务是不要让卢家大量的粮米进城,压低他好不容易抬起来的米价。
  他们埋伏在路边,很快等到卢作山取米的马车队伍,一群人有三十多人,但乱哄哄的全是普通老百姓,青壮才一半,拿着简易的刀枪兵器,和流民军差不多。
  估计在登州没遇到过什么劫匪。
  他们进入庄子后,不多时,一辆辆马车开了出来,上面堆满了粮米。
  足足五千石粮米被推了出来。
  “来了来了,拿家伙,上火药。”路超狞笑,拿出布巾绑在脸上,只露出眼睛,其余众人纷纷学着。
  有亲兵一愣:“路头,丁大人不是说,把他们拦住就好,别让有米进城?过了今晚就行?”
  路超瞪了他一眼:“这种大户,吃的都是老百姓的血才能肥成这样,跟他们客气啥,抢了再说。”
  “。。”亲兵们无语。
  “丁大人要骂,我来扛。”路超怒道,挺身而出。
  众亲兵只好跟着。
  九人一涌而出,拦在路上,对面先是吓了一跳,接着仗人多,哗啦啦,拦在马车前:“你们干嘛,知道咱们是谁家的吗?”
  路超伸手从一个亲兵手里拿过铳,大声道:“你们好大胆子,把城里的米价炒这么高,老百姓们买的起吗?”
  说罢点火,抬枪。


第96章 粮战(下)
  嘶,对面吓的魂飞魄散。
  “跪下不杀。”砰,路超一铳打在一个拿刀的腿上,那人当场惨叫倒地。
  其他人那见过这场面,人多也没用,纷纷扔下兵器,赶紧跪下,有人还想逃。
  砰,有亲兵直接一铳打在他腿上,顿时其他人不敢逃了。
  路超留六个人,押着部份年纪比较大的人,拉着这五千石粮米回登州,但这次不是去卢家米铺,而去丁毅那边。
  丁毅在铺子里等到五千石粮米过来,得知是路超抢来的,当时表情怪异,不知是该骂还是该笑,但路超回去后也老实,自缚双手,跪着求罚,丁毅当时破口大骂,还说要拉出去砍了,更哭着说对不起百姓,岂能抢百姓的粮,众兵和阮文燕都跪下求情,最后打了路超几十棍,丁毅含着泪,收下了这五千石粮。
  这是后话,再说路超这人,胆子超大,抢完粮后也没算,他带着另两人,押着青壮们回卢家庄。
  有人带路,顺利叫开庄门,三人就这么冲进去。
  里面都是卢家的家仆百姓,还有很多妇孺,有两个想抵抗的,路超毫不犹豫一铳一个打过去,也不打要害,打到腿上,对面就跪了。
  立马震住全场。
  进去后一看,这卢作山家里,还储着两万多石。
  “尼娘的,这么多粮。”路超大骂。
  皮岛这两年饿死不知多少辽民,而这时期明朝各地的大户们,家里的米都快放发霉了。
  “烧。”路超也不客气,带着人一把火,直接就这里的粮仓给点着。
  下午四点多的时候,全登州都知道最大的粮商卢作山家里被烧了,一点存粮也没有。
  围在卢作山铺前等着买二两一石米的老百姓更是一窝蜂的散了,纷纷跑丁毅这边来抢粮。
  粮价涨的更高了。
  到晚上六点多的,丁毅的六万石粮米几乎快卖光了,只余下五千石(路超运回来的)。
  阮文燕看的大急,怎么全卖了,旅顺那边还挺缺粮的。
  丁毅哈哈大笑:“不急,下回咱们再来,这米价怕不要一两六了。”
  当晚众人全甲带身,也没敢睡。
  第二天一大早,丁毅带着余下的粮米和银两,回旅顺了。
  走前,他在秦楠新的店铺留下银两一万,让她以后在粮价低谷时,分批少量的囤集进购。
  一天之内,丁毅左手进右手出,最后带着五千石粮米,二十六万两银子回旅顺。
  足足把资产,翻了一倍多。
  阮文燕看的五体投地。
  提议丁毅去其他州府再试。
  丁毅摇头。
  登州这地方,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而且靠近海边,粮米以海运进口为主,所以能试一次。
  江浙等地,盛产粮米,丁毅的钱再翻十倍,恐怕也很难炒作。
  更有些大城,比如济南,还有番王在,家里的粮米,怕有几十万石,根本炒不起来。
  像当年的首辅徐阶,家里有粮田几十万亩,仓库里一百万石都能拿出来。
  所以明末的时候,像登州这样的小城市可以炒一炒,稍微大点的地方是行不通的。
  而且这种事难得做一次,有机会成功,再想复制,就比较难了,必竟大明商人,也都不是傻子。
  他能成功,因为时间够快,打对方一个措手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