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启明1158-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群臣不解,纷纷上书向皇帝询问此事。
  对此,完颜亮下达了解释的旨意。
  他表示自己举国动员的用意不仅仅是要彻底平定叛军,更是要在平定叛军之后直接顺势南下讨伐宋国,灭掉宋国,直接快进到统一华夏大地。
  群臣更加震惊。
  虽然之前他们隐约听说了皇帝要南下讨伐宋国的传言,但是没有正式的消息,所以他们大多数以为这是流言,并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谁曾想这居然就是真的!皇帝真的打算南下伐宋!
  这下子整个朝廷的官员们都慌了。
  女真人也好,汉人也好,契丹人也好,各族精英组成的官僚团体都慌了。
  可以说南下讨伐宋国这件事情在他们看来基本上都是不愿意接受的。
  整个朝廷反战的氛围非常浓厚。
  对于女真亲贵来说,由于人数少,每年靠着剥削和南宋岁贡得到的东西已经可以满足他们的欲望,欲望既然满足,他们当然不想跟着皇帝南下讨伐宋国。
  对于满朝官僚们来说,除了极少数好战分子,大部分都是保守派,并不愿意看到皇帝举国动员闹出大乱子,而且谁能保证举国动员不会威胁到他们的利益?
  对于金国立国之本的猛安谋克户来说,他们大部分都已经是所在地的地主,享有大量的财产和优渥的生活,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足,并不想南下拼命。
  总而言之就是生活好了,财产丰厚了,日子过得舒心惬意,只想更多地享受,谁还想南下和宋国打仗呢?
  到时候就算打赢了,谁能保证自己一定不会死掉?
  那可真是有命拿钱没命花。
  在这样的整体氛围之中,整个金国的统治阶级和猛安谋克军户就没有多少人愿意开战的,完颜亮这样做完全是逆着大众的意思来的。
  可以说完颜亮完全是少数派,真正支持他的人只有那些与他深度绑定的人。
  而且就算是这帮人恐怕更多的也是看在他们和完颜亮深度绑定的原因才会支持他,内心未必赞同南征。
  于是当他的旨意下达之后,整个朝廷都沸腾了,官僚们群情激愤,相约一起上书给皇帝,请皇帝三思。
  一大堆奏表递上去,完颜亮不为所动,依旧要求他们立刻开始总动员,立刻把命令传递出去,不得拖延。
  群臣不满,推选德高望重的女真、契丹和汉人官僚数人面见皇帝,请皇帝不要举国动员南征,而要遵守绍兴和议,享受金国上国的身份即可。
  南宋都称臣了,南宋皇帝给他的上书都写着【臣构】,都这样了,还要打他,那不就是没有道理吗?
  没有道理的战争,自古以来还从未见到有取胜的。
  听着这些庸官们的反对意见,完颜亮大怒,佯装要杀人,斥退了面见的翰林承旨翟永固、直学士韩汝嘉等官僚,斥责他们不动天下大势,就知道庸庸碌碌。
  官僚们的劝诫失败了,眼看着完颜亮要一意孤行,他们的利益即将受到损害,他们不甘心,于是又想了一个办法。
  枢密使仆散忽土和皇太后徒单氏关系融洽,他受到一群女真高官的托付,入宫见皇太后徒单氏,请徒单氏想方设法劝说皇帝不要南征。
  徒单氏对此并没有什么不愿意的,但是感觉不妥。
  “我虽然是太后,但是身在后宫,不方便干政,如果我去劝说皇帝,有干政的嫌疑,这样说出去不太好听吧?”
  徒单氏不是完颜亮的亲生母亲,只是完颜亮的嫡母,没有血缘关系,关系曾经比较僵硬,连完颜亮迁都中都的时候都没有把她带来,而是带着自己的生母大氏。
  完颜亮本身是父亲的庶子,因为正妻徒单氏没有生育,所以得到了一定的重视,才有了一定的地位。
  然而这种地位并不足以弥合完颜亮心里作为庶子的膈应,生母大氏在徒单氏面前过于卑微的举措让他从小就心怀不满,觉得自己的尊严遭到践踏。
  尽管徒单氏性情温和,并没有为难过他们母子。
  可是完颜亮对这一切还是耿耿于怀。
  而当初他称帝的时候,徒单氏认为这不是人臣可以做的事情,所以拜见完颜亮的时候没有为他庆贺,态度冷淡,这也让完颜亮记恨在心。
  之后一段时间,留在上京的徒单氏每次见到完颜亮的使者都会担心完颜亮要杀了她,所以会提前换好衣服,以备不时之需。
  直到生母大氏去世之前再三嘱咐完颜亮记着徒单氏对他们的恩德,这才让完颜亮把徒单氏接到中都来尊奉,之后两人关系渐渐有些缓和。
  到如今,徒单氏和完颜亮的关系好的就和亲生母子一样,也不知道是完颜亮心中释怀了还是徒单氏太天真。
  但是满朝文武也认为完颜亮很重视徒单氏,认为徒单氏在完颜亮心里的分量很重,所以才有此请。
  听到徒单氏的担忧,仆散忽土觉得这样是不正确的。
  “太后从未干预过政事,而且这件事情并不能算是政事,实在是国家大事,关系到大金国的前途,还请太后出面,多少劝说一下,臣等实在是无能为力了,但是又不能眼睁睁看着陛下南征。
  眼下大金国国势不振,危机四伏,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反贼作乱,正是需要拨乱反正、休养生息之时,实在不是南征的时机,还望太后能和陛下说明此事。”
  徒单氏依然心有顾虑。
  但是仆散忽土之后又请来了很多女真官员一起请求徒单氏,徒单氏被那么多人请求,拗不过,只能答应。
  于是在十月二十一日,完颜亮亲自到太后宫进行每月例行拜见的时候,徒单氏和他说起了这个事情。
  完颜亮至少在表面上还是非常尊奉徒单氏的。
  不管是出于政治需求还是对生母大氏遗愿的尊重,他至少在表面上扮演了一个孝子,这个孝子特别的孝顺。
  徒单氏不管跟他说什么,想要什么,只要能花钱买到的,他都会答应,并且竭力办到,还要大张旗鼓闹得满朝皆知,于是满朝文武没有谁认为完颜亮不是一个孝子。
  说不定完颜亮把自己都骗过去了。
  但是当徒单氏和完颜亮说起南征宋朝的事情是否可以缓一缓的时候,完颜亮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一些不好的回忆渐渐浮上心头。
  他忽然感觉面前徒单氏的慈眉善目变得有些丑陋。


第205章 将军难道认为自己没有战胜的把握吗?
  对于完颜亮的问话,徒单氏素来没什么戒备,很自然地点了点头。
  “很多大臣来找我说这件事情,希望我可以劝说一下,皇帝,南征固然重要,但是稳固国势更加重要,眼下国家内有叛乱,外有强敌环伺,正是应该稳固内务的时候,实在不适合在这个时候发起南征。”
  完颜亮低下头,一时间没有说话,而是在思考是哪些人把这个事情告诉徒单氏,让徒单氏来劝说他。
  他很不高兴。
  “皇帝?”
  徒单氏看完颜亮不说话,于是又问了他一句。
  完颜亮这才抬起头,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母亲,儿子对这件事情也是深思熟虑过的,儿子认为这样的事情并不应该拖延,而应该尽快推行,趁着咱们还有精兵猛将的时候,尽可能的解决掉南国。”
  “为什么要急于一时呢?难道大金国再过十年八年就没有勇敢的士兵和睿智的将领了吗?”
  徒单氏很疑惑地问道:“皇帝,虽然我是个妇道人家,却也知道精兵猛将是可以培养出来的,既然那么多大臣都反对,那么就可以认为现在的确不是伐宋最好的时机,皇帝还是三思而后行啊。”
  完颜亮有点耐不住心中的烦躁,实在不想继续和徒单氏在这里扯皮了。
  于是他随便应付了几句就站起身子借故告退。
  这是他把徒单氏接到中都以来,最短的一次拜见。
  徒单氏见完颜亮急着走,知道劝说失败,只好点了点头,任由他离开。
  看来完颜亮的意志非常坚定,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说动的。
  徒单氏感到很失望,但是她并不知道她的劝说正在慢慢地将她置于一个危险的处境之中。
  完颜亮回到宫殿之后让心腹太监梁珫负责一件事情。
  “你去打听一下,是哪些人拜见太后,让太后知道了我要南征的事情,我要知道这些人都是谁。”
  “喏,老奴立刻去办!”
  梁珫被打了一顿之后学乖了,完颜亮说什么就是什么,绝对不会反驳,也不会问为什么,他打定主意要做一个无情的工具人。
  他知道完颜亮最喜欢多办事少说话的工具人。
  一边让人办事,完颜亮一边也在继续推进南征的事情。
  完颜阿邻领兵南下更多的是起到稳固河北局势的作用,这一点完颜亮非常清楚。
  只要把持住真定府与河间府,那么就能稳定河北局势,给他动员军队争取时间。
  至于山东贼乱,不是区区两万骑兵可以平定的,需要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压上去,将其扑灭。
  他不断签发各种命令到各个部门,以极为强硬、不可商量的口吻要求各部门按照他的意志,大力推进动员令。
  他要在金廷目前还能完整控制的十四个路之中动员全部的女真正兵参战,然后允许各地官府配合女真正兵的数量签发数量不等的汉人、契丹人为主组成的签军。
  他预估至少要发动三十万数量的女真正兵和数量更大的签军团体,争取组成规模庞大的百万军团,以此证明金帝国的实力,威压天下。
  就算百万组织不起来,也要搞个几十万军队,到时候号称百万,足够吓唬那些弱鸡对手们。
  总之,面子里子都要有。
  消息传递下去,满朝文武都知道劝诫不起效果,皇帝一意孤行,仍然要南征,一边感到忧虑的同时,也无可奈何的开始办事。
  总不能给皇帝杀人的借口,这位皇帝杀起人来那是真的不含糊。
  与此同时,终于接到任命的完颜阿邻急匆匆地领命之后抵达了城外军营,检阅军队之后和仆散忽土见面了。
  “陛下只给我两万人马,却要我兵分两路分别支援河间府、真定府,我以为兵马人数不够,还请枢相向陛下上书,多拨付一些人马。”
  完颜阿邻觉得自己只带两万军队却要对两个重镇进行救援,兵力上颇有捉襟见肘之感,让他不安。
  仆散忽土摇了摇头。
  “朝廷有兵马,但是集结需要时间,能短时间内集结的,除了这支人马,就只剩下京师的卫戍军队了,你说能给你吗?”
  完颜阿邻叹了口气。
  眼下倒也的确没有其他机动部队能调拨给他,而且两万骑兵在骑兵的战斗序列里实在不能算少了,甚至可以算是一股庞大的军事战略力量,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轻视。
  但是骑兵就是有一点不好。
  消耗太大。
  主要消耗不是人,而是战马。
  一人配双马,双马需要消耗的食料可远比人多,吃的有时候还比人好,所以这两万骑兵的后勤补给需求堪比步军十万大军。
  所以完颜亮能给他两万骑兵,已经是非常够意思了,换做别的皇帝给个一万骑兵意思意思就已经很说得过去了。
  然而根据完颜阿邻自己的判断,他面对的光复军数量可能超过十万,如果只靠他这一支部队,想要打胜仗稳定局势,还是难度挺大的。
  所以他还是提出自己的忧虑。
  “我听闻贼军人数甚众,乃至于超过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