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振兴蜀汉:从天水麒麟儿开始-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陆逊宣读的诏令下,在场所有的文武百官都受到了相应的册封,果不其然的是,陆逊的地位依旧是群臣之首,这是令所有人毋庸置疑的事情。

    只不过令人吃惊的是,朱然竟然直接升到车骑将军和上大司马的位置,这是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可是仔细想想,朱然自跟随父亲朱治从征四方以来,屡立战功。

    并且曹丕东征,朱然领兵大破曹真部名震敌国,虽然在那次战役朱然的表现没有其他将领出色,但可以充分表明他的军事能力的确可以堪当重任。

    不仅如此,丞相的位置依旧是顾雍,原因很简单,顾雍执政为相多年,一心为国为民,把吴国内政治理的井井有条,一股清廉之风在朝廷兴起,深得孙权宠爱。

    此刻,陆逊收起册封诏书转过身来与文武百官们共同向孙权拜道:

    “谢陛下恩典,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仅仅一天时间,孙权颁布各种法令,并且大赦天下,改元黄龙,宣告吴国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七天后,孙权正式在武昌称帝的消息传遍天下,在洛阳皇宫的曹叡和在长安镇守的曹真都为之震惊,但是三国都历经大战,兴兵伐吴岂不是又要添上更多的负担?

    坐在长安行宫内的曹真病情刚刚有所好转就来这里处理大量的军务问题,得知孙权于武昌称帝的消息后却认为这件事情很是正常。

    “伯济,随着天下三足鼎立之势已成定局,你有什么看法?”

    “孙权称帝,与蜀国的利益产生政治冲突,淮以为几年之内吴国定会与蜀国产生武力或者是外交之间的冲突。”郭淮颇为客观地分析道。

    对郭淮的分析,曹真点点头对他的话表示赞同,紧接着他接着郭淮的话又说道:

    “孙权在武昌称帝,对我们大魏利益并没有冲突,虽然名义上与蜀国仍是盟友关系,但却貌合神离,你说的没错,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也在观察着他们两国之间的动向。

    只不过孙权这么快就称帝,这是我没想到的事情,估计远在成都的诸葛亮也是如此吧。”

    ………

    成都丞相府。

    很快,孙权在武昌称帝的消息在蜀国开始流传,这个消息一经传出,蜀国上下皆是持吃惊和不满的态度。

    紧接着,杨仪从政事厅外匆匆忙忙走了进来,手上还拿着一卷最新的情报。

    “丞相,孙权于武昌称帝了!”杨仪手持那卷竹简呈给诸葛亮急切地说道。

    但诸葛亮却颇为镇定的接下了杨仪手上的竹简,他缓缓展开这卷竹简,仔细审视端详一番后笑了笑道:

    “孙权称帝代表着天下三足鼎立的正式形成,看来吴国方面不日就会派人来通知我们这一消息的。”

 第150章 元逊使蜀傲气凌神

    此时,武昌王宫已被临时当做帝王行宫,朝中大臣一致提议把吴国都城迁至建邺,并且把武昌改为陪都,而这个提议也被孙权准许,不日他们便将都城迁至建邺城。

    宫殿内,吴国文武百官接受孙权册封后意气风发,他们站在这座帝王行宫里,脸色显得颇为骄傲与兴奋,而站在一旁的丞相顾雍走了出来向孙权行了一礼。

    “陛下,如今您荣登大宝,进位九五昭告天下,但还是应当派遣使者呈送国书通知我们的盟友,并且依旧承认大汉为我大吴的盟友。

    若想与魏国一较高下,我大吴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而这条路必须要与蜀国共同来走下去,否则,单打独斗,我们两国根本不是魏国的对手。”

    “嗯,元叹说的在理,朕即位大宝,昭告天下,但蜀国方面可能会以为朕僭越大汉,实则朕顺应天意,武昌黄龙降世,这是帝王征兆,想来对方也不会说什么,是吧子瑜?”说着,孙权的眼神突然看向站在顾雍身后刚刚官拜大将军的诸葛瑾饶有兴味地问道。

    身为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兄长,这一点就够他在孙权面前抬不起头来,他也只能承受着这万钧压力。

    “陛下说的是,应当派出使者向蜀国呈送国书来表明陛下是顺应天意登基称帝,而并非是僭越大汉而自立称帝。”

    “那,该派谁去担任这个使者可好呢?”孙权依旧盯着眼前的诸葛瑾又提了一度声音问道。

    群臣见孙权的眼睛依旧盯着诸葛瑾,所有人都理解了他的意思,紧接着他们又把眼神转移到了身后的骑都尉诸葛恪的身上。

    本就想一展外交才华的诸葛恪见群臣都在盯着自己和父亲诸葛瑾,他当今便清楚孙权的意思究竟是什么了,于是他抬着头在群臣的瞩目下来到众人面前向孙权拱手一礼。

    “陛下,臣诸葛恪愿出使蜀国,呈送国书,以解陛下忧虑!”

    见诸葛恪竟然直接走了出去,诸葛瑾想劝住他,但仔细一想,孙权一直都对蜀国方面尤其是他和诸葛亮的关系耿耿于怀,倒不如让与太子孙登交好的儿子诸葛恪来证明他们一家对吴国的忠心。

    于是诸葛瑾便抬起头看向站在面前背着自己的诸葛恪与面对着他的孙权默默不语,想要看一看孙权究竟什么意思。

    孙权见诸葛恪走上前来请缨出使蜀国大为赞赏,他颇为高兴地点点头对诸葛恪说道:

    “哈哈,朕有元逊之才,何愁与蜀国外交不定?那此次朕便委托你为出使蜀国的使者,抵达蜀国后,一定要好好展现我大吴的风采!”

    “请陛下安心,元逊定不会辜负陛下期望,此去蜀国,元逊定会一展我大吴雄风!”诸葛恪此言倒是太过盛气凌人,不过这正是孙权喜闻乐见的事情,他就喜欢如此直率开放的人。

    既然孙权答应诸葛恪主动请缨出使吴国,那么陆逊也就没有理由再行劝阻之事。

    其实所有人都很清楚诸葛恪的才能与性格,包括陆逊和顾雍这两个吴国文武一把手也在内,他的才能出众吴国文武上下皆知,但反观他的性格也太过奔放张扬,态度太过高傲。

    在一次对诸葛亮北伐的讨论中,群臣都在夸赞与吸取他的教训,只有诸葛恪站了出来认为叔父诸葛孔明乃是愚忠之人,不懂得变通,就因这件事情他就被其父诸葛瑾怒斥一顿。

    “好,朕命你明日率领大吴使团前去蜀国,待元逊归来,朕为你接风洗尘!”孙权颇为高兴地对诸葛恪说道。

    见孙权如此重视自己此次的出使任务,诸葛恪心中清楚,这次无论如何也得给孙权一份满意的交待。

    退朝后,诸葛瑾同儿子诸葛恪一起离开了行宫,整整一个多时辰诸葛瑾都在提心吊胆,生怕儿子说错话,但总体来看还可以。

    只不过对于这次出使蜀国,诸葛恪的表现显得略微轻浮,诸葛瑾看着他依旧傲气的神色意味深长地说道:

    “元逊,此次出使蜀国的任务,并非如你征战平定山越那样简单,要知道这关乎于两国之间的关系,你可要把你的性格收敛一番。”

    “父亲,难道你真的以为陛下就这么想屈尊于蜀国之下吗?名义上是联盟,实际上呢?当年陛下就因为被关羽骂了一句虎女安能嫁给犬子,就背弃盟约夺取荆州。

    说白了,这一切只不过是陛下的局,什么吴蜀联盟,只是两方寻求发展的一个缓冲区而已,待两国实力崛起的那一天,这盟约自然不攻自破。”诸葛恪倒是看得比他父亲透彻,只不过当下两国实力依旧如此羸弱,还是不能与魏国一较高下,因此只能以联盟的措施来维持两国国家的安全。

    说着,父子二人离开了皇宫,在路上他们碰见了张昭的儿子张休,并且诸葛恪出使蜀国的事情也被他知晓,但这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这边一有消息,张昭那边肯定会第一时间知道。

    “拜见大将军。”张休见到诸葛瑾的一刹那,恭恭敬敬地拱手拜道。

    看着张休出现在面前,诸葛瑾笑了笑,然后回了一礼问道:

    “叔嗣,令尊近期如何?”

    “家父身体蛮好,只不过前些日子得知陛下登基即位,他的心情有些不怎么好……”张休很快就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于是转而向一旁的诸葛恪问道:“………听闻早朝时,元逊你主动请缨出使蜀国,真是可喜可贺啊。”

    “哈哈,这没有什么可值得庆贺的,此去蜀国担任使者,这个任务倒也沉重。”诸葛恪在张休面前还是不太好说话的,毕竟他是张昭的儿子。

    张休见这父子二人神色颇为异常,也只能点点头回答道:

    “这倒是……(果然是一家人呀,我爹一下台,你们就开始各种张扬,真不知道当初到底是谁扛起大吴内政的大旗的。)”

    ………

    而这时行宫内,陆逊依旧在那里没有离开,他对于诸葛恪出使蜀国的态度还是有些持反对的,只因为他是琅琊诸葛家的人。

    “伯言,朕知道你心里的顾虑,年轻人嘛,总要给他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元逊虽然外表看起来轻浮傲气,但内在办事却是一点不含糊。”孙权也发现陆逊心中的顾虑,于是好言相说劝他打消顾虑。

    其实孙权也很清楚,诸葛恪年轻,又是太子的好友,只有多给他拉一些朋党,日后他即位也好放心。

    而陆逊对于孙权的举动虽然理解,但是诸葛恪的性格确实让他十分担忧,倘若有朝一日诸葛恪当权,很难保证他是否能够带领吴国走向正确的道路上。

 开个单章给朋友推个书

    “好啦,老爷爷。”

    “我不是说了我搞不清楚我是不是你的族人嘛。”

    “我从出生下来就被我的养父收养了,前几个月武魂觉醒完就加入了武魂殿,现在已经是我老师的学生了。”

    他知道千道流身份尊贵。并且之前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到千道流和当今教皇不对付,想来也能猜得到千道流也是一个很有地位的人,所以他并没有说他是当今教皇的学生,而是说自己是自己老师的学生。

    前一世,这么说话太装了,容易挨揍。所以这一世他很低调。

    杨羽随即收回了自己的武魂。

    看千道流的反应,结合刚刚识海里得到的信息,杨羽猜出来这自己这第二武魂对千道流体内的六翼天使武魂,应该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因为他看到千道流的身体微微有些在抖动。

    他也的确搞不清楚这一世自己到底是什么身世,那十影神枪到底来自于何人——甚至都不一定来自于人,只是这把神兵选择了杨羽。

    杨羽猜不透,缺乏信息,他也想不明白。

    千道流现在很是激动。

    他一开始聆听天使的召唤就急着要遵从意旨来寻杨羽。

    难怪比比东说鱼死网破也不准抢走杨羽,原来是这孩子的天赋竟已到了这种地步!若是自己抢走了,想来日后比比东的手中的武魂殿大权就不稳了。因为他千道流的儿子死后,他一直隐隐和比比东有着权力的争斗。只是苦于那神明的气息;以及武魂殿的确在比比东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得到的武魂殿内部支持已经几乎和他持平,原本想等几年就下手的千道流竟发现做不到了。原著中比比东得到的支持超越千道流还是现在这个时间点的十几年后,毕竟千寻疾还没死几年)

    而且这天赋显然已经超越了自己的孙女——先天二十级满魂力的千仞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