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5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心里涌起一团怒火的他本能地一个兔子打滚,一把把旁边的兵丁翻倒在一旁,然后他又抓起地上的刀对着面前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暹罗官员劈头就砍,直接把地一旁的他颂给砍了。
  脑袋没砍下来,可却劈开了半截脖子和肩膀,他颂躺在血泊中连挣扎的力气也没有了,就那样进气少出气多的呻吟着,眼瞧着就不行了。
  “啊!明人杀人了!”
  瞬间,码头上的喊声响成了一片,很快就过来了大队的暹罗官兵,直接把郑昆给拿了下来……
  移民杀人,这件事瞧着不过只是一件,小的不值一提的小事。在此之前,大明移民在暹罗不是没有杀过人,要不然就是被人杀。毕竟,无论是行商也好,偷人也罢,都是有风险的,前者有被人劫财的风险。后者有被人找上门的时候,毕竟这个世界上武松也有不少。
  反正无论如何,被杀了找不到凶手就是笔糊涂账,杀人了被抓了,那自然是欠债还钱,杀人偿命。
  况且,郑昆杀的还是个领主——沙弥,即便是再小,那也是小领主啊!
  这件事得重判!
  所以,当地的领主倒也没有犹豫,直接把郑昆判了死刑不说,而且当天就执行了。
  死一个移民,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毕竟,移民到海外本身就担着风险。
  可是与过去稍微有些不同,在与郑昆同船的移民之中,有一位同乡激愤不平的写了封信回家乡,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一一写在信上。
  开始时,也没有人注意到这件事,只是当成谈资添油加醋的一说而已。什么暹罗官员霸道欺压移民,郑昆气愤难当,就像鲁智深似的三五就把那厮给打死了。
  基本上就是“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暹罗版,压根就没有什么人关注。
  就是一个穷困潦倒的移民而已。
  而且杀人偿命,况且杀的还是官,这事……没毛病,至少在纯朴善良的大明百姓们看来,这事虽说暹罗人惹事在先,可总得来说,杀人偿命,那也是应该的。
  那怕就是官员,也觉得的杀人偿命是没错的。
  可,现在是乾圣十二年!
  这时候,随着越来越多的居民迁移海外,佃农荒也在加剧着。在过去的几年里,大量的百姓远走海外谋生,一开始是无地的百姓,然后是少地的百姓。这样的人还不少,而且走的都是青壮劳力。
  尤其是承化省发媳妇后,更是引起了一波“移民潮”。下南洋,非但在广东,福建、杭州等地成了最时兴的词汇,就连同在号称鱼米之乡江南,同样也是如此,佃农的大量移民,给不少大户造成了损失,为了留下佃农给自己种地,大户们纷纷降低地租,不降地租……人家拍拍屁股去了海,这地谁种?
  可问题是,那怕就是降了地租,可还是改变不了纷动的人心啊!
  “人心难料啊!”
  又一次,站在自家的田垄边,徐屺的神情显得颇为凝重,在历史上,他没什么名气,不过他爹却很有名,明末的大旅行家、地质家徐霞客,就是他爹。
  徐家是江阴大户,后世很多人都向往徐霞客的踏遍大江南北的洒脱,可那知道,人家是妥妥的土豪,还是家有良田万亩的那种,不然也没银子踏遍山山水水。
  徐霞客死后,作为长子的徐屺继承了家业,原本的在历史上,他死于“江南奴变”,江阴“八十一日”抗清失败后,徐家等江南许多大户人家也遭受了一场灭顶之灾——当年的中元节之夜,徐家家奴乘机哗变,他们纵火、劫财、杀主,徐屺等人都死于家奴之手,家产被哗变家奴强占,徐家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不过,这一切,在乾圣年间都没发生,毕竟,没有了满清的入关,官府的威望仍在,家奴们自然不敢乘乱起事,再后来朝廷又下旨不准官民以本国人为奴,没了家奴,自然也就没有了奴变。
  直到现在徐家一直都是江阴排名靠前的大户乡绅,可……徐屺心烦啊!
  又降租了,降了一成的租子。
  这上万亩良田得少收多少啊!
  心里苦啊!
  这世道不容易啊,当个东家也不容易啊。
  “这些个人可真的,物离乡贵,人离乡贱,背井离乡,海外谋生,那有本乡本土的舒服……”
  徐屺自言自语道。他的话语中尽是对乡党们的那种关心,可实际上他关心的但也不是什么同乡们在海外会遭遇什么?他所关心的无非就是自家的佃户,只要他们不到海外去,自家的地就有人租,他就不需要降低足部降地租,收入就不会减少。
  当然这样的话他不能说,咱们可是贤达乡绅,咱可是发自内心的关心着乡党。
  对,是真正的关心。
  “可不是,子依贤弟,我曾听人说过,前阵子有一个广府人,因为看了一眼土人女子,就被土官殴打,气急难当把那人杀了,然后被砍了头。要是他留在本乡,又何至于落得如此田地啊。”
  听着好友的感叹,李渔也在一旁附和道。
  “只可惜,世间小民,只看到海外谋生之利,却不见海外的凶险,可真是愚昧的很啊!”
  李渔的语气里,那也是充满了对普通百姓的关切。似乎他的关心同样也是发自于肺腑,也是出自于真心。
  “那是因为朝廷会蛊惑……”
  要不是因为朝廷会蛊惑人心,那些老实本分的佃户,怎么可能会到海外呢?
  突然,徐屺看着李渔说道。
  “天徒为何不写一篇文章,将海外的凶险写上一写?也好警醒无知小民。人离乡贱,这个道理,他们怎么就不明白呢?”


第789章 自己人就是用来偏袒的
  人离乡贱?
  其实,徐屺压根就不关心,那些人离乡后会遭遇什么,都是升斗小民而已,与他何干?
  可确实有关系,佃农在出走啊!田租在下降啊!
  得想办法把那些人都留下来。要不然,他们都走了,地谁种?活谁干?
  他们为什么走?
  “天徒,你看这几年,那些个报纸上动不动就写谁家的谁谁,在海外怎么发了达,甚至就连同游手好贤的之人,到了海外也变得勤快了,而且官府还给他们发了媳妇,你说,这官府又岂能这样蛊惑人心啊,这百姓纯朴之心,就是被那些文章给蛊惑了,以至于纷纷抛弃祖宗宗祠出走海外,这又岂是良善人家所能为?久而久之,要是任由百姓自行迁移出海,我大明恐怕再没有充兵之丁,耕种之民了!而且百姓身处夷地,必定定夷俗影响,入夷为夷,华夏礼仪不复啊!”
  搁在读书人的嘴里,一开始,人家说的可不是什么“人跑了,地没人种了”,“老子亏大了,地租降了”诸如此类的话,而是一副忧国忧民,为他人着想的话语,这种话术,人家说的是冠冕堂皇,说的是义正辞严。
  至于不是不关心国事,关心百姓,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天徒为何不写一篇文章,将海外的凶险写上一写?也好警醒无知小民。”
  “子依贤弟,所言甚是啊!非如此不能警醒世人!”
  李渔颇为感叹地说道。
  “那万不能再让他们被人轻易蛊惑,远赴海外,白白赔上性命了!”
  李渔就是史书上那个文学家、戏剧家,同样也是一个出版商人,甚至他之所以搬到南京去住,就是为了维护版权,打击盗版的,嗯,这绝对是理所当然。
  虽然他是靠写作以及出版小说还有家养的戏班表演戏剧以及类似话剧的大唱为生,可他在金华也是家有良田千亩,佃农……跑得更早,甚至有的劣田,都没有佃农愿意承种,为不白白给官府掏田赋,甚至只能打包租给佃农,只要他们负担田赋地捐就好。
  这些个地主,有的人真得感觉到痛了。
  都降租!
  这些大善人能不痛吗?
  再不想办法,再过个几十年,有没有“充兵之丁,耕种之民”他们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到时候还真不一定能找到愿意租种田地的佃农。
  毕竟,没地的先走一步,地少的把地一卖,也移到海外去的,剩下的人自家的地就够种的了,何必租地主的地?到时候怎么办?难不成地荒着?可地荒着也要交田赋啊!
  乾圣皇爷的田赋,拖欠……那是要出大事的。甚至可能是会掉脑袋的。
  只用了半日的功夫,李渔就把一篇文章给写了出来,文章既有几分记实,又有几文学,甚至到最后,还借被砍头的郑昆之口在那里劝说众人。“劝恁(您)只厝(家乡)那可度,番平(番邦,即南洋)千万不通行(不要去)”。
  等这篇文章见报后,立即引起了轰动,不仅仅是“一眼误了卿卿性命”的遭遇,更重要的是……文章说到大家(士绅)的心里去了,他们也曾苦口婆心的劝说自家的佃农不要冒险出海,就像文章里的“郑乡绅”一样,他们纷纷拿起笔来,书写文章于报纸,既有道听途说的海外遭遇,也有对良家子弟身死海外荒林的可惜,总之一句话,就是放大海外的凶险。
  一石击起千重浪,尤其是随着乡绅士林在报纸上进行大讨论时,移民潮尽管没有受到影响,但是嗅觉敏锐的官员还是立即意识到其中的风险,立即上书向奏报。
  “查出来了吗?”
  在宋学朱进入御书房后,放下手中的笔,朱国强反问道。
  “陛下,已经查了出来,郑昆一事,确实是真有其事。”
  作为大明的首辅,通常情况下,像这样的小事他根本就不需要过问,而且按道理来说,应该由抚夷司去过去,毕竟,抚夷司是专门负责海外拓殖的,那是内务府的衙门,和内阁有什么关系啊?
  内务府是内廷,抚夷司从属内务府,换句话来说,海外殖民地是皇家的事务,与内阁的关系不大,当然,内阁也甩不开关系,毕竟,海外殖民地的税收,有一半是进户部的,收了银子不办事,天下没有那种事。
  况且,这件事,是陛下让内阁去查的?
  “哦?这么说,暹罗确实杀了咱们的人?”
  翻看着宋学朱递来的折子,朱国强反问道。
  从报纸上看到那篇新闻后,他就立即下旨要求彻查,那些暹罗人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居然敢杀大明的百姓!
  宋学朱答道。
  “确实杀了!不过……”
  “不过什么?”
  “杀人偿命,理法所在。”
  “杀了咱们的人!”朱国强强调道。
  “他们暹罗的法,还管不到咱们的人。”
  够强词夺理吧!
  一句话,就呛得宋学朱说不出话来。
  “天朝上国之所以是天朝上国,是因为咱们的礼义章程远超过蛮夷、番属,法律制度同样也是如此,要是任由他们以夷法治我华人,我华人必定身受蛮夷苛律欺凌!”
  放下那份折子,极为护短的朱国强颇为不满地说道。
  “什么杀人偿命,理法所在,于朕看来,他颂身为暹罗官员,欺凌我大明子民,郑昆不堪欺凌奋起反击,夺刀杀人也是事出有因,这应该是正当自卫!杀人偿命,要杀人,也是杀他暹罗人,给我大明子民报仇!宋卿家!”
  盯着宋学朱,朱国强沉声道。
  “你身为首辅,必须要明白一点,与外夷番属打交道时,必须首先保护本国公民的利益,那怕就是咱们的人真的杀了他们的人,那也得偏向咱们的人,帮理不帮亲,不过只是笑话,理要讲,可是架还是要拉偏的,官,既为百姓之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