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第一闲王-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也不忍李元景一个人在海外孤独,更不愿看着他去跟那些船女发生关系。
    而这个时候正好杨婉找上门,说明了来意之后,当时裴莹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根筋搭错了,竟然同意了让杨婉跟着李元景出海,而她提出的唯一条件就是不能有身孕。
    结果最终还是出现了这种事情,而且最恶心人的是,不是在途中,而是在归来的时候,这特么的就扎心了。
    自己这个正妻肚子里都没货,你个没进门,自己贴着脸皮送上来的肚子里却有了动静,这让本妃的脸往哪放?
    虽然殿下现在的心并没有变,可随着孩子的出生,自己膝下始终无后,不用李元景去多说什么,外面的风言就能淹死她。
    裴莹莹虽然年幼,但也还是有自己的手段的,好在昨夜自己说动了李元景,这就给了自己翻身的机会。
    李元景当然不会猜到,当裴莹莹吃完早饭之后,便跑去找那些有经验的妇女取经去了。
    更不会想到,随着杨婉有了身孕,自己身边的这种平衡已经被打破了。
    ……
    今日的御书房门前有些热闹,不少人脸上都能看到阳光般的笑容。
    海图他们手中都有,但都不是清晰版本的,每个人手中只有他们看中的地方的海图,而御书房内的那副却是完整版的。
    这几日大家都在家中关上门讨论这件事情,但讨论的再怎么激烈,也避免不了一件事实,接下来他们要派家中更有份量的人跟随船队亲自前往考察。
    另一个,则是尽快确定置换与购买规则,现在已经看到了自己的目标,一些准备也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恰巧今日下朝之后李世民便让他们来御书房外等候,此刻众人正情绪高涨的谈论着对方看中的目标。
    “陛下有旨,宰相,三省六部首官及任城王入内议政,其余人暂且散去!”王德提着尖尖的嗓音吆喝道。
    半个时辰前,李元景一个人走了进去,兄弟两人不知道说了些什么,接着就有了现在这一幕。
    很显然,这并不是李世民原来的本意,肯定是李元景给他说了些什么,所以让李世民打消了今日讨论海外封王的事情。
    不过在场的心情差不多是一半一半的,议政的规模增加了六部尚书,以往他们是没资格进入御书房开小会的,他们中有一小部分在这个名单内,余下的一大部分只能垂头丧气的离开。
    当然,还有人迅速的跑去通知各部尚书,毕竟不是每个尚书都来了这里的,也不是每个尚书都有资格封王的。
    御书房内,由于人还没有来齐,所以还没有正式开始,李世民正炯炯有神的盯着桌子上的海图,由于角度关系,其他人看不清楚上面画的内容,一个个的只能勾着头干着急。
    不大会儿的功夫,缺席人员纷纷进入御书房,老老实实的站在后面不敢出声。
    “郭尚书!岭南道有军多少?”见人来齐了,李世民突然问道。
    兵部尚书郭福善愣了下,心中一阵妈卖批,这特么太欺负人了啊……
    老夫虽然是兵部尚书,但不代表自己就要知道岭南道有多少军队啊……
    “回……回陛下,岭南道有州七十六,县二百五十七,军十万余人……”郭福善根据以往的惯例,大致的蒙了一个数字。
    其中十万余人才是最灵性的,少则十万,多则十九万九千人,这个都在十万余人这个范围内,而按照大唐的惯例,一般就是每州设府一到两座,岭南那地方地广人稀,所以经常能见到一州一府,甚至两州三府,三州两府这种情况。
    “户部还有多少闲钱?”听到有十万余人,李世民便不由的一阵头疼,又看向户部尚书戴胄。
    “陛下,户部约有八百余万贯闲钱,但这批钱需要一番运作方可投入使用!”戴胄做户部尚书已经有些年头了,所以对情况比较熟悉,这也就是这两年身体不太好了,不然的话戴胄能给你详细到具体有多少贯。
    “最多能用多少?”李世民接着问道。
    戴胄想了下,说道“极限情况下一个月内最多可分散投放三百万贯,若要集中使用,百万贯都是一关!”
    “怎么办?”李世民很不想去问李元景,但现在他是真的没办法了,这方面本就不是他的特长,要不是戴胄一直在他耳边吹风说这批新钱用的时候要谨慎,李世民才不会去问这些。
    大唐现在的情况的确有些尴尬,黄金有,白银也有,自从推行之后每个月都会投放出去一批,而渠道就是钱庄,分散的话全国范围内大概每个月就是二百万贯的投放量。
    分散一下,平均每个道也就二十万贯,在分散一下,例如说投放量最大的关内道,也不过每月四十万贯,这还是分散到一百一十一个县的,平均一下每个县三千多贯。
    由于投放数量是有严格控制的,基本能保证投放出去的,都能够兑换到等量的铜钱,当出现金银兑率能力不足的时候,钱庄就会停止投放,这证明这个地区基本上饱和了。
    想再投放的话就只能去铸造铜钱,虽然看起来有些麻烦,可这样一操作,资金量等于是直接增加了一倍,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姓逐渐的接受了新的货币以后,就可以适当的多投放一些了。
    手握巨量金银,却不敢轻易的丢出去,不然货币制度会瞬间雪崩,到时候引发的后果更严重,李世民确实没办法了,李元景也同样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这个时候信用货币制度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国家不吭不响的多印几十个亿丢进去也没多少人会发现,只要别做的太过份就不会崩盘。
    “鼓励商业交易用金银结算,另外官员军队发放军饷也已金银为主,朝廷要多用,只有这样,百姓才会信任它,另外一个则是对外,暂时多余的金银,可以适当的输出到外部,反正这些钱最终还会回到大唐,但转上一圈可就值钱了!”
    大唐第一闲王

第三百五十六章:败家玩意儿
    李元景的这一套理论对于众人来说稍稍的还是有些高端,就算李元景自己也很难搞清楚其中的一些隐秘。
    反正他只知道,让金银成为国际货币,对大唐的好处将会是巨大的。
    而且目前大唐掌握了半岛以及东州和北海道的金银矿,而且每个月都会有大量的金银入库,但是投放出去的数量却远远不如入库的数量。
    按照目前的局势来看,国库内存放的金银数量将会越来越多,想花出去就必须要用足够的铜钱来兑换才行。
    这个思路也是李元景提出来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快速的通货膨胀。
    “朕怎么越来越不明白了呢?”李世民努力的想了想,可是想不到该怎么来解释?
    “其实很简单,现在金银铜兑率其实就是为了稳定现在的货币制度,让百姓继续对现有制度保证信心,从而心甘情愿的去接受,而不是去挤兑,这个制度要继续保持下去,前期朝廷就要控制好这个量,投入市场的金银数量一定不能多。
    但是朝廷手中的金银也不可能一直存着,总是要花出去的,既然本土不能花的这么大手大脚,那么就可以将其按照本土的价值去外邦花。
    接下来各地的开发需要用到大量的劳力,全部从大唐输出有些不太现实,所以,接下来这些劳力,将会从婆利,已利鼻,丹丹等国就近输出,另外就是半岛和倭国输出,这几个地方输出的劳力将会占据整个所需劳力的七成以上,余下的则是大唐百姓。
    这些人大唐除了管吃管住以外,每个月发放一定数量的工钱,给他们赚钱的机会,这些地方臣弟都去看过,穷的一塌糊涂,连王室卫队都很难保证每人一身粗布衣服,到时候单单只是布匹的输出,就足够把这些钱赚回来了。
    在换句话说,那里什么都缺,大唐随意搞点商品货物过去都能赚钱,匹布在大唐现在不值百钱,但是运到哪里的话,匹布至少能卖一两白银,这还是心善给出的价格。”李元景笑呵呵的解释着。
    “可是大唐的铜钱依旧没有增加啊,就算能在把这些钱赚回来又有什么用?”戴胄皱着眉头问道,兑率投放这个概念已经深深的埋在了他的脑子中。
    “铜钱只是作为基础货币来让基层百姓使用的,朝廷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始终让百姓对这套货币制度保持信心,只要信心不减,几年以后这些制度的意义就不大了。
    当涉及到十贯以上的交易的时候,百姓的第一选择就是金银,而不是想办法去兑换成铜钱,到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成功,设置一个固定的兑率只是为了让百姓对朝廷有信心,保持经济稳定而已。”李元景笑了笑。
    一个简单的金银铜货币制度而已,这还没把信用货币搬出来呢,那不得吓的你们这帮人尿裤子?
    世界上曾经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津巴布韦,人家上厕所都是直接拿钱擦的,因为一张纸的价钱一沓钱都未必能买到,这个是纯属技艺不精玩崩了。
    “这么一来一号岛的开发倒是无需担忧了!”李世民点了点头,虽然还是有些不太明白,但是在接下来的海外开发中,他却可以放心大胆的用百万计的劳力了。
    李世民皱着眉头想了想,这件事情他已经考虑很久了,但事关重大,很难立即作出决定。
    而且这里面牵扯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很是复杂。
    但事到如今,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了,因为现有的制度基本上已经走在崩溃的边缘了,府兵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百姓已经渐渐的无法担负起这个负担。
    “朕欲对军队进行改革,诸位有何看法?”许久,李世民终究还是开口道。
    “陛下,钱是关键啊……”
    “是啊,按照大唐疆域来推算,至少需要百万兵力方可维持现状,就算每人每年需要一贯的军饷,可一年的吃穿用度也不是个小数目,加上营区什么的,一年少则要千万贯的支出……”
    大唐现在的兵力是严重不足的,府兵只能够勉强保证各地的安稳,一旦发生战事,就必须临时征调其他战兵。
    另一个就是戍边军,按照规定应该是三年一轮换的,但现实根本做不到,轮着轮着就没人了,所以现在基本上能够四年轮换一次就算是好的了。
    再过几十年,大唐的情况将会更糟糕,甚至去了边境的人十年都未必能回来,根本没有人去接替他们。
    “陛下,改制不是小事,改的不只是府兵,戍边军什么的也是要算上去的,除此之外,还涉及到百姓的劳役等……”房玄龄谨慎的提醒道。
    “陛下,海州军的军饷太高了……”李道宗突然站出来说道。
    朝廷缺的是钱,但偏偏有海州军这个先例,每个月每人一百多钱让朝廷看着就觉得头皮发麻,而且还管吃管住,隔三差五的还有肉吃,这些可都是支出。
    海州军之所以能支撑到现在,是有那些世家门阀给的赞助,另外就是李元景的三座矿在支撑,一旦世家门阀退出赞助,那三座矿的产出李元景基本上就不要想了。
    “海州军一年支出多少?”李世民疑惑道,他知道海州军待遇高,但总支出却没在乎过,只知道不低。
    “第一年要建设军营,而且是不到半年的时间,支出差不多四十多万贯,第二年去了新罗,有战争补贴,支出近百万贯,今年就更多了,一万多人随船出海,补贴加上奖励,平均每人能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