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6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各有志,不可强求。散骑的前程是好,但要求也高,的确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的。
  他随即又动起了心思,对章敦说,如果你将来想做官了,又愿意留在西域,可以来找我。如果你想回中原,也可以找我。家父荀彧,现任河南尹,你可能听说过。
  章敦莞尔而笑,连连点头答应。
  他乡遇故知,两人说得格外亲热。得知荀恽在造船,想在里海上开辟航道,章敦也颇感兴趣,还为荀恽提了几个建议。
  他对荀恽说,你想造船,只靠部落里的工匠是不够的,应该想眼界放大一些,建一个造船厂,再建一个船队,为路过的商队服务,收取运费。
  只有赚到钱了,你的计划才能推行下去。如果全靠自己投入,或者依赖于西域都护府的援助,必然难以持久。
  先造几条小船,投入运营,赚了钱,再造更多更大的船。如此反复,用不了几年,你的船厂和船队就有一定规模了。
  荀恽大受启发。
  他随即想到一个问题。轲比能不是没有想法,而是受限于实力,很多事想做也做不了。只有能给他带来现实的利益,他才会有动力。
  章敦还说,要造船,就要有大量的木材。里海北岸以草原为主,木材要从遥远的北方运来,虽然有伏尔加河可用,还是太远了。你如果能在里海沿岸找到森林,找到可以造船的木材,成本可以大大节省。
  荀恽深以为然,设宴款待章敦夫妇,并极力建议他们经过轲比能的大营里,和长史沈友见一面。
  他隐约听出,章敦夫妇的口音有点江东味道,怀疑他不是中原人,而是江东人。
  毕竟江东与越人共处,常被中原人鄙视为南蛮,他们不愿意在他面前表露籍贯也是可以理解的。沈友就是江东人,应该和他谈得来。
  他觉得这样的人才只是游历太可惜了,应该留下来重用。
  章敦非常感激,第二天一早,就带着荀恽的亲笔信告辞了。
  有了荀恽的亲笔信,他们这一路都可以得到鲜卑人的保护,与章敦同行的商队也非常满意,待章敦夫妇越发热情,允诺到了罗马之后,不管章敦遇到什么麻烦,只要他们能做到的,一定帮忙。
  送走章敦后,荀恽不放心,又派人给沈友送了一封信,让他留意这个商队。
  然后,荀恽就投入了建船厂的筹备工作。他派人乘着造好的木筏,分别沿着里海两岸出发,向南打探,看看哪儿有森林。
  很快,他就收到了回复。
  沿着里海西岸向南不远,便有东西向的大山,山高林密,有很多可以造船的木材。此地名义上属安息,却已经处在安息的边疆地区。除了收税,安息人对此地的控制非常有限,连驻军都没有,只有本地的蛮族。
  以鲜卑人的实力,如果选择进攻,应该没什么难度。
  更重要的是,从当地蛮族的口中得知,沿着大山西行,可以抵达黑海东岸。路虽然不如草原上的平坦,却近得多。
  在草原上的商路受阻时,就有商人选择沿里海西岸南行,穿过大山,再走黑海南岸,前往罗马。
  荀恽大喜,随即派人前去,与当地的蛮族接触,做实地勘察,尤其是用牵星定位术进地定位,确定航线。


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百年规划
  “我们要的军械很快就要到了。”沈友扬着手里的书信,对唐苏合说道。
  “真的?”唐苏合喜出望外,要不是周围的人太多,她恨不得要扑到沈友身上,狠狠地亲他几下。
  接受了沈友的建议后,她身边的亲卫骑战斗大增,尤其是那几个女骑士,已经由纯粹的摆设变成了真正的战士,而且有独特的优势。
  一旦有了汉人提供的军械,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她就会成为部落里不可替代的精锐,她在父亲轲比能的眼中也不再是那个贪玩的小姑娘,而是一名真正的将领。
  “按时日计算,还有半个月吧。”沈友笑了笑,又道:“不过他们会将这些军械交给大帅,再由大帅转交给你。大帅会不会扣下一些,我就不好说了。”
  唐苏合一听,顿时犯了愁。
  她想了半天,对沈友说道:“要不我们去迎一迎吧,抢在父帅看到这些军械之前,先拿过来,他就不好意思再要了。”
  沈友赞同唐苏合的建议,立刻与哈代商量,要去迎一迎轲比能。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哈代要谨慎一些,不要草率的发起攻击。
  当然,有机会也不能放过。毕竟等轲比能来了,他立功的机会就不多了。
  哈代被轲比能的命令喝止,心里很不痛快。这几天只能四处攻击附近的蛮族,虽然有收获,却无法和斯基泰人的城池相比。看到唐苏合,他心里也不是滋味,得知沈友、唐苏合要去迎轲比能,他求之不得。
  当着唐苏合的面,他信誓旦旦,保证不乱来。
  沈友、唐苏合一离开,他就召集诸将,商量着要搞个大的。
  虽然不能跨过包律司忒涅斯河,但是附近也有稍小一些的斯基泰人城镇,可以去劫掠一番,收获肯定比和穷得丁当响的蛮族多。
  诸将一呼百应,兴致勃勃的出发了。
  ——
  沈友向东走了几天,就遇到了西行的商队。
  见到荀恽提及的章敦,他就笑了。
  荀恽不认识章敦是谁,他却清楚得很。但他更清楚,陆议化名章敦西行,必然负有秘密使命,不能泄露他的身份。
  简单的寒暄了几句后,沈友对唐苏合说,我受荀长史之托,要劝章君留下,你和章君的夫人聊聊,看看她有没有这方面的意思,或者有什么要求。
  唐苏合欣然答应,热情的邀请章敦的妻子——孙尚香到一旁说话,沈友则和章敦——陆议走到了一旁,远离人群。
  陆逊随即向沈友转达了他的使命,以及天子为他改名的事。
  沈友一点也不意外。“天子一向看好你,否则也不会让虞祭酒收你二人为弟子。”
  “诚然,天子对结党深恶痛绝。”陆逊感慨道:“只不过结党营私是人之本性,纵使英明如天子也无法阻止。化害为利,君臣一致对外,或许是当前唯一的选择。”
  “百年之后呢?天子再英明,再注意养生,也不过尽天年而已。百年之后,天下将定,功臣勋贵羽翼渐丰,后继之君能控制局面吗?”
  陆逊忍不住笑了。“沈兄深谋远虑,又有何妙计可解?”
  沈友摇摇头。“我要是有妙计可解,也不会远走西域了。伯言,你我想的其实大同小异。与其将大好岁月消耗在内斗党争上,不如出来转转,建功立业。虞祭酒想必也是如此想,所以才一心要将你们送到罗马去。”
  陆逊点了点头,却没说话。
  他们都是江东人,有共同利益,自然容易想到一起去。这也是他不在荀恽面前表露身份,却要和沈友深谈的原因。
  即使没有荀恽的推荐,他也要见沈友的。
  将来到了罗马,他打探的消息大部分都要送到沈友手中。
  只不过碍于虞翻的嘱咐,他暂时还不打算向沈友交待他去罗马的真正意图。
  陆逊随即向沈友通报了中原的情况,尤其是南阳的情况。
  天子亲自坐南阳,开发荆南——甚至是整个江南的意图非常明显。他在为即将到来,而且必然到来的小冰河期做准备。虽然很多老臣不理想,但是虞翻却表示支持,还收集了不少证据来证明天子的观点并非出于臆测。
  已经是建安九年了,天子还是没有还都洛阳的意思,哪怕河南尹荀彧提出了修改礼仪,大幅度削减相关的制度,以节省开支。
  “天子似乎只想西征,对还都一点兴趣也没有。”陆逊说道。
  沈友微微一笑。“天子志在天下,岂能局限于中原。就算要定都,理想的都城也不会是洛阳或者长安,哪怕只以中原论。八百里秦川虽广,也只能供养一霸,不足以为天下之都。洛阳稍好一些,却无地利可用,也不是最佳选择。”
  “你觉得哪里是最佳选择?”
  沈友想了想。“江陵或许可行。”
  “江陵?”陆逊想了一会儿,有些怀疑。“江陵的地势未免低了些,常有水害。”
  “这些都是暂时的。”沈友摇摇手。“你想想云梦泽,从战国以来已经缩减了多少。再过三四百年,江陵的地势就不会低了。至于水患,以天子重视水利的程度,也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相反,定都江陵与天子重视水师、放眼四海不谋而合。顺利的话,不出三十年,大汉水师就可以从江陵出发,无远弗届。”
  陆逊倒吸一口冷气,瞬间思路大开。
  他看了沈友一眼,欲言又止。
  他被虞翻收为入室弟子,倾囊相授,这两年又亲受天子教授算学,再加上博览群书,自认为文武兼备,已至大成。可是和沈友一聊,才发现自己的目光还是太狭隘了,远远不及沈友看得深远。
  不得不说,定都江陵似乎更符合天子的长远规划。
  如果真如沈友所说——从三四百年为跨度,这个说法应该是准确的——江陵附近的地形随着时间的迁移会逐渐变高,水患会大幅度减少,以大江南北的平原之广,足以养活更多的户口,四周又有险可守,比洛阳更有利。
  “依沈兄之见,加上西域,哪里更适合立都?”
  沈友摇头不语。片刻之后,他轻声说道:“现在还言之过早。等天子拿下西域,再论不迟。伯言,你此去罗马,一路也不妨多留心,看看沿途的地理形式,看看哪里更适合立都。”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推波助澜
  不出意外,章敦婉拒了沈友的招揽,执意要西行,去看一看伟大的罗马城。
  沈友只能表示遗憾。
  他只是嘴上遗憾,唐苏合却是真的遗憾。短短的时间,她已经对章敦的妻子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个与她年纪相当的汉家女子不仅熟读诗书,而且精通武艺,骑射比她这个鲜卑人还高明。
  如果章敦愿意留下,她就可以多一个好闺蜜,将来统兵也能有一个强大的帮手。
  但是这一切,都因为章敦的固执化为泡影。
  盘桓了一天后,陆逊随商队起程,继续西行。
  沈友、唐苏合前去送行。
  比起沈友,唐苏合更加不舍,拉着孙尚香的手说了又说,送了又送,最后孙尚香答应和她结为手帕交,到了罗马会给她写信,这才罢休。
  随行的商人看在眼里,暗自赞叹。
  这对汉人夫妻真是太优秀了,到哪里都受欢迎,将来到了罗马也一定会成为名人。
  与陆逊、孙尚香分别之后,沈友、唐苏合继续东行,抢在西域都护府的骑士与轲比能交割军械之前,赶到了轲比能的大营。
  不出沈友所料,看到西域都护府送来的军械,轲比能眼馋得很。
  如果唐苏合没有赶来,他一定会扣下一部分,用来装备自己的亲卫骑。
  尤其是那三十套马铠,他真是爱不释手,拿起来就不肯放。甲骑留给他的印象太深了,他做梦都拥有真正的甲骑。
  说起甲骑,其实最早的甲骑就是鲜卑人组建的。只不过汉人有高超的工艺,后来居上,打造出了更好的马铠,组建了更强大的甲骑,反过来将鲜卑人的甲骑杀得溃不成军。
  见识过汉人的甲骑之后,轲比能就再也看不上鲜卑人自己的甲骑了。
  差距太大。
  费了好大劲,又承诺自己愿意担任轲比能的亲卫骑将,唐苏合才将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