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6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欲擒故纵
  轲比能犹豫了。
  他的确对哈代很失望,却不敢将希望寄托在沈友身上。
  他很清楚,沈友很聪明,而且擅长学习。就长他现在对草原上作战知之甚少,只要给他统兵的机会,他很快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骑兵将领。
  如果沈友是个鲜卑人,他会毫不犹豫的信任沈友。
  但沈友是汉人。
  汉人的老辈很和善,一向对鲜卑人行安抚之策。年轻人却野心勃勃。从汉家天子到眼前的荀恽、沈友,都是一心想建功立业的人。他们抛下中原富庶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这苦寒之地,可不是为鲜卑人谋福利的。
  他们只是想利用鲜卑人,建自己的功业。
  给了他们兵权,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轲比能很想亲自率兵增援,但他又放不下大本营。在春回大地,牧草生长之前,大量的牛羊无法迁徙,只能留在这里。他领兵走了,这里交给谁?
  想来想去,轲比能做出了一个折衷的决定,让唐苏合率领二百亲卫骑兵赶往前线,配合沈友,节制哈代,让哈代不要太放肆。
  原本挺好的一个人,怎么一单飞就这么浪荡?
  鲜卑人贪酒好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但哈代做得太过了。
  同样,唐苏合离开之前,轲比能又交待了一番。
  你倾心沈友,阿爸知道,也很支持。但是沈友一直不提亲,他心里怎么想,你不清楚,阿爸也不清楚。你这次去,好好和他谈一谈,他要是肯正式娶你,死心塌地的对你好,我就给他兵权,让他建功立业。如果他不肯,我就不可能给他兵权,而且以后也不准你再和他来往。
  我也是一方大帅,也是要脸的人。
  唐苏合满口答应,带着两百亲卫骑兵,火速赶往哈代军中。
  见面之后,唐苏合先宣布了轲比能的命令,要求哈代迅速西进,争取在开春之前控制包律司忒涅斯河下游的两岸,控制罗马人与当地蛮族的贸易。
  见唐苏合来了,哈代感受到了压力,不敢再大意,立刻下令进兵。
  唐苏合与沈友同行,将轲比能的意思转告沈友,并且直截了当地问沈友。
  “你要怎样才肯娶我?”
  见到唐苏合,沈友就明白了轲比能的意思,也知道会遇到这样的逼问。他不紧不慢地说道:“等大帅真心臣服,把自己当个大汉子民的时候。”
  唐苏合不解。“我们是鲜卑人,和汉人样子都不一样,这是改不了的。”
  “我说的是大汉子民,不是汉人。”沈友耐心的解释道:“大汉的子民数以千万,不仅有汉人,还有匈奴人、鲜卑人、汉人,南方还有百越、五蛮。虽然我们长得不一样,但是却可以说同样的话,写同样的字,就像你现在这样。可是你想想,大帅愿意这么做吗?”
  唐苏合想了想,有点为难。
  轲比能和荀恽很亲近,也让她和兄长柯武一起拜荀恽、沈友为师,学习汉人的语言、文字和典籍,但轲比能本人却以年纪大了,学东西太慢为由,不肯学说汉话,也不肯学习汉人的礼仪。
  沈友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对她来说,这就成了难题。
  他们都不肯让步,她夹在中间,如何取舍?
  沈友安慰唐苏合说,你也不要急。你现在年纪还小,再等三五年,天子将至西域,届时我会请求天子赐婚。我们汉人重礼仪,父母不来,君父也可以的。
  当然,前提是我要有资格出现在天子面前,请求天子赐婚。
  如果没有这样的实力,我也不配娶你。
  令尊虽说是鲜卑人,毕竟是一方诸侯。我一个布衣,就算娶了你,也会被人看不起,以为我是攀附你。
  这也是我一心想建功立业的原因。
  沈友说得很恳切,不由得唐苏合不信。
  唐苏合想来想去,最后说,我没有权力给你兵权,但是这两百亲卫骑是我自己的,我可以送给你。能不能立功,就看你自己的了。
  沈友很谦虚的说,我不能要你的亲卫骑,但是我可以辅助你。你知道天子身边的马贵人、吕贵人吗?她们都是女子,可是都能统兵作战,不让须眉。
  我们汉人和你们鲜卑人不一样,我们汉人的女子不仅可以主内,还可以像男子一样征战沙场,斩首立功,甚至封侯。
  马贵人、吕贵人能做到的,你也可以。
  一席话,说得唐苏合心潮澎湃,当即应允。
  两人一拍即合。
  沈友先为唐苏合拟定了练兵计划。
  唐苏合也听说过马云禄、吕小环的故事,亲卫骑中也有一些女子。只不过她既没有女骑精良的军械,也不熟悉女骑的战术训练,只是挑出一些强壮的女子充当骑兵而已。兵器、战法和男子没什么区别,谈不上出色。
  沈友首先将女子和一些身体不是很强壮的年轻男子挑出来,让他们放弃持矛突击的战法,改用弓弩。又为他们更换了更好的战马,同时加强骑术的训练。
  相对轻的体重,更好的战马,再配以精良的骑术和箭术,这些人就由普通的骑兵变成了优秀的轻骑兵,拥有更强的灵活性,可以在敌人的攻击距离以外对敌打击。
  鲜卑人的弓箭还可以,弩的质量就不怎么行了。沈友决定向西域都护府求助,请拨一百具三石弩、四石弩。这些弩的射程比鲜卑人用的骑弓远得多,可以实现碾压性的打击,更可以对敌军将领进行狙杀。
  除此之外,沈友还打算为这些人配备一些精甲。
  如今汉人的甲胄水平一日千里,打造的精甲不仅轻便,而且防护能力更强,可以更好的保护这些数量不多,训练优良的轻骑兵。
  此外,沈友还打算为唐苏合配备三十副马铠,装备三十名重甲骑兵,作为保护唐苏合的核心力量,并在必要的时候攻坚。
  黑海大草原上的蛮族有步有骑,骑兵以轻骑为主,步卒虽然强悍、野蛮,却不喜欢布阵。只要有三十名重甲骑兵,就可以轻易冲散他们那形同于无的阵势,分割包围。
  听了沈友的计划,唐苏合笑得合不拢嘴。
  轲比能不是不想要汉人的军械,是得不到。他几次向荀恽提及,都被荀恽以各种理由婉拒了。如今沈友慷慨,一口气为她提供这么多军械,她已经预见自己这些亲卫骑将成为一支真正的精锐,在关键的时候发挥一击定胜的作用,比肩马云禄、吕小环指日可待。
  “你对我真好!”忘情之下,唐苏合抱着沈友,狠狠的亲了一口。


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出谋划策
  弓弩、甲胄短时间内不能到位,训练却可以展开。
  事实上,将人员按体格进行分类,再配以更好的战马,灵活性就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些人从小生活在马背上,骑术根基扎实,是天生的轻骑兵。
  沈友只是将他们的优势加以强化,并且将数量不多的弩集中使用而已。
  鲜卑人也有弩,但数量少,质量也不如汉弩。
  生活方式的不同,注定了游牧民族在技术积累上不如农耕民族。在技术发展的初期,他们还可以凭借骑兵的优势占据上风,一旦技术发展跨过了那个阶段,游牧民族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大宋、大明如果不是被儒生控制了朝政,自毁武功,整天内斗,本可以压着游牧民族打,把他们变成附庸,让他们为自己卖命。
  正如沈友现在要做的。
  他帮唐苏合练兵,可不是为了鲜卑人,也不仅仅是为了唐苏合,更是想验证天子的练兵思想。作为江东人,他与讲武堂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知道讲武堂现在追求的是小而精,以先进的技术和战术提高战斗力,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兵多将广。
  对新战术的学习,亲自体验是最重要的。
  以唐苏合的亲卫骑去模仿天子身边的女骑,是一个不错的实践方法。
  如果能让女子都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鲜卑人的潜力就能得到发掘。能上马战斗的鲜卑女子明显要比汉人更多。让唐苏合出面,集结一两千女骑轻而易举。
  沈友很用心,唐苏合也有积极性,每天督促亲卫骑训练。
  很快,他们就迎来了一显身手的机会。
  在一次遭遇战中,五名女骑以游斗的方式,缠着对方七八名游骑,在对方的射程之外,用弩发起攻击。经过小半天的缠斗,取得了射杀三人,射伤两人,自己无一伤亡的战绩。
  唐苏合为此大为兴奋,再次提醒哈代,要尊重沈友,多听沈友的建议。
  他能将我身边的女骑士训练成真正的骑士,就能帮你提高实力,帮我们鲜卑人提高实力。
  哈代虽然牢记轲比能的指示,不敢对沈友推心置腹,却不能对眼前的事实无动于衷。他放低了姿态,向沈友请计。
  沈友重提之前的计划,建议哈代加快速度,抢在春天来临之前,尤其是开冻之前,抢占包律司忒涅斯河下游的两岸,控制当地蛮族与罗马人交易的通道。
  一旦天气转暖,冰冻的地面融化,再想迅速进军就难了。
  这一次,哈代没有犹豫,下令迅速进军。
  他们遇到了零星的抵抗,但人数有限,根本无法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在规模都不大的几次战斗中,唐苏合大显身手,成了最耀眼的新星,令人刮目相看。
  哈代感觉到了压力。
  如果是被唐苏合的兄长轲武比下去,他没有一点心理压力。被唐苏合比下去,他大感脸上无光。如果不能挽回面子,他以后还怎么立足?
  他请来沈友,向沈友请教接下来的行动方案,摩拳擦掌,要打一场大仗。
  沈友告诉他,在包律司忒涅斯河入海口的右岸,有一座石城,名叫包律司忒涅斯,波赫河从一旁流过,注入黑海。
  这座城建于希腊人称霸的时代,属于殖民地米利都。许多到此游历的希腊人都来到这座城,并在自己的著作中留下了这座城的繁华。
  即使今天已经被罗马人占据,还是有很多人喜欢称它的希腊名字——奥尔比亚。
  如果能攻下这座城,哈代不仅将获得荣誉,更加获得城中积攒多年的财富。
  哈代仔细问了这座包律司忒涅斯城的情况,心动之余,又有些担心。
  这座城的规模不小,而且很坚固。以我这四千步骑,能攻下这座大城吗?
  沈友说,的确有难度,却也不是一点机会没有。
  在罗马人的眼中,这里是与蛮族接触的地方,是世界的边缘。他们从罗马来到这里,可不是为了度假,而是为了和草原上的蛮族做生意。
  既然是做生意,罗马人就不希望这片草原太乱。如果草原上的蛮族互相攻击,或者受到外来的攻击,他们往往会出面调停,协助当地的蛮族击败外来者,维护草原上的和平,并获得蛮族的感激。
  如今与他们住在一起的本地人就是这片大草原曾经的主人——斯基泰人。在罗马人来之前,他们被一群从东南方向来的部落击败,不得不向南迁徙,几乎亡族。直到罗马人来到这里,帮他们挡住外来者的攻击,才在黑海北岸、大草原的南部建立起新的王国。
  这都是两百年前的事了。如今的罗马已经不是两百年前的罗马,他们实力大不如前,只是对草原上的蛮族还有一定的优势,勉力维持着昔日霸主的荣光。
  你只有四千步骑,实力并不算强,如果当地的部落向罗马人求援,罗马人出城的可能性非常大。等他们出了城,你不就有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