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4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设战车营,就是将这些专业人才和工具集中起来,以期提高效率,增强战斗力。
  至于楼船兵,那就更好理解了,就是水师。
  水师一直有,但不占重要地位,是因为在中原作战,水师的作用有限。如今战场扩展到大江以南,水师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有必要将水师列入北军编制。
  北军不是地方军,但会有征战四方的任务。设立楼船营,维持正常训练,有利于增强北军的水战能力,不至于全部依赖地方水师。
  诸将很兴奋。
  对他们来说,天子设立楼船营还有另外一重意义。
  改建后的北军不会一直驻守在京师,而是将和设立之初一样担任起征战四方的责任,是真正的主力。
  北军除了拱卫京师之外,原本就有这样的责任。只是太平日久,朝廷耽于安逸,北军成了权贵们安置亲近的所在,征战的作用日减,原本的主力渐渐就成了摆设。
  真正有志于沙场建功的人通常不会考虑北军,而是去边军。
  在边军面前,北军就是一群废物,就连京师政变都要借助边军的力量。先是阉党如此,后来朝臣也是如此,最后酿成了董卓乱政的大祸。
  对朝廷来说,这显然不是合理的选择。
  改建北军,也就意味着天子要一扫朝廷的文弱之气,要重振武备,将兵权控制在手中,避免边军坐大,腹地空虚这样的事重演。
  这件事是个大事,不是酒席间一两句话就能解决的。
  刘协公布这个消息,也是希望所有人有个心理准备,献计献策,一起完成这个改革,然后带着新建的北军奔赴战场。
  虽然最终谁能入职八校还没确定,但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天子的雄心壮志,以及对他们的信任。
  这让他们很兴奋。
  尤其是刘备、太史慈这些刚从地方州郡赶来的将领。
  朝廷什么时候征询过他们这些武夫的意见?都是朝廷做决定,他们执行。
  看到此情此景,杨奉、杨定等人突然有了自豪感。
  一群土鳖,这有什么好稀奇的。当初陛下能取得华阴之战的胜利,就是因为和我们一起商量,群策群力,这才以弱胜强,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李傕,奠定了大汉中兴的基础。
  ——
  庆功宴结束,诸将告退。
  刘协留下了韩遂,重新布茶。
  马云禄亲自动手,为刘协、韩遂摆上茶具,煮上茶。
  韩遂受宠若惊,连称不敢。虽说马云禄是他的晚辈,如今身份却不同,就连马腾到此也不敢安坐如堵,接受马云禄的服侍。
  “韩公,这里没有外人,我和你说几句体己话。”刘协说道。“就让她侍候着吧。女骑刚建的时候,她和令爱也是像姊妹一样的。”
  韩遂连称不敢。
  把马云禄当女儿辈没问题,可马云禄现在是贵人,他总不能把天子也当子侄看。
  “北军改建的事,你怎么看?”
  刘协开门见山,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韩遂很纠结。
  安排天子的计划,改建后的北军至少有四万人。如果还由士孙瑞担任北军中侯,士孙瑞就控制了这次征讨冀州的三成兵力,与自己旗鼓相当。
  如果再考虑到幽燕都护荀攸麾下的两万精骑,这一战至少有三个实力接近的大将,他想争夺主攻的机会越来越少。
  但北军属天子禁军,天子扩充北军名正言顺,他这个抚军大将军根本没有反对的理由,除非他有不臣之心。
  就知道这么客气肯定有原因,这句话该怎么回?
  韩遂想了很久,才不紧不慢地说道:“陛下将来要还都洛阳吗?”
  “怎么说?”
  “洛阳无险可守,民风又弱,的确需要更强大的北军才能守住八关,拱卫京师。若是定都长安,有地利可用,又有百姓可以随时征召,其实并不需要养这么多兵。毕竟,养兵也是要花钱的。”
  刘协笑笑。
  这老狐狸,变着法试探,就是不正面回答问题。
  既然如此,那我就单刀直入。
  “韩公应该听说了,此战之后,士孙瑞有了功劳,将来会接任太尉。”
  韩遂嘴里发苦。原本还有一线希望,听天子这么一说,这事就没什么挽回的余地了。
  “臣……的确听说了。”
  “那韩公以为,谁来接掌北军为好?”刘协笑眯眯地看着韩遂。
  韩遂一愣,随即心跳加速。
  他咽了一口唾沫,艰难地说道:“北军是禁军主力,拱卫京师,自然当由陛下信任的大将统领。”
  刘协点点头。“韩公有意吗?”


第八百四十三章 人尽其材
  韩遂的额头沁出了一层汗珠。
  这个选择很难。
  能够掌握北军自然好。
  在可预期的时间内,天下太平,他这个抚军大将军将再无用武之地,要么解甲归田,要么入朝做个闲职。
  但这些都非他所愿,他觉得自己还没老,还想再战斗几年,实现自己的梦想。
  如果能指挥北军,这样的机会不会少。
  从那些校尉候选人就可以想象新建的北军是一支何等强悍的精锐,指挥这样的军队作战,何敌不克?
  问题是北军中候只是六百石的小官。就算将来天子会调整,也不会高到哪儿去。以他抚军大将军的身份出行北军中候,等于变相降职。
  天子会不会是故意的?
  转瞬之间,韩遂就想到了很多,越想越不安。
  我最近犯错了吗?
  看天子的态度,不像啊。
  刘协看着韩遂,也不着急,静静地等待着。
  韩遂号称九曲黄河,心眼多、城府深是出了名的,遇事难免会多想一些,他也正好趁此机会探探韩遂的底。
  这次进攻冀州,看似胜劵在握,但潜大的危机也不少。
  危险不是来自对手——审配、田丰已成瓮中之鳖,掀不起什么风浪——而是来自内部。
  士孙瑞与韩遂两个老将争锋,再加上荀攸、刘备这样的中生代方面重将,以及一批刚刚正式进入朝廷主力的新生代将领,大公无私、精诚团结显然太理想化了,明争暗斗才正常。
  竞争不可避免,但一定要控制好烈度,否则就成了内讧。
  让骠骑将军坐镇荆州,而不是率部赶来洛阳,就是不希望他们争得太厉害,被其他人钻了空子。
  既然确定了士孙瑞是主将,就要给韩遂一个希望,免得他走极端。
  韩遂权衡了很久,最后咬咬牙,做出了决定,躬身领命。
  “陛下不嫌臣老悖,臣愿为陛下走马。”
  只要陛下你愿意,让我干啥都行。别说是北军中候,就算是让我骑着马去送信,我都愿意。
  刘协不禁莞尔,伸手递过来一杯茶。“有韩公相助,大事可成。来,喝茶,我还有些事要请教呢。”
  “老臣岂敢。”韩遂如释重负,双手接过茶,浅浅地呷了一口茶。“好茶,微苦而不涩,又有余味无穷。”
  刘协转头对马云禄说道:“回头给韩公带上一些。”
  马云禄含笑道:“唯。”
  韩遂连忙谦虚了几句,这才谢了恩,重新坐定,静候刘协吩咐。
  刘协和他讲了几件事。
  第一件就是扩充北军的兵源。
  这次大阅,除了韩遂、刘备等人部下外,能够纳入北军的州郡精锐只有一万多人,加上之前五校的兵力,总共两万出头。
  要达到预期的四五万人,至少还要扩充一半。
  刘协计划从韩遂的部下中选一些。
  韩遂的部下以西凉人为主,原本精练,又有黄猗、姜冏等第一期讲武堂肄业生的协助,这两年的进步有目共睹,作战能力和军纪都为诸军之首。
  这次演习,韩遂的部下表现不错,除禁军之外,仅在徐晃所部之后。
  当然,这是之后的事。在平定冀州之前,这些人还在韩遂麾下。将来要调什么人进入北军,也要看这次征讨冀州的战功而定。
  北军只要真正的精锐。
  韩遂欣然从命。
  既然将来他都要转入北军,将他的部下转一部分入北军,既能增强北军实力,又方便他以后接管北军,两全其美。
  刘协说的第二件事,就是北军轮训。
  作为禁军主力,北军不仅需要精良的装备和严格的训练,更要有实战的机会。如果一直驻守在京师,时间久了,必然荒废。
  天下未平时,实战的机会不缺。太平以后呢,就不好说了。
  即使是战时,也有路途遥远,能否及时增援的问题。
  所以刘协想未雨绸缪,在制度上进行安排。
  他打算将北军分为内外两部。内军守京师,外军守边,定时轮换。
  初步计划,内军四到五万,外军八到十万,总兵力控制在十五万以内,以免朝廷无法负担军费。
  有了这十五万精锐作为主力,保证随时有五到十万的机动兵力可用,应该可以对付疆域以内的绝大部分战事。
  刘协轻声笑道:“当然,这是更远的规划,眼下还只有韩公知道。”
  韩遂心跳加速,热血上涌。
  如果真如刘协所说,北军的规模就不是四五万人,而是十五万人。这个北军中候与大将军的区别只于在州郡的地方兵。
  他明白了刘协的意思。
  刘协答应要将兵权交还给太尉,但那只是地方的兵权,禁军还是要控制在手中的。为了能保证禁军为天子所用,就必须将这部分兵权从太尉府分离出来,另设重将。
  为了控制兵权,天子可真是费尽了心机。
  士孙瑞等人肯定不同意,所以天子现在不能说,只和他一个人商量。
  蒙天子如此信任,他韩遂除了全力支持,还能说什么呢?
  激动之余,他提了两个建议。
  一是州郡依然推行兵役制,适龄男子——以后或许还可以加上女子——都要服兵役,至少要接受一年的军事训练,以后每年只在农闲时进行训练。州郡从这些人中挑选兵源,在本地驻防,为期两年。
  二是从州郡兵中挑选精锐,加入北军,并转为常备兵。
  常备兵不务生产,平时训练,战时作战,最长可以持续到五十岁退役,将领的年龄则适当放宽。
  如此,可以保证这十五万北军是最精锐的力量。
  刘协对韩遂的积极态度满意,却不满足,希望韩遂回去再想想。反正还有时间,不必急于一时。现在构思越充分,将来推行就越顺利。
  韩遂深以为然,带着马云禄准备好的茶,躬身而退。
  刘协起身,准备送送韩遂。
  韩遂感激不尽,再三恳请刘协止步。刘协最后只象征性地走了几步,将韩遂送到门槛外就停住了,他本人甚至没有跨出门槛。
  即使如此,已经足以让韩遂心潮澎湃,如沐春风。
  看着韩遂脚步轻快地走了,刘协嘴角轻挑。
  马云禄走了过来,站在刘协身边,看着韩遂的背影消失在门外,笑道:“他好像年轻了十岁。”
  刘协转头看了马云禄一眼,挽起她的手。“人尽其材,物尽其用。他也算是凉州老一辈人不多见的俊杰,不让他鞠躬尽瘁,蜡烛成灰,岂不可惜?”
  “他运气好,遇到了陛下,年近花甲还有机会将功赎罪,一展宏图。”马云禄幽幽一声叹息。“若是其他人也能有这样的运气,那该多好。”
  刘协想了想。“你说的是董卓么?”
  马云禄点点头。“还有阎忠。”


第八百四十四章 生逢其时
  韩遂回到自己的大帐,还没入座,就发出兴奋的大笑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