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У本矗豢赏椤R蝗坏幕埃铱刹桓以俳棠懔恕!彼底牛ど碛稹
  轲比能连忙伸手按住荀恽,赔笑道:“侍中息怒,我蛮夷也,不懂就问,并无其他的意思。”
  荀恽有点不高兴。“大帅既知是蛮夷,便当虚心向学。有疑问固然是好事,却也不能不心存敬畏。圣人尚有三畏,大帅又岂能肆行无忌?”
  “圣人有哪三畏?”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荀恽晃了晃手里的书。“这就是圣人之言。”
  轲比能眨眨眼睛。“可是我听说,你们汉人的经籍分今文、古文,都说自己是圣人之言,却大有不同。侍中所教的是今文还是古文?”
  “你还知道今文、古文?”
  轲比能笑了。“不瞒侍中,我族中也曾收留过一些汉人的,据说还有一些是真正的儒生。”
  “他们都和你讲了些什么?”
  “我当时忙于征战,也没时间读书。不过,我问了他们一个最为关心的问题,只可惜,他们给我的答案并不能让我满意。”
  “什么问题?”
  “究竟是禅让好,还是父子相传好?尧舜禹是禅让,禹却传位于子,他这么做对不对?”
  荀恽顿时语塞。


第四百九十二章 儒与道
  儒家学说最大的痛点之一就是他们推崇三代的王道,却不得不面对现实中的帝制。一心想重现禅让的圣贤治国,最后却被王莽篡汉的禅让大戏狠狠地打了脸。
  面对轲比能的疑问,荀恽也无法回答。
  见荀恽窘迫,轲比能自知失言,连忙解释道:“侍中见谅,我不是非议圣贤,只是想从圣人典籍中寻求解决之道。”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很急。”
  “哦?为何如此之急?”荀恽勉强恢复了镇静。
  “草原上原本是强者为尊,有点类似于你们汉人所说的禅让。后来慢慢的就变成了兄弟相传,现在又变成父子相传。只是有人觉得父子相传好,有人觉得兄弟相传好,还有更多的人希望延续之前的办法,谁的实力强,谁就做草原之王。想法不一,自然就有冲突。”
  他叹了一口气。“说句冒昧之言,若非如此,纵使天子英明,荀将军善战,恐怕也无法令我鲜卑俯首。想当年檀石槐大王在时,鲜卑东西万里,数十万骑,战无不胜。即使是檀石槐大王逝世,若能顺利传位槐纵,而不是兄弟相争,也不会……”
  轲比能突然醒悟过来,连忙闭上了嘴巴。
  荀恽却听得好奇。“槐纵是谁?兄弟相争又是怎么回事?”
  轲比能犹豫了片刻,一声长叹。
  “槐纵是檀石槐的长子,很小就随着檀石槐大王征战,与檀石槐大王麾下的大将关系极好,原本是最理想的继承人。但鲜卑当时还没有父子相传的制度,有一些人觉得他们也有机会争夺大王之位,但他们又不敢正面与槐纵为敌,就撺掇和连争位。”
  荀恽听得津津有味。他对鲜卑了解极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事。不过他对这样的故事并不陌生,中原朝廷有很多类似的例子。
  废长立幼,往往是内乱的根源。
  “和连用兵不如槐纵,却擅长阴谋,最后逼死了槐纵,却也让鲜卑从此不和,各部互相争斗,伤亡惨重。”轲比能摇摇头,眼中尽是无奈。“英雄皆横死,剩下的都是小人。若是槐纵不死,何至于此?”
  “所以你们现在也想学我大汉父子相传么?”
  轲比能皱着眉头,沉默了片刻。“依侍中之见,父子相传是不是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说起来,和连虽不是长子,却也是檀石槐大王的亲生儿子。”
  荀恽眼珠一转,明白了轲比能的为难之处。
  如果推崇父子相传,那轲比能就永远不得能上位,因为他不是檀石槐的子孙。
  如果不推崇父子相传,轲比能就算成了鲜卑大王,也无法保证子孙受益,因为他的子孙未必也和他一样强。
  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个难题。
  实际上,大汉的帝位传承也这样的困境,反而是儒家推崇的禅让更合理。
  唯一遗憾的事,因王莽之事,禅让制度已经成了禁忌,远不如天命、气运这样的理论来得温和。所以天下大乱,很多人都在说大汉的火德将终,纷纷以土德自居,却没有多少人提禅让。
  荀恽觉得这个问题很复杂,不好回答。
  他只能对轲比能说,我才疏学浅,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你这个问题。容我回去想了想,再请教一些人,以后再给你答复。
  轲比能有些失望,却也能理解。毕竟荀恽也只是一个刚刚弱冠的少年。
  ——
  十二月中,张鲁的使者赶到了行在。
  刘协命荀恽去迎接,先安顿他们住下,了解一些基本情况,以便应对。
  除了刘协的意思之外,荀恽也接受了荀文倩的委任,想了解一些养生驻容的道法,所以特别用心,态度非常热情。
  张鲁的使者人数不少,总共有十来人,以道士王稚为首。
  王稚名声不显,但身份极高。他是第一代天师张陵的嫡传弟子,比张鲁还有高一辈。他年过七旬,但从小修行,所以气色极好,看起来也就是五十出头的模样。
  得知荀恽是荀彧之子,荀贵人之兄,王稚非常热情。和荀恽说了一些秘不传人的道法后,他表示他们才是天师道真传,张角是偏门,搞黄巾那一套就是为了贪图人间富贵,根本不知道道法真谛。
  听听他们三兄弟的称号,天公将军,地公将军,人公将军,这是修道之人可以自称的名号吗?
  张鲁就不同。他不为人间富贵,也没有世俗的野心,只是保境安民而已。
  荀恽对王稚印象不错,聊了一阵后,让他们安心等候,随即向刘协汇报。
  刘协听完荀恽的介绍,顺口问了一句:“长倩,你觉得应该如何对待天师道?如何对待张鲁?”
  荀恽不敢怠慢,斟字酌句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从使者的数量和王稚的身份来看,张鲁的确没有割据一方的想法。汉中一郡,户口有限,又夹在关中和巴蜀之中,也没有割据的实力。再加上张鲁与刘璋的恩怨,他和刘璋结盟的可能性也不存在。
  向朝廷称臣,几乎是张鲁唯一的选择。
  当然,要让张鲁立刻放弃汉中,似乎也不太可能。不管他嘴上说得如何淡泊,他毕竟还是人,没像他的祖父张陵、父亲张衡那样白日飞升。
  暂时将张鲁留在汉中,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等上几年,有了互信的基础,再找个机会将张鲁调任,由朝廷直接控制汉中,也不是什么难事。
  刘协点点头,又道:“对天师道,又该如何处置?”
  “天师道不是太平道,与世无争,似乎不必刻意处理吧。”
  刘协笑了笑。“那天师道人凭着道法入仕,可以吗?”
  荀恽顿时变了脸色,连连摇头。“天师道是出世之道,既然修道,那就应该清心寡欲,安心修道,又何必入仕为官?陛下,这万万不可。”
  刘协忍俊不禁。“王稚献了能够养生驻容的道法,你也不推荐他出仕?君子推崇礼尚往来,你这么做,可不合乎君子之道。”
  荀恽窘迫不已,不知如何应以,半晌才道:“陛下,求道问法是私事,推荐贤才是公事。臣虽愚钝,却不敢以私乱公。王稚授臣道法,臣以金银相谢便是了,推荐他入仕,既坏了朝廷制度,又乱了其修道之心,岂不是可惜。”
  刘协没吭声,不管荀恽这些话是不是真心话,有这样的认识总是好的。
  但,放任天师道归于山林,却不符合他的既定方针。
  比起积弊丛生,已经难以自圆其说的儒学,新生的道教还很粗糙,不借此机会将道教纳入正轨,岂不可惜。
  “让王稚来,朕想听他讲讲道法。”


第四百九十三章 高开低走
  王稚再一次整理了一下衣冠,朗声报进。
  “请进。”帐中传出一个清亮的声音。声音不大,从容不迫,却自有威严。
  王稚心中一动,不禁喜上眉梢。
  这个声音很年轻,却与他之前几个的荀恽等人不同,很可能是天子本人。如果是真的,那说明天子对天师道的重视非同小可,这一次千里迢迢的赶来行在,或许会有一个完美的结果。
  帐门掀开,热气涌出,王稚被朔风吹得僵硬的脸为之一热。他缓步进帐,帐门在他身后落下,热气包围了他,眼前明亮,几个人围着火塘坐着,手里捧着杯子,正看着他。
  “王道长,请坐。”坐中正中的刘协招呼道。
  王稚不敢怠慢,连忙在刘协指定的位置就坐,正准备行跪拜大礼,刘协伸手托住了他。“道长是世外之人,不必行俗世之礼。”
  “臣岂敢。”王稚受宠若惊,犹豫着还要再拜。
  “今天只论道,不论政。”刘协笑着指指一旁的贾诩、蔡琰。“所以这位是凉州上士贾君,而不是贾侍中。这位是陈留蔡君,而不是兰台令史。这位荀君,你是熟悉的,就不用我介绍了。至于我,也不是天子,而是诚心问道的后生小子,还请道长不吝赐教。”
  王稚一一见礼,连称不敢。
  入座之后,刘协亲自给王稚倒了一杯茶,寒喧了几句,这才切入正题。
  “天师道这天师二字,如何讲?”
  “天师者,以天为师。”王稚放下茶杯,稽手答道:“汉安元年,老子降世,授正一之法,命家师修习,传于百姓。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蔡琰问道:“既是道法自然,为何以天为师,不以自然为师?”
  “自然无所不在,人所难见,难以为师。能见者,天地人尔。以天为师,便是师法自然。”
  “那为何不法地?”蔡琰又道:“天道玄远,地道亲近,以地为师此不更方便。”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若是为方便故,弃天道而就地道,不免有遗珠之失。是以视野之内,以天为师,胜于以地为师。”
  刘协听了一阵,打断了话题。这种论道过于虚幻,没什么实际意义,也论不出个所以然来。如果只是清谈,大可随意,但他的目的可不是消磨时间。
  “听说天师、系师都是得道飞升?”
  “是的。”
  “他们是肉身飞升,还是魂魄飞升?”
  王稚愣了一下,不解地看着刘协。
  刘协微微一笑。“他们在巴蜀的坟茔是衣冠冢,还是有不腐肉身的棺木?”
  王稚顿时紧张起来。
  刘协说只是论道,他却不敢真把刘协当作问道的少年。
  一直以来,他们对信徒都说是张陵、张衡父子是得道飞升,从来没有人问得这么细。而且眼前的少年不是普通人,他是天子,说谎可是欺君之罪。
  如果说是衣冠冢,万一刘协要去挖坟验证怎么办?说肉身不腐也不行。虽说用了不少香料,但四十多年过去了,非烂不可。
  “不清楚?”刘协扬扬眉,又道:“我还听说,系师夫人是被刘璋杀害的,是真是假?”
  王稚额头沁出一层冷汗,连忙说道:“的确如此。系师夫人道法未能大成,是以被奸人所害。”
  “她修的是什么道?”
  “吐纳导引,辟谷养生。”王稚心虚地低下了头。
  卢夫人当然通晓吐纳导引、辟谷养生,但她最擅长的并不是这些,而是房中术和符咒驱鬼。可是这些不宜在天子面前提及,只能避重就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