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候由黑山军张燕侵占,有时候被袁绍侵占,他哪个也惹不起,只好装聋作哑。
  看着张杨委屈巴巴的样子,刘协越发无语。
  都是并州人,你看吕布的经历多精彩,三巨头挑了两个,顺带暴打袁术。
  “最近可有吕布的消息?”
  “听说他去了徐州,依附徐州牧刘备。具体的不太清楚,隔得太远了。”
  “你们没联络?”
  “之前有的,现在没有了。”
  “你说的之前,是他在兖州的时候?”
  张杨神情尴尬,咽了口唾沫,嚅嚅地说道:“是,吕布邀我入河南,夹击曹操。臣听董昭之言,未敢轻动。”
  “董昭?”刘协心中一动,来了精神。
  董昭虽然不如荀攸、贾诩有名,却也是实力不俗的谋士,否则不能与郭嘉、刘晔同传。
  他记得董昭得确曾短时间依附张杨,好像就是这个时间点。
  “是的,他是济阴定陶人,曾为袁绍效力。后因其弟董访在张邈军中,遭袁绍猜忌,便弃袁绍西行,到了河内,为臣谋划……”
  刘协没理张杨说什么,他知道董昭是什么人。
  这个人要是用好了,绝对是一口好刀。
  他是因为弟弟董访才离开袁绍的,现在曹操正围攻张邈,董访有可能会死在曹操手里。
  这个仇一旦结下了,就很难化解。
  就算董访不死,他看着张邈的家人被杀,也会对曹操离心离德。
  由董昭接任河内太守,既能挡住袁绍、曹操西进,又不会引起张杨反感。
  “你来见驾,河内的事由董昭负责吗?”
  “是的。”
  “能得将军信任,可见这个董昭的确有些能力。”刘协笑道:“不如这样吧,将军在朕身边作战,建功立业,由董昭任河内太守,屯田殖谷,供应大军钱粮,如何?”
  张杨张了张嘴,有心拒绝,却又不敢。犹豫半晌,点头答应。
  “此外,你写封书信给吕布,就说朕欲驱逐胡虏,平定并州,亟须勇士为爪牙。徐州虽好,非猛虎宜居之地。刘备智短,非可侍之主。当速归。”


第一百八十章 不速之客
  张杨闷闷不乐。
  他赶了几百路,带着粮食来迎驾,天子没给他一点赏赐,反而罢免了他的河内太守,又热情邀请吕布回归。
  这区别也太明显了。
  早知如此,还不如不来。
  一旁负责记录的蔡琰心细,看到了张杨的沮丧,不动声色的提醒道:“陛下方有意平定并州,驱逐胡虏,张将军便奉诏勤王,来得正是时候。臣依稀记得,将军好像是云中人吧?当年泰山丁建阳任并州刺史,屡建战功,其中便有将军的功劳。”
  张杨诧异地看向蔡琰,低落的心情为之振奋。
  “这位是……”
  刘协转头看向蔡琰,蔡琰使了个眼色,又瞥了一眼张杨。
  刘协转头看看张杨,忽然警醒,明白了蔡琰的意思。
  “她是蔡伯喈女,兰台令史蔡琰。”
  张杨大喜,连忙拱手见礼。“原来是蔡先生的女儿,久仰,久仰。令史也知道我张杨?”
  蔡琰还礼。“丁建阳麾下勇士,与飞将比肩,何人不知?”
  张杨心中欢喜,连忙谦虚了几句。
  蔡琰退到一旁,专心记录。
  刘协与张杨攀谈起来,询问北疆形势。
  张杨年轻时曾随丁原征战,虽说没有立下什么大功,却对北疆地理、人情颇有为熟。董卓入京后,他成为流寇,与于扶罗部分分合合,对匈奴人的情况也有切身体会。
  刘协想讨平匈奴,张杨的经验非常有用。
  毕竟朝廷中了解匈奴人的大臣有限,也就是杨奉有点经验。
  西凉倒是有不少人曾随张奂、董卓征讨匈奴,但他们不是死了,就是不在眼前。
  张杨简直是送上门的向导。
  经蔡琰提醒,刘协重新认识了张杨的价值,态度也有所改变。
  在清点了张杨带来的粮食后,刘协顺水推舟,拜张杨为骁骑将军。
  骁骑将军虽然也是杂号将军,却比奉义将军来得正式一些,算是升了半级。
  对张杨来说,升职是次要的,天子的态度才是重点。
  得到赏赐,他不仅安了心,也重生斗志,迫不及待地想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一展身手。
  “臣有并州骑士千人,皆是云中、雁门勇士,可为前锋。”
  刘协正中下怀,又勉励了张杨几句,让他安心随驾征战,将来富贵可期。
  封张杨为骁骑将军,就是想在凉州精骑之外再建一支并州精骑,增强实力的同时制衡西凉诸将,让他们不要太放肆。
  急着召吕布回来,除了吕布的武力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凉州人恨吕布,同时也怕吕布。
  郭汜已经死了,西凉军中一时半会的根本找不到能和吕布单挑的人。
  ——
  “陛下真的想召回吕布吗?”伏寿双手捧着碗,轻声问道。
  “当然。”刘协说着,喝了一口鱼汤,又将已经煮烂的鱼肉细心的挑出来,送入口中。
  太久没有吃到荤腥了,一点都不能浪费。
  那些号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儒生也一样,处理鱼的时候离得远远的,吃的时候比谁都积极。如果不是有太多的同僚看着,不排除有人会捧着碗舔。
  “陛下,吕布可是有罪之人。”伏寿声音更低。“洛阳的帝陵,大半是他掘的。”
  “朕知道,所以没有直接下诏让他回来。”
  “这有区别吗?”伏寿不解地看着刘协。
  “希望能有吧。”刘协淡淡地说道,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却乱成一团麻。
  吕布的罪之重,甚至超过李傕、郭汜,与董卓比肩。
  洛阳城北的帝陵大多是被吕布亲手掘坏的,里面的珍宝也经由他的手成了董卓的私财,如今散落四方,正如大汉的尊严,碎了一地。
  召吕布回朝,并授以重任,必然会受到大臣的反对。
  如果不施以惩戒,朝廷的面子也没地方搁。
  可是怎么惩戒,这却是个问题,他还没找到合适的办法。
  让张杨给吕布写信,而不是直接下诏,就是为了避免落人口实。
  起居注里会有记录,但这些内容可以暂时不公开,毋须担心。
  这件事,他只想和杨彪商量商量。
  司徒赵温、司空张喜等人,太让他失望,他不想和那些身在朝廷心在袁的人商量这样的事。
  伏寿低着头,嚅嚅说道:“既然陛下有了章程,臣妾就不多嘴了。”
  刘协感受到了伏寿的失落,想了想,说道:“少傅这几日在忙什么?”
  伏寿抬起头,看了刘协两眼,有点小委屈。“陛下这几日军政繁忙,无暇读书,他无事可做。”
  “你兄长呢?”
  “他……也一样。”
  刘协皱皱眉。
  伏完父子和张杨相似,做人太被动。不安排他们事情做,他们就天天摸鱼,连一点声音都没有。
  “你有空问问你兄长,有没有兴趣去卫尉营中做个教师。”
  伏寿喜上眉梢。“臣妾待会儿就派人去问。”随即又曲身行礼。“谢陛下。”
  伏典就是个书生,除了读书、教书,什么也做不了。能到卫尉营做教师,教导卫士读书,总比教西凉兵读书来得安全。
  “努力!”刘协递过去一个鼓励的眼神。
  虽然伏完父子当不得大用,毕竟是国戚,忠诚度是足够的。尽可能的安排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合乎亲亲贤贤的道理,不会有人说闲话。
  反倒是大公无私有点理想化,不具备操作性。
  董承要用,伏完也要用,只是要用得合适,不能任人唯亲。
  伏寿按捺不住喜悦,吩咐人去传伏典,让他来谢恩。
  伏典还没到,有侍郎来报,河东太守王邑请见。
  刘协大感意外。
  之前收到消息,河东太守王邑和杨彪一起,被卫氏拘禁了。他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是逃出来的,是被放出来的?
  刘协想了一会,命人召蔡琰来。
  “你熟悉河东太守王邑吗?”
  蔡琰愣了一下。“略知一二。王邑字文都,北地泥阳人。师从故太尉刘宽文饶,为政亦有其师之风。应该是初平年间任河东太守的,具体是何时,臣不清楚,要查一查。”
  “他是刘宽的弟子?”刘协听过刘宽的名字,对他的事迹也有耳闻。
  “是的。”
  刘协点了点头,命人传王邑进见。
  不用查了,既然和刘宽一个风格,他大致能猜到王邑的来意。
  过了一会儿,王邑匆匆赶到。一见到刘协,还没说话,就拜倒在地,放声大哭。
  刘协一声不吭,静静地看着王邑。


第一百八十一章 糊涂之人
  王邑哭了一阵,见刘协坐着一动不动,全无反应,一时有点懵,不知所措。
  他仰起脸,看了刘协一眼,发现刘协正看着他,眼神中带着几分不以为然。
  “陛……陛下,臣……”王邑嘴一咧,又要哭。
  刘协收回目光,取过一根鱼刺,慢条斯理地剔起了牙。
  鱼处理得匆忙,不是很干净,有一小片鱼鳞卡在了牙缝里,怎么吸也吸不出来。
  刘协取出鱼鳞,拈在手中看了看,曲指轻弹。
  王邑趴在那里,泪流满面,却怎么也哭不出声。
  看天子这架势,就算他哭出血,除了惹得天子不快,也没什么用。
  “哭完了?”
  “啊……啊。”王邑窘迫不堪,脸色红一阵白一阵。
  伏寿、蔡琰站在一旁,也有点手足无措,不知如何自处。
  王邑是二千石的太守,天子这么做,有折辱大臣的嫌疑,很容易招人诟病。若是平时,她们少不得要劝两句。可是当着王邑的面,她们无论如何也不敢开口。
  虽然天子并没有发怒,她们却感到了丝丝寒意。
  天子是真的生气了。
  “哭完了,就起来说话。没哭完,就接着哭,哭完再说。”刘协捻着手指,不紧不慢地说道:“离安邑还有好长一段路,你可以慢慢哭。”
  王邑登时变了脸色,长身而起。
  “陛下以为臣作伪乎?”
  刘协面不改色,直视着王邑,眼神平静而从容,嘴角微挑。
  四目相对,王邑渐渐承受不住,眼神开始躲闪,挣扎了几次后,终于还是低下了头。
  “臣……有罪。”
  “何罪?”刘协抬起手,轻轻勾了勾手指,示意蔡琰记录。
  王邑抬起头,刚准备请罪,一看蔡琰拿起笔,准备记录,立刻表示反对。
  “陛下,臣有事上奏,后宫不宜在侧。”
  伏寿躬身请退,蔡琰却一动不动,看向王邑的眼神中多了几分鄙夷。“敢告府君,我乃兰台令史蔡琰,负责编撰起居注。三公有事上奏,我亦不离陛下左右。”
  王邑抗声道:“女子焉能编撰起居注?”
  蔡琰不卑不亢。“敢告府君,起居注乃明德马皇后所创。”
  王邑一口老血堵在了嗓子眼里,又生生咽了回去。
  给他三个胆子,也不敢说明德马皇后的不是。
  不过起居注是明德马皇后所创这件事,他还真不太清楚。
  他眼珠转了转,突然想起一人。“你可是蔡伯喈女,河东卫氏之出妇?”
  蔡琰的脸顿时胀得通红,气息也变得粗重起来,一双妙目死死的盯着王邑,恨不得一脚踹死他。
  但她很快就恢复了平静,提起笔,在木简上写下一行字。
  河东太守邑请罪,应对无状。
  王邑只看到蔡琰写字,却不知道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