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兴汉使命-第3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立看着人才鼎盛的麒麟军,心中那份气吞山河的豪情壮志又增加了几分。

    就在麒麟军编组完成,准备展开磨合训练的时候,周瑜率领十万楚军攻克庐江的消息就传到了寿春。这让寿春的大小将领的纷纷的摩拳擦掌,准备在淮南战场上大显身手。

    然而刘立等人还没有来得及消化庐江被破的消息,紧接着又收到了朱然战败和刘勋投曹的重大消息。随后又有楚魏相争的消息传到了寿春,更是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兴汉军在寿春调兵遣将,就是为了在淮南战场上大展雄风。

 第449章 麒麟初征

    按照兴汉王刘正的最新命令:红衣督帅陈到作为老牌的督帅,负责主持淮南战事。新晋的寿春督帅张辽作为前线指挥,专门负责调度麒麟军,山地军和止啼军。至于剩下的队伍,由陈到统一调度,随时支援前线,确保淮南战场上的均衡态势。

    兴汉十三年是战事多发的一年,好在整个战场都集中在淮南一带,史称“淮南混战”。

    曹魏大将曹仁带领整合之后的八万魏军离开了安风津,与楚军在庐江附近一带展开了混战,双方互有胜负。总的来说双方都没有什么损失。周瑜虽然多谋,但是面对曹仁的乌龟壳般的防御,也是多次无功而返。

    葛坡的夏侯惇也让十万大军渡河南下,分别占据了平春,光州,固始和安丰四城,兵锋直指合肥。

    寿春城中,杨修作为淮南战场的参谋总长,风尘仆仆的赶到了前线大营中。

    陈到问:“德祖,王爷让你主持淮南战事,与周瑜和戏志才较量,这是你们三人的证道之战,据说谁赢了就是谋士超神第一人。你可一定要把握好这次机会呀?”

    杨修说:“督帅放心,既然我已经来到了寿春城,就一定会给兴汉军上下一个交代——不辱使命。魏军倾巢出动,在淮南战场投入了十八万兵力,楚军也针锋相对,十五万大军据守庐江,合肥两座坚城。兴汉军屯兵寿春,十二万主力大军也做好了投入战场的准备。”

    陈到摇了摇头,从麒麟军的规划到成功组建,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兴汉王刘正的意图十分明显——就是要历练刘立等将二代。这些承载着延续各个家族荣耀的少年,才是淮南战场上的真正主角,作为前辈可不能喧宾夺主。

    杨修号称兴汉国中第一聪明人,自然可以准确无误的拿捏兴汉王刘正的心思——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真正的大浪淘沙不是培养温室里的花朵,而是要培养一片历经狂风暴雨而不摧,却依然昂首挺胸的少年英才。

    按照目前淮南战场的态势,仲国随着袁耀南撤和刘勋投曹,基本上失去了在长江以北的话语权。兴汉军主动从合肥撤军,专心致志的巩固寿春,拿到了左右淮南局势的入场券。

    曹魏十八万大军压迫庐江和合肥,大有杀鸡儆猴的架势。想要携大胜之势对付兴汉军。

    张辽说:“督帅,王爷打算历练麒麟军,咱们这些人就专心的做好保驾护航的工作吧!麒麟军参谋长辛宪英,据说得到了商相甄妃的真传,不如听一听她的计划。毕竟王爷的意思是要让孩子们独挡一面,咱们这些人也不好越俎代庖。”

    杨修点了点头,兴汉国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南山军校和三大营。南山军校出将才,三大营出精兵。对于将二代的培养更是常抓不懈,这才让不到三十年国运的兴汉国人才济济,将星层出不穷。

    商业的繁荣,让世家主脉再也无法做寄生虫了。庶子商人的捐钱办教育,更是一举打破了世家的声望和文化垄断。儒商其实代表着一种荣耀与信念,让商人的地位得到了巩固。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受到了商人的恩惠,就会从思想层面上改善对庶子商人的看法。

    陈到也觉得兴汉王刘正的“民为本”思想很厉害。特别是五相议事制度确立之后,兴汉国各方面都进入了一个伟大的繁荣阶段。三侯俱乐部作为重要的提案机构,对于五相议事制度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那些能够在三侯俱乐部中脱颖而出的人,将有机会进入预备相机构历练,最后获得五相尊位的提名权。

    按照陈到的估计,辛宪英已经是内定的下一任商相,至于其他四相,估计也在秘密的培养和观察之中。

    辛宪英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高规格会议,就连孙尚香和赵统都没有资格列席。她平时都习惯在孙尚香的羽翼之下横行无忌,如今失去了主心骨,也有些瑟瑟发抖了。

    刘立就坐在辛宪英的旁边,对于她的变化心知肚明。她还是一个小女孩而已,第一次参与这种决定数百万淮南百姓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心中惶恐不安也是情有可原。不过麒麟军已经组建完毕,就没有退缩的理由,必须要迎难而上。

    辛宪英作为麒麟军的参谋长,她没有资格恐惧。刘立伸出了自己的手,握住了辛宪英的小手,鼓励她站起来代表麒麟军发言。

    面对满座的高级将领,辛宪英在得到了刘立的鼓励之后,终于走到了淮南战场态势图前,用三色旗帜分别代表三方势力。开始分析起了各路大军的优点和缺点。

    在谈到军事部署的时候,辛宪英终于忘记了年龄,恢复了超级谋士的自信。面对满座的功勋大将,她可以侃侃而谈,这是一种能力上的升华——自信是谋士实现自我突破的基石。

    在讲解完各方的部署之后,辛宪英终于拿出了杀手锏计划——兵进安风津。曹魏没有水军,进入淮南战场就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兴汉军可以发挥内河舰队的优势,将整条淮河变成曹魏大军的噩梦。即便是戏志才已经升级为神谋,也没有办法逆转水军方面的劣势。

    麒麟军兵进安风津,这是要一举打掉曹魏军队的幻想,利用淮河的优势瓮中捉鳖。戏志才要是足够的聪明,一定会想方设法的联合周瑜共同对付兴汉军。

    只不过曹魏想要在淮南站稳脚跟,就必须要拿下庐江作为屯兵之地,至于平春,光州,固始和安丰四座小城,根本就不能让戏志才找到一丝安全感。能够安身立命的坚城只有庐江。

    同样的道理,楚军花费大力气渡江北上,也不能轻易的退出淮南。合肥作为重要的堡垒,一定不能丢。

    这样一来三支大军互相牵制,这样的战场态势就极为微妙了。辛宪英认为想要拿下淮南,就必须要发挥兴汉军内河舰队的优势,让楚魏争食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按照辛宪英的计划,安风津是必须要拿下的地方。只有彻底的掌握了安风津,才能让戏志才尝到饿肚子的滋味。让楚魏合流的阴谋破产,兴汉军才有机会借力打力,一举荡平淮南。毕竟两个心怀鬼胎的盟友,在关键时刻肯定会坏事,这就给了兴汉军便宜行事的机会。

    杨修想了想,于是就问:“辛参谋长,你觉得周瑜会主动撤出庐江吗?”

    辛宪英说:“曹魏神谋戏志才已经到了淮南,周瑜是个聪明人,肯定不愿意留在庐江吸引火力。更何况庐江城外有刘勋,他想守也守不住,陆康死得太早了,这个严重的错误伤了庐江百姓的心。即便是拿捏住了陆绩,也于事无补。”

    陈到点了点头,决定等庐江方面的消息。要是周瑜死守庐江,兴汉军就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要是曹仁进驻庐江,那就让麒麟军出征,拿下安风津给曹魏大军一个教训。

    淮南战场风云变幻,三大神谋尽展才华。

 第450章 志才之忧

    安丰大营,戏志才看着忙忙碌碌的各路将领,心中总有一种不详的预感。曹魏大军进入淮南,看似势如破竹,其实已经身陷危局。如何破局反而成了最大的问题。

    夏侯惇问:“戏大人,我军进展顺利,已经稳定了半个淮南,只要经过一年半载的发展,就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了,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戏志才摇了摇头,幽幽的说:“元让将军,你可不要太乐观了。一条淮河可以抵得上二十万大军,更何况兴汉军内河舰队十分强大,至少曹魏方面没有足够的力量与之抗衡。如今十八万魏军精锐到了淮南,对于淮河北岸的依赖就更大了,如何保障后勤供给,才是决定淮南战事的关键。”

    在戏志才看来,葛坡距离安丰的直线距离虽然很近,但是深山老林的存在,让后勤保障陷入了巨大的危机。唯一可以确保粮道畅通的关键节点就是安风津。安风津在谁的手中,谁就可以主导淮南战场。

    淮南战场的核心三大城,庐江和合肥掌握在楚军的手中,寿春已经落入兴汉国之手长达一年,据说红衣督帅陈到对外城墙的改造已经完成。水泥青砖的构造,防震防火的设计,都展示出了兴汉国高超的建筑水平,也代表着又一座坚不可摧的城池诞生。

    曹魏大军唯一有能力争夺的地方,就只剩下庐江城了。至于易守难攻的合肥,夏侯惇可不愿意发动强攻。所以说安风津决定着庐江攻略的成败,更是决定了曹魏大军在淮南的前途和命运。

    夏侯惇说:“戏大人,安风津的守将是牛金,那可是子孝的得意门生,对于守城方面那可是轻车熟路了。兴汉军中擅长攻城的都大将不在淮南前线,不至于构成威胁。我这就写信提醒子孝,让他提前做好防范,算是增加双保险。”

    戏志才说:“这样也好,魏王让咱们进入淮南,就是为了争夺淮南的气运。安风津可是龙眼,千万不能有什么闪失。那里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曹魏大军进入淮南,不仅让周瑜和楚军寝食难安,更是引起了寿春方面的兴汉军的高度警惕。

    戏志才的担忧很快就变成了现实,为了配合曹仁迅速的拿下庐江城。他建议夏侯惇带领一万骑兵前出安丰,到合肥城外兜了一个大圈子。尽量的给楚军增加压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完成交接,不给兴汉军足够的攻城时间。

    庐江城中的周瑜难过得想哭,牺牲了五千多将士才攻克的一座城池,居然变成了鸡肋。据守庐江肯定是死路一条,不仅周瑜得完蛋,合肥的楚王孙策也会万劫不复。毕竟夏侯惇的态度摆在那里,合肥才是楚军的命门所在。

    丁奉哭了,周瑜只是心有不甘,他可是切肤之痛。作为攻克庐江的主力,丁奉却有五千多手足兄弟倒在了庐江西城。可是城池在手里还没有获得收益,居然就要拱手让人。更为可气的是原守将刘勋摇身一变成了魏将之后,竟然大摇大摆的代表魏军进城谈判并负责接手城池。

    双方第一天的见面很不愉快,丁奉差点儿砍了刘勋。周瑜有些恨铁不成钢的命令亲卫绑了丁奉。然而刘勋却以受到了惊吓为由,居然没有心思继续交接,而是把谈判失败的罪责全部推给了楚军。这让周瑜也无计可施,只能自叹倒霉。

    周瑜找到丁奉,有些责备的问:“承渊,你也是一员老将了,难道连审时度势都没有学会吗?”

    丁奉说:“大都督,我想不通。五千多将士的牺牲,才换来了今日的庐江城。就这样拱手相让了,你让我怎么向那些倒下的兄弟交代。”

    周瑜沉默了,夏侯惇的大军咄咄逼人,楚军必须要尽快的做出选择。曹魏骑军的出没意味着魏军随时可以抵达合肥城下。一旦夏侯惇完成了攻打合肥的部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