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我是康熙-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045。 清豆腐汤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康熙皇帝一见是此人,便立刻笑了,原来正是敢言直谏的汤斌。

    康熙十分喜欢汤斌,此处的喜欢乃是特指非常欣赏喜爱之意。眼前这个瘦津津,干巴巴,脸如斧刻刀削,五十四岁的小老头,就是后世史称“清朝第一清官”的汤斌。他也是能和西门豹、狄仁杰、包拯、海瑞等人并称中国历史上十大清官之列,真正名垂青史的廉洁人物。汤斌的平生乃是以民为本、清介自励、以德治国平天下,曾为三代帝王师的理学名臣,他廉洁奉公的事迹,那是说也说不尽了。

    但是汤斌目前的官职也不算大,只是一名翰林院侍讲,从五品的官职。而前几天康熙又很忙碌,所以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好好地去认识他。今日康熙因为要来国子监授课,需要多备几人做现场笔记,康熙便提前同张英打过招呼,让他从翰林院寻几个帮手来一起做事,张英便把“豆腐汤”也给一起叫来了。

    康熙在开始授课之前,特意认真听了两位翰林学士的“躬问圣安”,待晓得年长的老头儿就是汤斌之时,皇帝心里立刻欢喜地不得了,哎呀,可算是又认得一个大名人了,此名人又与别个不同。

    康熙笑着说:“汤爱卿,有何事相问?”

    汤斌直言不讳地问:

    “皇上,这账簿的格式如此狭窄,如何能够写下那许多文字?倘若依您先前所讲,这纪年也使用西洋数字方法,譬如这庚申年一月初一,究竟该如何转换才好?”

    康熙认真回答:

    “爱卿问得好,今日乃是康熙十九年庚申年三月初十,其实可直接写作19-03-10。倘若要将年份加以区分,由朕作主,便在19之前再添10,归结为1019年03月10日。”

    得,这位皇帝好大手笔,为了省事,直接撇开钦天监,径自把旧历纪年给改成公元纪年了。幸好他还有点收敛之意,给前面的先人预留了1000年的历史。

    汤斌沉默了半天,一时间也不晓得要采用什么理由来驳皇帝。毕竟是皇帝自己同意为了简便记账,可以暂时使用简化数字年份而不必加注汉字年号的。虽然似乎违了皇帝的例制,可是人家皇帝不介意啊。而且也仅仅只是为了简易记账罢了。汤斌一时没有想得更长远,他可不晓得经皇帝这么任意一改,随着“简易簿记”的畅行天下,后来所有的小吏商贾、平民百姓都觉得这样记忆年份十分方便,结果不知不觉竟变成民间的循例定制了。

    汤斌想了想,又问了一个问题。汤斌就象那问题宝宝。只听汤斌说道:

    “皇上,按照您所说的记账金额,倘若这金额是八百两银,则写800,倘若是8分银子,那么就应该写0。8了。然而也只有在户部、内务府的账目上,往来银钱可以动辄上百万计数,换作是民间市货,其实也就是几十文、几百文铜钱的事情。试问这八十枚铜钱,又该如何记账呢?”

    汤斌话音才落,许多小官员小书吏们纷纷点头称是,其实这个问题他们先前早已想了好几遍,就是不敢出头问询罢了。

    康熙非常高兴,这个问题其实也是让皇帝觉得很头疼的问题。他在前两天估算清朝钱币价值和兑换比率之时,就已经发觉了。照理说钱币应该与纸币一样,也是一种物物交换的中间媒介罢了。

    然而在古代,原本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000铜钱,其中金银比率是十进制,而白银和铜制钱之间的兑换比率是1:1000的千进制。但是用于制造钱币本身的重金属十分稀缺,因此钱币也有了相应的市场价格。恰恰因为这种金属自身也具有的实际价值性,造成了兑换比率的极不稳定。

    比如:有时候银价上升铜价下跌了,1两白银有可能兑换1600枚铜制钱;而有时银价下跌铜价上涨后,1两白银也可能仅兑换800枚铜钱。这种极不稳定的兑换比率,就给实际交易、流通和记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当时古人在记录银钱账目的同时,为了比较显示出地区物价差异和币值间的兑换差异,往往还需要添记一些相应参照物的市场价格来做参考比较。譬如:当时当地一斗米价六十文制钱,一斤猪肉二十文制钱之类。

    可是在现代,所有的纸币与硬币之间,兑换比率都是稳定的十进制,既容易换算又方便流通。1元=10角=100分,小数点后面只须记到两位就行了。货币的标准单位就是元,辅币之间的兑率固定不变,唯一反映市场变化、通货膨胀的方式就是民生物价的价格升降浮动。

    康熙皇帝回答:“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其实朕也很想问一问在座诸位爱卿,可有何办法能够使钱币之间兑换的比率缩小,最好能固定为十进制的。况且银价铜价涨跌不定,也影响了钱币之间的兑换公平和稳定流通。诸君可有何种办法,能够使金银铜钱币之间的兑换比值也逐步固定下来?”

    康熙提出问题之后,便吩咐大家:

    “诸卿可与前后左右,随意商讨一下。”

    说完,皇帝找到了自己专属的“龙椅”坐下来,开始喝茶养神。

    众多官员小吏们一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毕竟事涉金银铜钱币兑换和币值差异,皆是与各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哪怕是在兵部、礼部任职的小吏也对这个事情很感兴趣,交流研讨会的氛围相当热烈。

    一刻之后,康熙其实也站累了,索性依然坐在龙椅上,蔼然相询:

    “众卿可有何妙议?”

    终于有一个工部小吏起身奏道:

    “启禀皇上,卑职以为在白银与制钱之间,可加铸一种大铜钱,兑换比值便可相应缩小。”

    康熙笑着问他:

    “依卿之意,此种大铜钱,该当铸多重为好?”

    小吏回答:

    “时下的铜制钱既然重一钱四分,大铜钱可铸一两四钱重。”

    康熙失笑,反问他:

    “那么以此类推,超大铜钱恐怕就要铸十四两重了,荷包里也委实搁不下呀。”

    大家皆被皇帝的风趣逗笑了,工部小吏讪讪地坐下。

    '''qi su wang。COM/chapters/201011/25/1742077634263101909986250758538。jpg'''

    本章乃是清豆腐发表的感言章……

    本章鞠躬鸣谢伟业兄的智慧支持?_?

    鞠躬鸣谢稻草兄今日打赏_

    第21章鞠躬鸣谢凝舞美眉的服饰评论……

    第36章鞠躬鸣谢伊甸幽冥美眉的木偶bug……

    鞠躬鸣谢所有收藏、推荐、评论、点击、围观、骂街的……(淡定,yy不必太当真了)

    下次平bug的时候,再提前鸣谢我道唯心……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鸣累了……飘走了……

………………………………

046。 钱权一统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然而皇帝此言,却引得另一名户部小官员起身说道:

    “启奏皇上,目前市面上的铜料奇缺,铜器价格昂贵,因此铜制钱价升涨极快。此刻一两白银,只能兑换八百文铜钱。一两白银购铜只能得七斤,然而熔毁制钱一千枚,可实得铜八斤十二两。概因私铸铜器,获利丰厚,故毁钱市货之风有增无减。”

    康熙初闻此事,心中震惊,表情立时严肃起来,郑重问道:

    “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户部小官员颇有得色地回答:“卑职认为,其实可以改铸轻钱。每文铜钱可从重一钱四分改至一钱,改重为轻之后,毁钱为?既无厚利,则毁钱之弊,将不禁而自绝矣。”

    康熙脑中换算极快,1斤相当于16两,7斤铜重112两。熔毁铜钱一千枚,可得铜140两,倘若全部改铸一钱重的轻钱,甚至于还可净赚三钱银的价差。

    但是康熙勤学好敏,继续问他:

    “诚如你所言,似乎合情合理。然而改铸一钱重的轻钱之后,倘使铜价继续升涨,将来朕是否还要改铸八分的超微轻钱?又或者铜价忽然下跌,会否有人将铜器销毁,改为私铸铜钱?况且市面之上,流通制钱轻重不等,大钱与小钱彼此之间又该如何兑换?是否还须随时称重?”

    户部小官员被皇帝一番话诘问得哑口无言。康熙见他回答不上来,心中颇有些失望,倘若此人真能够举一反三,想出更有特色的点子,那可就是值得重点培养的金融人才啦。

    康熙皇帝耐心等待着,满怀期望地看着诸多官员小吏们。

    过了一会儿,后排终于有一名小吏站起来回答:

    “启秉皇上,卑职以为金、银、铜之间兑率比值的问题其实不难,库平营造制银锭之下,可仿照通宝制钱形状,铸造银通宝,金锭之下也可铸造金通宝。至于铜钱改重为轻后,民间恐有逐利者擅毁大钱、铸小钱的私铸之风盛行,皇上只须颁布法令严禁私铸,将铸币之权统归国库专有即可。此法古已有之,先秦民间毫无私铸之事,便赖铸币之职完全归于国有。”

    康熙万分欣喜地望着眼前此人,面白清容,狭长眼眉,年纪卯三十岁……,实在是太有才啦,完全想到朕的心坎里去。朕也很想把铸钱的大权收归国有化,统一钱币重量、式样,朕正等着有你这等金融才俊说出这个好法子呢。

    康熙眉开眼笑地问他:“爱卿姓名为何?”

    这名小吏神色恭谨地回答:“卑职是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王应元,山西蒲州人士。”

    康熙有些狐疑,脑子里在拼命地回忆高士奇同志编写的那张官员架构草图,这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究竟是个什么官呢?想了半天好像记得是在十几排里,大概是个九品小官。礼部四译?搞翻译的人才么,倒也很有政治经济头脑嘛。

    康熙便直接吩咐他:

    “王卿,你且回去之后,再把这个铸钱国有法思虑周全,写个条陈递上来吧。”

    王应元连忙应下。

    康熙可算舒心了,他心里原本就是有点想法的,苦于不会写古代骈文的公函。主题思想如果要表达清楚已经相当不容易了,还要加上之乎者也的起承转折,实在是太难为他这个偏理科的现代青年了。众里寻他千百度,寻寻觅觅就等着这位代言人出现哪。

    康熙又想了想很不放心,赶紧再交代一句:

    “王卿,朕赐你南书房行走,回头把条陈直接递进宫来。”

    王应元赶紧谢恩。康熙特意看了一眼身后的顾太监,见他确实也听清楚了,皇帝方才笃定。这南书房行走和御前行走相仿,其实并不是官职名称,乃是工作地点的说明,类似于同意他去某某地方报道。然而毕竟是在皇帝身边办差,时常可以见到御驾,貌似荣耀得很。倘若没有这个衔头,大内总管不同意给他配备出入禁宫的腰牌,那么这个九品小吏的奏折想要上达天听,按照正常流程传递的话,估计着怎么也得周转十来个衙门、拖延半个月。

    ※

    某人明天要参加考试,惯性作用下又爬上来写了一点,其实,他就是欠抽~

………………………………

047。 将心而悲。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康熙径自走到讲台中央,开始做总结陈词。皇帝要求所有学员回去之后,可以在所发账簿之上温故演练,尽快熟悉新式的记账方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