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北魏末年-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澄也有了决断。
  独孤永业是个将才,肯定要重用,他的前途依旧一片光明,但以生死托付,大可不必。
  没有人能责怪独孤永业在高澄遇刺后,立即倒向高洋,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就像小高王不会对杨愔、崔季舒见死不救而耿耿于怀。
  但是亲信都督这种关系到高澄安危的紧要职位,最不需要的就是长袖善舞。
  反而憨直一些的人,如高季式,才是最理想的人选。
  高季式与高澄自小相识,感情深厚,高澄相信自己看人的眼光,高季式不可能被兄弟们拉拢而对自己不利。
  思来想去,高澄决定将高季式唤来,与他好好谈谈。
  高澄也不大摆宴席,只备上一桌酒食,邀高季式对坐,将一坛酒摆在高季式面前,自己面前也摆了一坛,笑道:
  “今夜我与子通只当是多年挚友共饮,没有什么大将军的身份。
  “澄不胜酒力,这一坛能喝多少算多少,子通这次却要畅饮。”
  “这可是子惠你自己说的,那我今夜可就不拿你当大将军了。”
  高季式嘿嘿一笑,当即提起自己的酒坛与高澄调换。
  他跟高澄这么多年,这酒里兑水的事,都不知道帮着干了多少次。
  高澄摇头苦笑:
  “子通居然不信我。”
  说罢,提起被高季式调换的酒坛为自己满了一盏。
  而高季式斟满的,则是特意为他准备的大碗。
  他从不用小盏喝酒。
  两人对饮,高季式大感疑惑:今儿的酒怎么是真的?
  见高澄又满上一盏,高季式一把夺了过来。
  高澄急了:
  “哪有夺人酒水的道理!”
  高季式却笑道:
  “我替子惠尝尝。”
  说罢,举杯饮下,才入口,就发觉不对,这哪是酒里掺了水,分明是水里掺了些酒。
  但高澄多厚的脸皮呀,面对高季式怪异的目光,他摇头感慨道:
  “我先前也尝出了这是劣酒,定是家中奴婢疏忽所致,刚还在庆幸子通与我换了一坛,不会扰了子通的酒兴。
  “我本不欲声张,就是担心有奴婢因此受罚,不曾想还是被子通瞧出了端倪。”
  这番话,当即让几个侍奉在侧的婢女叩首感激,直言世子仁德。
  可不是嘛,这般体贴奴婢,仁这一个字,高澄当之无愧。
  要是当个太平君王,就这道德水平,怎么说也是个仁宗吧。
  高澄只留了亲卫在院外守卫,挥挥手对婢女们道:
  “时候不早了,你们都退下吧”
  等婢女们都退下,高澄还要斟酒,却发现高季式给他换了一坛。
  “喝多喝少都无妨,但不能喝假的。”
  高季式为他倒满一杯,说道。
  高澄哑然失笑。
  “好!说好了是挚友共饮,今夜全依你。”
  两人便接连对饮,高澄小盏小盏地抿,高季式嫌大碗不痛快,干脆抱坛灌。
  见火候差不多了,高澄突然一脸愁容道:
  “子通,我昨夜做了个梦,梦见自己被人谋害,多年辛苦都给兄弟做了嫁衣。”
  高季式闻言,拍案而起,带着几分醉意怒道:
  “我这就去为子惠杀了高洋!”
  高澄赶紧一把拽住他,才算救了高洋一条命。
  “季式莫要胡言,澄友爱阿弟还来不及,又怎能行手足相残之事。”
  高季式喘着粗气道:
  “阿惠要我做什么尽管直说,我高季式绝不推辞。”
  高澄却摇头道:
  “子通醉了。”
  高季式感觉自己的酒量受到了侮辱,抱起酒坛又灌了小半坛,将酒坛重重落在几案上,昂首道:
  “子惠莫要小觑了我的酒量。”
  高澄这才对高季式道:
  “天柱辛苦创业,被孝庄诛杀,尔朱氏便四分五裂。
  “贺拔岳辛苦经营关中,被侯莫陈悦刺杀,关中也姓了宇文。
  “昨夜之梦也为澄提了一个醒,若是没有信赖之人护卫左右,无论积攒多大的家业,终将是为他人添彩。
  “如今洛阳城中,我能信任的只有子通了。”
  高季式闻言,醉意瞬间清醒了大半。
  高澄的担忧,高季式自然明白,毕竟尔朱荣、贺拔岳两个活生生例子摆在那。
  但高季式也有自己建功立业的想法,他也不想一辈子担任护卫一职。
  高澄看出了他的疑虑,给出了一个办法:
  “子通身兼亲信都督,平日里自然常伴我身边,出征时则回到军中领兵,至于平常操练与军务就交给你麾下将校以及文吏负责。”
  高季式想了想,这确实是个没有办法的办法,更何况高澄麾下并非没有人,却执意要把安危交托给他,这份情义可比什么甜言蜜语都要重。
  “子惠既然这般看重我,季式必定以命相护。”
  “莫要轻言生死,子通,相信我,我高子惠绝不亏待于你。
  “来,子通,今夜与我不醉不归!”
  解决了烦恼之事,高澄大喜,劝酒道。
  提起喝酒,高季式瞬间就来了劲,又抱起坛子与高澄对饮。
  这一晚,高季式真喝醉了,但也没归,高澄为了表示对高季式的喜爱,与他同榻而眠。
  可没过多久,高澄就骂骂咧咧跑了出来,身后的屋里,是如响雷一般的震耳鼾声。
  小高王半夜敲开了尔朱英娥的门,往她屋里睡了一宿。
  从此高季式也被列入了同榻而眠的黑名单。
  高澄满脑子疑惑,十六岁的时候分明没这毛病的呀。
  亲信都督既然由高季式兼任,独孤永业也只有往京畿军任都督了。
  不过他可不知道高澄一开始是找亲信都督的打算,能进京畿军已经是激动万分了。
  曾经京畿军七将,王思政资历最浅,只得了郡守一职,但那可是恒农郡守。
  除了高季式被高澄留在身边,其余都是任职地方刺史。
  这时入京畿军任都督,也意味着自己最低也是个郡守的前途,受了赏识,州刺史也不在话下。
  如今京畿军分散各地,高敖曹带走五千步骑镇鲁阳,段韶带走五千步骑镇虎牢,尧雄带领五千步骑镇汝南,慕容绍宗带领五千步卒镇长社,斛律光带走三千步卒镇大梁。
  共计分散步骑两万三千人,其中骑卒三千五百人。
  王思政并未分配到京畿军部曲,但恒农原本就有驻军。
  而洛阳还剩了京畿军一万一千人,其中有高季式三千汉军,高澄麾下四千武川鲜卑,以及四千汉军弓手。
  他从来没有放弃过箭如雨下的梦想。
  高澄将武川鲜卑中的三千步卒交给独孤永业统带,但注定不可能让他将这支部队当做部曲。
  这是小高王自己的嫡系部队。
  高敖曹、尧雄、段韶那都是带资进组。
  斛律光、高季式那都是自己过命的兄弟。
  慕容绍宗按高澄的话来说教过他兵法,就是自己的老师。
  连老丈人王思政都带不走京畿兵,独孤永业又怎么可能破例。
  但在独孤永业看来又是另外一种意思,大将军可是将直属嫡系交给自己统领,那代表什么,代表他独孤永业是大将军的自己人。


第一百五十五章 拳王出使
  侯渊曾去信樊子鹄,希望能做充足准备再举事,而高澄也贴心的通过侯渊,帮助樊子鹄将举事时间定在秋收以后。
  对樊子鹄的说法自然是储备粮草,而对于高澄来说未尝不是担心兵乱将兖州等地一年的收成毁去。
  处理内部职位调整的同时,高澄也在着手准备应对樊子鹄、大野拔等人的叛乱。
  崔季舒当时并未卸任大将军府长史,被高澄以议事为由将他招至渤海王府。
  一进高澄常与心腹密议的厢房,入眼便是那面将他名字列为首位的屏风,崔季舒觉得有如清风拂面,浑身舒爽。
  “叔正快坐。”
  不等崔季舒行礼,高澄便亲切地唤着崔季舒的表字,招呼道。
  待崔季舒行礼入座,高澄忽然感慨道:
  “一晃经年,叔正伴澄也有五载,劳苦功高,也该让叔正独领一面了。”
  崔季舒闻言呼吸急促了起来,他并没有一颗平常心。
  当初大侄子崔暹越过他继任长史,以及之后先出幕府往吏部任职,这些都让崔季舒心生嫉妒。
  只不过都被高澄好言安抚从而化解。
  如今关系到自己出幕后的派遣,又怎么不会让崔季舒紧张。
  他深吸一口气,假作淡然道:
  “何去何从,仆听凭大将军吩咐,只求能为大将军效犬马之劳。”
  高澄摇头笑道:
  “犬马之劳自有犬马充任,与国士何干。”
  望着崔季舒脸上忍不住的喜意,高澄继续道:
  “我曾与遵彦(杨愔)说,不历州郡,不知地方疾苦,难充宰辅之任,于是在平定三荆后将遵彦外放东荆州刺史。
  “遵彦自上任以后,开挖水渠以资灌溉,劝农课桑殷实民众,又严惩奸滑胥吏,让百姓拍手称快,如今还在大兴文教,他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而我对叔正也是同样的期许,将来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都需有人主事,澄希望能有叔正位列其中。”
  崔季舒心门已然失守,再也强装不出淡然之色。
  平素虽以宰辅自勉,但此时真正从高澄口中听说,是截然不同的,这代表了高澄对自己的看重,以及对他才能的认可。
  三省职权不同,在各个时期地位也有高低,比如如今的东魏,就因为高澄任尚书令,居尚书省摄六部总领朝政,其余中书、门下二省也随之被边缘化。
  崔季舒如今也不禁起了一丝与杨愔较劲的心思:不就是治理地方吗?我要向大将军证明自己不止可以打拳,就连治理地方也要胜过杨愔,让他去门下省吃灰。
  这般想着,崔季舒起身请求道:
  “仆请世子将季舒放任地方,以做磨砺。”
  高澄却示意他先坐下,摇头道:
  “此事暂且不急,在此之前,澄还有一件事需要叔正为我分忧。”
  “大将军但有言语,仆无不应从。”
  崔季舒正色道。
  高澄当即便将侯渊揭发樊子鹄密谋叛乱以及自己让侯渊作为内应的事情告诉了崔季舒,临了,语重心长道:
  “如今万事具备,只差一人替我与侯渊蒙骗樊子鹄。”
  话说到这个份上,崔季舒哪还不明白高澄的意思,立即请缨道:
  “仆愿为世子当此重任。”
  高澄却叹气道:
  “澄也觉得叔正是最适合的人选,可受任之人往青州时,需穿行兖州,叔正需要考虑清楚。”
  从洛阳往青州公干,还特意绕过兖州,樊子鹄就算是傻子也能发现其中有蹊跷。
  “大将军都说了,樊子鹄决计秋收之后举事,仆如今穿行兖州,又何险之有?还请大将军受仆以此任。”
  崔季舒坚持道。
  高澄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同意了崔季舒所请。
  其实若只是战阵倒戈,无需多此一举。
  可一旦交战,受损的都是兖州的元气。
  但若要不经兵戈,就让侯渊为他带来樊子鹄、大野拔的人头,就必须演这场戏。
  贺拔岳的例子就摆在眼前,谁还敢轻易置身险境。
  太昌四年(535年)七月中旬,崔季舒正式卸去大将军府长史一职,元善见以崔季舒为天使,代为巡视青齐地区。
  崔季舒带领队伍奉命出洛阳,先往青州,沿途对待地方官吏都没什么好脸色,嚣张跋扈至极。
  崔季舒表面上奉的是天子之命,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