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辨法法性论讲记-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所治”相:智慧所对治的,是烦恼,烦恼是所对治相。然以唯识观来说,虚妄分别现能取、所取二相,是错乱杂染的因,这是要离去的。修唯识观时,观唯识所现的所取境,是离识无所得的;所取相为智慧所对治,修习到所取了不可得,是为第一离所治相。

二、“能治”相:有所治,就有能对治的。通泛的说,修三十七菩提分,六波罗蜜多等,都是能对治烦恼,都可说是能治的。然约唯识观行说,上观所取相不可得,离心以外的所取相是所治相。这是观为唯心所现,能除心外所有的执著。观唯心所现,不离能取,就是以有识为能治。然所治的所取相不可得,能治的能取相也就不能成立,所以要进一步离去能治的能取相。

三、“真如”相:真如是无相可得的,然从唯识观行的过程来说,修到所取相不可得,能取相也不可得时,有二取都不可得相现前。无二无差别,是真如相;一切法不可得是空性相。有此空相、真如相,还不能证入真如,这种似现的真如相,也是要远离的,这是离真如相。

四、“能证智相”:修观时,总有一能观相;到观心现起二取不可得──真如相时,就有一能证真如智相,也就是自觉得能证真如。这也是相,是无分别智所远离的。
将四相综合起来:所治,能治,真如,能证智,是修唯识观行,到达无分别智现前所应远离的。先要离所治相,观唯识所现,识外所有一切相不可得,对治所取相──心外所有一切相。一切不离能取心识,是能对治所取相的;如离去了所取相,这能治的能取心相也不可得,名为离能治相。所取相、能取相都不现前时,有真如相现前,空相现前,这真如相也是要离去的,因为真如是没有一切相的。所证的真如相既不可得,那能证的智慧相也不可得,所以说:‘无智亦无得’。修唯识观,对于这四种相,要一层一层的次第远离,四相都远离了,那才是真正的无分别智。

颂文承上说:“此四如次第”这四相──所治,能治,真如,能证智,如四相的次第,就是“所永远离”的“粗、中、与微细,及常随逐相”。这四种相,是修行者所应该永远远离的。其中,所治相是粗的,识外的一切所取相,是最先远离的。能治相,是能取相,比较上要细一点,也就是次一层远离的,所以是中。能取、所取相不可得,真如相是最微细的,也是最后远离的。所治相是粗,能治相是中,真如相是微细,而能证智相是常随逐相,因为只要修唯识观,无论是离所治相,离能治相,离真如相,总有一离相观智的自觉。离相观智的自觉,是与观行不相离的,所以说是常随逐;这也还是相,直到有证有得的证智相也离了,才是无分别智现前。四相彻底永离,是无分别智离相的全部意义。

2。12623 悟入无分别智加行 悟入正加行,亦有四种相:谓有得加行,及无得加行,有得无得行,无得有得行。
“正加行”,不是广泛的加行,而是资粮圆满,正修唯识观行,在真正证悟以前,所修的四加行位。暖、顶、忍、世第一法,名四加行位,是正修唯识观的。要得到无分别智,真正的般若现前,证悟法性,非要经过正加行的修习不可,如不修加行,无分别智是决不会现起的。佛法中一向说:‘没有天生的弥勒,也没有自然的释迦’。弥勒佛,释迦佛,无论那一位佛,都是经修持得来的。唯识大乘所说的正加行有四:一、有得加行;二、无得加行;三、有得无得加行;四、无得有得加行。四加行的意义,是这样的:

“有得加行”:究极的目的是无所得,但修行方便,第一要先修有得加行。什么有得?虚妄分别性可得,依虚妄分别性是有,作唯识观。如说:能取、所取,能诠、所诠一切都不可得,种种执著都不可得,一切一切既都不可得,那又从何起修?所以尽管说能取、所取种种妄执,可以是没有的,而虚妄分别,却不能说没有的,这就是唯识宗与空宗差别的地方。先要确信虚妄分别心是有的,这才灭除这虚妄分别,能得解脱。如辨中边论说:‘非实有全无,许灭解脱故’。依他起性的虚妄分别,当然不是实有的,可不能说是无,因为不是完全没有,所以要以修行来灭除他。许,是许可,承认,灭除虚妄分别而得解脱,是佛法所公认的;如虚妄分别什么也没有,等于无,那也不用修行了!一般人不太理解,有宗、空宗所论诤的重点所在,所论诤的,重在虚妄分别──依他起性。空宗以为,这是毕竟空的;唯识宗说:这不能说是空的,虚妄分别是有的。

为什么一定要观虚妄分别为有,修有得加行?因为依虚妄分别有得,才能观察起“无得加行”。依唯识说:虚妄分别是有的,但从虚妄分别心(心所法)生起时,我们不能了解虚妄分别性是唯识的,现有能取、所取相,而能取、所取似乎心境对立,主观与客观对立,这是错误的,根本没有的。能取、所取──二取相,是不可得,是空的;这样的观察,名无得加行。把初二加行综合起来,就是有心无境:虚妄分别心是有的,心识现起的心境各别对立的──二取是无的。如辨中边论说:‘虚妄分别有,于此二都无’。修唯识观,是依虚妄心识,而显二取是无的,这也如辨中边论说:‘依识有所得,境无所得生’,唯识学是特重虚妄分别有的。一切法中,心为一切法的主导,为一切法的中心,无始以来有这虚妄分别心,所以在生死轮回之中,不得解脱。在生死流转中,起烦恼,造业,受果,都是依妄识──虚妄分别心而有的。虚妄分别心是不能没有的,没有就无所谓解脱;但也不是实有,实有是不可灭、不可破的,这是唯识宗所说的幻有。唯识学立虚妄分别心是有,依虚妄分别识,明能取、所取二相现前,心境对立是没有的。依虚妄分别有,观能取、所取相无,就是有得加行、无得加行的意义。

“有得无得行”的意义是:虚妄分别是有得,所以心外所取不可得,所取境不可得时,能取心也不可得了。这样,虚妄分别有得,也就成为无得了。
“无得有得行”:无得,就是上面的二取都无所得。二取都不可得,不是什么也没有了,因二取不可得,显出的二取空性是有的,这是有得。在唯识观行过程中,以二取不可得,而有空性在。这是加行,还没有证悟,但要肯定空性是有的。唯识学立虚妄分别是有(得),这才能安立生死与解脱,才能依妄识有而明二取无。唯识学又立空性是有(得),这才能明有所证得。所以,以唯识宗来看,一切空者是不对的!这也没有,那也没有,什么都是空的,那怎么安立生死与解脱,何必起修求证!生死与涅槃都不能安立,那就落在断见。在正修观行时,观空性是有的;无所得空是有的,所以名无得有得加行。

唯识说虚妄分别是有,能取、所取的空性是有,所以或称有宗。这如弥勒菩萨辨中边论颂说:‘虚妄分别有’,先肯定虚妄分别是有的;‘于此二都无’,于虚妄分别所现的二取,是不可得的;‘此中唯有空’,此虚妄分别心中,唯有空性;‘于彼亦有此’,于彼空性中,众生位上,是有虚妄分别的。虚妄分别及空性是有,是唯识宗的根本见解。说空性是有,就是说真如是有,法性是有,涅槃是可证得的。说虚妄分别心是有,所以生死是有,灭除以后,可以得到解脱。这样,‘故知一切法,非空非不空’。一切法不只是空的,也不只是不空的,这就是中道。‘有无及有故,是则契中道’。虚妄分别是有;能取、所取是无;及有故是:虚妄分别心中有空性,空性中有虚妄分别。这样,才契合于佛说的中道。

上来所说的,是悟入无分别智的加行,要得到般若无分别智,要依此修行:有得加行;无得加行;进而有得无得加行;再进而无得有得加行。依这样的现观次第,可以证悟真理,无分别智现前。中国的唯识学者,成立五重唯识观,在唯识经论中,可说从来没有此说。一切唯识经论,从弥勒,到无著,世亲,说到唯识观,都如本论所说的。

2。12624 悟入无分别智性相 悟入于性相,当知由三种:谓由住法性,依住无二取,离言法性故。第二由无现,二取及言说,根、境、识、器世,悉皆不见故。以是此即明:无所观、无对,无住、无所现,无了、无依处。无分别智相。如经所宣说:由现一切法,见如虚空故;及一切诸行,见如幻等故。

性是自体,相是相状或义相。任何存在的,不能有言无实,一定要以相知性,有这样的相,可知有这样的法,如说‘了别为性相’,‘思量为性相’,就从了别与思量的相,知有了别性、思量性的存在。那末,怎样理解无分别智的性相呢?约三种说,因为无分别智,根本虽是现证的无分别智,但从加行到现证,现证以后,都有无分别的意义,所以无分别智有三种:加行无分别智,根本无分别智,后得无分别智。

第一种,“由住法性”:无分别智所证悟的,是法性,真如。在说明上,智慧与法性,好像是相对的,智慧是能证的,法性、真如是所证的。这是方便说,为众生是不能不这么说的。众生界是相对界,语言,思惟,没有不是相对的;为众生说法,也不能不说相对的智与法性。在说明中,好像智慧是智慧,法性是法性,智慧能证真如,然与证悟的意义,这是不亲切的。要知道,无分别智不是一般的智慧,一般的智慧是虚妄分别的,是有能见、所见,能知、所知的。无分别智是无分别的,是没有能所的,换言之,没有主观、客观,能知、所知的对立意义。本论说是‘由住法性’,无分别智安住在法性中。住,是安住,有深深契合法性,融然如一的意义。法性是无相的,无能取、所取,无能诠、所诠,真如法性是这样的;真正的无分别智现前,就安住法性中,也就是这样的。“依住无二取,离言法性故”,这两句,应读为依住无二取法性,依住离言法性。依住,是依住于法性;无二取是离能取、所取的法性;离言是离能诠、所诠的法性。所以真正无分别智现前,安住在法性中,法性是无二取,离名言,无分别智也是无二取,离名言;法性是这样,无分别智也是这样,无二无别。依安住法性,显示无分别智的性相,这是第一种。

第二、“由无现”:无分别智相,由六种相不现来说明。真正的无分别智现前,有六种相不现,总括了一切法不现,无现就是不现的意思。“二取,及言说,根、境、识、器世,悉皆不见”。这六相不现了,即一切法相不现。二取不现,言说不现,如上依住法性所说,法性离能取、所取──二取,离能诠、所诠,所以无分别智现前,这二种相是不现起的。下面四种是:无根、无境、无识、无器世界相。一般的心识活动,一定有三方面:有根、有境、有识。例如以眼见来说,一定有眼根,眼根不坏。依佛法说,在眼睛瞳人内,有一种很微细,很精妙的物质,名为净色根,近于现代所说的视神经;依此而能见的,名为眼根。眼根见色,一定有青、黄、赤、白、长的、短的、圆的、方的色境,为眼根所取(境相影现在眼瞳人中)。如没有境界,眼根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