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现代战争-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数量的重要性是始终如一的。人海战术和狼群战术都是“以量胜优”的战术。在接下来的马恩河战役中,小毛奇对德军右翼的削弱,导致德军因兵力不足而吃了苦头。在游击战中,正规军的兵力必须是游击队兵力的6倍以上才能消灭游击队。越南战争中,美军投入的兵力没有达到越南游击队兵力的6倍是其战败的一个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 马恩河战役:法国的战略性胜利

    1914年8月14日,德军攻入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此后德军势如破竹直逼法国巴黎。

    1914年9月2日,德军即将打到巴黎,巴黎的法国政府官员们纷纷收拾行装,踏上逃亡之路。法国把防守巴黎的任务交给了65岁的加利埃尼将军。让加利埃尼防守巴黎是法国的幸运,他是一位卓越的战略家。巴黎守军在城里城外构筑堑壕路障,枕戈待旦迎接德军。

    1914年9月3日,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德国第一集团军,为了追击败退中的法军,居然改变了行军方向,绕到巴黎的东南部,孤军冒进,将自己的右翼暴露在了法军面前。按照施利芬计划,处于最外侧的德国第一集团军应该从西面包抄巴黎,但是德军没有按计划乘势攻入巴黎,而是调转方向去追击向巴黎东南方退却的法军。9月3日晚,一名法国飞行员发现了这一情况。加利埃尼将军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他向法军总司令霞飞建议在马恩河阻击德军。

    霞飞很快采纳了加利埃尼的建议。当德军渡过位于巴黎东南面的马恩河时,英法联军的主力按照部署已经退守在那里。为了增强马恩河防线的兵力,霞飞征用了巴黎市内700辆汽车,把防守巴黎的法军星夜兼程地运往马恩河防线。这是战争史上第一次用汽车大规模机动兵力。

    1914年9月6日,霞飞命令英法联军全线反攻,马恩河战役打响。英法联军的六个集团军与德国的五个集团军总共200多万人投入战役,600多门重炮和6000多门迫击炮震撼着马恩河两岸。

    马恩河战役打了近一个星期,由于小毛奇自作聪明地修改了施利芬计划削弱了右翼力量,使德军与英法联军作战时,因为兵力不足,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最后德军不得不全面向北撤退。马恩河战役一结束,小毛奇就向德皇承认:“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随后,小毛奇被撤职,陆军大臣法尔肯海因接任德国参谋总长。

    马恩河战役是法国的一次战略性胜利,它导致了施利芬计划的彻底破产。如果不是这样的话,20世纪的历史也许会改写。马恩河战役堪称滑铁卢战役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最具决定性的战役。马恩河战役结束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西线战场就形成了胶着对峙的局面。以机枪和堑壕为核心的堑壕战一直延续了四年,直到战争结束。

    战争中的意外

    瞬息万变的战争过程中是按照计划行动错失战机还是不按计划犯下错误是令人难以把握的。按照施利芬计划应该乘势攻入巴黎,德国第一集团军认为乘势追歼法军是更好的战机。二战初期德国装甲军极其冒进不但不是错误,反而还是正确的战术。一战中追歼法军则是错误的开始。

    判断是战机还是错误只有一个标准:怎样更有利。战前准备应该设想到所有的情况和应对方法。即时战略调整能力至关重要。

    战争中的意外情况对双方来说都是双刃剑。意外情况的出现往往就意味着大获全胜或者反败为胜。冲昏头脑的胜利这种意外情况出现以后,第一集团军可能大获全胜,法国也可能反败为胜。这次法国反败为胜了。战争中的任何意外都不是什么大好事,意外会打乱精心制定的原计划,逼出不够仔细的新计划。如果精心制定的原计划有80%的胜算,那么不够仔细的新计划就只有60%的胜算了。在战争中故意给对手制造意外,会让对手十分头痛。

    施利芬计划的优点——奇正结合

    战争必须奇正结合,在大兵团正面会战之时,只是调集军队参加正面会战是极其低劣的战争指挥策略。在大兵团正面会战之前,就应该考虑如何运用奇兵出奇制胜。例如:马恩河会战中,如果有一支奇兵迂回到英法联军后方结果就不一样了。一般来说,奇正力量的对比应该是1:2,奇兵力量不能太弱,否则会因力量不足而无法达到效果。奇兵力量又不能太强,否则兵力分散,正兵太弱不能完成正面攻击的任务。

    用少量奇兵牵制对方大量兵力,再用正兵出奇制胜是最佳的奇正结合方案。施利芬计划显然是一个最佳的奇正结合方案,施利芬用少量兵力在阿尔萨斯和洛林牵制法军主力,然后用德军主力包抄巴黎。施利芬计划的核心是“左翼牵制,右翼包抄,攻克巴黎”,要求右翼力量必须强大。小毛奇自作聪明地削弱了右翼力量和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德国第一集团军没有按计划乘势攻入巴黎是一战中德国的施利芬计划的彻底破产的两大原因。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德国参谋总长小毛奇显然不如他的前任施利芬,更不如他的亲戚普鲁士最伟大的军事指挥家毛奇。

第一次世界大战 伊普雷战役:对无辜者的大屠杀

    1914年9月6日,霞飞命令英法联军全线反攻,马恩河战役打响。

    包抄侧翼的竞赛

    1914年9月13日,在马恩河战役中失利的德军撤到了马恩河北面的埃纳河畔。德军企图在埃纳河畔进行防守反击,与英法联军僵持对峙3个星期后,双方都意识到正面突破是不可能了。因此,双方都开始试图包抄对方的侧翼。

    双方都在从瑞士边界到巴黎北部的防线上作了准备,但是从努瓦永尔北部直到比利时海岸线的防线仍然存在着真空。因此,双方都想从这一侧突破。德军想攻打联军的左翼,联军则想攻打德军的右翼。但是,当交战的一方准备包抄另一方时,总是屡屡受阻,无功而返。于是双方又继续向西北推进,往大海的方向奔跑。在此期间,两军试探性的进攻不断进行,伤亡人数持续上升。

    1914年10月中旬,包抄侧翼的竞赛终于因为到达了英吉利海峡而结束。但是德军仍不罢休,企图撕破联军的防线。德军选择了一个进攻点,这个进攻点就是比利时西南部的小镇伊普雷。

    伊普雷战役

    伊普雷的克洛思大教堂拥有500年历史让伊普雷享誉世界,伊普雷还曾经是比利时的羊毛交易中心。一支法国部队驻守在伊普雷的北部,一支英国部队守在伊普雷的南部。南部防线拉得很长,而且兵力不足,因此德军将主要火力集中在英军驻扎的南部防线。

    德军连续三个星期集中一切力量对南部防线进行狂轰乱炸。德军求胜心切,一度派出未经严格训练的年轻志愿者投入战斗。这些缺乏经验的志愿军在机枪和自动步枪交织的火线中成片倒下死伤惨重。后来,德国人把第一次伊普雷战役称为对无辜者的大屠杀。

    联军虽然勉强守住了防线,但是却付出了极大的生命代价。英国首批远征军在这一战中大伤元气,再也没能恢复过来。英军死守阵地,毫不动摇,但是从军事的角度看,英军如果后撤并将防线缩短,情况可能会好一些。

    泥泞、血腥和恐怖的伊普雷战役是没有什么军事指挥技巧的普通攻防战,也是1914年西线的最后一场大战役。

    敌后战术

    在阵地式的攻防战中,进攻方很容易想到在防守方后方实施空降作战。空降部队从防守方的后方发动进攻,与前方部队一起夹击防守方。在第一次伊普雷战役时,空降部队还没有诞生。炮射空降机在近距离的攻防战中或许有用。把士兵装在空降筒中,用地面上的炮射空降机把空降筒发射出去,当空降筒到达预定位置时士兵从空降筒中跳出,实施低空空降作战。在空降筒离地面100米左右时士兵就可以实施低空空降了。空降筒本身也可以有战斗部和动力装置,在士兵跳出后可以变轨对敌方目标实施打击。

    在北朝鲜企图统一朝鲜的战争中,北朝鲜军队势如破竹地把美军和南朝鲜军队赶到了釜山环形地带。此时,美国第八集团军在仁川登陆,把北朝鲜军队拦腰截断。由于后勤补给被切断,前方的北朝鲜军队被迫投降。美军迅速打败了北朝鲜军队,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引发了中国的“抗美援朝”。在敌人后方实施空降作战或两栖登陆作战让敌军两面受敌是敌后战术的一个方面。

    包抄敌方的侧翼也是想让敌军的正面和侧翼都同时受敌。敌后战术的要旨是让敌人的正面、背面和两翼的至少两个方向同时受敌。在敌后开展游击战可以牵制敌军但不能说让敌军两面受敌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 堑壕战:机枪的战争

    从1914年8月4日德国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进入比利时到1914年11月第一次伊普雷战役结束,连续几个月的激烈战斗让交战双方疲惫不堪。马恩河战役结束后,西线战场就形成了胶着对峙的局面。在你来我往的攻防中,双方都尤其加强了防御。交战双方纷纷深挖堑壕,加强掩体,设置带刺的铁丝网,以构筑固定阵地。

    最初双方的堑壕就是草草挖出来的壕沟,但是随着战争的发展,指挥人员和后勤力量也深入到堑壕里,进行指挥和补给。因此,堑壕被不断地加深加宽,防御体系变得越来越发达。到第一次伊普雷战役结束时,从瑞士边界一直延伸到大海的六百多公里长的战线上,横亘着一条布满堑壕、隧道、掩蔽所和铁丝网的坚固防御线。

    堑壕网的出现使得作战越来越有利于防守方,阵地之间荒凉的无人地带,被无数黑洞洞的枪口虎视眈眈地瞄准着,攻击部队只要出现在无人区,对方战壕内的敌人就能清楚地看见,那些埋伏在防御工事后面的机枪手就像狂风扫落叶一样,将进攻士兵的生命轻易地夺走。因此,夜晚成了工作时间,白天则被用于休息和恢复体力。

    堑壕和机枪彻底阻止了步兵的冲锋。以堑壕和机枪为核心的堑壕战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对于联军来说,堑壕战是新鲜的。最初连挖掘工具都没有准备,需要掘壕固守时才去搜罗铁锹。部队也没有经过阵地战的训练,最初只是挖浅坑,以提供暂时的掩蔽。后来,壕沟挖到两米多深,还对壕沟进行了伪装和连通。

    堑壕战对于德军来说也是新鲜的,他们的训练和装备本是用来打一场在6个星期内获胜的运动战,但他们很快就适应了这种新的战争样式。德军把自己的堑壕搞得比较舒适,相比之下,联军的堑壕要简陋得多。

    对于双方士兵而言,堑壕战则是真正的噩梦。进攻者往往被机枪扫射夺走生命,防守者则必须与泥泞和脚气斗争。堑壕内的士兵几乎都会患上脚气病,其中堑壕足非常普遍。

    马克沁机枪

    一战爆发时,只有德国认识到了机枪的重要性。德国陆军装备了至少12500挺马克沁机枪。马克沁机枪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真正的自动武器,它在一战中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以至于有人将第一次世界大战称为马克沁机枪的战争。

    马克沁机枪可以快速射发子弹,其杀伤能力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它的链式供弹系统节省了很多装弹时间。以马克沁机枪为代表的自动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