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尊者阿迦曼传-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尊者阿迦曼传》

作者:阿迦摩诃布瓦/帕邦塔寺【完结】

001禅师011沙里卡洞的冒险021他的一些弟子们031细察禅思境相041心意开发就是心意疾病的医疗051不还者的中道—不可捉摸的烦恼061在清迈说法071没有坟墓的 体081给予既深又广的帮助091在家时的逸事101习惯和重复的影响力111精神的无懈可击121内在的法拉(比丘身份)131由智慧和德行感化的无数利益141师父如何帮助弟子151尊者阿迦曼最後的疾病161穷中之穷,富中之富171心意开发—世俗开发的基础001禅师都衷心敬仰他。从他所传授的有关於高深法义的解说和教示里,他的果证程度对於这些近侍弟子而言是很明显的。从他那里所得到的难忘印象,都一再地验证那些事实。他的弟子包括在家众和比丘僧,来自泰国各地,也有来自邻境寮国的。从第一天到最後一天,不论是做为一个在家人或比丘,他的生命是光辉灿烂的。他的生命是如此地完美无瑕,即使是钻石、珠宝也比不上他的珍贵和纯净。

他生在堪卡族的一个家庭中,父名奈卡顿,母名能珍,都是传统的佛教徒。佛历二四一叁年(公元一八七○年)一月二十日星期四,他生於乌伯拉加达尼城中。

他有八个兄弟姊妹,但他过世时只有两个人还活着。他是长子,身材短小,肤色明朗。他从小就活泼又充满活力,聪明而机智。十五岁时,他在堪梆的乡下寺院里剃度为沙弥。由於他是真诚地热衷於学法,不久他对师长所教导的各种经典就都熟练通晓了。他的个性和行为也是可靠的,未曾给他的朋友和长辈惹来麻烦。

过了两年的沙弥生活,由於父亲的要求,他必须还俗了,但是鲜洁纯净的出家生活已经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从未忘记这段日子,并决定迟早要回到出家的生活。这或许是深藏在他个性中,坚固而不动摇的信心所致。日後,在二十二岁时,鲜洁纯净的出家生活召唤着,似乎是无法压抑了,他辞别双亲,事实上他的父母也已随时准备答应他的请求,他们自己也盼望他成为比丘僧。他们热心地为他备妥出家的用品。佛历二四叁六年(公元一八九叁年)六月十二日,他在乌伯拉加城的利亚布寺中出家。剃度时,长老阿利亚卡威为戒师,长老可路悉达为羯磨师,长老可路拉加克乌伯根那为教授师。授予法名布利达陀(意即慧所庇护)。剃度之後,他追随利亚布寺的长老阿迦索堪它息罗修习毗婆舍那(内明)。

002他的预言之梦在他追随长老阿迦索修习毗婆舍那的早期,他选择「佛陀」一词做为禅思的优先主题。一开始,它并未产生预期中所应有的宁静,这有时会让他怀疑它的价值,但他继续努力直到宁静得足以清凉他的心境。然後某夜他做了一个梦:他觉得自己走出了村庄,直入一个稠密的丛林,到处都是树木和灌木丛,几乎不能穿越。但他设法穿过了它们,最後发现一片草原,从他面前延伸到天际的地平线。他再度努力持续他的旅程。途中,他看到一棵泰语叫做「杰」的树干被伐倒在地。这大树干已经在好几年前就被伐断了,所以局部埋没在土中,部份的树皮和里层都腐烂了。於是他爬上并在树干上行走,思惟着这树干是不可能再生长了。他知道在生死轮回中,自己此生已尽了。他把伐倒的树干「杰」,比喻做自己过去的生生死死—「杰提」(巴利语,译成泰语与杰树音相近)。此树不能再生长就象徵着—如果他不放弃努力,这将是他的最後一生。延伸到天际的无边草原,则是持续无尽的生死轮回,就像一条蛇咬着自己的尾巴。

当他站在那里思惟着这些象徵性的意义时,那儿出现了一匹大白马向他走来。他走向前、跨上去,同时发现自己骑在马上正全速飞驰而去。他不知道自己要到那里去,也不知道为什麽要去,但感觉到他必须在广阔无尽的地域中行走遥远的路程。路上,他恰好看到一个玻璃箱,里面装着巴利圣典。箱子的设计巧夺天工,而且是漂亮的银白色。就像随他所愿一般,白马载他来到巴利圣典的箱子旁边。他下马,希望打开箱子并看看里面的巴利圣典,这时白马已经完成它的任务,瞬间消失了。这地点是在开阔原野的尽头。从那里可以看到水气蒸腾、荒无人烟的丛林,有着荆棘纠缠的灌木丛,使人无法通行。他便走向箱子,但在打开箱子要看里面的巴利圣典之前他就醒来了。

这个预言之梦给他保证,只要他不放弃努力,他将能在此生达成他的目标。从此以後,他致力於更严谨的修习,藉着内心诵念「佛陀」来控制每一时刻、每一动作,日以继夜。他继续修习头陀行,这是从他剃渡直到过世所严格遵守的。诸如:穿破碎废布所缝成的袈裟,拒绝接受现成袈裟的供养;外出托钵乞食,除了他决定断食的日子;拒绝托钵後送来的食物,只接受他托钵时放进钵里的食物;日食一餐,拒绝後来送到的食物;吃用钵中食物;穿的仅有叁件衣服(拒绝今日成为必须的浴巾);居住在森林区,例如:林间树下、河谷之间、洞中、断崖下(除了应邀入城的短暂期间之外)。

他有时也遵守其他遗留下来的头陀行。他遵守头陀行的修习是杰出的,现代任何人几乎都不能比得上他。

任何他心里的决定,不管是外在的修习(头陀行),或内在的修习(毗婆舍那),他永远是坚定不移的,从未犹豫不决。他鲜洁纯净的生命全部献身於解脱的目标,用他精勤的努力,持续控制着他所有的行止,以灭除烦恼。骄傲和虚荣鲜有机会侵入他的心中,即使当时他仍是尚未获得果证的凡夫。他与别人不同,无论如何,他恒久保持机警地对抗这些烦恼,永远用勇气来与它们奋战,我们从他後来的叙述中知道这些。

当他感觉自己对於观察思惟的活动来说,已经是坚定屹立时,他想起预言之梦,并体会了在家生活是各种痛苦烦恼的聚集,就像广阔稠密的森林中,潜伏着各式各样的危机一般;而鲜洁纯净的出家生活,有着舍离之力的支持,能够带着他通过危险的地方,到达宽广开阔的草原,一个安全而知见没有障碍的地方。大白马则代表着严谨的修持,将带领他通往解脱和巧夺天工的巴利圣典箱子。然而,由於自己不够完美,他无法打开圣典的箱子,也就不能精通教义的理论层面。他自认为未具备四重辩才,这是善於说法者所必需的善巧,有了天高海深般的智慧,才能教化叁界中的有情众生。他自认为夙生所累积的功德(波罗蜜)不足,所以只能看到巴利圣典的外观,而不能深入它的内涵。这也就是说他教导别人的能力,在於指导别人去做什麽,而无法使用正式的法语来引述。不论这是真实与否,近侍弟子们和曾经在他指导下修习的人,都明白一件事:他所作的开示和说法的每一个主题都非常微妙而感人,超过文字的力量所能形容。今日世界上,何处能找到这样令人铭记不忘的法说教示呢?

003叁摩地幻象有一天,当他在利亚布寺,以「佛陀」名号修习禅思时,他的心境趋入平静。那时浮现了一具肿胀溃烂的体幻象,兀鹰群、乌鸦群和野狗群在他的面前争夺腐,把它撕扯成碎片,弄得满地碎屑,他有一股强烈的恶心和厌离的感觉。当他的心境已从这次的禅思幻象退出之後,他经常在心眼中保持着这个印象,日以继夜,时时刻刻,行、住、坐、卧都是如此。此後的禅思静坐也以那个 体为基础,继续观察思惟 体,它变成了一个玻璃盘子,浮现在他面前。进一步观察思惟盘子,又出现了各式各样景物无边无际的活动影像,很显然的,一幕幕无穷尽的花样转变是随着他的「追逐」或「好奇」而起的结果,他那无餍地渴望要知道接下来是什麽幻象的心理在作祟着。一下子看到自己正在爬上一座高山,一下子看到自己带着一把剑,穿着一双鞋,在山上来回走着。又一会儿,一片有门的墙出现在他面前,他打开门看到一些比丘们在里面禅思。然後景象扩大显示附近的断崖和山洞,一些人和隐士在里面。过了一会儿,他看到一个摇篮或篮子从断崖上降下来,他看见自己跑进篮子里并被吊上悬崖,在那儿他看到一条船里面有方桌。这座山被明亮的光辉环绕着,然後他看到自己在山上用餐。这就是展现在他面前,不断变换的景象,却不能引导他何去何从。

叁个月後,在禅思中发生了一幕无穷尽而且不可思议的变换花样,所见之处竟然无边无际。内在的结果,令人非常不满意。这次禅思以後,心境变得敏感,易受干扰、迷惑的影响,陷入强烈的亢奋和沮丧状态,就像从前,他无法从禅思中获得泰然自若或平衡的心境。他於是确信这「绝非」通往解脱的正道,否则应得到泰然自若且平和的心境,而不是这种情绪化的感性。他认为这类的感性,正是不了解心意开发的凡夫所期待的。他总结如是,这样追逐注意外境的事物,必然违反心意开发的原则,以致丧失了所期望的内在喜乐和宁静。

从此以後,他把注意的焦点回转到身上,使它横亘周旋在全身不同的层面或范围中—垂直的、水平的、向上的、向下的、对角斜边的—永远在念住的审视之下,但他大部份的时间都用在经行禅思。在他偶而静坐禅思时,也不让他的心意息隐到专精於一的状态,而使它规律地观察思惟身体的各部位。睡觉的时候也进行着以身体为基础的禅思。

004发现了正确的方法这个方法试了几天,他以身体的自然现象做为开始静坐禅思时的中心主题,这时候容许心境息隐到专精於一的状态,以便於观察後续会发生些什麽。虽然心境已经被训练和调伏了好几天,但仍未获得心的轻安舒息,然而期待的息隐来得出其不意的迅速和轻易,刹那间,身体似乎破裂成两部份,同时伴随着自发的认识,「毫无疑问的,这是正确的方法了。」这种专精於一的情形,是由坚固实证的「身观念处」所形成的特性,防止心境无目标地漫游於「外境」。就是这个他所采纳的内省方法,後来加以调适修改,用於较高深的修习和努力。

这是他生命中,热心修习的一个极重要的转捩点。前叁个月已浪费在好奇心的追逐幻象中,这是一个未得良师引导督促所造成的障碍。轻微则带来不必要的延误,严重则把追寻者导向歧途,并驱使他走向各种邪恶和悲惨的境界。

005当时情况低落当长老阿迦曼专精於开发心意的修习时,常说在佛教中很重要的这方面反倒不受重视。对於在家人来说,修习心意的开发似乎是很奇特而且完全不同於佛教的事情。人们通常害怕看到远处走来的头陀行比丘,他们都就近跑回自己的村落,或跑进附近的森林中,瞬间就只留下比丘一个人。想想这是何等的失落感,尤其当他是一个对本地陌生,而想要问路到附近村落或地区去的人时。

有时比丘遇到妇女和小孩正在摘采蔬菜或正在山溪里捉鱼,一看到走近来的比丘,妇人们就吓坏了,彼此叫喊着「长老法师来了!」马上丢掉她们的篮子或所有她们携带的物品,不在乎是否会打破或失落任何东西,她们急着找寻最近可以躲藏的地方。妈妈们尖叫之後,她们的孩子就被单独地留下,恐惧惊慌着。他们跑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