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献帝与曹操三女-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荀彧说:“曹公不必烦恼。听在下之见,可以派人去长安一趟,一来寻找王允之墓,二来可以探得李傕虚实,得机一举歼灭。”   
曹操道:“说的在理。”     
曹操出征南阳之前,去向献帝刘协辞行,他说:“南阳与颍川相邻,宛城离许都不远,今张绣盘踞宛城,欲投荆州刘表,实是我们心头之患,臣今要去征讨,请皇上降旨准许,臣奉旨出征。”         

第35节:第六章 祭师训丕(2)       
刘协说:“爱卿为国讨逆,朕十分赞同,望你征途保重,旗开得胜。归师之日,朕亲远迎。”     
曹操施礼辞行,刘协说:“朕还有一事,不说不快,恳求将军派人去长安寻我王司徒之墓,朕欲迁葬王允。”     
曹操说:“臣征战在即,无暇顾及,请皇上把此事交与尚书令办理吧。”     
曹操踌躇满志,离开金殿。     
噩 耗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春二月,张绣屯兵南阳,联结刘表,企图进攻许都夺驾。曹操获得确实消息,不禁大怒,遂兴兵十五万,以夏侯惇为先锋、典韦为帐前都尉,进驻堉水,逼近宛城。   
汉献帝刘协心想,这次曹操打了胜仗回来,去寻找王允尸骨的人可能也回来了,这样先为曹操庆功,再迁葬王允。他在许都宫中天天盼着捷报传来,不想盼来的却是一个使人震惊的噩耗:曹操在宛城中了张绣伪降之计,吃了败仗,他的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俱已阵亡,大将典韦也被乱箭射死。曹操本人,也身负箭伤。刘协听到这个消息,十分痛心。关切地问荀彧道:“曹公怎样?”   
荀彧答:“受有轻微箭伤。”   
刘协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荀彧把得到的情报,向献帝刘协略述了一遍。原来曹公兵临城下,张绣采纳谋士贾诩的建议,假降曹操,伺机采取行动。贾诩陪同张绣到曹营表示愿降,曹操大喜,立即下令,兵靠宛城,扎营下寨。张绣则每日大设宴席,以谋曹操,但又惧怕曹操帐前猛将典韦,一时无计可施。他的部将胡车儿,针对典韦有勇无谋,嗜好饮酒的习癖,给他精心设计了一个行动计划。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张绣派人请典韦进城饮酒。当典韦带着几名甲兵进入宴会厅时,胡车儿热情接待,殷勤劝酒。酒过几巡,典韦及其甲兵喝得酩酊大醉。胡车儿借着护送典韦回营之机,混入曹营。他先盗走典韦的双戟,又在草料车上点火。顿时,火光四起,杀声震天。曹操闻听,急唤典韦,典韦醉卧帐中,鼾声如雷。瞬间,张绣之兵已到辕门。典韦在梦中忽听有金鼓喊杀之声,猛地跃起,床边已不见双戟。他夺过部卒腰刀,闯入敌阵,杀得敌兵横尸成堆,不敢近前。但是马兵方退,步兵又到。典韦身无片甲,多处负伤,已被层层包围。他见腰刀砍缺,已不管用,便奋力向敌众扔去,又奋力猛抓两个敌兵尸体,一手擎一个,向敌阵击去,死者二十余人,终于把住了军营前门,使曹操得以从后门逃脱。张绣之军箭如骤雨,典韦身上连中数箭,血流满地,大叫数声而死。   
曹操从后寨脱险逃奔,只有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跟随。走到堉水岸边,张绣之兵已经追到,曹安民回身拒敌,被砍身死。曹操冲马过河,刚刚上岸,一箭射来,正中马眼。曹昂遂将自己所骑之马奉于父亲,曹操上马急奔,曹昂却被敌人乱箭射死。曹操来到沙河岸边,已是人饥马乏,正在河边饮水,恰逢夏侯惇、许褚、李典、于禁的援军赶到,引兵反击,绣军大败,退回南阳去了。曹操下令安营扎寨,不等回都,就在战场大祭典韦。他亲临灵台,祭酒痛哭,并对诸将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   
献帝刘协听了荀彧讲述了曹操南阳战败的情况,竟然掉下了眼泪。他想:曹公现在的心情也一定很难过,他在战场上失去了长子和爱侄,自己也差点为大汉朝社稷丧命。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刘协发自内心,对曹操增添了几分尊敬。他想到自己的小双胞胎儿子是多么地喜爱,而曹操的长子曹昂,二十余岁,已能随父亲南征北战,立下过汗马功劳,今为护父而死,曹操怎么能不痛心呢?但他主要祭典的是典韦,痛哭的是典韦,从这一点也可以表明曹公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胸怀宽广的人、值得自己信赖的人。   
“曹公为什么说失子没有深痛,而独号哭典韦呢?”刘协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问荀彧。   
荀彧答:“典韦自从投奔曹公,屡立战功,三年前,他跟曹公讨伐吕布。濮阳一战,曹公被围,矢如雨下。典韦率先士卒,双手持戟,大呼而起,直扑敌阵,挡者无不应声倒下,敌兵纷纷败退。是典韦救了曹公性命,曹公拜典韦为都尉,专门负责曹操大帐的安全保卫工作。这次在南阳,若不是典韦拒敌,恐怕曹公也很难走脱。”       

第36节:第六章 祭师训丕(3)       
刘协说:“曹公班师,朕要亲自出城去迎接他。”     
曹操回到许都城外,献帝刘协带尚书令荀彧等人,早已出城等候。曹操在马上打躬,他还没有开口,刘协就高喊:“曹公辛苦!”   
曹操也高呼:“皇上万岁!”     
随从将士跟着呼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协大为感动,向曹操说:“曹爱卿,去年朕欲封你为大将军,你说要留给袁绍,后让袁绍接替杨彪任太尉,他坚辞不受,而自封为大将军。朕现在欲任命你为丞相,爱卿以为如何?”     
曹操道:“我接受张绣投降,却没有立即取得他的人质,反而造成这样失败的局面;臣无功而受皇上封赏,万万不敢接受。我仍任司空,总领百官就是了。”     
刘协道:“卿此次出征,失去爱子贤侄,朕也十分痛心。”     
曹操道:“我已明白了失败的原因,请皇上放心,从今以后再不会有这样的失败了。不灭张绣,我誓不罢休!”     
“爱卿还是先回府歇息吧。”刘协说,“朕送你一程。”     
曹操也不相辞,他也想直接回到颍阴府中休息,他太累了。可他这时却突然问荀彧说:“派去寻找王允墓的人,可有消息?”   
荀彧说:“有,稍后我向您汇报。”   
曹操向献帝说:“臣请皇上封典韦之子典满为郎中,召他入朝为官,以此告慰典韦在天之灵。”     
献帝点头应允,又示意荀彧说:“请尚书令按曹公之言办理此事吧。”   
曹操此次虽又未接受丞相之职的任命,但在将士们的心目之中,他已经是丞相了。他自己虽坚持把司空府设在颍阴城,但是随后不久,荀彧还是在许都城中为曹操整修了一座官署,作为司空行衙,也称丞相行衙。   
迁 师     
这些年来刘协一直生活在动乱之中,身为皇帝,却一直居无定所,王允遇害后,他拜师求教就更难了。能够经常教育他的先生,就是辅国将军伏完。伏寿和自己的母亲刘华,也都是刘协的辅导老师。能找到的经书,刘协也都读了,伏完除了给他讲经书,教他习字作文,还给他讲了不少历史故事,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周勃和霍光的事迹都给他讲过。刘协有什么疑问也一直是向伏完请教的。这天他又去见了伏完,说道:“如果找不到司徒王允的尸骨,我想就在许都给他修一座衣冠冢,您说行不行?”     
“要修衣冠冢,哪来的衣冠呢?”伏完说,“你就修一座空墓也行,这只是表示活人的心意而已。”     
刘协说:“您老人家有所不知,我告诉您吧,王司徒当年从长安皇宫宣平门跳下时,我抓了他一把,无奈只扯下他一块衣衫,我一直保存着。实在找不到王允的尸骨,我就将这片衣衫给他修一个衣冠冢吧。”     
“再等一等看吧。”伏完说,“听说荀彧派去的人很能干,是王允的族侄,太原人,也姓王,名叫王保,他很崇拜王允,会尽心去找的。”   
王保领的人是专门去寻找王允坟墓的,荀彧还派有另外一帮人是专门搜集李傕军事情报的。王保他们到了西京长安,在郊野四处寻访,一个多月过去了,连一点消息也没有。王保心中非常着急,就又到长安城里打听信息。听说有一位算卦先生,算卦十分灵验,就去找到了在未央宫废墟前算卦的那位先生。王保说:“听说先生能未卜先知,替人算命,在家创业家兴旺,出外求财财到手。我有一件事,想请先生算一算,若能算出来地方,多给银两。”   
算命先生说:“不瞒你说,我们这算卦的,就是帮人解一解心闷儿,给人开导一下,哪能一算钱就能到手呢?要是真能那样,我们自己不就都成了富人吗?”     
王保说:“我不求财,我是要找一个地方。”     
算卦先生问:“不知道客人要找什么地方?”     
王保道:“要找一个人的坟墓。”     
算卦先生问:“你要找谁的坟墓,姓啥名谁,何方人氏?”     
“太原人。”王保低低答,“名叫王允。”     
算卦先生吞吞吐吐地答:“我——不知道。”         

第37节:第六章 祭师训丕(4)       
王保问:“先生不知道王允吗?”     
算卦先生压低了声音:“王允,王司徒,我怎么会不知道?”     
王保问:“你知道王允墓在何处吗?”     
算命先生道:“眼下这西京长安,还是李傕的天下,你找王允的坟墓干啥?这要担风险哪!”   
王保道:“先生不要多问,你如果能提供可靠信息,必有重谢。”     
算卦先生说:“我不要酬谢,我也是只能给你再说一个人,你们去找一找,看能否找到。当年王司徒被杀害后,没有人敢去收尸掩埋,只有平原令赵戢正在西京,他是王允的朋友,就冒着生命危险,和他的师爷一起,把王允埋在了西安郊外。赵戢以后也就不再做官了,逃避在外,不知下落。那位师爷,也就干了我们这一行,当了算卦先生,混一碗饭吃。我听他说过,他参与了埋葬王司徒的事。”     
王保问:“这位师爷,如今在什么地方呢?”     
算卦先生说:“还在这长安城中算卦,你们找一找吧,他的名字叫高勋,是个红鼻子,好找。”     
王保他们又找了几天,终于找到了一个摆摊子的红鼻子算卦先生,王保上前问道:“请问您是高勋,高先生吗?”     
那人一愣,吃了一惊,问道:“客官不像本地人氏,怎么会知道小民的姓名呢?在下正是高勋,不知有何见教?”     
王保见周围无人,就以实话相告说:“我们是从许都来的,来找司徒王允的坟墓。”     
高勋随即收了摊子,领王保到酒店中坐下叙话,两人谈话十分投缘,高勋就说了王允坟墓所在的地方。第二天就领王保去挖掘王允的尸骨。薄皮棺木已经腐朽,露出王允尸骨,头盖骨也已经被刀劈开,可以想到当时贼人的狠毒。高勋是个细心人,他提议用一床棉被包裹,偷偷把尸骨带回许都。为了迁葬时好摆放尸骨,他在尸骨上都贴上纸条,写明左右上下部位,十分认真。     
王保邀请高勋一块儿到许都去,高勋答应同去。回到许都后,荀彧设宴招待了他们。献帝听说之后,亲自召见,把王保和高勋封为郎中,在朝中供职。   
许都举行了隆重的迁葬仪式,把王允遗骨安葬在许都北郊,清潩河的西岸。人们感念他的忠义,不断有人去祭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