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献帝与曹操三女-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伏后道:“看来小弟你是喜欢上她们了,现在姐姐我怀有身孕,不能很好服侍你,你把她们找来,姐姐出面让小弟把两位姑娘纳为妃子,这样,咱们也可多两位亲人。”     
“姐姐说的是心里话吗?”     
“我还能骗小弟吗?!”     
第二天刘协又让赵兴同他一起去河边等张潘二位姑娘,如同那守株待兔的愚人一样,那怎么能天天碰上呢?     
救 驾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八月下旬,在洛阳建成了一座简陋的小宫殿,就成了汉献帝刘协的金銮宝殿。这是大司马张扬将军出资,由安集将军董承负责建造的。油漆和彩绘等内装饰的资金还都没有到位,张扬已经发话了,下边的工程不管是谁出钱,他已经取得了这座大殿的属名权。张扬亲笔写了“扬安殿”三个大字,让木工刻在一块大木匾上,镶嵌在大殿正门的上方。     
小皇帝刘协听说后,心如火焚,又如刀绞,不觉潸然泪下,他哭了。他觉得张扬太有点儿仗势欺君,目无天子。心中也恨董卓作乱,放火焚烧了洛阳原有的南北二宫。两宫原来的繁华景象又浮现在他的眼前:宫内殿亭楼阁,排列井然,金碧辉煌。南宫的前殿却非殿,是南宫主殿,是光武帝宣布在洛阳定都的地方。南宫的宫城,四面筑有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座门阙,其中南面的朱雀门峻极连天,最为宏伟壮观,四十里以外,还能看见。北宫最大的德阳殿,里面可以容纳一万余人。可惜这人间天堂南北二宫,现在已化为灰烬。这是在刘协当了小皇帝以后,发生的灾难,他心里实在愤恨老天处事不公,把灾难降到了他的头上。他自己哭,伏寿也替他难受,安慰他说:“小弟,你已经长大了,快为人父了,不能遇事哭哭啼啼。皇上要有个皇上的样子,遇事不乱,处事不惊。现在洛阳四面受敌,又是一座废城,量难久居,应速与大臣商议进退,作出决策,才有出路。否则大难临头,就会措手不及。俗话说:家贫出孝子,国难显忠臣。如今危难之际,人愿建功留名,本是好事,张扬前几个月出力很大,应该褒奖,不要责怪;太尉杨彪忠心不二,多次救皇上出险境,要让他注意自己的安全,遇事多听他的意见。”     
刘协道:“寿姐姐,你的话真是金玉良言,如同雪中送炭,燃起了我心头的希望之火。”     
正在这时,太尉杨彪从外面赶来。急火火地说:“臣有重要情报禀告皇上。探马报告,李傕、郭汜又狼狈为奸,合兵一处,攻占函谷关,正向洛阳进发。请皇上委曲求全,到扬安殿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张扬将军若能同意调虎牢关之兵,先来守卫洛阳,也不失为上策。他若不同意,陛下可随张扬将军退居河内,微臣愿留守洛阳,尽忠报国。”   
刘协:“朕要与太尉生死与共,要留一齐留,要走一同走。”     
杨彪:“微臣以身许国,万死不辞;陛下万乘之尊,应尽快脱离险境。也有消息传来,曹操从颍川已派大将曹洪为先锋,带兵救援洛阳,他自己率大军随后起程。陛下宜先到扬安殿见群臣议事,稳定军心。”     
刘协由小黄门赵兴搀扶上车,太尉杨彪护驾,来到扬安殿前,张扬已率领文武大臣在殿外跪迎。小皇帝刘协见此情景,又是一阵激动,百感交集,心中如有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说道:“众位爱卿平身,进殿议事。”     
张扬带头,山呼万岁。进到殿里,按文东武西的规定,依次站立。小黄门赵兴对如何服侍皇帝,也听义父赵忠讲过一二,他扶皇上登殿坐到龙椅上,然后宣布百官听旨,文武大臣又是齐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小皇帝刘协心里想,今日坐在金殿上,虽还显得有点寒酸,但毕竟自己有了皇帝的尊严,不像董卓、李傕挟持下那样,自己老是像老鼠见猫一样,心怀恐惧之感,他振作精神,显出他原本聪颖的本性来,大声说道:“朕自登基以来,先遭董卓乱政,又遇李、郭横行,西迁东逃,不得安宁。民不聊生,朕心更忧。今多亏大司马张扬将军尽心尽力,百官相助,修起了这座扬安殿,朕才能坐在这龙椅上与众爱卿相聚议事。无奈李傕、郭汜又来进犯京都,诸位有何退敌良策,尽管启奏,朕洗耳恭听。”       

第28节:第四章 绝境救驾(6)       
全殿中鸦雀无声。     
还是安集将军董承打破了僵局,他慷慨陈词:“微臣董承启奏陛下,为臣之道,自古以来,文死谏,武死战,在这叛贼兵临城下之际,微臣愿领新募千余步兵西出迎敌!”     
刘协问:“朕知你太劳累了,夜以继日在这里监工,修成了扬安殿,你还能出征迎敌吗?”     
董承答:“微臣愿尽忠报国,保陛下平安。”     
刘协默然无语。     
大司马张扬道:“臣张扬禀告陛下,我得知李傕来犯,心想事不宜迟,已调虎牢关守军,西来洛阳拒敌,今日即到,陛下无忧。”   
刘协:“张将军真是忠臣良将啊!”     
这时、〖XC儇。tif〗辕关守将派人将报帖送到太尉杨彪手上,杨彪看了出班奏道:“微臣杨彪刚刚得到最新消息:曹操派大将曹洪等人已从洛阳南关直接西进,抗击李傕、郭汜之军,曹操也率大军抵达〖XC儇。tif〗辕关。”     
说曹操,曹操到。     
只见一员大将,身披铠甲,头戴缨盔,个虽不高,但挺有精神。他一直走到金殿阶前,面向刘协打拱施礼:“罪臣曹操,参见我主!”     
刘协认得曹操,当年要不是他举刀架住袁绍利刃,自己恐怕早就成了刀下之鬼了。便问:“曹公前有救命之恩,今有救驾之功,何罪之有?”     
曹操道:“救驾来迟,该当有罪。”     
刘协:“不迟,不迟。朕封你为大将军兼司隶校尉,负责守卫京都。”     
曹操:“臣请陛下收回成命,大将军的职位还是留给袁绍吧,现在各路军阀中,他的势力最大,陛下不能不留一手。如今司空的职位暂缺,臣就担任司空的职位吧。”     
小皇帝刘协点了点头,内心佩服曹操考虑事情周密,说道:“那好吧,朕现在就封卿为司空,与太尉杨彪、大司马张扬,共同辅政。”     
曹操叩头:“臣领旨谢恩。”     

第29节:第五章 曹府赐名(1)       
第五章 曹府赐名     
争 都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九月,曹操和张扬的联军打退李傕和郭汜之军以后,进驻洛阳。这样军粮就发生了困难,各自的兵士都有饿死的。甚至发生火并,互抢战马,杀马充饥,连兵变都有可能发生。   
曹操在青州和颍川收编了黄巾军余部几万人,安置在颍川许县一带,实行屯田,夏秋两季都有较好收成,屯有粮食。张扬也在白波谷改编了黄巾军余部数千人,部署在河内郡野王县一带屯田,也有存粮。两人现在各自打着小算盘,都不肯把粮食运来洛阳。     
太尉杨彪心急如焚,他在外无兵,在内无粮,知道自己是个光杆司令,说话不灵。去找曹操商量,曹操说:“你去找大司马张扬吧,他能帮你解决问题,他手中有粮。”杨彪去找张扬商量,张扬也说:“你去找大司空曹操说吧,他手中有粮,他能帮你解决军粮问题。”杨彪是个忠厚之人,只得把这情况如实向汉献帝刘协原原本本说了一遍,他提出自己的看法说:“皇上,现在又是一个危急时刻:兵士不能只喝西北风,百官也不能把嘴挂起来。曹操和张扬采取的手段如出一辙,就是要逼皇上和百官就范,听从他们各自的摆布。皇上虽然年少,但确是一个英明之主,现在还真是一个金字招牌,曹操和张扬都想把这招牌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皇上现在出头说话,他们或许还会听进去的。请陛下降旨把他们召到一起商谈,免得他们互相推辞,袖手旁观。”     
汉献帝刘协从小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经一事,长一智。他心如明镜,知道曹操和张扬如同两只老虎,自己如同一只幼鹿,两虎争鹿,鹿该如何行动来保全自己的性命呢?再说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若是曹、张两军先打起来,李、郭两军卷土重来,谁去抵敌呢?献帝刘协把这番心事,向皇后伏寿倾诉,说到伤心处,他掉下了眼泪。他说:“寿姐姐,这皇帝我也真不想干了,我实在愿意和寿姐姐去到一个小山村,种上一块地,过上平安的日子。不能让百姓过太平日子,我心里实在难过。”     
伏后道:“小弟,你别再说傻话了。你我贵为帝后,实是无家可归之人。秋天后边有冬天,那冬天过去就是春天。你可让赵兴去请来我父和董承将军商议一下,请他们出个主意,看有没有办法。然后到扬安殿召见曹操和张扬二将军,表倚重之意。他们都已位居三公,自不会不顾大局自相残杀。”       
献帝让赵兴传旨,召见辅国将军伏完和安集将军董承。他说:“你们两位大人,都是我的长辈,我就是你们的孩子,现在孩子即将落入虎口,你们也无力相救。现在就是想请你们想出一个万全之策,不要让两只老虎一齐向我扑来,那样我不是顷刻之间就被撕成两半了吗?再说,老虎也有不伤人的时候,你们看看我这头小鹿,该先去找哪只虎为伴呢?”     
伏完道:“前时我们在河内几个月,张扬将军是尽力相待的,皇上要回洛阳,他也陪同而来,并出资修了这座扬安殿和内宫,使皇上暂时有了安身之处。他无加害皇上之意,臣以为在这关键时刻有事是可以和他计议的。”伏完虽是献帝岳父,但也只是心平气和地表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董承道:“现在看来,曹操的力量比较雄厚,不能小视。这次若不是他派曹洪及时援救,洛阳就危险了。听说曹操决策,主要是听从谋士荀彧的意见,据说他主张把皇上接到颍川。这次曹操亲自来洛阳,恐怕他就是怕张扬再把皇上接回河内,这事要请皇上斟酌而定。”   
献帝刘协道:“好吧,我就和他们当面鼓对面锣,直接谈谈再说。”     
刘协命赵兴去传旨,通知曹操和张扬到金殿议事,二人准时到达。献帝刘协开门见山地说:“二位将军退敌有功,朕心怀感激,但现在朕一贫如洗,无物可赏,权且记下,后必重赏。现在我们在洛阳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困难,特请大司空和大司马来此相商。”     
张扬干脆利索:“臣启陛下,依我之见,可定都河内郡野王,那里是京畿之地,物华天宝,民富兵强。复兴汉室有望。”     
曹操针锋相对:“臣启陛下,依我之见,可定都颍川郡许县,那里人杰地灵,得颍川者得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汉室复兴,在此一举。”     
献帝不慌不忙道:“二位将军乃朕左膀右臂,皆是股肱之臣,同朝议事,不必剑拔弩张。朕力排众议,舍生忘死回到东都,朕对于洛阳有深厚感情,朕确定,都城就是洛阳。眼下为了暂避李傕锋芒可以离开一时。朕前时已在河内逗留数月,深得张扬将军厚爱,朕没齿不忘,现在也考虑随曹将军到颍川巡视数月,再作定夺,朕恳请二位将军,察我之心,体谅我的苦衷!”   
曹操听了当然高兴,心里乐滋滋的,但闭口不言,想听张扬的反应。张扬听献帝刘协话语恳切,又不是说改定都城,也不好再公开反对,只得说:“陛下若要去颍川,恕臣不能陪同,我要回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