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正说司马家-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莸邸⒒车邸㈨廴僦埃指ㄗ艄邸⒚鞯邸⒊傻廴俺屏希胨贝乃韭碇钔酰醵亍⒆驽训热嗽缫炎鞴拧@铝庠谥泄飞暇郧拔薰湃耍笪蘩凑摺8训玫氖牵醯际且桓龈ㄥ瞿艹迹拍芸氨纫痢⒒簟K韭眍V皇撬韭硎系囊桓雠灾В阅茉诮⒆悖饕峭醯嫉墓停梢哉庋担醯际嵌氖导实拊煺摺5比涣耍鹞拮愠啵宋尥耆耍恼挝鄣阄颐窃岬焦憾宰逍滞醵氐姆磁丫俣孟⒆萑荨
东晋之所以能够一直延续下来,和当朝的文臣是有很大关系的,东晋的武将固然不行,但文臣却是相当厉害。北方的胡人迟迟没打过来,主要是因为他们以骑兵为主,不善于驾船打水战。如果要为东晋权臣排序:第一王导,第二陶侃,第三庾亮,第四郗鉴。陶侃在五年前就死了,如今王导也死了,庾亮自然而然地成为第一名,可见活得时间长,也是胜过对手的一大法宝。平定苏峻之乱后,庾亮引咎辞职,在陶侃的一再劝说下,这才复出。庾亮在这件事上得出了一个深刻的教训:自己不是玩政治的料,于是他请求戍边,镇守武昌,伺机北伐。此时的庾亮可能也感觉到了大限将至,抓紧时间准备北伐事宜,他上书皇帝,请求率领十万大军,进驻邾城(今山东济宁市南)。
庾亮心里想,自己前半生作为辅政大臣,结果也没把国家治理好,还搞得反叛四起,天下大乱。现在大限将近,这辈子就要交代了,再不赶紧做点大事情,此生就没机会啦。他征得皇帝同意后,任命毛宝为豫州刺史,进驻邾城,这是北伐的东线,西线绵延两千里,一直到陕西子午谷,跨越了大半个中国。两千里的战线,兵力总和不下五十万(仅邾城一地就达十万),这么大规模的北伐,不仅在东晋朝,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第一次。由此可以看出庾亮的决心。为防止成汉偷袭后方,庾亮派参军李松向西出击,攻占了成汉边境的巴郡和江阳(今隶属四川泸州),又派桓宣坐镇襄阳(今湖北襄樊)。太常(掌管礼仪,为九卿之首)蔡谟面对如此庞大的军事部署,内心非常担忧,他一针见血地提出:“古之兴衰,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石虎虽然为人暴虐,但治兵有方,赵国国势正值巅峰,岂能毕其功于一役?北伐时机远远未到!”
当一个人全力准备做一件事时,必然有他个人的原因,而其他人与他不是处在同一个心态下,理解当然有不同,或许别人是对的,但身处其中的这个人肯定听不进劝告。蔡谟的一番话到底没能浇灭庾亮心头熊熊燃烧的火焰,地球都已经不能阻止他了,况且人微言轻的蔡谟!好在群臣极力劝谏,庾亮把大本营安置在邾城的意图才作罢。陶侃曾对部下说:“邾城易攻难守,战略价值不大,派军驻守这里,只能引起赵军的注意,除此之外,别无它用。”一块破石头,庾亮却当成了宝。北伐尚未全面展开,朝廷已经接到了前线战报,石虎平定段部后,迅速挥师南下,赵军前锋由冉闵挂帅,在沔水以南击败晋军,蔡怀阵亡;接着攻下白石(古县名,疑安徽境内),晋将郑豹等人阵亡。毛宝与赵军鏖战数日后,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撤军。邾城旋即告破,晋军陷入了赵军的重重包围之中,毛宝突围后溺水而死。
事实证明庾亮的北伐大业根本行不通,所谓的“顺势而为”指的是形势比人强,不要在不合适的时候去做勉强的事情,而要等待时机成熟,才能事半功倍地获得成功。前线接连失利,北伐军不得不向南收缩,北伐大业转变成一场保卫江东的战争。后赵继续南下,把前线一直推进到江夏地区,眼见江东不保,庾亮内心那团火烧得更加猛烈了,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滴落下来,这些日子里,他收到了很多战报,无一例外,都是败讯。再这么打下去,武昌迟早不保,武昌一失,帝国西部的版图将不复存在。彼时赵军可以随时顺流而下,后果将不堪设想!正如蔡谟所道,“自古兴衰,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上天还不打算抛弃东晋,他给东晋派去了一个人——李阳。李阳时任竟陵(今湖北天门)太守,在这里,他挡住了后赵数万大军的进攻,并斩首五千余级,这是北伐军取得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胜利。石虎打了很长时间,也没能攻下这座顽强的城池,只好撤军。
83 成大事者要顺势而为
有时候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能够稳定内部,发展经济,积蓄粮草,广募人才,操练兵马,这已经是极大的功劳了,不一定要迅速建功立业,创不世之美名。庾亮就没想明白这一点,北伐失利后,他简直郁闷到了极点,又得出了一条结论:自己也不是打仗的料。于是上书请求解职,在自己到底还能干什么这个问题上纠结了一年后,庾亮病逝。接替他的是他的弟弟庾翼,论气度,比才能,这个弟弟都在庾亮之上,庾翼不仅接过了武昌,把兄长的北伐事业一并揽了过来。他在兄长平定中原的基础上又加了一条:剿灭成汉,庾翼刚上任便开始准备北伐事宜:一是储备军用物资;二是联系燕国。慕容皝非常忌惮后赵这个强盗邻居,听说东晋有心联合,当然一口答应。慕容皝尊东晋皇室为正统,东晋给他的职务是镇军将军,一个杂牌将军而已,慕容皝想趁机捞取政治资本,便派使者刘翔为自己去争王位。
国家兴亡,善于用人很关键,能否用好,要看当权者的心胸与眼界,而此时东晋的主政文臣从各方面来说,能力都是很一般的。庾亮死后,朝中大事基本由庾冰、何充两人决断,他俩商议了一番,认为慕容氏不是皇族,按照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异姓不能封王,便拒绝了刘翔的请求,刘翔苦口婆心地劝说了半天,还是没能改变朝廷的决议。后来刘翔搬出了韩信、彭越的例子,以此说明:对于功勋特别卓著的大臣,可以破格封王,朝廷也不含糊:“彭越等人都是汉臣,而慕容皝是胡人,哪有胡人称王的!”正在此时,庾冰收到了慕容皝的奏章,慕容皝的措辞很是严厉:“庾氏兄弟专擅朝政,混淆视听,其罪当诛!”苏峻借“清君侧”之名发兵建业的往事历历在目,庾冰想想就脊背发凉,不得不同意慕容皝的请求。从今天起,慕容镇军有了一个新的称谓:燕王。
刘翔这次赴建业游说朝廷给慕容皝封王之事,显示出了他超卓的能力,东晋王朝的几位权臣都欣赏他的才华,很想把他留下来,甚至任命其为代郡太守,但刘翔十分厌恶江南士大夫奢侈放纵的风气,拒绝了任命。临走前他对中护军谢广说:“晋室决不可偏安一隅,要时刻以北伐为目标,即使不能扫清中原,最起码要平定巴蜀,石虎对巴蜀之地虎视眈眈,巴蜀之地一旦落入赵国,晋室的江山社稷必将不保!”事实上,第二次北伐失败后,正如刘翔所言,东晋的战略中心开始向巴蜀偏移,巴郡和江阳两城已然收复,这两座城的军事价值比邾城大得多,完全可以作为西进的踏板。
东晋的命运一直就与北方五胡乱华的局势牵扯在一起,南方人不善于打仗,尤其在骑兵方面根本与胡人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当然南方人擅长水战,这个北方游牧民族就不行了。庾亮死后,东晋的第三位君主——司马衍也驾崩了,享年22岁,谥号成帝。这位皇帝五岁登基,在位十七年,司马衍在位期间,面临的形势稍好于乃父,更为有利的是,陪伴司马衍的都是一干忠臣,在刘超等人的教导下,小皇帝渐生明君之相,无奈享国日浅。成帝去世时,子嗣都还年幼,为了维持国家稳定,群臣把琅琊王司马衍之弟司马岳扶上了帝位。但司马岳也不太争气,21岁即位,做了两年皇帝就死了;继任者是年仅两岁的司马聃,这位小皇帝比他大伯当年还小。司马衍当年好歹能拿起玉玺,这个小娃娃别说玉玺,拿奶壶都费劲,基本除了吃奶啥都不会。皇帝不能理事,大权自然落到朝臣手里,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朝廷的决议与皇帝没一毛钱关系。
84 胡汉融合成就华夏一统
司马家族自从西汉初年就开始励精图治,每朝每代都是能人辈出,就这么积累了上百年的基业,直到司马炎创立晋朝,司马家族才进入了帝王阶段。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族在奋斗的时候,固然有很多焦虑和挣扎,但始终会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干劲在鼓舞着他们,而到了最终成功之后,无一例外地会家族内部争权夺利,所有人都因贪图享乐而失去了斗志,最终搞得大权旁落,权臣突现,内外交困,直至国破家亡。
华夏大地若以汉族为主体计算的话,最早由黄帝炎帝直至秦始皇所建立的帝国面积并不大,仅仅是以中原地区加黄河流域为主的一小块地方,到了汉朝时期,汉族人所占据的国土面积有所扩大,但比起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中国地图仍然是大大不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中国地图所显示的国土面积,是以后的各个朝代通过与周边少数民族大融合而得来的。之所以说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是因为我们有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共同组成了一个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大融合从西晋时期开始,虽然之前也有类似的融合,但在西晋与东晋时期,这种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大量的北方少数民族涌入原本由汉人聚居的中原地区,并且还在这里建立了少数民族自有的政权。少数民族与汉族相比,他们更擅长放牧和骑马,他们很羡慕汉族人的文化礼仪,道德规范,农耕纺织和手工业制作。一旦进入中原大地,大量少数民族人士就与汉族人通婚,从而对民族大融合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The End

。 … 。……【春风拂槛露华浓】整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