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外名人看邓 小 平-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今天也不能躺在前人的书本上,而要以前人的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新的实际去进行新的创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理论上的确有了新的发展。如实地了解和继承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它既是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纠正,又是对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继承,同时又在新时期面对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有了新发展。对这个理论新成果,在十多年实践发展的过程中,《历史决议》,十二大报告,十三大报告,十四大报告,逐步深入和展开地进行了阐发。十三大概括了几个科学理论观点,十四大又概括了9个重要方面。

    当然还可以有其他不同的归纳和概括的方式。

    至于用个什么概念语言来概括,这要中央下决断。十三大使用的提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后,我看到的党中央的文献,有的提“邓小平同志倡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

    ,有的提“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

    ,进一步突出了小平同志在这个理论的创立中的地位。十四大的提法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个理论主题。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为

                              

    375

    什么要单独用一个概念来概括它?就是因为它不只是在毛泽东同志已有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增加了几点枝节的东西,而是有相当的重大的前进,有一系列新的探索、新的开拓,开始形成了一整套新的理论,所以要有新的概括。

                              

    475

    梁漱溟:

    邓小平年轻、能干,深得人心

    梁漱溟,北京人,祖辈几代在清朝为官,父亲梁巨川主张维新,辛亥革命后殉清自杀。

    18岁加入京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当《民国报》记者,与沈钧儒一起任司法总长张耀曾的秘书,尔后在北京大学任教。

    20年代末,他走出大学之门,在山东从事乡村建设。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应蒋介石之邀,成为国民参政会一员,又只身赴延安,与毛泽东做彻夜长谈,其中又到鲁豫苏敌后游击区巡视,为团结一致抗日而奔走各方。

    1944年,中国民主同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又出任国内关系委员会主任、秘书长,继续推动国共合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二、三、四、五、六届全国委员,第五、六届政协常委,第六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

    作为哲学家和思想家,梁漱溟除从事政治、社会活动和乡村建设、民众教育之外,还长期潜心研究儒家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他24岁登上北大讲坛讲授印度哲学和儒家哲学,27岁出版成名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而后有《儒家哲学》、《印度哲学》、《乡村建设理论》、《梁漱溟文录》、《中国文化要义》等著作问世,进入90岁高龄,还撰写出版了20万言的力作《人心与人生》。

    梁漱溟一生可谓才华横溢,政论滔滔。但生就一副硬脾

                              

    575

    气。他曾狂言:如果我死了,天地定将为之色变,历史或为之改辙。他敢蔑视蒋介石,敢顶撞毛泽东,林彪当道,他反对林彪上宪法。他是个很傲气的人,但却推崇邓小平。

    1951年春,中央组织赴西南工作团,梁漱溟自动向中央统战部报名参加,得到批准。梁漱溟随团出发,从5月上旬抵四川,8月30日返京,近4个月。刚到重庆,梁漱溟就听邓小平作报告,介绍情况。那时刘(伯承)

    、邓主管西南和四川。结束时做总结,邓小平又参加会议,讲了话。邓小平年轻、能干,给梁漱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9月3日,即梁漱溟回到北京后的第四天晚上,毛泽东就约梁漱溟谈话,派车把梁从住地颐和园接到中南海颐年堂。

    梁漱溟到时,章乃器刚刚告退,他主要也是来报告到西南参加土改情况的。毛泽东说,土改工作团的情况,章乃器刚才已讲过,不必多谈,先开饭。饭后,毛泽东即要梁漱溟随便聊聊对土改、对四川的印象。

    梁漱溟谈到对四川的印象时,满怀感慨和敬意地说:“解放不过两年,四川就出现了安定的情势。解放前我在四川若干年,那是一个很乱很复杂的地方,变化那么快,是没有料想到的。

    四川这一局面的取得,首先得推刘、邓治政有方,他们是当地的执政者。“梁漱溟特别讲到”邓小平年轻、能干,深得人心“。还以解决四川的袍哥问题为例,说:”袍哥在四川历史甚久,范围很广,影响很大。邓小平掌握的政策是对大多数袍哥不予追究,这件事办得好,大多数不予追究,他们自然也就慢慢散了。相反,如果一一追究,却正好促使他们聚拢起来与新政府对抗。前因后果,利弊得失,明白人看

                              

    675

    得清清楚楚。邓小平之才干,就表现在这些地方。“

    毛泽东听了梁漱溟的话,竟笑出声来,然后大声说:“梁先生看得蛮准,无论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

    30多年后,梁漱溟先生回忆起来,往事仍历历在目,他说:“我一直记着毛主席的这句话。不久大区撤销,毛主席调邓小平到中央(任国务院副总理)

    ,1956年中共八大后邓小平走上总书记的重要岗位。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毛主席仍不时说邓‘人才难得’,因而几起几落,还能留在党内,以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执掌航向,使国家走上稳步发展的康庄大道,此乃中华民族之大幸也“。

                              

    775

    郭沫若:

    邓小平“天外人归”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诗人。曾留学日本。

    五四时期积极从事新文化运动,出版新诗集《女神》,并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倡导革命文学。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流亡日本。

    30年代加入“左联”。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任《救亡日报》社社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抗战胜利后,在重庆、南京、上海等地从事民主运动。

    1949年8月,当选为全国文联主席。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中共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著有《沫若文集》、《郭沫若全集》等。

    1963年7月5日,邓小平同志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到莫斯科与苏联谈判,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7月21日,代表团回国,郭沫若随毛主席、周总理到机场欢迎。

    机场上,郭沫若目睹毛泽东亲往迎接的热烈场景,赋《满江红》以志其感。全诗如下:

                              

    875

    天外人归满江红

    天外人归,机场上,欢呼声壮。

    遥望去,红旗卷海,翻波涌浪。

    半月长谈争正谊,四方公论明真相。

    枉心劳颠倒是和非,狂哉妄。

    白为黑,谁受诳?

    纸包火,何能挡!

    笑蠢才,自掘墓坑营葬。

    高树铭旌三叩首,跪参导弹孤哀样。

    有人民

                              

    975

    历史转车轮,宣判状。

    诗人以浪漫的手法、炽热的感情,称颂了邓小平。

                              

    085

    马识途:

    邓小平扶大厦之将倾

    马识途,现代著名作家。

    1915年生,四川忠县人,曾在南京上大学,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

    1937年入鄂豫皖边区党训班学习,先后任汉口职工区委委员,鄂北特委委员,枣阳县委书记,鄂西特委书记,并开始给《新华月报》等报刊撰稿,和胡绳一起主办《大公报》。1941年到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和外文系学习,办过文艺刊物。

    1949年后,历任川西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四川省建设厅厅长,四川省建委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党组书记,中共西南局宣传部副部长,中科院成都分院副院长。还任四川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理事等。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清江壮歌》,短篇小说《老三姐》,短篇集《找红军》,讽刺小说《最有办法的人》、《两个第一》、《挑女婿》以及《夜谭十记》、《巴蜀女杰》、《三战华园》等。

    四川广安县邓小平旧居门前,挂着一幅长联,这幅长联用金色的字迹镌刻在门的两边。

    这联上写道:扶大厦之将倾,此处地灵生人杰,解危济困,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

    挽狂澜于既倒,斯郡天宝蕴物华,

                              

    185

    治山秀水,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

    这联是四川著名作家马识途写的。作于公元1983年秋天。

    广安,地处四川省南部,距重庆100多公里,而邓小平的旧居协兴乡牌坊村离广安城又有20余里。

    邓小平的旧居是一座农村四合院,青瓦屋顶,黄色粉墙,木栏窗户,泥土地面,典型的农村古朴风格。邓小平就诞生在这座普通的农舍院里。

    据说,邓小平的祖先是前清翰林,为褒扬其学绩功名,当地人曾在村头立牌坊为记,牌坊村因此而得名。据说千余年来,广安出了不少名士重臣,传诵下来的位居元、明、清三代庙堂大官的名字有好几十个。自然,邓小平是广安人更是牌坊村最值得骄傲的。

    广安地处成都平原的边缘,属丘陵地带,一条渠道浩浩荡荡川流而下,纵贯全县,但交通不是很发达,这里至今不通铁路,经济并不富裕。但物产丰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安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所以马识途先生撰写的对联,可算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了。

    广安现已闻名中国,闻名世界了。但据介绍,到广安的外地人并不多。但凡到广安的外地人,都要到邓小平旧居看看,也还有些外国人来参观访问。

    1994年新年前夕,邓小平旧居又挂了一幅长联,长达500字,且上下联句嵌“小平”二字。不妨也恭录如下:小事宏观,大事微观,成事纵横观,败事主客观,牢树英雄宇宙观。卓与壮哉!深谋善断,手理万机,争朝夕,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