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红楼同人)红楼之熊孩子贾琮-第9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可以带个人一道去?这位小兄弟脸皮厚,才刚蹭了我的粥蹭了我的点心,还想蹭场戏听。”

    卢帧也笑拱手道:“崔兄恕罪,小弟也想凑个热闹。当我是周先生的门客可好?”

    崔琚瞧他二人这模样便知道,若不带卢帧去贾琮必会趁势“不去了”,只得说:“既是贤弟得闲,一道去便是。”

    贾琮卢帧同时拱手:“多谢崔大兄弟!”“多谢崔兄!”

    三人遂亲亲热热一道出了门,卢俭还打发人赶着在门口给卢帧送了件新斗篷。乃跟着崔琚穿街过巷到了戏园子。贾琮张眼一瞧,门口卖茶的卖糖葫芦的卖花生瓜子的个个牛高马大虎背熊腰。乃拉着卢帧低声道:“齐国人真真身子骨儿健壮。这些做小买卖的若在燕国都能去当兵了。本王羡慕的紧。”卢帧白了他一眼。

    崔琚的位置在上场门的官座,有些偏。下场门官座中已有人了,只都站着,想必齐王世子和孔家那孩子还没到。贾琮等人闲坐了会子,耳听下头一阵动静,许多人低声呼喊并无高声喧哗,猜度大约是主客到了。再过一时,跳加官的便出来了。

    卢帧吃着茶随口问道:“崔兄,今儿这新戏唱的是什么?”

    崔琚道:“这个乃是一位极有才学的先生新编的戏,子见南子。”

    “噗……咳咳咳……”贾琮也在吃茶,呛着了。半日才说,“真是这出啊!”

    崔琚喜道:“周兄又猜着了?”

    “还用猜么?”贾琮拍拍胸口,“明摆着咳咳……”

    他还没缓过来,外头已吱吱呀呀的响起了曲子。贾琮性子急,最不耐烦听这种慢调子,好悬没睡过去。眼皮子正打架呢,忽听四周骤然响起一阵吸气声。抬目一瞧,对面戏台上已出来了一个人。穿了件水绿色的戏袍,身段窈窕、气度娴柔。贾琮望过去时正赶上那戏子也朝观众望过来,二人隔空打了个照面。贾琮不禁也抽了口气:我的乖乖!好漂亮的小姑娘。眼睛会说话似的,正经应了“我见犹怜”四个字。旋即一想:不对啊,不是小姑娘,不应该是蒋玉菡尤三姐的那个儿子蒋净哥么?赶忙定睛细看。看了半日,贾琮肩膀一垮:真是看不出男女啊!

正文 第852章

    戏台上戏子已经咿咿呀呀唱开了。小嗓子当真不错; 婉转清甜。身姿、容貌、神情样样拔尖。偏贾琮没耐性,听不进去,依然想打瞌睡。左右张望; 众人如痴如醉,柳庄脸虽对着戏台,时不时拿眼角余光四下里戒备。沈之默青少年时期是在大佳腊度过的; 喜欢贾琮从后世带来的曲风,也无聊的紧。

    头一出唱完了,戏子撤回后台; 观众久久不能回神。贾琮伸手在崔琚卢帧二人案前敲了几下:“喂喂,天亮了!”二人深吸一口气; 使劲儿抚掌赞叹。惊动旁人,戏楼子里头这才卷起骤雨一般的掌声。

    卢帧率先惊道:“周兄; 你竟无事人一般?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贾琮耸肩:“我不爱听戏; 他纵唱出花儿来我也是牛不入耳。”

    卢帧摇头不解。过了会子又笑道:“这个孩子可了不得; 那小模样。”

    崔琚立时本来端着茶要吃,闻之立时止住了动作。贾琮又耸肩:“是不错。那个旦角真的是男孩子?”

    崔琚道:“不错; 他乃和春班班主之子,今日登台。”

    贾琮皱眉:“好端端的男孩子扮什么女人。”蒋尤二人皆属绝色; 儿子长成这样也正常。搁在后世,那孩子保不齐会因为男生女相受歧视。“还扮女人的嗓子。直让个姑娘来唱女角多好,又自然又周正。”

    崔琚卢帧互视一眼,二脸茫然。崔琚身旁跟着的一个长随忍不住问道:“周相公; 你不觉得那正旦好看?”

    贾琮道:“若是个小姑娘便好看;若是个小子,这种好看法就不对。女人是女人的好看法、男人是男人的好看法。男人扮作女人,再好看也是矫揉造作的好看,不自然。”他指了指柳庄,“我们这小子也男生女相,你看他可有一点子像女人么?”

    官座中几个人都不由自主抬目去看柳庄。柳庄脊背笔直坐如钟,脸上一丝表情都没有。长随蓦的失望。沈之默脆声道:“乾刚常动,坤柔常静。分阴分阳,迭用柔刚。自然则正,矫揉则畸。”

    贾琮脑中灵光闪动,向崔琚拱手道:“崔兄弟,此处可有文房四宝?”

    崔琚一愣:“有!”

    “取来!”贾琮撸起袖子,“我想写文章。”

    他自然不是想“写”文章,不过是想“抄”文章罢了。方才的语境委实非常适合抄一篇高中课文:病梅馆记。不多时笔墨送上,沈之默亲自研墨,贾琮脑中已将龚先生大作略作修改。比如“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改作“既慨之三日,乃尝疗之”。对面戏台又开锣了。此官座中人全无心思看戏,悉数围在贾琮案前。贾琮斟酌已定,提起笔来一挥而就,题曰“病梅记”,掷与众人。

    卢帧摇头晃脑念了起来:“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及念到“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抚掌道,“周兄别是一般心肠。病梅与这男扮女装的旦角如出一辙。”崔家那长随已面如金纸,崔琚使劲儿绷着脸、依然透出几丝笑意。

    全文读罢,崔琚拍案喝彩,率先一躬到地:“周兄,小弟佩服、五体投地。”

    卢帧也一躬到地:“小弟唯有拜倒辕门了。”

    沈之默钦慕道:“相公,今儿我方知道相公名不虚传。”

    贾琮脸皮早已厚比城墙,假装谦逊道:“不过有感而发罢了。”

    那长随避到角落处偷偷向贾琮作了个揖,又无事人一般走出来。

    而后这官座之中便无人看戏了,都在议论这篇《病梅记》。不知不觉,四下里掌声喝彩声骤起——戏已落幕。班主走出来向观众致谢。贾琮早已记不得蒋玉菡长什么模样了,定睛一望,这位兄台瞧着比自己还年轻些。刚起了点子羡慕,想起干他们这一行显年轻不是什么好事,又有些怜悯。

    便听下场门官座中有个尖嗓子打着弯子喊道:“好戏!我们老爷有赏~~”下头一片喧哗,想必赏钱不少。

    贾琮赶忙四面环顾一番,什么异样都没有,遂拽了把崔琚低声道:“不是有热闹瞧么?怎么还不来?”

    崔琚面色一窘,反扯了他一下,低声抱怨:“我哪儿知道!”

    话音未落,下头有人高喊:“冤枉——冤枉——和春班强夺人的戏本子——这戏是我写的——他们拿了戏本子不给钱——”

    贾琮双眼一亮,拍手道:“热闹来了哈哈哈……”登时探出小半个身子去,口里兴奋道,“看热闹不怕事儿大,再闹大些!”

    只听四面哗然,下头一阵兵荒马乱,尖嗓子粗嗓子齐喊“肃静”,好不有趣。崔琚忙打发人下去查看究竟。好半日,那小厮跑回来道:“下头人多且乱,小的没法子进去。可巧遇上那边大老爷身边的哥儿从里圈出来,忙拉着他打探。”

    原来,方才那个喊冤的竟是位举人,姓赵,因家贫给戏班写本子。他说这本《子见南子》是他写的,此外还替和春班写了四本儒家掌故的戏。这些题目改成戏本子颇难,他足足写了大半年。戏班子答应每本给他一百两银子的润笔,不想前几日忽然翻脸不认,硬说这些本子都是另外一位吴先生所写。戏班已喊吴先生去了,说是人证物证都有。贵人问赵先生可有证据,赵先生说他能将这些本子一字不差写下来,求贵人去戏班里头找其余四本本子。下头方才已传了令取文房四宝。

    贾琮听罢瞧了沈之默一眼。沈之默嗓门子都提高了:“先生先生,咱们搅和不?”

    显见她是想去的,贾琮岂能不成全?“现在还文明,先搅。不然,回头不文明起来,未必有这么好搅。”乃站起来向崔琚道,“我下去凑热闹,你去不去?”

    崔琚一愣:“你这么早就要下去?你不是不爱惹事么?”

    贾琮道:“我不大喜欢按照别人安排的点儿出场。”拿起脚来要走。

    那长随急了,追上前拱手道:“周相公,下头贵人多,咱们不明就里,先避开的好。”

    贾琮眨眨眼:“大叔啊你要知道,出场迟的未必是主角,也保不齐是友情客串。”撇下他走了。

    沈之默紧紧跟着,眼睛亮得两颗天狼星。柳庄领了几个护卫押后。卢帧急吃了两口茶,小跑着插到贾琮身后。崔琚没法子,与长随互视一眼,也跟了下去。

    众人走到下场门当中的官座前,卢帧上前向一个老仆打扮的人拱手,低声道:“这位大叔,可否帮着请卢大人出来一回?我是他侄子,有极其要紧之事求见。”乃悄悄塞给了他一个小荷包。那老仆掂量了两下,满意点头,转身进去了。

    片刻功夫,出来一位中年儒生,想必就是卢大人。卢帧拉着他嘀咕了几句,卢大人大喜,朝贾琮等人望过来。贾琮望着他作了个揖。卢大人含笑点头,回去了。不一会子,卢大人和陪着个三十多岁的锦袍爷们走了出来。那爷们问道:“谁说能断此案?”

    贾琮正要开口,沈之默上前一步朗声:“回先生。小女子未必能断此案,但小女子知道,纵然那位举人老爷能一字不差写出戏本子来,未必他就是作者。也许他在戏班子旁边听见人家排演也未可知。”

    那爷们打量了她几眼,道:“旁的不说,今儿这出戏排演时十分机密,外人听不着。”

    沈之默道:“今儿不是唱全了么?记性好的人已能连曲子带词儿悉数记下。”

    儒生忙说:“小姑娘莫要瞎猜。记性再好,岂能好到听一遍就记下了?”

    沈之默立时道:“我就能。我堂姐也能。”她想了想,指着贾琮,“他表姐也能。”

    贾琮忙说:“我媳妇也能。我舅公也能。记性好的人也许不多,但绝不难找。”

    沈之默道:“不若这样。我连词带曲悉数默写一遍,先生们看看可有记错之处。”

    爷们思忖片刻:“你当真能默写出来?”

    沈之默挺胸负手:“能。管保一个音不差、一个字不差。”

    爷们点头:“好。既这么着,你们跟我进来。”

    沈之默得意一笑。贾琮眼角余光扫到崔琚身边那长随,见此人脸儿都白了,便知道搅乱了他们的安排,心下熨贴。

    几个人跟着进去一看,只见这个官座两旁的屏风都拆了,有三个官座那么大,里头站了不少人。当中坐着一个老头和一个少年,当是齐王与孔家的那嫡长子孔允宪。蒋玉菡爷俩并几个戏班的人都跪着。旁边设了张小案,有位儒生正在写字。那爷们走近齐王身边,含笑低声说了半日。齐王抬目瞧过来。贾琮拱拱手。齐王点头。卢大人便让人再设一案给沈之默。

    沈之默谢了座,拿起笔来刷刷的写,贾琮立在一旁瞧。沈之默只写今儿这本《子见南子》,那儒生要写五本戏,故此是沈之默先写完。她抬头瞧了那儒生一眼,开始标曲子。

    偏这会子,帮戏班写本子的吴先生到了,被人带到齐王跟前,赌咒发誓本子是他自己所写,那姓赵的是个碰瓷的。贾琮上一眼下一眼瞧了这吴先生半日,又回头看看赵先生,忽然大声道:“各位大人,晚生已知道本子是谁写的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