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红楼同人)红楼之熊孩子贾琮-第10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崔先生麻烦不成?孤王半分不知。崔先生暗地里怕是没少吃亏,却一个字不曾提起。

    便听乐岚冷笑道:“崔大人没沾朝政?”

    崔先生正色道:“后来委实沾了,难道不是让诸位大人们逼的?但凡诸位得力,我一个教书匠用得着管那些么?刘丰为丞相那几年我可什么都没管,最清闲不过。”

    乐岚微微阖目:“刘丰与你本是一伙的。”

    崔先生道:“这话就不妥了。崔某与刘丞相头一次见面还是在王府,祖上十八代从不相识。”

    “不用祖上。”乐岚悠悠的道,“你二人天生就是一伙的。”

    崔先生怔了怔:“崔某无可从辩。”

    乐岚道:“我秦国也不是没有饱学之士,为何单单挑了崔先生做王爷的先生?”

    崔先生不觉直了直脊背:“当时秦国朝局复杂。先世子已死,先王爷尚有多子在世,太后那会子还是世子妃、母家不在秦国。纵然她向乐大人家中求人替王爷授课,你们乐家敢给么?只怕没人以为秦王金印会落到王爷头上吧。”乐岚哑然。门外秦王想起旧事,正是高老太君雪中送炭、感慨万分。崔先生接着说,“因崔某身份简单、才学尚可,与秦国朝廷上下毫无瓜葛,太后遂择了崔某。”

    “不错。”乐岚点头道,“刘丰亦如此。你二人皆是身怀才学,只身在秦。无亲友牵挂、无旧敌钳制。遂肆意妄为无所顾忌。”

    崔先生惑然:“崔某仍不明白乐大人之意。我与刘大人做了什么与国不利之事么?”

    乐岚道:“不曾。你乃王爷孤臣,独替王爷一人着想。刘丰为相那几年一应国策皆为秦国好。”他幽然一叹,“崔先生你只为王爷好,刘丰丞相只为秦国好。他在外把持朝政,你在内劝说王爷。”他乃看了崔先生一眼,“我知道你与刘丰并无私交。然刘丰之策你天生便会赞成。因为与你无损、与秦有利。你凭什么不赞成?偏崔先生又聪明,难以哄骗。但凡有人想绕着弯子劝王爷几句,皆让你直愣愣的戳破了。”

    崔先生皱眉道:“若有人诚心欺哄王爷,崔某自然不能睁眼瞧着。这有何不妥么?诸位大人不也是王爷之臣?”

    乐岚冷着脸道:“若非满朝文武反对,刘丰险些效仿燕国收田税了。”

    崔先生恍然大悟:“原来……”

    乐岚轻叹一声,正色道:“君与臣并非是一回事。君不可只顾念自己,也得顾念臣子。崔先生,我这阶下囚所言可有几分道理?”

    崔先生道:“只是朝中亦多有大臣赞成刘丰丞相之策。”

    “你是说丁博章之流?他自然赞成。他家中田地不多,纵交田税能交多少?却有那么些工厂、商铺。”

    崔先生道:“只是工厂商铺交的税极多,充盈国库便是靠这些。”

    乐岚嘴角一勾:“税多是因为他们赚的更多。”

    “为何乐大人不效仿他们,兴建些工厂商铺?”

    乐岚哼道:“嫌弃铜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他们四处弄得乌烟瘴气,人人庸碌无礼、市侩不堪。你可知道,有一阵子商贾竟敢不给朝廷大员让道!皆因刘丰本为商党党魁之故。纵得一干人没上没下、没尊没卑。刘丰明面上替国库增了银子,实在弄得秦国礼崩乐坏、瓦釜雷鸣。连十六七岁的学生都说,圣人之言会不会没关系,只要能赚钱便好。世上就没有拿钱买不到的东西。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崔先生缓缓点头:“原来乐大人是这么想的。”乃思忖片刻道:“其实学生那话……仿佛也没错啊。”

    乐岚皱眉:“崔先生何意?”

    “乐大人觉得什么是拿钱买不到的?”

    乐岚挺胸道:“功名他拿什么去买?”

    崔先生道:“我记得浮云堂的案子里头便有买通考官科考舞弊的。那可是刘丰离任之后。”乐岚一噎。崔先生接着说,“我朝从太。祖时开始便可捐官,前朝亦可。故此科考亦非为官唯一通途。爵位亦是多年前便可以买了。”乐岚面色越来越黑。“再有,乐大人既是觉得刘丞相之策不好,蜀国之策不也相似么?”

    乐岚又挺了挺胸道:“蜀王近年已开始明白所为不妥了,正欲逐渐修正国策。”

    崔先生皱眉道:“有么?你怎么看出来的?”

    “毕大官人告诉我的。”

    崔先生怔了怔:“什么?”

    “毕大官人告诉我的。”乐岚道,“刘丰就是在蜀国发的家。曾向蜀王求官,蜀王拒之,方来的秦国。”

    崔先生又怔了会子:“那……乐大人就信了?”这回是乐岚愣了。崔先生道,“蜀国半分没瞧出有更改国策之意,且数月前刚刚从燕赵联邦抄了个出口退税去,分明是鼓励兴办工厂的。而且蜀国朝廷之中儒生已越来越少了。”乐岚愈发愣了。“论不兴工商,举国上下以齐国为最。而大国当中,齐国最弱。乐大人可去过齐国?”

    “不曾。”

    “崔某也不曾去过。”崔先生道,“然崔某看过从齐国送来的情报。齐国官兵所佩火。枪还不如我们秦国数年前淘汰不用的;而鲁国的火器已强似我国。若有一日,鲁国想夺齐国国土,只怕轻而易举。”

    乐岚皱眉道:“都是火器惹起来的。若非诸国都为着买火器而搜索枯肠的谋财……”

    他话未说完,崔先生打断道:“天下未分之时举国没多少火器,朝廷一般儿搜索枯肠的谋财。圣人谋财、老圣人谋财、王爷谋财、朝廷大员亦谋财。谋财之事与火器不相干。”

    乐岚哑然。半晌,他看着崔先生道:“其实崔先生明白我的意思,不过是诚心抬杠罢了。舞弊歪路与科考正途,哪个多哪个少?那时候朝廷谋财与如今诸国谋财截然不同,如今谋财谋得何等光明正大。如今是举国上下不论士农工商一律谋财啊!”乐岚痛心疾首道,“如何了得?!”

    崔先生笑摇了摇头:“我知道乐大人之意,乐大人并不知我意。那时候朝廷谋财与如今诸国谋财是一样的。纵然没有火器,铠甲刀枪难道不要花钱的?火。枪的价钱并不比缂丝衣料子贵,火炮的价钱也未必盖过金玉器皿。而早些年农人工匠想要谋财颇不容易,商贾虽容易些、却须得贿赂官员求庇护。而依着刘丰之新税策,官员难以中饱私囊;官府采购物件皆招投标、打官司透明化,致使各位老爷难以索贿。倘若再收起田税,只怕连乐家这样的人家都要支撑不住奢华日子了。乐大人也并非不屑工厂商铺,只是不会做又不肯学罢了。经营工厂并不容易。若打发奴才学去,恐怕他们学成之后逃跑,这年头逃奴每日都有;若让乐家子弟去学,又放不下身段。”他站起来道,“崔某没有什么好跟乐大人说的了。只劝乐大人一句,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是斗不过时代的。不信,只看齐国。”

    乐岚一言不发。

    走出牢房,崔先生以目询问秦王,头朝里头一偏;秦王摇摇头。遂不曾去见乐岚,秦王扮作没来过似的,一行人信步离开大牢、回到秦。王府。

    秦王心中本千头万绪,到了书房一瞧,赵王躺在贵妃榻上睡着了,不觉好笑。这么些人进来,难免惊醒赵王。他迷迷瞪瞪的睁开眼:“那个丁眉走了?”

    丁眉脆生生道:“不曾。”

    “哦。”赵王一只手搭在眼睛上,“你们接着说,我接着睡。”

    崔先生含笑道:“赵王莫再睡了。这会子天冷,白天睡过劲去,晚上该睡不着了。”

    赵王坐起来揉了两下眼睛:“你们是不是说了许久?”丁眉扑哧一笑。

    崔先生摇摇头:“赵王千岁实在悠闲。”他忽然想起一事,“王爷,你们赵国的田税是怎么收的?”

    赵王打了个哈欠:“孤王哪里记得那么些?横竖整个联邦的税收制度是一样的。”

    “便是燕国的税制么?”

    “嗯。”赵王道,“孤王虽没有彼得大帝的志气,也知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崔先生眉头动了动:“彼得大帝是谁?”

    丁眉笑道:“崔先生饱读天下文章,竟连彼得大帝都不知道么?此人乃是俄罗斯国最伟大的君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乃兴致勃勃说起了彼得大帝之丰功伟绩。崔先生与秦王也听得兴趣盎然,方才牢房里那点子不痛快暂时散去。

    听罢,赵王道:“其实他也不过是‘行万里路’之后,‘择其善者而从之’罢了。”

    崔先生连连点头道:“很是!”乃思忖道,“燕国贾琮亦如此。择天下之良策从之。”

    赵王道:“孤王这两年也走了数国。许多事,不去当地看、单单瞧几封信函,半点用处也没有。秦王弟,你不如同我一道旅行去吧。”众人一愣。他揉着脖子道,“崔先生既然提起田税,想必你们秦国也想改田税?”

    崔先生道:“只是满朝文武皆不肯。”

    赵王道:“秦王弟只扮作卧病在床,你我兄弟一同见世面去。闭门造车哪儿成啊。你又不像我这般惫懒、诸事不愿管。看看燕国、看看赵国、看看齐国,走走平安州、走走广州、走走大佳腊。就跟彼得大帝似的,亲眼见识下别国是个什么样子。别的不说,单说越国。自打立国之后,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与吴国已不是一回事了。不亲眼所见是感受不到的。”

    秦王便是一愣。他看过赵王母子拍的照片,心下本来羡慕。少年心性也巴望着四处走走,只是身份约束走不开罢了。半晌,他喃喃道:“能么?”

    “能啊!”赵王道,“将朝政托付给那个什么朱桐。有黑锅他背着,横竖他在鲁国已干过了那些事。等你回来,田税就该改完了。”

正文 第921章

    离年日近; 内卫从狱中放出了乐岚。论罪他本当诛族,倒是丁眉向秦王求了情。此人供出蜀国的许多情报,算是戴罪立功。因丁眉已趁那咸阳道士出门之机查过他的住处; 并未查出有名册之类的物品;遂决意守株待兔,看看还有谁与他联络。既然如此,便不能将乐岚当细作杀了、惊动道士和旁人。

    秦王起先并不愿意。丁眉道:“蜀国费了数年力气却闹砸了; 不会死心的。留着乐大人做个钩子,说不定还有下一位毕大官人来找他。”

    秦王仍不高兴。崔先生道:“乐大人只是答应撺掇王爷与蜀国结盟,并无卖主求荣之意。再说; 乐老学士从京城跟着先王爷来的西秦,功劳极大。王爷; 总得念他父亲。”

    如此这般说了半日,秦王才勉强答应。还特派了个小太监去告诉乐老学士:“若非崔先生再三求情; 孤王绝不会绕过乐岚。”次日老爷子亲自上门致谢。

    丁眉遂布置下人手监视那道士,慢慢收集蜀国的细作名录; 却极少抓捕。乐岚倒不用她费心。横竖乐家全家离不了秦国; 但有立功机会他定不会放过。

    长安城上下并没人知道王府和内卫究竟出了何事。虽说浮云堂一案牵涉众多,不曾沾上的人家依然治办年事。这日已是腊月二十八; 丁博章打发了个要紧的管事来内卫衙门求见丁眉。此人磕头道:“只因过两日便要祭祖,大老爷打发奴才来见眉大姑娘; 问姑娘可回府不回。”

    丁眉含笑道:“已到了这个点儿?我都忙得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了。既是祭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