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转运六零末-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等谢怀谦等人一到,村委会就有人出来迎接。
“带去的东西都卖了没有?”周存福第一句话也是问的这事。
其他村干部都在后面跟着,等着谢怀谦的回答。其实,不用他们回话,从几个跟去的小子的脸上就可以看出,这次应该是赚钱了。
“卖光了,全都卖了。”
“走走,跟我们说说怎么卖的?”周存福让几个年轻人赶紧进屋谈话。
谢怀谦等人进去后,跟村长汇报了此次卖肉的情况。
一大堆零钱堆到平时开会用的大长桌上,很是撩人眼球。
“我们在路上数了钱,约莫一千出头,让会计叔再仔细算一下,就可以入账了。”
“还是小谢脑子好使,胆子也大,能带人赚钱。”某队长猛夸谢怀谦。
怪道别人都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要是放到他们身上,他们可不敢带人去卖东西,万一被抓呢?
可是自己去卖东西真比卖给收购站赚钱。
谢怀谦却是不怕,因为他知道不久的将来,国家不再限制个人经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做买卖。
谢怀谦总结说:“村长,我带咱村的小伙子多出去几趟,让他们摸清怎么在外面做买卖,以后村里的生意可以交给他们去做。”
周存福还是有所保留地说:“只要国家允许,就让他们做。”
“趁着过年这段时间买肉的人多,咱们村接着杀猪宰羊,再卖上几天,早点把多留的货处理了。”
谢怀谦回到家后,周娇忙问:“今天卖的怎么样?”
“挺好,都卖光了。”
周娇忙前忙后的,赶紧给丈夫倒水洗洗,“你吃饭了吗,饿不饿?”
“吃了,就在原来咱们经常吃饭的饭店吃的。”谢怀谦擦了擦脸问:“孩子们呢?”
他看孩子们都没在家。
“别提了,双胞胎在家呆不住,跑出去和小孩子玩了;奶奶带着明珠和明杰去大奶奶家玩了。快吃晌饭了,他们也快回来了。”
双胞胎来到周家村,跟满山撒欢的小猴子一样,到处跑着玩。村里的孩子也有好多好玩东西,用弹弓打家雀儿,或者用草筛子扣家雀儿;还可以在冰地上抽嘎嘎,或者溜冰。
小孩子也不怕摔,滑倒后乐呵呵地爬起来继续玩,直到玩得肚子饿了才知道回家。要是玩疯了,就等大人吆喝才知道回家吃饭。
果然,双胞胎玩起来根本忘了回家,他们还是被苏云秀叫住一起回来的。
明晨和明宇弄得身上脏乎乎的,不像在首都时那样干净。周娇常见村里的孩子这样,她也不嫌弃自家孩子脏。
“你看你俩弄的跟泥猴似的,一会儿脱下来我给你们洗洗。”
明晨凑到周娇跟前,“妈,我和哥哥跟人家套家雀儿去了,他们还把家雀儿烤着吃了。”他不知想到什么不好的事,嘴角下垂,两条秀气的眉毛拧成一条直线。
周娇笑盈盈地问:“那你们吃了没?”
明晨摇着头说:“没有,烤好的家雀儿看着黑乎乎的,应该不好吃。”
那家雀儿毛都没褪,被孩子们扔到火里就烧,烧成黑乎乎的一团。明晨和明宇可不稀罕这口肉吃,他们就是有点好奇是啥滋味,看别的孩子吃的挺香。可双胞胎不敢尝试吃烤家雀儿,实在是卖相太难看了。
有对有能耐又开明的父母,明晨和明宇打小没亏着嘴,他们比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幸福。再说周娇经常教育他们,不要随便吃别人的东西,这俩孩子也听话,真的很少接别人的东西吃。
周娇不让孩子们乱吃,是怕他们吃了不舒服。别家的孩子她管不着,管好自家孩子就行。周娇让双胞胎脱下脏衣服,等吃过饭再洗。
今天周娇已经把家里收拾立整了,该洗的,该刷的,她又重新收拾一遍,各处看着都顺心。
他们家男主外,女主内,是典型的传统家庭。谢怀谦性子也好,很疼媳妇和孩子,家里和和美美的,没有一些乱七八糟的糟心事。
之后几天,谢怀谦继续带人出去打游击卖肉,他们一天换一个地方,几天时间就赚了几千块钱。这些钱比前阵子卖给收购站赚的钱多得多。国家统购统,销定价就是低,不如自己干来钱快。
不过,谢怀谦这时候卖东西还是冒点风险的,毕竟上级文件传达下来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有些事项执行起来没那么快。
这不,因为他们在县城卖东西没瞒着人,很快县城那边就知道周家村的村民开着拖拉机出来卖东西,据说领头的人还是个大学生。
他们这小县城收到消息晚,执行力度也慢,县里还没确定上面是不是让个人做买卖,周家村就当上出头鸟。
刚过腊八,周存福就接到县里和乡里分别打来的电话,询问他们村怎么回事,以前不是带头搞致富,当典型吗?怎么这回主动出头做买卖?
这要真有人追究,不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吗?胆子不小!
周存福放下电话,心里有点打扑腾。小谢说的到底准不准,国家让不让个人做买卖?如果真是小谢弄错了,周存福决定,他把这责任担下来。


第123章 
周存福撂下电话后寻思:听上面的意思,也不是责备他们村做买卖,就是让他再往去县里跑一趟。要不去问问小谢,看县里到底是什么意思?
结果谢怀谦知道此事后,跟周存福跑了县里一趟,特意去见了县长,跟县长谈了谈新政策以及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
县长还是原来夸奖过谢怀谦的那个县长,他对谢怀谦很是赞赏。这个年轻人就算考上大学,依旧心里想着辛苦劳作的乡亲们,依旧想办法帮助乡亲们发家致富。
县长对谢怀谦说:“谢怀谦同志,国家就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有思想,有追求,有担当,你要好好努力,不要辜负国家对你的培养。”
县里确实接到上面的新命令,要贯彻落实改革开放政策。既然如此,县里对周家村做买卖的事,雷声大雨点小,询问过后,就放了过去。
就是把周存福吓了一跳,还以为要出啥事呢,他都做好承担一切的准备。既然县里都不管,周存福心里就踏实了。看来真像小谢说的,以后个人也能做买卖了,不会再有人闹着割“资本主义尾巴”。
这次谢怀谦回来,还见到他曾经帮助过的胡小明和胡小芳,两个孩子已经长大,成了十几岁的中学生。
胡小明知道谢怀谦一家回来,特意到他家来道谢,感谢他曾经在他们兄妹最困难的日子里帮助过他们。如果不是谢大哥,他们兄妹不会过得如此舒适,既能吃饱饭,还能继续上学。
前一阵子,胡小明她妈胡寡妇已经被放了出来。
胡寡妇不知被关在哪里劳改几年,性子发生很大的变化。她变得沉默寡言,不爱跟人交谈。即便是回来面对儿女,她也没多少话说,也没有解释过自己的所作所为。
当然,胡寡妇回来时,她婆婆闹了一场,不想让这个品行有污点的女人再进老胡家的大门。
可是胡寡妇无处可去,只能回这里。她娘家那边,早因为她被关就断了往来。何况她兄弟早已成家,弟媳妇根本容不下她,弟媳妇又不傻,怎么会弄个名声不好的大姑子回家住。
这不,胡寡妇只好厚着脸皮住在胡老二家,好在儿女没有嫌弃她,接受了她并让她住下。就是胡老太好骂了胡寡妇一顿。
胡寡妇面无表情听婆婆的谩骂,之后关起大门过自己的日子。她不怎么出门,也不再跟别人来往,只在家里给儿女烧饭,料理家务,又喂了两头猪、几只鸡,也算有点事干。
还有,周墨更加懂事了,从别人口中的得知周娇是亲姐姐的事,内心觉得很对不起这个被送出去的姐姐。他听别人说,父母是因为要他这个儿子,才把五姐送人。
这次周娇一家回来后,周墨还是跟双胞胎玩,见到周娇后,红着脸叫姐姐。周娇给他零食吃,他都不好意思要了,还是周娇特意塞到她手里。
周娇不会把大人犯下的罪孽强加在孩子身上。曾经她说服了红姐把亲妈送进医院,算是还了亲妈的生恩。以后,她只会奉养奶奶,不会再管亲爹亲妈那边。不过,人家有了儿子,估计用不着她养老。
总的来说,周娇一家在周家村过得这个新年比较愉快。
此时年味浓,人情味更浓,村民的日子跟以前比好过很多,大家伙心满意足,少有因为鸡毛蒜皮斤斤计较的事。
年前,村干部给村民发最后一次集体分红,每户的分红又比去年增加了,每个领到钱的村民都笑得极为开心。
因为谢怀谦的建议,村干部每年都要把账目公布在村委会院墙的黑板上,能让群众看到村里的账目。大人不识字,可以让上学的孩子帮忙对对账目。所以,有的孩子会被家长逼着算村里的账。
有的孩子岁数大,读到的年级高,一般能读懂,会对账。那些读到二、三年级就被爸妈逼着对账的孩子苦逼了,愁眉苦脸算一通,根本算不清楚,因为孩子们根本不懂账目。还被爸妈点着额头说笨得要命,读了两年书白瞎了,啥都不会。
孩子们申诉:爸妈以为他们是天才吗,读到二三年级就会对账?
年前,村里经常杀猪宰羊,分鱼分肉,每天闹哄哄的,村民却格外开心,孩子们更开心。因为每到过年,意味着他们会经常吃肉,还有新衣服可穿,还可以放鞭炮,到别人家拜年时,兜兜里被装满瓜子、花生等零嘴。
过年过节,对无知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最幸福的。
过完新年后,到了初八这天,村干部趁谢怀谦在村里,早早要给村民分地。
周家村地多,土地肥沃,分起来也好分。分完后,村民每人得了二亩多地。还有,村里的耕牛也分了分,有想要的村民就拿钱买,得的钱再分给村民。
田地分了好几天,才分完。毕竟要给一家家丈量亩数,麻烦得很。
“地成了自家的,这么说以后打了粮食都是自家的。”
“当然了,难不成还要交给队里?”
“你们别忘了,还得交公粮呢。原来是队里一总交公粮,分了地肯定是自家去交公粮。”
“嘿嘿,我忘了这茬。以后这地成了自家的,得照顾精心点,全家的口粮可就靠这几块地了。”
村民们议论纷纷,脸上都带着满意的笑容。看来,他们对分地一事是赞成的。这样,以后田地成了自家的,大老爷们肯定都甩开膀子给自家干活,很少有人再偷奸耍滑了。
这不,分了地后,有的村民整天往自家地头上跑,很是关注地里的庄稼,原来他们可没这劲头。
进了正月十几,谢怀谦和周娇开始准备回首都的事。
周娇和苏云秀喜欢吃老家的山蘑木耳,以前苏云秀存的那些都吃光了,周娇想在村民那里买一些带着。
这个话头刚透露出去,没过多久,就有人来给她家送山蘑和木耳。
一个婶子提着些山蘑木耳家来说:“你们一家子吃能吃多少,买啥买,几家匀点给你们,就够你们吃的。”
这个婶子刚走,某个嫂子又来了。之后几天,不断有人来给周娇送山货,最后弄了好多。
周娇无奈地笑着跟来人说:“三婶子,每家给送了点,家里已经很多了,那些都吃不了,下次再要婶子送的。”
“娇娇,你都收了别人的,也得收下我的才行。”三婶子说着就把山货往桌子上倒,说啥也得把东西给周娇留下。
她家那口子可是说了:小谢帮村里做了不少事,一定要得把东西送下才行。
周娇没想到乡亲们如此热情。本来她想花点钱收点山货自家吃,没想到这么多人来给送山货。因为送的多,周娇不想都留下,可是乡亲们非得给,送来的这些够她家吃好久。
周娇送走热心肠的乡亲们,跟奶奶说:“奶奶,您看乡亲们可真热情,给送这么多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