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转运六零末-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旅途中,刚开始孩子们新鲜一阵,车里车外观察个遍,问很多乱七八糟的问题,过去那一阵新鲜劲儿,就很无聊。
好在谢怀谦买的是夜里的票,孩子们闹腾够了就睡觉,一觉醒来就到达终点站。
离别一年多亲人趁着过节都回家团聚,谢家人也终于聚到一起。
谢爷爷和谢奶奶到家之后,吁了口气说:“还是到家好啊!”
即便是谢怀谦给老两口服用过基因优化液,他们若不是为了给孙子看孩子,也不会折腾到首都去生活。
在谢爷爷和谢奶奶心中,H市才是他们的归处。
谢玉林问起父母的生活起居,“爸,妈,你们在首都住得怎么样啊?”
“怀谦安排的很周到,就是在那里认识的人少,有点闷……”谢奶奶跟儿子儿媳讲起在首都的生活。
好在几个重孙占着三个老人的大部分时间,接送双胞胎上下学,照顾小点的明珠和明杰,日子不算太难熬。
谢怀礼一家四口也回来了,大人凑到一起聊各自的生活,孩子们凑到一起嘻嘻哈哈闹着玩,家里很是热闹。
苏珊照例买了些年货回来。今年,周娇和林怡秋这两个儿媳妇准备年饭,周娇厨艺好,就当主厨,林怡秋厨艺上差点事,给她打下手。谢奶奶年龄大了,今年就不让她费力,在旁边指点一下就好。
苏珊早就通知小姑子一家,让他们一起来吃了团圆饭,随后分了谢怀谦他们从首都带回来的礼物。
谢怀谦和周娇准备在家里带两天,就会周家村过年。村长早就催他们,让他们回去过年,有很多事村长等人还等着谢怀谦给拿主意呢。
回周家村过年这事,谢怀谦早就给爷奶打过招呼,回来之后又给父母说了。谢玉林和苏珊当然没法反对,就说村长等人当儿子是救命稻草一样等他出主意,他们也不好意思反对。
况且周娇家就她奶奶一个人,总不能让苏云秀一个人会周家村过年,那也太不像回事了。
虽然谢玉林和苏珊想一家人过团圆年,但是他们不是不通情理的人,他们让儿子一家没事早点去周家村收拾,要准备好过年的东西,还得打扫卫生,好多事呢。
谢怀谦马不停蹄定了去J市的火车票。在临走之前,他装作出去采买年货,给家里添了些鲜嫩的水果蔬菜和鸡鸭鱼肉,都是系统空间出品。
谢家人还以为谢怀谦找以前的老朋友弄得这些稀罕货。
办完这事,火车票已经找人定好,谢怀谦一家和苏云秀又赶往J市。谢怀谦给村长打了电话,说他们明天下午会到莲花镇,村里派个人去接一下。
下了汽车,到了莲花镇之后,谢怀谦和周娇把孩子们抱下来,又去接车顶上大包小包的行李。
就在这时,周立国凑上前,惊喜地说:“二奶奶,谢大哥,娇娇,你们回来啦!”
终于等到人了!
苏云秀转身一看,这不是侄孙立国吗?旁边还停着村里的拖拉机。
“立国,你是来接我们的吧!”苏云秀肯定地说。
周立国摸摸脑袋上的狗皮帽子说:“嗯,爷爷说你们今天下午到,我在这里等了一些时候了。”


第119章 
过年回家的人太多,县里不得不临时增加了到镇上的车辆。
吃过晌午饭,周立国就听从爷爷的吩咐,早早开着拖拉机,来接二奶奶和谢怀谦一家。
来一辆汽车,周立国就赶紧上前查看,看是不是二奶奶他们来了。他在这里已经等着过去两趟车,都没见到人来。寒冬腊月天又冷,他只得来回度步,让腿脚活动活动,有点暖和劲儿。
好不容易二奶奶他们到了,周立国一见到人,马上高兴地呼喊,嘴间冒着腾腾白气。
周立国眼快地过来帮忙卸行李。这年头坐公共汽车,如果行李大且多,都是放到车顶,用绳子捆好,等到下车时再卸下来。
谢怀谦和司机把自家行李卸下来,他查看几眼,确定没有落下东西,热情地递给司机师傅一颗烟,“谢谢师傅帮忙。”
“你太客气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司机师傅见谢怀谦递给他一支大前门,并没有推辞,接过来就别在耳朵上。
正好等乘客的时候抽颗烟歇歇脚。
这年轻人真客气,他每天帮人卸多少行李,能得声谢谢就不错了。司机师傅跟谢怀谦说了几句话,便上了车。
谢怀谦嘱咐媳妇:“娇娇,你看好孩子们。”
说完他抓起好几个行李包,问周立国:“立国哥,是大爷爷让你来接我们的?”
周立国也抓起行李,往拖拉机那边走去,“是啊,爷爷早就盼着你们回来。前两天他接到你的电话,就说今天让我过来接你们。”
来到拖拉机跟前,周立国把行李放车上,指着里面的被褥说:“爷爷怕冻着你们,在车上铺了被褥,你们赶紧上去。咱们好早点回去,这天太冷了,别冻着侄子们。”
“大爷爷想得真周到。”谢怀谦赞了一句,对着苏云秀说:“奶奶,您过来,我先扶您上车。”
明晨和明宇以前坐过拖拉机,但是那时年纪小,早忘得没影了,这会儿知道要坐大车斗拖拉机,他俩踩着车轱辘就往上爬。俩孩子身子灵活,跟猴子一样,很快爬到车斗里。他们扶着车斗前的铁架,新奇地打量着周围。
谢怀谦把苏云秀扶到车上,又把明珠和明杰抱到车斗中,再帮媳妇爬进车斗,最后他自个踩着车轱辘,轻轻松松上了车。
明珠和明杰还小,两人刚上车后也很好奇,扒着车沿往下看。
周娇见状,连忙把孩子们拽回来,“老实点,可别掉下去。”
周立国见二奶奶他们上了车,大声说:“怀谦,你们坐好了,给孩子们盖好被子,咱们走了。”
“拖拉机开起来很冷,你俩过来坐下。”谢怀谦忙把明晨和明宇拉过来,让他们背靠车沿,坐到被褥里。
拖拉机发动起来砰砰响,周娇觉得车斗都在震动。几个孩子好奇地扭头看车头,发现烟筒里冒出一股黑烟。
拖拉机一旦开起来,不用谢怀谦嘱咐,周娇已经把明珠和明杰拉到自己怀里,给两人盖的严严实实,生怕他们吹冷风被冻感冒。
调皮点的双胞胎自然由谢怀谦照看,他把双胞胎摁下,让他们老实坐着,用胳膊把他们圈在怀里,给他们挡风。
寒风呼啸,车斗上没个遮风的棚子,坐拖拉机可是比坐汽车冷多了,幸亏周存福给他们准备了被褥,冻不到几人。
拖拉机一进村,就慢了下来。苏云秀和谢怀谦、周娇开始打量阔别一年的村子。还别说,一年过去,村里有不少变化,老式的土坯房拆了不少,换成了新的砖瓦房。
应该是谢怀谦以前提的意见管了用,村干部在划宅基地时,重新安排一番,现在走到街上,再看路旁的宅子,多是一排排的新房。现在不像原来那样,房子里出外进,看着不那么整齐美观。
有人看到苏云秀和谢怀谦一家回来,都热情地笑脸相迎。
“二婶子,您老从首都回来了?首都啥样啊,那里是不是很好?”
还有人跟谢怀谦说:“小谢,可把你给盼回来了,村里人都等着你给大家出点子,看该怎么分地,看你这里还有没有别的赚钱法子?”
这几年,谢怀谦带领大家搞养殖,种果园,挖鱼塘养鱼,赚了不少钱。村民们的想法也变得灵活起来,没事就琢磨怎么赚钱。而不像原来一样,死守着田里的粮食出产,一年到头却分不了几个钱。
“小谢,你现在都是大学生了,应该比原来更有办法吧?”村民的语气虽然带点疑问,但心里却相信小谢去首都上了大学后,应该比原来更有能耐。
那时多亏小谢让村里的孩子都上学,这两次考大学,村里不少孩子得益,不是考上了中专,就是考上了大学,多光荣啊!
小谢多有眼光,跟着他干准没错。
等到了谢怀谦的家门前,拖拉机停下后,很多闻讯而来的村民都帮谢怀谦往下搬行李。
谢怀谦家的大门四敞大开,因为他走时给村长留了把钥匙,让他帮忙照看家里。
村长媳妇和儿媳妇,正在给小谢和弟妹家收拾院子,保证让他们一回来就能住下。
村长一接到谢怀谦的电话,就让媳妇帮忙收拾房子,只是房子一直没人住,拉拉杂杂事不少,扫灰尘,晒被子……他们收拾了两天,才收拾得差不多。毕竟新房子房间多,收拾起来麻烦些。
“弟妹,你可回来了,我可想你们了。”村长媳妇一听拖拉机的动静,就跑了出来,拉着苏云秀聊起来。
村长媳妇看弟妹身上穿着崭新的棉衣,“你看你这一打扮,跟城里的老太太差不多,一看就知道跟着小谢他们享福去了。”
苏云秀忍不住笑着说:“可不是跟着他们享福。小谢和娇娇都是好孩子,可孝顺了!”
“你这新衣服是娇娇给你买的吧?”
“是他们小两口给我买的,他们还给我买了新皮鞋,就是我穿不惯,还是觉得自己做的鞋好穿。”
村长媳妇说:“那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还没穿过皮鞋呢。”
老妯娌说得欢快,两人进屋坐到炕沿上说话去了。
周娇进家门一看,好家伙,家里收拾得真干净,跟他们在家里住着时差不多,甚至比那时更干净。因为没有孩子捣乱,家里整整齐齐的,各处没有乱七八糟的东西。
后院的围栏里竟然有几只鸡鸭,应该是刚抓来的。
这是村长交代的,怕他们回来花钱买鸡鸭,直接从队上抓来几只给谢怀谦。村里人一点意见都没有。要不是谢怀谦帮村里养了这么多鸡鸭,他们哪能年年多分钱?
周娇抱着明杰一进屋门,迎面扑来热乎乎的气息。肯定是大奶奶早就烧好了火炕,要不没有这么热乎。
谢怀谦忙着招呼男人们,周娇管着看孩子,顺便收拾东西。来到家里安心了,周娇让孩子们在屋里随便撒欢玩。最近一直赶路,孩子们坐车坐得蔫耷耷的,这回总算是到家了。
“大奶奶,多谢您来给我们收拾屋子,可是省了我不少事。”周娇跑到村长媳妇跟前道谢。
这样一来,周娇不用来到家就忙着收拾,剩下的慢慢整理就行。
周娇把一个竹篮放到大奶奶面前,“这是我们从首都买的点心糖果,大奶奶带回去给孩子们吃。”
他们家跟大奶奶家最亲,回来当然少不了给他们带点礼物。
“从首都带回来的?那我就不客气了。我带回去给孩子们尝尝首都的糖果,是不是更甜更好吃。”大奶奶笑呵呵地接过提篮。
在人们心中,首都是特别令人向往的地方。孩子们更是对首都充满憧憬,他们在下雨时会唱:大雨哗哗下,北京来电话,叫我去当兵,我还没长大。
尤其是在很少出远门的农村人心中,村里不如镇上,镇上不如县城,县城不如省城,省城不如首都。
大多数农村人都没有去过很远的地方,他们只是凭道听途,得出这样的结果。在这个年代,首都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灶房里,周娇准备做饭,先让奶奶和孩子们吃点东西垫肚子。她看到角落里堆着大白菜、土豆、胡萝卜等好储存的冬菜。
不用问,这肯定是大奶奶给他们准备的。
周娇还发现一些山蘑、干豆角等干菜,应该是大奶奶今年新晒的干菜。
周娇还在碗柜上看到一个提篮,里面放着二十来个鸡蛋,看来是大奶奶怕他们来了没有菜和蛋吃,给准备好的。除此之外,还有十来个大白馒头,是给他们准备的主食。
因为村里有高产麦种,周家村现在并不缺白面吃。大白馒头是好东西,但是没有前些年那么稀罕了。
周娇把大锅刷了一遍,煮了玉米粥,给孩子蒸了蛋羹,把馒头热了热。她又在小锅头上清炒了酸辣白菜,炖了个山蘑鸡蛋汤,先凑合着吃一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