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普天之下-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父亲,咱们史家身家性命全在手中的兵力上,若是蒙古人夺了我们的兵,我们将死无葬之地。”史樟道,“这贺兰国王托耶律楚材捎信,自是不愿与我们当面为敌,依儿之见,咱们犯不着与其死碰。”
    正说话间,有人未经通报就闯了进来。
    “何事如此慌张?”史天泽皱了皱眉头。
    “不好了,万户大人。”来人急道,“益都李私自退兵北返了,据留下的信使说是因为宋人欲北征。”
    “什么?”史天泽从坐位上跳了起来。
    李是李全的养子,却继承了李全叛逆地“血统”。李全就是个两面三刀的家伙,谁给好处就傍谁,去年他攻宋国的扬州,却偷鸡不成反蚀了老本,被淮东宋将赵范赵葵兄弟联手击败,败落中被宋兵乱枪戳死,这李就承了他的位子,辖地称益都行省。当贵由的信使至益都后,辗转他也得知了消息,就毫不犹豫地率军回自己老巢了,其实在贵由之前,益都、真定、济南、东平等都发现通往燕京的驿路断了。至于宋人北征,那不过是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父亲,咱们该如何是好?咱们不如也回军吧,若是那贺兰国王攻我真定府,堂兄手中兵少,怕是守不住。”史樟道。
    “无妨,我们不能就这么回去,耶律楚材既然明说只是借道,我就信他一回,想来贺兰国王怕也是对我等也有所忌惮,谅他可不想被群起而攻之。”史天泽断然拒绝道,“蒙古人还未败亡,贺兰国王地态度未明,他若是有能力灭掉蒙古,甚或有能够一统天下地力气,我们才可与蒙古人撇清干系。这事不可急燥,当顺势而为。我史家身受蒙古器重,掌权柄二十年,为一方诸侯,一切要慎重行事才行。”
    “难道父亲就在这里等?”史樟道。
    “对,就是等!只要我们手中有兵有粮有地盘。什么都不怕。”史天泽笑着道,“如今这汴梁城外,严实、张柔、张荣诸辈怕都是在等。”
    赵诚已经离开了燕京城,在此之前从中兴府日夜兼程赶来地吴礼前来见驾。赵诚便让吴礼将一个大和尚和几个道士送往中兴府。随同他们地还有燕京的士人们,包括燕京课税所的陈时可、赵,西京大同府地周立和、王贞,这些都是耶律楚材曾保护和提拔的前金朝官员。
    耶律楚材曾以一己之力。保护过无数的人,所以他在士人甚至平民百姓当中的影响力极大,所以赵诚认为自己得耶律楚材。就可以得中原。倒不是什么太夸张地意思。耶律楚材是无奈投靠了赵诚,无论如何赵诚是不可放手的,他耶律楚材就是寻求当隐士,在外人看来他也是投靠了。既然这样,耶律楚材也就尽力地帮助赵诚出谋划策。
    所以,耶律楚材当初在燕京建立的编修所。里面所有历代皇家地典籍连同官府库房中地东西也全被赵诚搜罗一空。
    从吴礼带来的弓箭手中补充了一些人手,赵诚亲率两万骑兵南下弩张,气氛紧张。
    “殿下误会了!”史楫连忙道,“这是逆贼的反间计啊,我史家身受蒙古两代可汗二十年大恩,享尽荣华富贵,怎么会投靠贺兰国王呢?我要是投靠他,应当将殿下拿下,才是啊!”
    贵由对他这话相信了几份,只听城下的信使又道:“我军就要南下,尔等不可尾随,否则野战尔等将死无葬身之地。”
    “射死他、躲死他!”贵由火冒三丈,立刻命令道。
    “殿下息怒啊,他不过是一个传话的。”史楫道。贵由冲他瞪了一眼,史楫讷讷不敢申辩,怕贵由怀疑自己与贺兰国王是一伙的。
    守军正要射杀那传话的贺兰骑兵,那骑兵却已经掉转马头奔回去了。
    赵诚见城头还无动静,便命两万将士高呼:“多谢史总管借道!”便要率军离开,不将城内的守军当一回事。
    史楫气急,为了撇清干系,只得硬着头皮派自己的一千骑军出城交战。贺兰军突然齐转头,孙虎所部骑兵从后阵跃出,向史家军冲来。这一千史家骑军本就是出于无奈出城交战的,所以未战就心生胆怯之意。
    孙虎部奔如闪电,挟着万钧之力迎头痛击。只见箭如雨下,史家军中数十人一个照面惨叫着落马,他们只觉得遇到了一座迎面扑来的大山,一个照面就被冲为数段,陷入被动局面。数名百户竭力将手下集合起来,然而孙虎却没有给他们机会,贺兰军军士大多生于河西,有着更加娴静的马上功夫,总是能聚集起来,专冲着人多的地方反复冲杀,将史家军冲得七零八乱,个个被击破、砍杀。
    那剩下的史家军欲回城,被贺兰军追在身后猛追,城头不敢放下吊桥,全被赶入护城河中。城头连忙用箭掩护,贺兰军这才后退,回到本军大部,一去不复返。
    “一千对一千,贺兰骑军居然如此强悍!”史楫站在城头看得真切,“怪不得能全歼了怯薛
    那一千史家骑军并非是弱旅,更是百战之兵,也许他们以往遇到的金军实在太弱了吧?又或许是他们本就是不得以才出城的,竟抵挡不住同样数量的贺兰军的冲击。史楫为这一千子弟兵感到惋惜。
    贵由恨铁不成钢,欲亲率三千蒙古兵出城报仇,左右死死地拉住他。
    “殿下,眼下敌军势大,不可出城啊。”心腹道,“留有用之身,等待来日。要知道,速不台手里还有不少军队,西域也有兵马。”
    “可是,速不台将军手中的军队大多是拖雷的军队,眼下最重要的并非是报仇,而是夺得汗位……”另一心腹在贵由耳边轻声说道,越说声音越小,渐渐低不可闻。
    贵由看着贺兰军远去的背影,心有不甘地说道:“暂且容这个汉家种多活几日。”
第三十七章 中原路㈡
           速不台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大病了一场。
    在他病倒的几天内,自己直接指挥的蒙古骑兵中发生了一些变化。国王塔思和大将忽都虎主张立即北上寻找赵诚的军队决战,塔察儿主张返回蒙古休养生息,以待来日复仇,斡陈如同一只怒吼的猛虎天天在营内找人发泄。还有人却只想着回家………所有人离开草原太久了,思乡之情本就日甚一日,又不知自己家中亲人是否还活着。
    甚至有人在得知窝阔台已死,心中打着算盘,因为新的大汗必须要推举出来,否则所有人就成了无头苍蝇。这些人当中有来自窝阔台属下的牧民,也有察合台的百姓,更多的却是拖雷份内的属民,在这个紧要关头,人人都有自己的打算。唯一相同的是,士气降到了最低点。
    “回蒙古!”速不台终于下了决心。
    北方传来消息,赵诚已经率领两万贺兰军抵达卫州北,速不台担心自己渡河为贺兰军半渡而击,便挥军溯河西进,欲从孟州至白波一线渡河。他命汉军继续围城,不让金军出城尾随,又命右监军郭德海率一部分人马从汲县佯渡。
    这郭德海就是郭宝玉的长子,也是郭侃的父亲。他本是金国一位谋克(三百户为一谋克,但后期并不满员),曾为金国击败宋将彭义斌,在得知自己的父亲北降蒙古,只得逃入太行山中避难,辗转降了蒙古,也曾为蒙古人立下不少战功。
    郭德海因为他父亲郭宝玉的关系,对赵诚比较熟悉,他此时的心态比较复杂,速不台率大部走得一干二净,自己还得在此守着。他想起了自己的儿子郭侃,不知如今在做什么?郭侃去中兴府客居三年,此事他是知道的。如今贺兰国王已反,自己的儿子不知是被他禁锢还是投靠了他,甚或成了赵诚手中的人质。
    郭德海心中犹豫了起来。
    夜色中。在郭德海的眼里黄河似乎漫漫无边,他白天已经发现对岸人影绰绰,夜晚是便命手下打着火把故张声势,做出要渡河的姿态来。
    蓦然,如雷的铁蹄声响起,远方黑影重重地扑了过来。
    “哎。这是第几次了?”郭德海不禁在心中暗叹道。中原地这支贺兰军总是飘忽不定,来回地骚扰,在速不台领着大部骑兵离开之后,专找自己的麻烦,让他苦恼不堪。自己一来人手不足,二来军心浮动,三来这平原地带让他守无可守,而对方明明可以吃下自己,却是故意让自己夜不能寐。
    “全军戒备!”郭德海命令道。
    对方却距自己防守的渡口外三里停了下来。郭德海很是惊讶,没过多久外围防守地士卒前来回报:“报将军。敌军派来一位信使,要见将军。”
    “不见!”郭德海一口拒绝。
    “可是,那信使说他您认识!”
    “哦?”郭德海讶道。“那让他过来。”
    远远地一骑缓缓走来,那人身披银甲,在夜色中泛着点点银光。测试文字水印9。那人近了,从马上一跃而下,众人举弓怒视着。
    “在下乃贺兰国王的使者,请求与郭将军当面说话!”那人高呼道。
    来人正是郭侃。他昨日就悄悄地渡河过来,跟着何进部的信使与何进汇合,赵诚已经抵达河对岸,也早就得知郭德海守在对岸,便派郭侃来劝降,自己却带大部分兵力去监视速不台,寻找一战的机会。
    郭侃并未自报姓名。怕自己引起郭德海军中蒙古人误会。但郭德海却是听得真切。
    “贵使请到我帐内一会吧。”郭德海道。他忍着心中的激动,引郭侃往自己的营帐内走。
    营帐内只有几位心腹。却无一个蒙古人。父子团聚,欣喜万分,郭德海拉着郭侃上下打量着,流下热泪。
    “三年未见,侃儿长得更壮实了。”郭德海欣喜地说道。
    “承蒙贺兰国王关心,侃儿衣实无所缺。”郭侃道,他盯着自己父亲消瘦地脸庞,“只是父亲劳苦奔波,又老了几分。”
    “你是来劝降的吗?”郭德海怒道,“为父岂能效仿他人,反复无常。你既然来了,就不要走了,咱们父子团聚,今后就再也不分开。”
    “父亲!”郭侃连忙道,“您应当仔细考虑考虑。如今您这不足一千人马在此守着,其实不过是一战即殁,何将军早就从俘虏口中得知是父亲在此镇守,故而不愿强攻。”
    “何进何学文吗?”郭德海道,“此人我在西域时倒是见过他几次,那时他沉默寡言,我以为他不过是赵诚的一个下人,也没太在意。如今才知人不可貌相,贺兰军的骑军作战之强悍,战术之娴熟,不比蒙古军差。只是让为父降于他,为父心有不甘呐。”
    郭侃以为父亲是觉得降于何进太丢脸,心有不甘。
    “父亲,识实务者为俊杰。”郭侃劝道,“侃儿劝父亲早降,并非是因为何将军,而是因为贺兰国王。儿居中兴府时,贺兰国王的在河西的所作所为,儿极为钦佩,他的治下民生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旗下儿郎争相效命,其有明君之风。父亲,中书令耶律楚材大人也降了他。”
    “哦?”郭德海及左右皆惊,“为父不过是一匹夫之将,平生最厌反复无常之辈。侃儿劝我投降,我……”
    “可是,蒙古人如今遭此大败,可汗又亡,料想他们重整齐鼓,恐怕还要些时日。而贺兰国王却趁势而起,他的军队虽少,但并不比蒙古兵差,旗下文臣武将云集,又得耶律楚材,百姓归心,龙飞之日指日可待啊。”郭侃道,“何况蒙古人为非作歹,残害百姓。君子所不耻。父亲投靠蒙古人,几沦为助纣为虐之徒,这岂是父亲的处世之道?”
    “啪!”郭德海抡起巴掌。给了郭侃一个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