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工业中华-第6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到这里,众人都是哈哈一笑,每个人的心中都是充满巨大的信心,只有在手握足够底牌的时候,才能如此淡定的将关乎这个国家的大事在这里逐一布置,唯一让他们还有些不明白的是,自己又如何知道应该拜访那些人?

    旁边欧阳庆显然已经替他们考虑过这事情了,他起身向在座的官员们逐一派发了一份名单,然后解释道:“这些官员都是我们经过调查,出身和能力尚可的官员,而且这些官员在朝堂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众人纷纷都低头看自己手上的名单之时,秦铠又说道:“朝廷颁布新政,我估计就在一月间,在这之前,必须联络足够的力量!”

    官员们一个个都领命而去,欧阳庆和周瑞东两个却被单独留了下来,秦铠把他们两个留下来,自然是为了一件事情,“瑞东,欧阳,这实行新政的事情,还有一个潜在的问题,我想你们两个比我更清楚吧!”

    周瑞东和欧阳庆对望一眼,他们自然也知道秦铠所指为何?醇亲王奕譞至今下落不明,而奕譞在现在的局势下面,显然是会构成对南洋体系的威胁,虽然只是表面上的威胁,但是,秦铠主导的新政可谓是箭在弦上,他可不希望出任何的小问题。

    欧阳庆伸手在怀里摸索了一阵,这才拿出一份信封,却没有递出去,“教官,这奕譞已经死了,醇亲王的福晋我暂时安顿在西湖的园子里!”

    “死了?”秦铠对于这个答案其实还有所有预料的,不过现在确认之后,还是有些惊讶,他想了想也没有继续追问,对于欧阳庆摸出来的那个信封他也没有接过来的意思,只是叮嘱道:“他的福晋派人小心保护,将来可能有大用!”

    “绝对不会有问题!”欧阳庆立刻拍胸脯保证道,“教官,这几riběi jing城的旗人有些异动,我看还需要小心一点,实行新政之事若是公布的话,恐怕还会有一场动乱,我看需要早作准备!”

    秦铠点点头,这件事情他也是考虑过的,běi jing城的旗人超过30万,不过这一场内战下来,那些吃着护军饷、马甲饷的八旗兵一下子都丢了营生,就是混“教养兵”(满清预备役xing质的八旗兵,实为给满人找生计额外加的差事)的也一下子绝了收入。

    若是这些满人能够去找生计,那倒也不至于饿死,不过,这吃铁杆庄稼的八旗后裔大多数都是猪脑子死要面子,出去打工那是决计不干的,宁愿整天遛鸟泡茶馆子!就这样子,怪不得,就连满人当中的读书人都瞧不起本族人。

    一旦新政实施后,秦铠早就准备连根拔掉这铁杆庄稼老树米了,那时候,倒是真需要好好应对一下,不过,这事情,他倒是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毕竟现在最重要的是结纳最大的力量,先把这新政推出来!

    十ri,秦铠、翁同龢在入宫拜见躺在病床上的光绪皇帝后,小皇帝颁下圣旨,南洋大臣、两广总督秦铠护驾有功,授予太子太师,封一等侯爵,暂领军机大臣之职,策划实行新政事务,而翁同龢以帝师的身份,领班六部加崇文阁大学士,可谓是恩荣之致。

    这道圣旨一出,可谓是满朝皆惊,曾国藩当年组建湘军剿灭洪杨之乱,这对于大清朝恩同再造,最终不过也就是二等忠勇伯,秦铠封侯可谓是清史两百年来唯一的外姓侯爵。

    不过,秦铠对此却公开表示拒领侯爵的封号,只暂领了首席军机大臣之名,而在这风云变幻的京城里,危机已经在漫漫积聚起来。

    十二ri,李中堂在接到周馥、薛福成的密电后终于离开天津卫赶往běi jing城,他当然并未想到,除了盛京将军、黑龙江都统、吉林将军这三地的满人大臣外,各省督抚或是亲自前来,或是派遣亲信大员,都在赶往běi jing城的路上,十四ri上午,在九门提督府内,秦铠与李中堂进行了决定整个中国今后走势的重要会谈,之前,郑观应已经和周馥、薛福成进行了通盘的谈判,谈判的内容主要涉及四大方面。

    一是开新政施行宪政,秦铠对于全面掌控自己所需要的权力自然是毫不松口,而淮军体系方面也是全力争取他们体系的利益,经过几乎是一个字眼一个字眼的谈判,最终双方达成了最终的草案。

    李中堂完全支持秦铠作为暂领首席军机大臣颁布的新政,新政已经得到小皇帝光绪的认同,并且加盖玉玺后颁发执行,第一条,就是将效仿西方实行变法,在三年内完成宪法颁布,同时设立内阁取代军机处全权处理国政,逐步裁撤六部以及皇权的附属机构宗人府、内务府。

    第二点是逐步裁撤旧机构的同时,将同步设立新机构,废除官员任用上的满汉之分,逐步裁撤毫无战斗力的八旗军,逐步取消八旗救济营。

    针对庞大的淮军体系,秦铠提出来,以李中堂以入阁为代价,要求淮军逐年裁撤,北洋海军依旧保留,对此,李中堂自然舍不得他这安身立命的陆师,不过,60万的淮军确实是构成了巨大的压力,主要是军饷问题,以淮军人份每月7两白银的高薪,一年下来,这支庞大的军队就要吃掉5000万两白银,这可是一个无法承受的代价。

    第四点,也是让李中堂颇感意外的一点,秦铠提出将在两广设立特别行政区,特区拥有完全的立法、财政、司法权,可作为新政的施行之地,对于这一条,李中堂也是跃跃yu试,这样的两广根本就是一个**王国,说白了,这玩意有些个裂土封疆意味,不过,秦铠在特区上面加上了一个宪政的帽子,宪政之下的特区,这提法实在的太让人玩味了!

第592章 三巨头() 
秦铠与李中堂在běi jing会谈的内容,由于有之前幕僚的谈判基础,双方的底线已经很清楚了,很快就达成了共识,事实上,为了达成这个共识,秦铠还是做出了重大的两步,在这里,他再次深刻体会了政治是妥协的艺术。

    能够达成共识,双方都是基于一个共同的看法,满清的亲王权贵们把持国家权力中枢,这一点显然到了不得不要革新的地步,仔细看了看双方达成的备忘录,头发花白的李中堂定了定神,提笔龙飞凤舞的签下了名字。

    在施行宪政这一问题上,李中堂自然是全力支持秦铠的提议,把满人亲贵从中枢赶出去,这与大清祖制无疑是背向而驰的,他岂会不明白,唯一彻底颠覆这所谓的大清祖制,才能让自己入主中枢的夙愿成为现实,至于现在小皇帝为什么肯听这位秦烈风一家之言,他才懒得去考虑这个问题。

    重要的是,秦铠已经承诺,在施行新政后,将会成立内阁代替军机处成为主导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而他——李中堂,毫无疑问将是内阁首辅之一。

    针对废除就机构,废除那保有两百多年所谓满缺、汉缺之分的官员任用制度,他更是万分认同,在他看来,这意味着淮军体系将来有着更多的晋升中枢的机会,只是,对于秦铠提出的裁撤六部,他建议暂缓施行。

    而两人最大的分歧。还在于秦铠要求对落伍的淮军的逐步裁撤,这淮军从当初的勇营,现在已经是正儿八经的练军,李中堂自以为安身立命的资本,而这淮军之中,在直隶驻扎的的有近10余万,此外,在两江、湖广、陕西、广西多有淮军体系的高级军官统兵,而边境尚有大批淮军边兵。

    之前,周馥和薛福成两人早就看出这协议中最大的难点就在于此。一旦李中堂入主中枢,到时候这直隶总督的位置,恐怕就不能继续坐了,最大的可能就是选择淮军体系内的大员继任,但是,这用兵几十万在京师周围,名义上是国家之兵,实则是他们体系内的军队。这显然对于这位秦大总督,乃至于其他内阁大佬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威胁。

    不过,李中堂在权衡再三,在入阁和直隶总督见还是做出了他的选择,毕竟现在běi jing城的局面已经完全不一样的。秦铠借助现在督抚汉人的巨大优势,加上旗人内讧留下的权力真空,已然一举奠定了这大好局面,自己没有任何理由放弃入主中枢的机会。

    所以讨价还价之后,淮军将在实行新政后进行大改制。直隶的淮军将裁撤到目前的4成,维持一支80个营规模的军队来拱卫海防,秦铠自然知道要裁撤庞大的淮军,绝无可能一步到位,既然取得了这么大成果,那也是非常不错了。

    而李中堂对于这样的结果也是满意的。至于军队,太多庞大的淮军体系,一直来也是他背上的一个大包袱,为了让自己维护体系内官员的利益,又不得不继续背着这个包袱,淮军暮气沉沉,也是这种恶xing循环的结果。

    现在却有了另外一个机会,一旦实行新政后。朝堂上满人的位置空缺出来,自然可以安插自己的亲信至于驻扎在其他各省的淮军,李中堂则同意按照各省督抚的意思进行jing简,但是,这淮军官员的职务不可裁撤。

    对于这老头死抱着着淮军集团的利益,秦铠早有所料,这是李中堂和其他督抚们的矛盾,自己才懒得插手,他立毫不犹豫的承诺在这一点上支持他,而投桃报李,李中堂也承诺在两广设立特区的问题上支持秦铠。

    在他看来,两广现在俨然就是个小王国,那里的官员都被南洋体系把持着,所谓特区不特区,完全只是名义上玩意,既然这秦烈风喜欢搞这些东西,就由得他去,自己进入国家中枢体系的目的,已然达成。

    达成意向的第二ri,朝堂上如今的三巨头——秦铠、翁同龢、李中堂进行一次磋商,由于立宪的事务,翁同龢、李中堂都是外行,虽有所闻,却根本没有具体的概念,自然有秦铠来一手主导,他们两个只管提意见。

    秦铠拿出来的是郑观应执笔,自己在进行修改的宪政大纲三十条,除了冠冕堂皇的还保留有大清皇帝的字样外,但是皇权已经被彻底架空,皇帝的所作所为都不得与内阁会议相抵触,内阁设总理大臣和内阁大臣,全权管理国家事务。

    而在宪政施行计划中,秦铠提出在五年内在宪政大纲三十条的框架内完成都宪法的修订,同步制定国会筹备案、地方议会筹备案,同步改组zhèng fu,而在国会和地方议会还未能建立前,内阁由各省督抚推举,组成临时内阁主持国政。

    对于秦铠这个建议,两个老家伙细细考虑后都是十分满意,这可有这极大的灵活xing,很显然,按照这个宪政施行计划,临时内阁无疑就是现在堂上的这些大佬们划分势力范围的地方,这块大蛋糕,实在是太诱人了。

    三巨头在划分蛋糕时,自然是各不相让,讨价还价之后,秦铠出让了看起来最诱人的内阁总理大臣的位置,他出手拿下了内阁大臣兼管兵部事务,负责旧军队裁撤和筹备新军,自己的首要目的是把满人从统治阶层上赶下来,这自然需要借助全体汉族官员的合力。

    很显然,在这一共同目标面前,自己做到了这一点,满清朝堂上的每一个汉族官员,即便是像翁同龢、李中堂、张之洞这样的既得利益者,对于那些毫无能力却保持着国家最高权力的满清权贵深恶痛绝,现在,这一目的已经达成。

    而自己的另外一个目的显然获得部分成功,旧式的军队,按照约定,淮军将被逐步裁撤,这个内阁总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